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7149U -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 Google Patents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7149U
CN213277149U CN202022445254.8U CN202022445254U CN213277149U CN 213277149 U CN213277149 U CN 213277149U CN 202022445254 U CN202022445254 U CN 202022445254U CN 213277149 U CN213277149 U CN 213277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subglottic
retentate
air passage
teaching a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452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海菁
董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4452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7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7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7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包括肺模型、气道模型及声门下吸引管路;气道模型上端形成为敞口,为透明塑胶材质制作,其下端连通至肺模型内;声门下吸引管路可插拔的设于气道模型内,其上端伸出至气道模型上端敞口外,其下端向下延伸至靠近肺模型。有益效果:本申请可作为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以供实习医生或没有经验的医生练习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来模拟吸出患者呼吸气道声门下滞留物,使得能很好的增加其操作经验,提高其操作技能,使得其实操时能尽量一次完成声门下滞留物吸引,以大大的节省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从而,本申请实用性强,适于推广普及。

Description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背景技术
误吸是指来自胃、食管、口腔或鼻的物质从咽进入气管的过程,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最大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导致肺不张、肺炎、呼吸衰竭及肺部疾病恶化等病症。
所以,当患者发生误吸时,其呼吸气道声门以下位置内会产生较多的滞留物,此时,则需要及时的使用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来将所产生的滞留物清除,以使减少患者发生肺不张、肺炎、呼吸衰竭及肺部疾病恶化等病症。
而对于实习医生及没有经验的医生而言,直接实操,即直接使用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来将患者呼吸气道声门以下位置所产生的较多滞留物进行清除时,则需要患者配合呼、吸气,以便于在患者呼、吸气转换的瞬间来进行操作,但是,实习医生及没有经验的医生由于经验不足,很难把控患者呼、吸气转换瞬间的时间点,所以很难一次性的完成具体操作,这就需要其重新做准备,重新捕捉患者呼、吸气转换瞬间的时间点,并在所捕捉的相应时间点瞬间完成具体操作,且基本上实习医生及没有经验的医生均需要捕捉多次才能很好的完成相关声门下滞留物清除,如此一来,则使得会大大增加操作时间,并增加患者痛苦。
而现有技术则没有一款合适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以供实习医生及没有经验的医生练习,因此,设计出一款仿真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包括肺模型、气道模型及声门下吸引管路;
所述气道模型上下两端均形成为敞口,并为透明塑胶材质制作,其下端连通至所述肺模型内;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可插拔的设于所述气道模型内,其上端伸出至所述气道模型上端敞口外,其下端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肺模型。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包括适于连至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的气管插管、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用以负压吸引声门下滞留物的吸引管、膨胀球囊及用以导入气体至所述膨胀球囊以使所述膨胀球囊鼓起的导气管;
所述气管插管可插拔的设于所述气道模型内;其下端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气管插管下端;其上端伸出至所述气道模型上端敞口外,并设有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连接头A;
所述吸引管中部及下部粘固于所述气管插管外;其下端开有引流孔,并与所述气管插管下端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其上端伸至所述气道模型上端敞口外,并设有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连接头B;
所述膨胀球囊成型为环状结构,并粘固于所述气管插管外,且位于所述气管插管下端下部而邻近所述气管插管下端;
所述导气管中部及下部粘固于所述气管插管外;其下端连通至所述膨胀球囊;其上端伸至所述气道模型上端敞口外,并设有适于连至充气构件的连接头C。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给所述膨胀球囊充气的充气球囊;
