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6280U - 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6280U
CN213276280U CN202022774951.8U CN202022774951U CN213276280U CN 213276280 U CN213276280 U CN 213276280U CN 202022774951 U CN202022774951 U CN 202022774951U CN 213276280 U CN213276280 U CN 213276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ooth
axle center
rotor
min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749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锐
李享均
程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nwe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nw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nwe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nw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749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6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6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6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包含秒线圈、秒定子片、秒转子磁钢、秒转子轴齿、第一分传动轮、第二分传动轮、秒轮、分线圈、分定子片、分转子磁钢、分转子轴齿、分轮、跨轮、时轮、第一秒传动轮、第二秒传动轮和副定子片;副定子片上有副定子极弧,副定子极弧环绕在秒转子磁钢周围,副定子片与秒转子磁钢之间形成不均匀气隙,副定子片的副片左极与秒定子片的定子左极片相连、副定子片的副片右极与秒定子片的定子右极片相连。该机构减少了齿轮数量、同时还减小了秒定子片尺寸,节省了空间,有利于制造小体积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Description

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针式钟表机芯,特指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背景技术
现在有一款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机芯工作原理见附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秒线圈34、秒定子片21、秒转子磁钢22-1、秒转子轴齿22-2、秒轮26,还包括分线圈33、分定子片32、分转子磁钢31-1、分转子轴齿31-2、分轮28、跨轮35、时轮27;所述秒轮26上有秒轮盘齿26-1和秒针轴26-2,所述秒轮盘齿26-1和秒针轴26-2的轴心为秒轮轴心26-0,所述分轮28上有分轮轴齿28-2、分针管28-3和分轮盘齿28-1且三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分轮轴心28-0,所述时轮27上有时轮盘齿27-1和时针管27-2且二者有共同的轴心为时轮轴心27-0,所述分轮轴心28-0、所述时轮轴心27-0和所述秒轮轴心26-0位置相同,所述时针管27-2、分针管28-3、秒针轴26-2的作用是分别固定安装时针、分针和秒针。所述秒转子轴齿22-2和所述秒转子磁钢22-1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秒转子轴心22-0、且二者固定连接构成秒转子组件,所述分转子轴齿31-2和分转子磁钢31-1拥有共同的轴心为分转子轴心31-0、且二者固定连接构成分转子组件,所述跨轮35上有跨轮轴齿35-2和跨轮盘齿35-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跨轮轴心35-0,所述分轮轴齿28-2与所述跨轮盘齿35-1啮合、所述跨轮轴齿35-2与所述时轮盘齿27-1啮合,其还包含第一秒传动轮23、第二秒传动轮24和第三秒传动轮25,所述第一秒传动轮23上有第一秒传动轮轴齿23-2和第一秒传动轮盘齿23-