CN213277408U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77408U CN213277408U CN202022297999.4U CN202022297999U CN213277408U CN 213277408 U CN213277408 U CN 213277408U CN 202022297999 U CN202022297999 U CN 202022297999U CN 213277408 U CN213277408 U CN 2132774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module
- signal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tran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和偏置调节模块;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用于产生驱动电流;第三节点通过发光控制模块连接到发光元件;偏置调节模块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偏置调节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以调节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调节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以改善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引起的阈值漂移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发光、响应快、色域宽、视角大、亮度高等特点,能够制作薄型化显示装置、以及柔性显示装置,而逐渐成为目前显示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有机发光二极管需要电流驱动,应用在显示领域时,通过控制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向有机发光二极管提供驱动电流以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而且需要向有机发光二极管提供稳定的驱动电流以保证在应用中的显示性能。而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在长期工作后会存在阈值电压漂移的问题,影响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驱动晶体管长期工作后存在的阈值漂移导致的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和偏置调节模块;
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
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驱动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发光元件;
阈值补偿模块串联在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
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用于产生驱动电流;
偏置调节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一端与偏置调节信号端电连接,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偏置调节模块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偏置调节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以调节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像素电路。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和偏置调节模块;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驱动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发光元件;阈值补偿模块串联在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端之间,用于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用于产生驱动电流;偏置调节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一端与偏置调节信号端电连接,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
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包括偏置调节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偏置调节阶段包括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其中:
在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偏置调节模块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偏置调节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以调节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
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将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阈值补偿模块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
在发光阶段:发光控制模块控制向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像素电路中增加偏置调节模块,偏置调节模块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通过控制偏置调节模块在像素电路工作的部分时刻向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写入电平信号,以调节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以改善驱动晶体管长期处于固定电压下的正偏状态使得驱动晶体管出现迟滞效应而引起阈值电压漂移问题,应用在显示面板中能够改善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中发光阶段的一种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中栅极复位阶段的一种流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一种时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时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驱动时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在相关技术中,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工作在正偏置状态以向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在驱动晶体管长期工作在偏置状态时会导致阈值偏移,进而影响显示效果。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在像素电路中增加偏置调节模块,偏置调节模块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通过控制偏置调节模块在像素电路工作的部分时刻向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写入电平信号,以调整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以改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漂移问题,应用在显示面板中能够改善阈值漂移对显示的影响,提升显示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m、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阈值补偿模块30和偏置调节模块40。
数据写入模块10用于向驱动晶体管Tm提供数据信号。发光控制模块20 分别与驱动晶体管Tm以及发光元件OL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发光元件OL。阈值补偿模块30串联在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与驱动晶体管Tm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的偏差;将像素电路应用在显示面板中时,通过设置阈值补偿模块30能够改善因制作工艺造成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差异、以及晶体管老化造成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等导致的显示不均问题。
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用于产生驱动电流,第三节点N3通过发光控制模块20连接到发光元件OL。其中,驱动晶体管Tm的第一端为源极端,驱动晶体管Tm的第二端为漏极端。
偏置调节模块40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电连接,偏置调节模块 40的第一端与偏置调节信号端P电连接,偏置调节模块40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偏置调节模块40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以调节驱动晶体管Tm 的偏置状态。
在像素电路驱动发光元件进行显示的驱动周期中,在发光阶段,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高于漏极电位,驱动晶体管正向偏置导致驱动晶体管产生迟滞效应,长期这样设置会导致驱动晶体管内部的离子极性化,进而驱动晶体管内部形成内建电场,导致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不断增大,阈值电压漂移导致在画面切换时显示亮度不稳定,人眼就能察觉到画面闪烁。也就是说,在应用中,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对显示效果影响较大。迟滞效应引起的阈值电压偏移为ns级别的,而常规像素电路中的阈值补偿模块补偿阈值为μs 级或者ms级,常规像素电路中的阈值补偿模块不能够对迟滞效应引起的阈值电压偏移进行补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至少包括偏置调节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其中,在数据写入阶段,通过数据写入模块10将数据信号写入到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同时在阈值补偿模块30在此阶段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在发光阶段,发光控制模块20控制向发光元件OL提供驱动电流,以实现发光元件OL发光。本申请实施例中偏置调节阶段至少包括第一偏置调节阶段,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在栅极复位阶段之前,在第一偏置调节阶段:控制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以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驱动晶体管Tm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以调整驱动晶体管Tm的偏置状态,使得驱动晶体管 Tm反向偏置,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进行反转,减弱驱动晶体管Tm内部离子极性化程度,降低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通过偏置驱动晶体管Tm 实现对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的调节。以补偿驱动晶体管正偏状态使得驱动晶体管出现迟滞效应而引起阈值电压漂移,应用在显示面板中能够改善驱动晶体管由于迟滞效应对显示效果的影响,以提升显示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偏置调节模块工作在偏置调节阶段,偏置调节阶段与数据写入阶段相互独立,像素电路的工作逻辑相对简单。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偏置调节阶段还包括第二偏置调节阶段,第二偏置调节阶段位于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之间,也即在数据写入阶段之后、发光阶段之前,像素电路执行第二偏置调节阶段。在第二偏置调节阶段,控制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以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驱动晶体管Tm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以调节驱动晶体管Tm的偏置状态。在像素电路的工作周期中设置两个偏置调节阶段,增加驱动周期中调整驱动晶体管偏置状态的时间,以提升对驱动晶体管由于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电压漂移的改善程度。