所述充气球囊可插拔的连至所述连接头C。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灌装液体以模仿滞留物的灌装漏斗;
所述灌装漏斗下端与所述气道模型上端敞口相连通并一体成型;所述气管插管上端、吸引管上端及所述导气管上端均穿过所述灌装漏斗并伸至所述灌装漏斗上部敞口外。
优选地,所述肺模型包括在呼气时收缩且在吸气时膨胀的左肺模型及右肺模型;
所述左肺模型及所述右肺模型均为弹性材质制作,并均为囊状结构;所述气道模型下端分叉呈Y型结构,以使分别连通至所述左肺模型内及所述右肺模型内。
优选地,所述气道模型及所述灌装漏斗均为硬质透明塑胶材质制作。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托起固定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的托板;
所述托板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过孔,以适于所述气管插管上端、所述吸引管上端及所述导气管上端穿过,且所述气管插管中上部外壁与所述过孔相固定;所述托板由所述灌装漏斗上部敞口托起支撑。
优选地,所述托板盖设于所述灌装漏斗上部敞口,其下周缘向下环设有一圈适于卡设所述灌装漏斗上部敞口的下卡固圈,且其上端面开设有液体倒入口。
优选地,所述气道模型上端外壁设有推拉把手。
优选地,还包括一用以托起支撑所述肺模型的支撑杆、一用以支起固定所述支撑杆的底座及四个带有制动件的万向转动轮;
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左肺模型与所述右肺模型之间,其下端连接至所述底座,其上端连接至所述气道模型下端;四个所述万向转动轮对应设于所述底座底部四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在具体实施时,其包括有肺模型、气道模型及声门下吸引管路,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包括适于连至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的气管插管、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用以负压吸引声门下滞留物的吸引管、膨胀球囊及用以导入气体至所述膨胀球囊以使所述膨胀球囊鼓起的导气管,模拟练习时,从所述气道模型上部敞口灌入一定量液体至其内以模仿滞留物,启动与所述气管插管上端连接头A相连的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所连接的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在吸气时即可促进所述肺模型呼气收缩,所连接的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在呼气时即可促进所述肺模型吸气膨胀,以使所述肺模型模拟人肺,在其呼气过程中,即可将所灌入液体(模仿滞留物)往与其相连的所述气道模型上部顶推,在其呼气末瞬间,从所述导气管导入气体至所述膨胀球囊,所述膨胀球囊即会瞬间鼓起而使其周缘紧密抵至所述气道模型内壁,以截留所灌入液体(模仿滞留物)于其上部,此时,所述吸引管下部引流孔则刚好位于所截留的灌入液体(模仿滞留物)底部,此后,即可通过与所述吸引管上端连接头B相连接的负压吸引器来将所截留的灌入液体(模仿滞留物)从所述吸引管吸出,如此,即实现本申请可作为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以供实习医生或没有经验的医生练习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来模拟吸出患者呼吸气道声门下滞留物,使得能很好的增加其操作经验,提高其操作技能,使得其实操时能尽量一次完成声门下滞留物吸引,以大大的节省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从而,本申请实用性强,适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的整体平面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的整体平面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下端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在所述膨胀球囊鼓起时,其上部截留有模仿滞留物的灌装液体的使用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1000;
肺模型10;
左肺模型1011;右肺模型1022;
气道模型20;
推拉把手201;
声门下吸引管路30;
气管插管301;连接头A3011;吸引管302;引流孔3021;连接头B3022;膨胀球囊303;导气管304;连接头C3041;
充气球囊40;
灌装漏斗50;
托板60;
下卡固圈601;液体倒入口602;
支撑杆70;
底座80;
万向转动轮90;
灌装液体20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实质。
结合图1-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1000,包括肺模型10、气道模型20及声门下吸引管路30;
其中,所述气道模型20上下两端均形成为敞口,并为透明塑胶材质制作,其下端连通至所述肺模型10内;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30可插拔的设于所述气道模型20内,其上端伸出至所述气道模型20上端敞口外,其下端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肺模型10。
对于上文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气道模型20模仿的为患者呼吸气道;所述肺模型10则模仿的为患者肺,其必然是具有在呼气时收缩且在吸气时膨胀的功能;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30则可直接采用常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所使用的吸引管构件。