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一秒传动轮轴心23-0,所述第二秒传动轮24上有第二秒传动轮轴齿24-2和第二秒传动轮盘齿24-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二秒传动轮轴心24-0;所述第三秒传动轮25上有第三秒传动轮轴齿25-2和第三秒传动轮盘齿25-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三秒传动轮轴心25-0;所述秒转子轴齿22-2与第一秒传动轮盘齿23-1啮合,所述第一秒传动轮轴齿23-2与第二秒传动轮盘齿24-1啮合、所述第二秒传动轮轴齿24-2与第三秒传动轮盘齿25-1啮合、所述第三秒传动轮轴齿25-2与秒轮盘齿26-1啮合。所述秒转子轴齿22-2与第一秒传动轮23、第二秒传动轮24、第三秒传动轮25、秒轮26共同构成秒针传动轮系。
其还包含第一分传动轮30和第二分传动轮29,所述第一分传动轮30上有第一分传动轮轴齿30-2和第一分传动轮盘齿30-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一分传动轮轴心30-1,所述第二分传动轮29上有第二分传动轮轴齿29-2和第二分传动轮盘齿29-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二分传动轮轴心29-0;所述分转子轴齿31-2与第一分传动轮盘齿30-1啮合、所述第一分传动轮轴齿30-2与第二分传动轮盘齿29-1啮合、所述第二分传动轮轴齿29-2与分轮盘齿28-1啮合,所述分转子轴齿31-2、第一分传动轮30、第二分传动轮29、分轮28、跨轮35和时轮27共同构成时分针传动轮系。
从图1、图2、图3和图4可以看出,该机构还包含副定子片21-1,所述副定子片21-1位于秒转子轴心22-0的下方,所述副定子片21-1上有副片左极21-1-3、副片右极21-1-2和中间连接部21-1-1,副定子片21-1通过气隙与秒转子磁钢22-1相连;所述秒定子片21上有定子左极片21-3和定子右极片21-2,所述副片左极21-1-3与定子左极片21-3相连、所述副片右极21-1-2与定子右极片21-2相连,从而使一部分穿过秒定子片21的磁力线可以穿过副定子片21-1并通过气隙后到达秒转子磁钢22-1、再穿过秒转子磁钢22-1。所述副定子片21-1配合所述秒定子片21一起使用,提高磁能的利用率,减少钟表的功耗。
从图1、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秒定子片21穿过秒线圈34,秒定子片21和副定子片21-1通过不均匀气隙与秒转子磁钢22-1相连,与此同时,分定子片32穿过分线圈33,分定子片32通过不均匀气隙与分转子磁钢31-1相连。
不通电时,定子和转子之间的不均匀气隙必然产生定位转矩,使秒转子磁钢22-1和分转子磁钢31-1处于一个稳定的位置;通电时,定子和转子之间的不均匀气隙必然产生转动力矩,使秒转子磁钢22-1和分转子磁钢31-1转动。
工作状态时,电流流过秒线圈34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穿过秒定子片21后一部分通过气隙到达秒转子磁钢22-1、另一部分再穿过副定子片21-1后通过气隙到达秒转子磁钢22-1,这些磁力线都穿过秒转子磁钢22-1产生转动力矩带动秒转子磁钢22-1转动、从而带动秒转子轴齿22-2转动,秒转子轴齿22-2又带动第一秒传动轮盘齿23-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秒传动轮轴齿23-2转动,第一秒传动轮轴齿23-2又带动第二秒传动轮盘齿24-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秒传动轮轴齿24-2转动,第二秒传动轮轴齿24-2又带动第三秒传动轮盘齿25-1转动、从而带动第三秒传动轮轴齿25-2转动;第三秒传动轮轴齿25-2又带动秒轮盘齿26-1转动、从而带动秒针轴26-2转动。同时电流又流过分线圈33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穿过分定子片32后通过气隙到达分转子磁钢31-1、再穿过分转子磁钢31-1产生转动力矩带动分转子磁钢31-1转动、从而带动分转子轴齿31-2转动,分转子轴齿31-2又带动第一分传动轮盘齿30-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分传动轮轴齿30-2转动,第一分传动轮轴齿30-2又带动第二分传动轮盘齿29-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分传动轮轴齿29-2转动,第二分传动轮轴齿29-2又带动分轮盘齿28-1转动、从而带动分轮轴齿28-2和分针管28-3转动,分轮轴齿28-2又带动跨轮盘齿35-1转动、从而带动跨轮轴齿35-2转动,跨轮轴齿35-2又带动时轮盘齿27-1转动、从而带动时针管27-2转动。所述时针管27-2、分针管28-3、秒针轴26-2再带动与之相连的时分秒针转动,从而显示正确的时间。