进一步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阈值补偿模块3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2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N2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的信号的控制下,能够将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导通。在本实用新型像素电路工作在数据写入阶段时,第二扫描信号端 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打开,将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导通,从而实现将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和第二端之间导通,在数据写入阶段对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
具体的,第一晶体管T1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晶体管 T1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时,其在关态时漏电流较低,能够降低漏电流对第一节点N1电位的影响,从而稳定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电压,提高驱动晶体管Tm的工作稳定性,进而确保驱动电流的稳定性。将像素电路应用在显示面板中时能够保证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均匀性。尤其应用在低频驱动显示时,一帧画面的显示时间较长,则第一节点N1的电位需要保持的时间也较长,如果第一晶体管包括低温多晶硅的话,其关态漏流较大,则第一晶体管的漏流对第一节点N1的电位影响较大进而会造成明显的闪烁。通过设置第一晶体管包括氧化物半导体,利用其关态漏流小的特性,在低频驱动显示时,可以长时间保持第一节点N1的电位,改善低频驱动时闪烁现象,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Tm的沟道长度、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以及偏置调节模块40中晶体管的沟道长度均小于第一晶体管 T1的沟道长度。可选的,驱动晶体管Tm以及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偏置调节模块40中晶体管的有源层包括低温多晶硅。该实施方式中像素电路内大部分晶体管的长度均较小,在保证晶体管作为开关管使用时满足开启速度的同时能够减小像素电路整体占据的空间,应用在显示面板中,有利于增加像素电路的设置密度,增大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具体的,第一晶体管包括氧化物半导体,设置第一晶体管的沟道长度小于像素电路中其他晶体管的沟道长度能够提升第一晶体管制作工艺参数的可控范围,降低第一晶体管制作的工艺难度。
可选的,第一晶体管的沟道长度为7μm~3μm,沟道宽度为2μm~4μm。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偏置调节模块40中晶体管的沟道长度为5μm~2μm,沟道宽度为2μm~4μm。
进一步的,驱动晶体管Tm的沟道宽长比小于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阈值补偿模块30、以及偏置调节模块40中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通过设置驱动晶体管Tm具有较小的沟道宽长比,能够保证驱动晶体管Tm 具有较大的亚阈值摆幅,则其Id-Vg曲线(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流与栅极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较平缓,以保证驱动晶体管向发光元件提供平缓的驱动电流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可选的,驱动晶体管Tm的沟道宽长比为3/30~3/10。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阈值补偿模块30、以及偏置调节模块 40中晶体管均作为开关晶体管使用,设置具有较大的沟道宽长比,能够使得开关晶体管具有较小的亚阈值摆幅,则其Id-Vg曲线较陡峭,满足开关晶体管具有快速开启和关闭的特性。
继续参考上述图2所示的,数据写入模块10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第三扫描信号端S3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端Data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在像素电路工作在数据写入阶段时,通过第三扫描信号端S3提供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二晶体管T2打开,以将数据信号端Data的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同时,驱动晶体管Tm在其栅极电压的控制下,将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写入到第二节点N2的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三节点N3;另外,阈值补偿模块30中的第一晶体管T1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N1,以实现向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写入数据信号。
具体的,如图2所示的,偏置调节模块40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与偏置调节信号端P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在偏置调节阶段,控制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三晶体管T3导通,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以控制第二节点N2的电位低于第三节点N3的电位,以调节驱动晶体管Tm偏置状态。以改善驱动晶体管由于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问题,应用在显示面板中能够改善驱动晶体管由于迟滞效应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具体的,第三晶体管T3的沟道宽长比大于驱动晶体管Tm的沟道宽长比。也即设置第三晶体管T3具有相对较大的沟道宽长比,从而能够保证第三晶体管T3的开启速度,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时,能够快速的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从而保证调整驱动晶体管 Tm偏置状态的时间,以提升对驱动晶体管由于迟滞效应的改善程度。
进一步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光控制模块20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的控制端与第一发光信号端E1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OL的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的控制端与第二发光信号端E2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的第一端与电源信号端 PV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与发光元件OL的阳极连接,电源信号端PV 为正极电源信号端。
在像素电路工作在发光阶段时,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进行配合以实现向发光元件OL提供驱动电流,其中,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在第二发光信号端E2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电源信号端PV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驱动晶体管Tm在其栅极电压的控制下、将第二节点N2的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三节点N3;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在第一发光信号端E1 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提供给发光元件OL的电极,以实现驱动电流流过发光元件OL,控制发光元件OL发光。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由不同的发光信号端进行控制,在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内,能够实现对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的分别控制,有利于实现将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或者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在其他工作阶段中进行复用,能够节省像素电路结构中模块的设置,简化电路结构。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在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的阶段进行复用,该实施方式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具体的,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发光信号端E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OL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 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与第二发光信号端E2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端与电源信号端PV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
在像素电路工作在发光阶段时,第二发光信号端E2提供有效电平控制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则将电源信号端PV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驱动晶体管Tm在其栅极电压的控制下产生驱动电流;第一发光信号端E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则驱动电流提供给发光元件OL的电极,以实现驱动电流流过发光元件OL,控制发光元件OL发光。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的,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C,存储电容C用于在发光阶段维持第一节点N1的电位,以保证在发光阶段第一节点N1持续向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驱动晶体管Tm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导通。