如此一来,从所述气道模型20上部敞口灌入一定量液体至其内以模仿滞留物,即使得本申请所述肺模型10、气道模型20及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30组合在一起即能构成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1000以供实习医生或没有经验的医生练习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来模拟吸出患者呼吸气道声门下滞留物。
且在上文所述中,所述气道模型20为透明塑胶材质制作,使得其透视性好,使得便于实习医生或没有经验的医生在进行声门下滞留物清除练习时,能实时观察到所述气道模型20内所灌入液体2000(模仿滞留物)的位置,以便于其评估当次声门下滞留物清除练习是否有效。
具体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30包括适于连至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的气管插管301、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用以负压吸引声门下滞留物的吸引管302、膨胀球囊303及用以导入气体至所述膨胀球囊303以使所述膨胀球囊303鼓起的导气管304;
所述气管插管301可插拔的设于所述气道模型20内;其下端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气管插管301下端;其上端伸出至所述气道模型20上端敞口外,并设有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连接头A3011;
所述吸引管302中部及下部粘固于所述气管插管301外;其下端开有引流孔3021,并与所述气管插管301下端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其上端伸至所述气道模型20上端敞口外,并设有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连接头B3022;
所述膨胀球囊303成型为环状结构,并粘固于所述气管插管301外,且位于所述气管插管301下端下部而邻近所述气管插管301下端;
所述导气管304中部及下部粘固于所述气管插管301外;其下端连通至所述膨胀球囊303;其上端伸至所述气道模型20上端敞口外,并设有适于连至充气构件的连接头C3041。
由上所述,可以知晓,实操时,则将所述连接头A3011连至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将所述连接头B3022连至负压吸引器,并将所述连接头C3041连至外接充气构件。
模拟练习时,从所述气道模型20上部敞口灌入一定量液体至其内以模仿滞留物,启动与所述气管插管301上端连接头A3011相连的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所连接的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在吸气时即可促进所述肺模型10呼气收缩,所连接的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在呼气时即可促进所述肺模型10吸气膨胀,以使所述肺模型10模拟人肺,在其呼气过程中,即可将所灌入液体2000(模仿滞留物)往与其相连的所述气道模型20上部顶推,在其呼气末瞬间,从所述导气管304导入气体至所述膨胀球囊303,所述膨胀球囊303即会瞬间鼓起而使其周缘紧密抵至所述气道模型20内壁,以截留所灌入液体2000(模仿滞留物)于其上部,此时,所述吸引管302下部引流孔3021则刚好位于所截留的灌入液体2000(模仿滞留物)底部,此后,即可通过与所述吸引管302上端连接头B3022相连接的负压吸引器来将所截留的灌入液体2000(模仿滞留物)从所述吸引管302吸出。
如此,即实现本申请可作为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1000,以供实习医生或没有经验的医生练习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来模拟吸出患者呼吸气道声门下滞留物,使得能很好的增加其操作经验,提高其操作技能,使得其实操时能尽量一次完成声门下滞留物吸引,以大大的节省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从而,本申请实用性强,适于推广普及。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还包括用以给所述膨胀球囊303充气的充气球囊40;
其中,所述充气球囊40可插拔的连至所述连接头C3041。显然,所述充气球囊40具有充气功能,当需要使得所述膨胀球囊303泄气时,直接拔掉所述充气球囊40以使所述膨胀球囊303内的气体经所述连接头C3041排出即可,当需要再次使用本申请时,则重新连接所述充气球囊40与所述连接头C3041即可。
再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还包括用以灌装液体以模仿滞留物的灌装漏斗50;
所述灌装漏斗50下端与所述气道模型20上端敞口相连通并一体成型;所述气管插管301上端、吸引管302上端及所述导气管304上端均穿过所述灌装漏斗50并伸至所述灌装漏斗50上部敞口外。
由上所述,可以理解,实际配置时,所述气道模型20内径不会很大,使得不方便直接向其内倒入模仿滞留物的灌装液体,所以,设置上部为扩口的所述灌装漏斗50既便于快速的将模仿滞留物的灌装液体灌入所述气道模型20,使得实操时操作快捷省力。
且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肺模型10包括在呼气时收缩且在吸气时膨胀的左肺模型101及右肺模型102;
所述左肺模型101及所述右肺模型102均为弹性材质制作,并均为囊状结构,即其内部具有囊腔,且其优选为硅胶材质制作;所述气道模型20下端分叉呈Y型结构,以使分别连通至所述左肺模型101内及所述右肺模型102内。
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气道模型20及所述灌装漏斗50均为硬质透明塑胶材质制作,以使其质地坚硬,结构牢固,便于立设支撑,且使得使用寿命长。
基于此,本申请则还包括用以托起固定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30的托板60;