所述秒轮盘齿26-1与秒转子轴齿22-2的总的传动比为480:1,所述秒轮26旋转一圈的时间为480*2*1/16=60秒,所述秒转子轴齿22-2转一圈是2步、且秒转子轴齿22-2以每秒钟16步的速度快速转动。普通跳秒钟表的秒针每秒走一步,有滴答滴答的声音;该机构的秒针每秒走16步,看起来就像秒针是在连续旋转,听起来也没有滴答滴答的声音。通常把这种每秒16步的钟表机芯称为扫秒机芯,也叫静音机芯。
这种机构秒针传动轮系由秒转子轴齿、第一秒传动轮、第二秒传动轮、第三秒传动轮和秒轮构成,从秒转子轴心到秒轮轴心共有四对齿轮付,齿轮数量太多、占用空间较多;同时该机构副定子片位于秒转子轴心的下方、与秒转子磁钢形成的有效气隙较少、穿过副定子片到达秒转子磁钢的磁通量较小、磁能利用率较低、需要秒定子片的尺寸较大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以上两个缺点导致这种机构不利于制造小体积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发明内容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包括秒线圈、秒定子片、秒转子磁钢、秒转子轴齿、秒轮,还包括分线圈、分定子片、分转子磁钢、分转子轴齿、分轮、跨轮、时轮;所述秒轮上有秒轮盘齿,所述秒轮盘齿的轴心为秒轮轴心,所述分轮上有分轮轴齿、分针管和分轮盘齿且三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分轮轴心,所述时轮上有时轮盘齿和时针管且二者有共同的轴心为时轮轴心,所述分轮轴心、所述时轮轴心和所述秒轮轴心位置相同,所述秒转子轴齿和所述秒转子磁钢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秒转子轴心,所述分转子轴齿和分转子磁钢拥有共同的轴心为分转子轴心,所述跨轮上有跨轮轴齿和跨轮盘齿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跨轮轴心,所述分轮轴齿与所述跨轮盘齿啮合、所述跨轮轴齿与所述时轮盘齿啮合,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一秒传动轮和第二秒传动轮,所述第一秒传动轮上有第一秒传动轮轴齿和第一秒传动轮盘齿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一秒传动轮轴心,所述第二秒传动轮上有第二秒传动轮轴齿和第二秒传动轮盘齿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二秒传动轮轴心;所述秒转子轴齿与第一秒传动轮盘齿啮合,所述第一秒传动轮轴齿与第二秒传动轮盘齿啮合、所述第二秒传动轮轴齿与所述秒轮盘齿啮合。
这种机构的秒针传动轮系由秒转子轴齿、第一秒传动轮、第二秒传动轮和秒轮盘齿构成,从秒转子轴心到秒轮轴心只有三对齿轮付,减少了齿轮数量,再进一步优化副定子片结构、增加副定子片与秒转子磁钢之间的有效气隙、提高磁能利用率、减小秒定子片尺寸,从而实现制造小体积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 1 现有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 2 现有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传动轮系示意图
图 3 现有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秒定子片示意图
图 4 现有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副定子片示意图
图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后视图
图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轮系示意图
图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秒定子片示意图
图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定子片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定子片的副定子极弧其他形状1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定子片的副定子极弧其他形状2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定子片的副定子极弧其他形状3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由图5、图6、图7可以看出,该装置包括秒线圈14、秒定子片1、秒转子磁钢2-1、秒转子轴齿2-2、秒轮6,还包括分线圈13、分定子片12、分转子磁钢11-1、分转子轴齿11-2、分轮8、跨轮15、时轮7;所述秒轮6上有秒轮盘齿6-1,所述秒轮盘齿6-1的轴心为秒轮轴心6-0,所述秒轮6上还有秒针轴6-2,所述分轮8上有分轮轴齿8-2、分针管8-3和分轮盘齿8-1且三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分轮轴心8-0,所述时轮7上有时轮盘齿7-1和时针管7-2且二者有共同的轴心为时轮轴心7-0,所述分轮轴心8-0、所述时轮轴心7-0和所述秒轮轴心6-0位置相同,所述时针管7-2、分针管8-3、秒针轴6-2的作用是分别固定安装时针、分针和秒针。