进一步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像素电路还包括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用于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控制端与第四扫描信号端S4电连接,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 Vref电连接,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OL的电连接。通过设置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以避免发光元件OL偷亮,在应用时能够避免影响显示效果。图4实施例中示意,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与发光元件OL的阳极连接,也即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用于对发光元件OL的阳极进行复位。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与发光元件OL的阴极连接,也即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用于对发光元件OL的阳极进行复位,在此不再附图示意,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显示面板中具体的结构实际进行相应的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常规OLED器件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与像素电路连接的也可以为发光元件OL的阴极。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4所示的,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包括第四晶体管 T4,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四扫描信号端S4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Vref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OL 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还包括发光元件复位阶段,在发光元件复位阶段,第四扫描信号端S4提供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第四晶体管T4打开,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发光元件OL,从而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以避免发光元件OL偷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在非发光阶段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具体的,可以在偏置调节阶段和数据写入阶段中至少一个阶段通过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可选的,在偏置调节阶段通过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和/或,在数据写入阶段通过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在像素电路工作在偏置调节阶段或者数据写入阶段时,像素电路结构中的耦合作用可能会导致发光元件OL电极电位飘高,进而导致发光元件OL偷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偏置调节阶段和/或数据写入阶段,同时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能够避免发光元件 OL偷亮。而且,不需要在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中额外增加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的阶段,能够缩短像素驱动周期中非发光阶段的时间,有利于缩短像素电路一个完整驱动周期的时间,提升显示面板中发光元件发光的响应时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阈值补偿模块30、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和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复用为栅极复位模块,栅极复位模块用于对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进行复位。该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在应用中,可以在数据写入阶段之前,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以保证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信号的准确性。而且该实施例复用电路结构中现有的模块作为栅极复位模块,不需要额外设置栅极复位模块,有利于简化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
具体的,如图4所示,阈值补偿模块30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2 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的控制端与第一发光信号端E1电连接,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控制端与第四扫描信号端S4电连接。栅极复位模块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的信号、第四扫描信号端S4的信号以及第一发光信号端E1 的信号的控制下,向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提供复位信号。
其中,在像素电路工作在栅极复位阶段时,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在第四扫描信号端S4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复位信号提供给第四节点N4;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在第一发光信号端E1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四节点N4的信号提供给第三节点N3;阈值补偿模块30在第二扫描信号端 S2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三节点N3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N1,从而实现将复位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对栅极进行复位。
进一步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考电压端复用为偏置调节信号端,图5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5 所示,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m、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阈值补偿模块30、偏置调节模块40和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其中,阈值补偿模块3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 S2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 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N2电连接。数据写入模块10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第三扫描信号端S3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端Data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偏置调节模块40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Vref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20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发光信号端E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OL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与第二发光信号端E2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端与电源信号端PV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控制端与第四扫描信号端S4电连接,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 Vref电连接,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第二端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第四节点N4与发光元件OL的电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偏置调节模块40中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Vref电连接,也即参考电压端Vref复用为偏置调节信号端。能够减少驱动像素电路工作的信号端口的个数,简化像素电路的驱动方式,而且应用在显示面板中能够减少面板中信号线的设置条数,节省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像素电路结构中,驱动晶体管Tm均以P型晶体管进行示意,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偏置调节模块40和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中的晶体管均以P型晶体管进行示意,阈值补偿模块30中的晶体管以N型晶体管进行示意。上述实施例附图仅做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像素电路中晶体管类型均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发光元件与像素电路电连接,像素电路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像素电路。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和所述像素电路;其中,至少一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与其他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不同的偏置调节信号端。显示面板中红色子像素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子像素包括绿色发光元件,蓝色子像素包括蓝色发光元件。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以及蓝色发光元件的发光材料不同,在驱动发光元件发光时,向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以及蓝色发光元件提供的驱动电流不同。则在应用中,与不同发光元件相连接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由于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情况不同。该实施方式中设置至少一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与他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不同的偏置调节信号端,能够根据不同的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由于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情况,对其设置不同的偏置调节信号进行偏置调节,能够实现对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进行不同程度的偏置调节,以保证对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偏置调节的精准性。
具体的,多个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图6A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6A 所示,仅以一个子像素行中包括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子像素进行示意,三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偏置调节模块40的控制端连接同一个第一扫描信号端S1n、三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阈值补偿模块30的控制端连接同一个第二扫描信号端S2n、三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数据写入模块10的控制端连接同一个第三扫描信号端S3n、三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控制端连接同一个第四扫描信号端S4n、三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的控制端连接同一个第一发光信号端E1n、三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的控制端连接同一个第二发光信号端E2n、三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数据写入模块10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到数据信号端Datam、Datam+1和Datam+2。