具体的,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托板60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过孔(未图示),以适于所述气管插管301上端、所述吸引管302上端及所述导气管304上端穿过,且所述气管插管301中上部外壁与所述过孔(未图示)相固定;所述托板60由所述灌装漏斗50上部敞口托起支撑。
优选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可在所述气管插管301中上部外壁环设一圈凸耳,并使得所述凸耳外径大于所述过孔外径,使得其罩在所述过孔上部而被所述托板60托起。
且优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以使所述托板60中部过孔内壁与所述气管插管301中上部外壁相热熔形成一体或使用前就使得其一体成型均可。
由此,不管上述哪种实施例,所述气管插管301均可被很好的支起固定,以方便后续的声门下滞留物吸引练习。
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托板60盖设于所述灌装漏斗50上部敞口,其下周缘向下环设有一圈适于卡设所述灌装漏斗50上部敞口的下卡固圈601,且其上端面开设有液体倒入口602。
如此,一方面,在所述下卡固圈601卡至所述灌装漏斗50上部敞口时,即使得所述托板60放置稳固,托起稳固,使得所述气管插管301插至所述气道模型20时插放稳固而不会上下移位。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气道模型20上端外壁设有推拉把手201,以方便本申请的提拿转运。
而作为优选方案,本申请则还包括一用以托起支撑所述肺模型10的支撑杆70、一用以支起固定所述支撑杆70的底座80及四个带有制动件的万向转动轮90;
其中,所述支撑杆70位于所述左肺模型101与所述右肺模型102之间,其下端连接至所述底座80,其上端连接至所述气道模型20下端;四个所述万向转动轮90对应设于所述底座80底部四角。
由此,则可明确,使用本申请时,所述左肺模型101与所述右肺模型102在均具有伸缩功能的同时,其被所述支撑杆支起,使得不会受到外物压迫干扰,使得实操时其模拟患者肺效果好。
同时,当需要搬移转运本申请时,解锁四个所述万向转动轮90上的制动件,即可轻易的移动本申请,使得搬移转运快捷省力。
且本申请主体实操部分(肺模型10、气道模型20及声门下吸引管路30)被支起固定,使得便于教学指引,便于讲师讲解人体呼吸器官构造,让实习医生及没有经验的医生能真切理解,将抽象书本概念立体化及具体化,使得教学内容直观有趣及丰富多彩,以加深实习医生及没有经验的医生理解和记忆,使得有助其能很容易消化并掌握相关知识。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则不作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1000,在具体实施时,其包括有肺模型10、气道模型20及声门下吸引管路30,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30包括适于连至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的气管插管301、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用以负压吸引声门下滞留物的吸引管、膨胀球囊303及用以导入气体至所述膨胀球囊303以使所述膨胀球囊303鼓起的导气管304,模拟练习时,从所述气道模型20上部敞口灌入一定量液体至其内以模仿滞留物,启动与所述气管插管301上端连接头A3011相连的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所连接的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在吸气时即可促进所述肺模型10呼气收缩,所连接的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在呼气时即可促进所述肺模型10吸气膨胀,以使所述肺模型10模拟人肺,在其呼气过程中,即可将所灌入液体2000(模仿滞留物)往与其相连的所述气道模型20上部顶推,在其呼气末瞬间,从所述导气管304导入气体至所述膨胀球囊303,所述膨胀球囊303即会瞬间鼓起而使其周缘紧密抵至所述气道模型20内壁,以截留所灌入液体2000(模仿滞留物)于其上部,此时,所述吸引管302下部引流孔3021则刚好位于所截留的灌入液体2000(模仿滞留物)底部,此后,即可通过与所述吸引管302上端连接头B3022相连接的负压吸引器来将所截留的灌入液体2000(模仿滞留物)从所述吸引管302吸出,如此,即实现本申请可作为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1000,以供实习医生或没有经验的医生练习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来模拟吸出患者呼吸气道声门下滞留物,使得能很好的增加其操作经验,提高其操作技能,使得其实操时能尽量一次完成声门下滞留物吸引,以大大的节省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而因此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肺模型、气道模型及声门下吸引管路;
所述气道模型上下两端均形成为敞口,并为透明塑胶材质制作,其下端连通至所述肺模型内;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可插拔的设于所述气道模型内,其上端伸出至所述气道模型上端敞口外,其下端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肺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包括适于连至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的气管插管、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用以负压吸引声门下滞留物的吸引管、膨胀球囊及用以导入气体至所述膨胀球囊以使所述膨胀球囊鼓起的导气管;
所述气管插管可插拔的设于所述气道模型内;其下端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气管插管下端;其上端伸出至所述气道模型上端敞口外,并设有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连接头A;