所述秒转子轴齿2-2和所述秒转子磁钢2-1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秒转子轴心2-0、且二者固定连接构成秒转子组件,所述分转子轴齿11-2和分转子磁钢11-1拥有共同的轴心为分转子轴心11-0、且二者固定连接构成分转子组件,所述跨轮15上有跨轮轴齿15-2和跨轮盘齿15-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跨轮轴心15-0,其还包含第一秒传动轮3和第二秒传动轮4,所述第一秒传动轮3上有第一秒传动轮轴齿3-2和第一秒传动轮盘齿3-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一秒传动轮轴心3-0,所述第二秒传动轮4上有第二秒传动轮轴齿4-2和第二秒传动轮轴盘4-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二秒传动轮轴心4-0;由图7可以看出,所述秒转子轴齿2-2与所述第一秒传动轮盘齿3-1啮合,所述第一秒传动轮轴齿3-2与所述第二秒传动轮轴盘4-1啮合、所述第二秒传动轮轴齿4-2与所述秒轮盘齿6-1啮合,所述秒转子轴齿2-2、第一秒传动轮3、第二秒传动轮4、秒轮6共同构成秒针传动轮系。
从图5中可以看出,所述秒定子片1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左方,所述秒转子轴心2-0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左下方,所述第一秒传动轮轴心3-0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的左方同时也是秒转子轴心2-0的右上方,所述第二秒传动轮轴心4-0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的左上方同时也是第一秒传动轮轴心3-0的右上方。所述第一秒传动轮轴心3-0、所述第二秒传动轮轴心4-0与所述秒转子轴心2-0三者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秒传动轮轴盘4-1位于秒轮盘齿6-1的前方,所述第一秒传动轮盘齿3-1位于位于第二秒传动轮轴盘4-1的前方,所述第二秒传动轮轴盘4-1也位于秒定子片1的前方。所述第一秒传动轮盘齿3-1位于所述秒线圈14的前方。所述秒线圈14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的左方同时也是秒转子轴心2-0的上方。
从图5、图6可以看出,所述秒线圈14的下端14-1位于穿过秒轮轴心6-0的水平线16的下方。
从图5、图6可以看出,该装置还包含副定子片1-1,所述副定子片1-1上对应于秒转子磁钢2-1的位置有副定子极弧1-1-5,所述副定子极弧1-1-5环绕在秒转子磁钢2-1周围,所述副定子极弧1-1-5的圆弧上有凹槽1-1-4和1-1-3,使得所述副定子片1-1与秒转子磁钢2-1之间形成不均匀气隙。从图9可以看出,所述副定子片1-1上有副片左极1-1-7、副片右极1-1-6、上连接部1-1-1和下连接部1-1-2;所述上连接部1-1-1和下连接部1-1-2的作用是连接副片左极1-1-7和副片右极1-1-6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便于生产制造和装配;所述副定子片1-1上端中部和下端中部各有一个凹槽使所述上连接部1-1-1和下连接部1-1-2很狭窄,因磁阻与磁路的截面积成反比,因而所述上连接部1-1-1和下连接部1-1-2的磁阻很大,由于磁饱和也相当于副片左极1-1-7和副片右极1-1-6之间有小的间隙。从图5可以看出,所述副片左极1-1-7位于所述秒转子轴心2-0左方、所述副片右极1-1-6位于所述秒转子轴心2-0右方;图6可以看出,所述上连接部1-1-1位于所述秒转子轴心2-0上方、所述下连接部1-1-2位于所述秒转子轴心2-0下方;从图8可以看出,所述秒定子片1上有定子左极片1-3和定子右极片1-2;从图5、图6可以看出,所述副片左极1-1-7与定子左极片1-3相连、所述副片右极1-1-6与定子右极片1-2相连,从而使一部分穿过秒定子片1的磁力线可以穿过副定子片1-1。不通电时,副定子片与秒转子磁钢之间的不均匀气隙产生定位转矩,使秒转子磁钢2-1转向一个稳定的位置;通电时,来自副定子片1-1的磁力线、穿过不均匀气隙后再穿过秒转子磁钢2-1时可产生转动力矩使秒转子磁钢2-1转动。