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DLB连接第一偏置调节信号端P-1,绿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DLG连接第二偏置调节信号端P-2,红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DLR连接第三偏置调节信号端 P-3;第一偏置调节信号端P-1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大于第二偏置调节信号端 P-2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且第一偏置调节信号端P-1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大于第三偏置调节信号端P-3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在显示面板中蓝色发光元件的寿命短,像素电路为蓝色发光元件提供的驱动电流相对较大,则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第一节点的电位较低,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压差较小,而驱动经过的迟滞效应引起的阈值漂移的程度取决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之间的电压差,则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引起的阈值偏移程度最小。该实施方式中向红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偏置调节信号端和绿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偏置调节信号端提供较小的电压值的偏置调节信号,能够较大程度地调节红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绿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较大程度的延缓驱动晶体管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向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偏置调节信号端提供较大的电压值的偏置调节信号,较小程度的调节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以尽量确保对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偏置调节的精准性。
可选的,第二偏置调节信号端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和第三偏置调节信号端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相同。红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偏移情况与绿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偏移情况差异不大,通过相同的电压值对红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和绿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进行偏置调节,能够延缓驱动晶体管由于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的同时,也能够简化显示面板中的电路布线。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同一行中至少一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与该行中其他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不同。在应用中与不同发光元件相连接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由于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情况不同。该实施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由于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情况,对其设置不同的偏置调节控制信号端(即对应像素电路中第一扫描信号端),通过调整一个驱动周期内偏置调节控制信号端输出有效电平信号的时间,能够实现对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进行不同程度的偏置调节,以保证对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偏置调节的精准性。
进一步的,在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时:同一行中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提供有效电平的时间小于该行中其他颜色子像素多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提供有效电平的时间。设置红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提供有效电平信号的时间大于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提供有效电平信号的时间,且绿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提供有效电平信号的时间大于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提供有效电平信号的时间。该实施方式,能够较大程度地调节红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绿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能够较小程度地调节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以尽量确保对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偏置调节的精准性。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能够适用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显示面板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可以同时参考上述像素电路实施例中的附图。如图1所示,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m、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阈值补偿模块30和偏置调节模块40;数据写入模块10用于向驱动晶体管Tm提供数据信号;发光控制模块20分别与驱动晶体管Tm以及发光元件OL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发光元件OL;阈值补偿模块30串联在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与驱动晶体管Tm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的偏差;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用于产生驱动电流。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如图6B所示,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包括第一偏置调节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驱动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偏置调节模块40在第一扫描信号端 S1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以调节驱动晶体管Tm偏置状态。
步骤S102: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10将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阈值补偿模块30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的偏差。
步骤S103:在发光阶段,发光控制模块20控制向发光元件OL提供驱动电流。
该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方法,在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中设置第一偏置调节阶段,以调节驱动晶体管Tm的偏置状态,能够改善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问题,进而改善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对显示效果影响。另外,偏置调节阶段与数据写入阶段相互独立,像素电路的工作逻辑相对简单。
进一步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还包括发光元件复位模块,像素电路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图3、图4或图5中的示意,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控制端与第四扫描信号端S4电连接,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Vref电连接,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OL的阳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101的第一偏置调节阶段、步骤S102的数据写入阶段中的至少一个阶段: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在第四扫描信号端S4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发光元件 OL,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
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和/或,在数据写入阶段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不需要在驱动周期中额外增加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的阶段,能够缩短像素驱动周期中非发光阶段的时间,有利于缩短像素电路一个完整驱动周期的时间,提升显示面板中发光元件发光的响应时间。另外,在像素电路工作在偏置调节阶段或者数据写入阶段时,像素电路结构中的耦合作用可能会导致发光元件OL电极电位飘高,进而导致发光元件OL偷亮。该实施方式在偏置调节阶段和/或数据写入阶段,同时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能够避免发光元件OL偷亮。
进一步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像素电路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图3至图5中的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中发光阶段的一种实施方式流程图。如图7所示,步骤S103:在发光阶段,发光控制模块20控制向发光元件OL提供驱动电流;具体包括:
步骤S1031: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在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S2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电源信号端PV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具体的,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与第二发光信号端E2 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端与电源信号端PV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 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受控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S2提供的信号,在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时控制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电源信号端PV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
步骤S1032:驱动晶体管Tm在其栅极电压的控制下,产生驱动电流。
步骤S1033: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在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S1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驱动电流提供给发光元件OL。具体的,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发光信号端E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OL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受控于在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S1提供的信号,在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时控制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驱动电流提供给发光元件OL。