所述吸引管中部及下部粘固于所述气管插管外;其下端开有引流孔,并与所述气管插管下端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其上端伸至所述气道模型上端敞口外,并设有适于连至负压吸引器的连接头B;
所述膨胀球囊成型为环状结构,并粘固于所述气管插管外,且位于所述气管插管下端下部而邻近所述气管插管下端;
所述导气管中部及下部粘固于所述气管插管外;其下端连通至所述膨胀球囊;其上端伸至所述气道模型上端敞口外,并设有适于连至充气构件的连接头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给所述膨胀球囊充气的充气球囊;
所述充气球囊可插拔的连至所述连接头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灌装液体以模仿滞留物的灌装漏斗;
所述灌装漏斗下端与所述气道模型上端敞口相连通并一体成型;所述气管插管上端、吸引管上端及所述导气管上端均穿过所述灌装漏斗并伸至所述灌装漏斗上部敞口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肺模型包括在呼气时收缩且在吸气时膨胀的左肺模型及右肺模型;
所述左肺模型及所述右肺模型均为弹性材质制作,并均为囊状结构;所述气道模型下端分叉呈Y型结构,以使分别连通至所述左肺模型内及所述右肺模型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模型及所述灌装漏斗均为硬质透明塑胶材质制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托起固定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路的托板;
所述托板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过孔,以适于所述气管插管上端、所述吸引管上端及所述导气管上端穿过,且所述气管插管中上部外壁与所述过孔相固定;所述托板由所述灌装漏斗上部敞口托起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盖设于所述灌装漏斗上部敞口,其下周缘向下环设有一圈适于卡设所述灌装漏斗上部敞口的下卡固圈,且其上端面开设有液体倒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模型上端外壁设有推拉把手。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以托起支撑所述肺模型的支撑杆、一用以支起固定所述支撑杆的底座及四个带有制动件的万向转动轮;
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左肺模型与所述右肺模型之间,其下端连接至所述底座,其上端连接至所述气道模型下端;四个所述万向转动轮对应设于所述底座底部四角。
CN202022445254.8U 2020-10-29 2020-10-29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Active CN213277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5254.8U CN213277149U (zh) 2020-10-29 2020-10-29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5254.8U CN213277149U (zh) 2020-10-29 2020-10-29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7149U true CN213277149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2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45254.8U Active CN213277149U (zh) 2020-10-29 2020-10-29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7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0457B (zh) 一种排痰机及其呼吸机系统
CN206350863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05943276U (zh) 新型吸痰训练模型
CN108091232A (zh) 一种医学护理用吸痰练习模型装置
CN105788421B (zh) 吸痰训练模型
CN213277149U (zh)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CN112494732A (zh) 一种用于深度清理人工气道的吸痰装置
CN112150902A (zh)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术练习教具
CN211654082U (zh) 一种危重病人吸痰训练模型
CN205091958U (zh) 一种清气囊教学模型
JP7251879B2 (ja) 気管吸引を訓練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04890869U (zh) 多功能双囊气管插管
CN203677596U (zh) 吸痰装置
CN221040316U (zh) 一种吸痰和胃肠减压模型
CN206167575U (zh) 一种方便呼吸科病人使用的喉罩
JP3238599U (ja) 喀痰吸引学習用モデル肺
CN210324826U (zh) 用于大型动物离体肺支气管镜辅助练习装置
CN218589482U (zh) 一种可清洗及排痰的气管插管
CN217041010U (zh) 一种与吸痰管结合的气管导管
CN202844280U (zh) 密闭通气型口咽通气道
CN203425343U (zh) 新型小儿气管导管
CN221261855U (zh) 一种气管插管教具
CN210429015U (zh) 一种新型吸痰模型
CN2671052Y (zh) 气管切开护理模型
CN220293956U (zh) 一种麻醉复苏室用气管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