从图5、图6、图7中可以看出,该装置还包含第一分传动轮10和第二分传动轮9,所述第一分传动轮10上有第一分传动轮轴齿10-2和第一分传动轮盘齿10-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一分传动轮轴心10-0,所述第二分传动轮9上有第二分传动轮轴齿9-2和第二分传动轮盘齿9-1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二分传动轮轴心9-0;从图7可以看出,所述分转子轴齿11-2与所述第一分传动轮盘齿10-1啮合、所述第一分传动轮轴齿10-2与所述第二分传动轮盘齿9-1啮合、所述第二分传动轮轴齿9-2与所述分轮盘齿8-1啮合,所述分轮轴齿8-2与所述跨轮盘齿15-1啮合、所述跨轮轴齿15-2与所述时轮盘齿7-1啮合,所述分转子轴齿11-2、第一分传动轮10、第二分传动轮9、分轮8、跨轮15和时轮7共同构成时分针传动轮系。
从图5可以看出,所述分定子片12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右方,所述分转子轴心11-0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右下方,所述第一分传动轮轴心10-0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的右方同时也是所述分转子轴心11-0的左上方,所述第二分传动轮轴心9-0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的右上方同时也是所述第一分传动轮轴心10-0的左上方;所述分线圈13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的右方同时也是所述分转子轴心11-0的上方。所述跨轮轴心15-0位于所述秒轮轴心6-0左上方。从图5、图6可以看出,所述第二分传动轮盘齿9-1位于所述秒轮盘齿6-1前方、同时也位于分定子片12前方,所述第一分传动轮盘齿10-1位于所述第二分传动轮9-1的前方、同时也位于所述分线圈13的前方,所述分轮盘齿8-1位于秒轮盘齿6-1后方、跨轮盘齿15-1位于分轮盘齿8-1后方,时轮盘齿7-1位于跨轮盘齿15-1后方。
从图5、图6还可以看出,所述分线圈13的下端13-1位于穿过秒轮轴心6-0的水平线16的下方;所述秒定子片1穿过秒线圈14,秒定子片1通过不均匀气隙与秒转子磁钢2-1相连,与此同时,分定子片12穿过分线圈13,分定子片12通过不均匀气隙与分转子磁钢11-1相连。不通电时,定子和转子之间的不均匀气隙必然产生定位转矩,使秒转子磁钢2-1和分转子磁钢11-1处于一个稳定的位置;通电时,定子和转子之间的不均匀气隙必然产生转动力矩使秒转子磁钢2-1和分转子磁钢11-1转动。
工作状态时,电流流过秒线圈14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穿过秒定子片1后一部分通过气隙到达秒转子磁钢2-1、另一部分从秒定子片1到达副定子片1-1后通过气隙到达秒转子磁钢2-1,这些磁力线穿过秒转子磁钢2-1后产生转动力矩、从而带动秒转子磁钢2-1转动、从而带动秒转子轴齿2-2转动,秒转子轴齿2-2又带动第一秒传动轮盘齿3-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秒传动轮轴齿3-2转动,第一秒传动轮轴齿3-2又带动第二秒传动轮盘齿4-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秒传动轮轴齿4-2转动,第二秒传动轮轴齿4-2又带动带动秒轮盘齿6-1转动、从而带动秒针轴6-2转动。同时电流又流过分线圈13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穿过分定子片12后通过气隙到达分转子磁钢11-1、再穿过分转子磁钢11-1产生转动力矩从而带动分转子磁钢11-1转动和带动分转子轴齿11-2转动,分转子轴齿11-2又带动第一分传动轮盘齿10-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分传动轮轴齿10-2转动,第一分传动轮轴齿10-2又带动第二分传动轮盘齿9-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分传动轮轴齿9-2转动,第二分传动轮轴齿9-2又带动分轮盘齿8-1转动、从而带动分轮轴齿8-2和分针管8-3 转动,分轮轴齿8-2又带动跨轮盘齿15-1转动、从而带动跨轮轴齿15-2转动,跨轮轴齿15-2又带动时轮盘齿7-1转动、从而带动时针管7-2转动。所述时针管7-2、分针管8-3、秒针轴6-2再带动与之固定相连的时针、分针和秒针转动,从而显示正确的时间。