在发光阶段,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由不同的发光信号端进行控制,在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内,能够实现对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的分别控制,有利于实现将第一发光控制模块 21或者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在其他工作阶段中进行复用,能够节省像素电路结构中模块的设置,简化电路结构。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在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的阶段进行复用,该实施方式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如图8所示,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周期包括:
步骤S201:在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偏置调节模块40在第一扫描信号端 S1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以调节驱动晶体管Tm的偏置状态。具体的,偏置调节模块40包括第三晶体管 T3,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与偏置调节信号端P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 电连接。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时控制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
步骤S202:在栅极复位阶段,对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进行复位。
步骤S203: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10将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阈值补偿模块30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的偏差。具体的,阈值补偿模块3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2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 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N2电连接。数据写入模块10 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第三扫描信号端S3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端Data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在第三扫描信号端S3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时控制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数据信号端Data的信号写入第二节点 N2。第二扫描信号端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从而实现将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和第二端之间导通,在数据写入阶段对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
步骤S204:在发光阶段,发光控制模块20控制向发光元件OL提供驱动电流。具体的,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对于发光阶段发光控制模块的工作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7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方法,在数据写入阶段之前,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以保证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信号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如图4或图5实施例示意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阈值补偿模块30、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 和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其中,阈值补偿模块30、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和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复用为栅极复位模块。具体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中栅极复位阶段的一种流程图。如图9所示,步骤S202栅极复位阶段,对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进行复位,具体包括:
步骤S2021: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在第四扫描信号端S4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的第二端;具体的,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四扫描信号端S4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Vref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端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在第四扫描信号端S4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时,控制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参考电压端 Vref的信号提供给第四节点N4。
步骤S2022: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在第一发光信号端E1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其第二端的信号提供给阈值补偿模块30的第一端;具体的,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发光信号端 E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 的第二端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第四节点N4的信号提供给阈值补偿模块30的第一端,也即将参考电压端Vref提供的信号提供给阈值补偿模块30的第一端。
步骤S2023:阈值补偿模块30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第一端的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对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进行复位。具体的,阈值补偿模块3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2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 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N2电连接。第二扫描信号端S2 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第一晶体管 T1的第一端也即阈值补偿模块30的第一端,从而将参考电压端Vref提供的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对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进行复位。
该实施例复用电路结构中现有的模块作为栅极复位模块,不需要额外设置栅极复位模块,有利于简化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202栅极复位阶段,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在第四扫描信号端S4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发光元件OL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具体的,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四扫描信号端S4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Vref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端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发光元件OL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在第四扫描信号端S4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第四节点N4,从而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发光元件OL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在栅极复位阶段,像素电路中会产生耦合电容导致发光元件OL的电极电位飘高,进而导致发光元件OL偷亮,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栅极复位阶段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能够避免发光元件OL偷亮,而影响显示效果。
具体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一种时序图。可参照上述图4或图5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结构进行理解。以驱动晶体管Tm、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偏置调节模块40和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中的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阈值补偿模块30中的晶体管为N 型晶体管进行示意。其中,阈值补偿模块3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2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N2电连接。数据写入模块10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第三扫描信号端 S3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端Data电连接,第二晶体管 T2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偏置调节模块40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与偏置调节信号端(图4中示意为P,图5中示意为Vref)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四扫描信号端S4电连接,第四晶体管 T4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Vref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端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20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 22,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发光信号端E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端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发光元件OL与第四节点N4 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与第二发光信号端E2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端与电源信号端PV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如图10所示,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包括第一偏置调节阶段t11、栅极复位阶段t2、数据写入阶段t3 和发光阶段t4。其中,