所述第一秒传动轮盘齿3-1与秒转子轴齿2-2传动比为8:1,所述第二秒传动轮盘齿4-1与第一秒传动轮轴齿3-2传动比8:1,所述秒轮盘齿6与第二秒传动轮轴齿4-2的传动比为7.5:1;(8/1)*(8/1)*(7.5/1)=480,因而所述秒轮盘齿6-1与秒转子轴齿2-2的总的传动比为480:1,所述秒轮6旋转一圈的时间为480*2*1/16=60秒,所述秒转子轴齿2-2转一圈是2步、且秒转子轴齿2-2以每秒钟16步的速度快速转动,该机构的秒针每秒走16步,看起来就像是连续旋转,听起来也没有滴答滴答的声音,符合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秒针运转的要求。
本实施例的秒针传动轮系由秒转子轴齿、第一秒传动轮、第二秒传动轮和秒轮盘齿构成,从秒转子轴心到秒轮轴心只有三对齿轮付,减少了齿轮数量,节省了空间;同时本实施例的副定子极弧环绕在秒转子磁钢的周围,增加了副定子片与秒转子磁钢之间的有效气隙、穿过副定子片到达秒转子磁钢的磁通量增大、提高了磁能利用率,在力矩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减小秒定子片尺寸,进一步节省空间,从而有利于制造小体积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定子片的副定子极弧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1.副定子极弧圆周上设置一个凹槽(如图10);2,副定子极弧由不同半径的圆弧构成(如图11);3.副定子极弧由两段偏心的圆弧构成(如图12)...等等,只要副定子极弧环绕在秒转子磁钢周围、并使副定子片与秒转子磁钢之间形成不均匀气隙、配合秒定子片提高磁能利用率,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这些都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还可以过秒轮轴心的垂直线左右对称的方式实现,也可以过秒轮轴心的水平线上下对称的方式实现,这些都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其包括秒线圈、秒定子片、秒转子磁钢、秒转子轴齿、秒轮,还包括分线圈、分定子片、分转子磁钢、分转子轴齿、分轮、跨轮、时轮;所述秒轮上有秒轮盘齿,所述秒轮盘齿的轴心为秒轮轴心,所述分轮上有分轮轴齿、分针管和分轮盘齿且三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分轮轴心,所述时轮上有时轮盘齿和时针管且二者有共同的轴心为时轮轴心,所述分轮轴心、所述时轮轴心和所述秒轮轴心位置相同,所述秒转子轴齿和所述秒转子磁钢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秒转子轴心,所述分转子轴齿和分转子磁钢拥有共同的轴心为分转子轴心,所述跨轮上有跨轮轴齿和跨轮盘齿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跨轮轴心,所述分轮轴齿与所述跨轮盘齿啮合、所述跨轮轴齿与所述时轮盘齿啮合,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一秒传动轮和第二秒传动轮,所述第一秒传动轮上有第一秒传动轮轴齿和第一秒传动轮盘齿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一秒传动轮轴心,所述第二秒传动轮上有第二秒传动轮轴齿和第二秒传动轮盘齿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二秒传动轮轴心;所述秒转子轴齿与所述第一秒传动轮盘齿啮合,所述第一秒传动轮轴齿与所述第二秒传动轮盘齿啮合、所述第二秒传动轮轴齿与所述秒轮盘齿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秒定子片位于所述秒轮轴心左方,所述秒转子轴心位于所述秒轮轴心左下方,所述第一秒传动轮轴心位于所述秒轮轴心的左方同时也是秒转子轴心的右上方,所述第二秒传动轮轴心位于所述秒轮轴心的左上方同时也是第一秒传动轮轴心的右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秒传动轮盘齿位于秒轮盘齿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秒传动轮盘齿位于第二秒传动轮盘齿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秒线圈位于所述秒轮轴心的左方同时也是秒转子轴心的上方,所述秒线圈的下端位于穿过秒轮轴心的水平线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其特征还在于:还包含副定子片,所述副定子片上对应于秒转子磁钢的位置有副定子极弧,所述副定子极弧环绕在秒转子磁钢周围,所述副定子片与秒转子磁钢之间形成不均匀气隙,所述副定子片上有副片左极、副片右极、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副片左极位于所述秒转子轴心左方、所述副片右极位于所述秒转子轴心右方,所述上连接部位于所述秒转子轴心上方、所述下连接部位于所述秒转子轴心下方;所述秒定子片上有定子左极片和定子右极片,所述副片左极与定子左极片相连、所述副片右极与定子右极片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副定子极弧的圆弧上有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其特征还在于:还包含第一分传动轮和第二分传动轮,所述第一分传动轮上有第一分传动轮轴齿和第一分传动轮盘齿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一分传动轮轴心,所述第二分传动轮上有第二分传动轮轴齿和第二分传动轮盘齿且二者拥有共同的轴心为第二分传动轮轴心;所述分转子轴齿与所述第一分传动轮盘齿啮合、所述第一分传动轮轴齿与所述第二分传动轮盘齿啮合、所述第二分传动轮轴齿与所述分轮盘齿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分定子片位于所述秒轮轴心右方,所述分转子轴心位于所述秒轮轴心右下方,所述第一分传动轮轴心位于所述秒轮轴心的右方同时也是所述分转子轴心的左上方,所述第二分传动轮轴心位于所述秒轮轴心的右上方同时也是所述第一分传动轮轴心的左上方;所述分线圈位于所述秒轮轴心的右方同时也是所述分转子轴心的上方,所述第二分传动轮盘齿位于所述秒轮盘齿前方,所述第一分传动轮位于所述第二分传动轮的前方、同时也位于所述分线圈的前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分线圈的下端位于穿过秒轮轴心的水平线的下方。
CN202022774951.8U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Active CN213276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4951.8U CN213276280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4951.8U CN213276280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6280U true CN213276280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5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4951.8U Active CN213276280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6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4156B (zh) 永磁型旋转电机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1728926B (zh) 一种双驱动轴的微型步进电机
CN101640465A (zh) 采用无交叉单平面绕组的飞轮电机
US5751086A (en) Multipolar motor with two rotors
CN213276280U (zh) 一种双马达指针式扫秒钟表机芯
CN102780379B (zh) 开关磁阻直线电机
CN204481655U (zh) 永磁步进电机
JPH02296187A (ja) 時計装置
CN1253763C (zh) 形成电子或机电装置的多个组成单元的堆叠组件
CN207867227U (zh) 防抖针的三针石英手表机芯
CN208721988U (zh) 一种指针式智能钟表机芯
JPS6241580Y2 (zh)
CN102064655B (zh) 一种具有正弦型气隙磁密的永磁无刷电动机
CN1044715A (zh) 具有步进电机的钟表用三指针式机芯
CN2391228Y (zh) 超薄型指针式石英闹钟机芯
CN108021013A (zh) 防抖针的三针石英手表机芯
CN103838133A (zh) 装有锁定装置,用于驱动机电表指针的机构
CN205375010U (zh) 手表机芯及手表
CN210294815U (zh) 一种链式指针时钟
JP3165424B2 (ja) 発電機付腕時計
DE2327242C3 (de) Antriebssystem für eine elektronische Uhr
DE940040C (de) Elektromagnetischer Schrittantrieb fuer polarisierte Nebenuhrwerke
JPS6477449A (en) Rotor structure for synchronous motor
JPS5838785Y2 (ja) 電動機
JPS5636784A (en) Cou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