在第一偏置调节阶段t11,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偏置调节模块4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以调节驱动晶体管Tm的偏置状态。具体的,偏置调节模块40 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三晶体管 T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其中,在图5实施例中,参考电压端Vref复用为偏置调节信号端。在该阶段,第四扫描信号端S4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第四节点N4,发光元件OL 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从而实现对发光元件OL的复位。具体的,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四扫描信号端S4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第四节点N4。
在栅极复位阶段t2,第四扫描信号端S4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第一发光信号端E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第二扫描信号端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阈值补偿模块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从而能够将参考电压端 Vref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N1,对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进行复位。具体的,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1包括第五晶体管T5,阈值补偿模块30包括第一晶体管 T1,第一发光信号端E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五晶体管T5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第二扫描信号端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同时,该阶段中,第四扫描信号端S4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第四节点N4后,也能够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
在数据写入阶段t3,第三扫描信号端S3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数据写入模块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数据信号端Data的信号写入第二节点N2,具体的,数据写入模块10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三扫描信号端S3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数据信号端Data的信号写入第二节点N2;驱动晶体管Tm在其栅极电压的控制下将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第二节点N2的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三节点N3;第二扫描信号端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N1,也即将驱动晶体管Tm的第二端和控制端(栅极)导通,将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同时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的偏差。另外,该阶段中,第四扫描信号端S4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第四节点N4,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
在发光阶段t4,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E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电源信号端PV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具体的,第二发光控制模块22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E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电源信号端PV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驱动晶体管Tm在第一节点N1电位的控制下产生驱动电流,该过程中电容C能够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E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从而将驱动电流提供给发光元件OL,以实现发光元件OL在电流的驱动下进行发光。
该实施方式中,在栅极复位阶段之前增加第一偏置调节阶段,调整驱动晶体管偏置状态,改善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问题,进而能够改善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对显示效果影响。通过第一发光控制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和发光元件复位模块进行时序配合实现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不需要额外的增加栅极复位模块,能够简化像素电路的结构。另外,该实施方中,在第一偏置调节阶段、栅极复位阶段和数据写入阶段持续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能够避免电路结构中的耦合作用导致发光元件的电极电位飘高,从而避免发光元件偷亮而影响显示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包括两个偏置调节阶段。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时序图。可参照上述图4或图5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结构进行理解。如图11所示,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包括第一偏置调节阶段t11、栅极复位阶段t2、数据写入阶段t3、第二偏置调节阶段t12和发光阶段t4。其中,在第一偏置调节阶段t11、栅极复位阶段t2、数据写入阶段t3和发光阶段t4的工作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10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11实施例中,在数据写入阶段t3和发光阶段t4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偏置调节阶段t12。其中,在第二偏置调节阶段t12,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偏置调节模块4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以调整驱动晶体管Tm的偏置状态,具体的,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偏置调节信号端P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同时,在该阶段,第四扫描信号端S4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发光元件复位模块5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第四节点N4,发光元件OL 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从而实现对发光元件OL的复位。具体的,第四扫描信号端S4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将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提供给第四节点N4。
该实施方式中,在像素电路的工作周期中设置两个偏置调节阶段,增加驱动周期中驱动晶体管的偏置调节时间,以提升对驱动晶体管长期工作在正向偏置状态引起的迟滞效应导致阈值电压漂移的改善程度。在数据写入阶段之后增加第二偏置调节阶段,能够保证在后续发光的初始阶段阈值准确性。
进一步的,第一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大于第二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参考图4或图5中结构图以及图10中时序图的示意,第一偏置调节阶段t11设置在栅极复位阶段t2和数据写入阶段t3之前,在第一偏置调节阶段t11第一节点N1为电位为负值,此阶段第一节点N1和第三节点N3的压差大。第二偏置调节阶段t12在数据写入阶段t3之后,在第二偏置调节阶段t12第一节点N1的电位是写入的数据电压,则第一节点N1和第三节点N3的压差相对较小,则第一偏置调节阶段t11与第二偏置调节阶段t12相比,对驱动晶体管 Tm反向偏置调节的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大于第二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设置偏置调节效果更好的阶段的时间更长,能够在不改变像素电路的一个驱动周期的总时间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偏置调节的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与第二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的比值大于1.3。通过在数据写入阶段前后合理的设置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能够实现有效的对驱动晶体管的偏置调节,同时保证偏置调节阶段在整体的驱动周期中占用时间较短,有利于缩短驱动周期,提升响应时间。
具体的,偏置调节信号端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小于-3V。在像素电路工作在发光阶段时,驱动晶体管工作在正向偏置状态,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大于漏极电压以产生驱动电流,发光元件的阳极通过一个开关晶体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发光控制模块中的第五晶体管)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在偏置调节阶段时,偏置调节模块将小于-3V的电压信号写入到第二节点,使得第二节点的电位小于第三节点的电位,从而实现对驱动晶体管源极和漏极反转,第二节点为漏极,而第三节点变成源极,驱动晶体管反向偏置,以调节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
进一步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如图12所示,驱动方法还包括:
步骤301:判断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在驱动模式为高频驱动模式时,驱动像素电路执行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在驱动模式为低频驱动模式时,驱动像素电路执行第一偏置调节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
目前显示面板的驱动频率包括15Hz、30Hz、40Hz、50Hz、60Hz、120Hz 等,为了适用显示不同画面的需求同时节省显示面板的功耗,显示面板通常设置至少两种不同频率大小的驱动模式,在相对较高的频率下驱动显示动态画面,能够提升显示效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下驱动显示静态画面,能够降低功耗。一般情况下,驱动频率在60Hz以下的为低频驱动模式,驱动频率为 60Hz或者大于60Hz的为高频驱动模式。在低频驱动模式下,像素电路驱动发光元件发光时,驱动晶体管工作在正偏状态的时间更长,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更加明显,人眼更加容易察觉到画面闪烁现象。该实施方式设置在低频驱动模式下像素电路执行偏置调节阶段,能够在低频驱动模式下,调节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以改善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而引起的阈值漂移。同时在高频驱动模式下像素电路不执行偏置调节阶段,能够简化高频驱动模式下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如图13所示,驱动方法还包括:
步骤401:在驱动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之前,判断待显示画面与上一帧画面是否相同,其中,当待显示画面与上一帧画面相同时,驱动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的过程包括:驱动像素电路执行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当待显示画面与上一帧画面不同时,驱动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的过程包括:驱动像素电路执行第一偏置调节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
该实施方式在检测到画面切换时才控制像素电路执行偏置调节阶段,能够改善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提升显示效果。
具体的,在驱动模式为低频驱动模式时,一帧画面的显示过程包括数据写入帧和保持帧,其中,在数据写入帧,驱动像素电路执行偏置调节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在保持帧,驱动像素电路执行偏置调节阶段和发光阶段。其中,一种画面的显示过程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保持帧,一个保持帧的时间与一个数据写入帧的时间相同。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驱动时序图。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低频驱动模式下的时序图。以驱动频率为15Hz为例,则一帧画面的显示时间为驱动频率为60Hz时一帧画面显示时间的4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频驱动模式下,将驱动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的过程划分为四个子帧,分别为Z1、Z2、Z3、Z4。其中,第一子帧Z1为数据写入帧,第二子帧Z2、第三子帧Z3和第四子帧Z4均为保持帧,在保持帧没有数据写入的过程。在第一子帧Z1驱动像素电路依次执行第一偏置调节阶段t11、栅极复位阶段t2、数据写入阶段t3、第二偏置调节阶段t12和发光阶段t4。对于第一偏置调节阶段t11、栅极复位阶段t2、数据写入阶段t3、第二偏置调节阶段t12和发光阶段t4中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可参考上述实施例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在第二子帧Z2、第三子帧Z3和第四子帧Z4,控制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E1的信号时序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E2的信号时序与第一子帧Z1时的时序相同,可以驱动像素电路执行发光阶段t4。调整在保持帧的非发光阶段中第二扫描信号端S2和第三扫描信号端S3的信号时序,控制第二扫描信号端S2和第三扫描信号端S3在保持帧均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以使得在保持帧不执行数据写入阶段和栅极复位阶段,以避免在保持帧改变第一节点N1的电位。可选的,如图14中示意的,可以控制第四扫描信号端S4在保持帧的信号时序与其在数据写入帧的信号时序相同,也就是说,在保持帧可以执行发光元件复位阶段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的,在第二子帧Z2、第三子帧Z3和第四子帧Z4控制第一扫描信号端S1的信号时序与其在数据写入帧时的信号时序相同,则在保持帧的非发光阶段,驱动像素电路执行第一偏置调节阶段t11和第二偏置调节阶段t12,从而增加对驱动晶体管偏置调节的时间,以进一步改善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导致的阈值漂移。
可选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一个保持帧的时间与数据写入帧的时间相同,在保持帧控制第二扫描信号端和第三扫描信号端在保持帧均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以使得在保持帧不执行数据写入阶段和栅极复位阶段;且控制第四扫描信号端持续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则在保持帧不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同时在保持帧控制驱动电路执行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和第二偏置调节阶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15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对于显示面板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电视机、智能穿戴产品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4)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和偏置调节模块;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所述发光元件;
所述阈值补偿模块串联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产生驱动电流,所述第三节点通过所述发光控制模块连接到所述发光元件;
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一端与偏置调节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偏置调节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节点,以调节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补偿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氧化物半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长度、所述数据写入模块、所述发光控制模块、以及所述偏置调节模块中晶体管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小于所述数据写入模块、所述发光控制模块、所述阈值补偿模块以及所述偏置调节模块中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三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置调节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偏置调节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发光元件复位模块;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用于对所述发光元件进行复位;
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四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电连接,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电压端复用为所述偏置调节信号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发光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发光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补偿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复用为栅极复位模块,所述栅极复位模块用于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栅极复位模块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所述第四扫描信号端的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发光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复位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发光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发光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15.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和所述像素电路;其中,
至少一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与其他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不同的偏置调节信号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第一偏置调节信号端,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第二偏置调节信号端,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第三偏置调节信号端;
所述第一偏置调节信号端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偏置调节信号端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且所述第一偏置调节信号端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三偏置调节信号端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和所述像素电路;其中,
同一行中至少一种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与该行中其他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在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时:同一行中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提供有效电平的时间小于该行中其他颜色子像素多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端提供有效电平的时间。
2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和偏置调节模块;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所述发光元件;
所述阈值补偿模块串联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产生驱动电流,所述第三节点通过所述发光控制模块连接到所述发光元件;
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一端与偏置调节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所述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包括偏置调节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所述偏置调节阶段包括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其中:
在所述第一偏置调节阶段:所述偏置调节模块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偏置调节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节点,以调节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
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将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阈值补偿模块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
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发光控制模块控制向所述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置调节阶段还包括第二偏置调节阶段,所述第二偏置调节阶段位于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和所述发光阶段之间;
在所述第二偏置调节阶段:所述偏置调节模块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偏置调节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节点,以调节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偏置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与所述第二偏置调节阶段的时间的比值大于1.3。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置调节信号端的提供的信号的电压值小于-3V。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发光元件复位模块;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四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电连接,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在所述偏置调节阶段、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中的至少一个阶段: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在所述第四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参考电压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发光元件,对所述发光元件进行复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发光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发光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发光控制模块控制向所述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包括: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电源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节点;
所述驱动晶体管在其栅极电压的控制下产生驱动电流;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向所述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偏置调节阶段之后,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之前,所述驱动周期还包括栅极复位阶段;
在所述栅极复位阶段: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阈值补偿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复用为栅极复位模块;
在所述栅极复位阶段: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具体包括: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在所述第四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参考电压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一发光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其第二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阈值补偿模块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在所述栅极复位阶段: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在所述第四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参考电压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发光元件对所述发光元件进行复位。
30.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三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端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将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阈值补偿模块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在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在其栅极电压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三节点;所述阈值补偿模块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
3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判断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在所述驱动模式为高频驱动模式时,驱动所述像素电路执行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和所述发光阶段;
在所述驱动模式为低频驱动模式时,驱动所述像素电路执行所述偏置调节阶段、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和所述发光阶段。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模式为低频驱动模式时,一帧画面的显示过程包括数据写入帧和保持帧,其中,
在所述数据写入帧,驱动所述像素电路执行所述偏置调节阶段、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和所述发光阶段;
在所述保持帧,驱动所述像素电路执行所述偏置调节阶段和所述发光阶段。
3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在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之前,判断待显示画面与上一帧画面是否相同,其中,
当待显示画面与上一帧画面相同时,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的过程包括:驱动所述像素电路执行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和所述发光阶段;
当待显示画面与上一帧画面不同时,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的过程包括:驱动所述像素电路执行所述偏置调节阶段、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和所述发光阶段。
3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97999.4U CN213277408U (zh) | 2020-10-15 | 2020-10-15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97999.4U CN213277408U (zh) | 2020-10-15 | 2020-10-15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77408U true CN213277408U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51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97999.4U Active CN213277408U (zh) | 2020-10-15 | 2020-10-15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77408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2785A (zh) * | 2020-10-15 | 2020-12-1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3793568A (zh) * | 2021-10-27 | 2021-12-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屏和显示设备 |
CN114842794A (zh) * | 2022-05-18 | 2022-08-02 |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312004A (zh) * | 2022-08-24 | 2022-11-08 |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331609A (zh) * | 2022-10-12 | 2022-11-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WO2023045315A1 (zh) * | 2021-09-26 | 2023-03-30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10-15 CN CN202022297999.4U patent/CN2132774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2785A (zh) * | 2020-10-15 | 2020-12-1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2102785B (zh) * | 2020-10-15 | 2024-04-1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WO2023045315A1 (zh) * | 2021-09-26 | 2023-03-30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
US12106718B2 (en) | 2021-09-26 | 2024-10-01 |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 Driving method and driving device for 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3793568A (zh) * | 2021-10-27 | 2021-12-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屏和显示设备 |
CN114842794A (zh) * | 2022-05-18 | 2022-08-02 |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312004A (zh) * | 2022-08-24 | 2022-11-08 |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331609A (zh) * | 2022-10-12 | 2022-11-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02785B (zh)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213277408U (zh)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2116897B (zh) |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驱动方法 | |
CN111710299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2397026B (zh) | 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6960659B (zh) | 显示面板、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9272940B (zh) |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 | |
CN106910460B (zh) | 像素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 |
CN107025883B (zh) | 显示面板、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
JP6142178B2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駆動方法 | |
CN112150967A (zh) | 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2509519A (zh) |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1445857A (zh) |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06887210B (zh) | 显示面板、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9979384B (zh) | 像素驱动电路、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像素驱动方法 | |
CN111145686B (zh) |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 | |
CN109147665B (zh) |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 |
CN112908264B (zh) |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4751804A (zh) | 一种像素电路、其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 |
US20210225266A1 (en) | Pix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11605344B2 (en) | Pixel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JP5470668B2 (ja)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 |
CN216928003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093321A (zh) |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798411A (zh)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