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8264U - 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8264U
CN213268264U CN202021659862.2U CN202021659862U CN213268264U CN 213268264 U CN213268264 U CN 213268264U CN 202021659862 U CN202021659862 U CN 202021659862U CN 213268264 U CN213268264 U CN 213268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mixed flow
treatment device
basket grid
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598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菁
曾子涵
季艳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y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y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y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y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598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8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8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8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连接有进水总管、排水溢流管和出水管,筒体内部设置有提篮格栅、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和污水提升装置,提篮格栅的外壁上设置有过滤孔,提篮格栅和进水总管相连通,提篮格栅可拆卸地连接在进水总管上,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连接有MBR膜,壳体通过进水支管和污水提升装置相连接,排水溢流管上连接有浮筒阀。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高效地对混流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分离,大大提升了污染物处理效率;结构简单、操作难度低、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且施工周期较短,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雨污分流不彻底,雨季时,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入河道的同时,大量生活污水也混入雨水管道形成雨污混流排口,造成雨污混流体直接进入地表水体(河道、湖泊或水库),造成地表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
为推进水环境治理,控制河道、水库和湖泊等水体污染,针对上述雨污混流排口的问题,现在一般采用以下处理方式:1)改造管网;2)在雨水管道入河口前建转换井、铺设管道来将初期雨水拦截进市政管网;3)在雨污混流排口处针对性地采用生物技术、浮床技术、曝气等对污水和初期雨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
但是上述处理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通过改造管网来彻底实现雨污分流的处理方式,需弄清楚各小区的污水源头,该方式操作难度大、投资成本高且施工工期较长;2)采用在雨水管道入河口前建转换井、铺设管道来将初期雨水拦截进市政管网的方式,常会造成更多污水进入水体,甚至发生河水倒灌进入污水系统的情况,造成污水厂污水处理量及负荷过大,无法有效解决雨污混流入河的问题;3)在雨污混流排口处针对性地采用生物技术、浮床技术、曝气等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处理的方式,需占用较大的陆地面积或水面面积,且污染物处理效率较低,无法达到较好的污染物分离效果。
综上,现有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方式存在操作难度大、投资成本高、施工工期较长、占用面积大、污染物处理效率较低等问题,无法有效解决雨污混流入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能够快速高效地对混流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分离,大大提升了污染物处理效率;结构简单、操作难度低、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且施工周期较短,易于实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连接有进水总管、排水溢流管和出水管,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提篮格栅、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和污水提升装置,所述提篮格栅的外壁上设置有过滤孔,所述提篮格栅和所述进水总管相连通,所述提篮格栅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进水总管上,所述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连接有MBR膜,所述壳体通过进水支管和污水提升装置相连接,所述排水溢流管上连接有浮筒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MBR膜采用圆形平板超滤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形平板超滤膜采用纳米膜采用纳米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和驱动电机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刮擦件,所述刮擦件与所述MBR膜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刮擦件通过连接杆和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连接杆采用可伸缩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刮擦件上设置有多个刷毛,所述刷毛上和所述MBR膜相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安装平台,所述污水提升装置连接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排水溢流管的顶端高度不大于所述安装平台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泵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提升泵和液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支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电动阀,所述电动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内部还连接有爬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能够快速高效地对混流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分离,也能够有效去除污染悬浮,大大提升了污染物处理效率和污染物分离效果;便于操作、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且施工周期短,便于安装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用新型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刮擦件的刮擦原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筒体,2、进水总管,3、排水溢流管,4、进水支管,5、出水管,6、提篮格栅,61、通孔,62、开口,7、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1、壳体,72、驱动电机,73、转轴,74、连接杆,75、刮擦件,751、刷毛,752、弧形头,76、MBR膜,8、污水提升装置,9、浮筒阀,10、安装平台,11、电动阀,12、爬梯,1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上连接有进水总管4、排水溢流管3和出水管5,筒体1内部设置有提篮格栅6、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和污水提升装置8;为便于显示内部结构,图1和图2仅示意出部分筒体1的结构,实际情况下筒体1为周向封闭的筒状结构。
进水总管2一端可与河道驳岸雨污混流管口或污水口相连,另一端和提篮格栅6相连通,提篮格栅6可拆卸地连接在进水总管2上,以便于拆除提篮格栅6而对其进行清理;提篮格栅6的外壁上设置有过滤孔,以便于对进入提篮格栅6中的污水进行初次过滤,过滤后的污水经提篮格栅6流入筒体1内部。过滤产生的粒径较大的杂质及颗粒物则留在提篮格栅6中,当上述杂质及颗粒物在提篮格栅6中积累至一定程度时,将提篮格栅6从进水总管上拆下并从筒体1中取出后,对提篮格栅6内部物质进行清理即可;
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包括壳体71,壳体71内部连接有MBR(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膜76,能够对污水进行精细过滤及生物处理,壳体71通过进水支管4和污水提升装置8相连接,排水溢流管3上连接有浮筒阀9,浮筒阀9是利用浮力原理实现开启或关闭的阀门,当浮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浮筒阀9发生转动,使得排水溢流管3导通,浮力较小时则无法驱动浮筒阀9转动,排水溢流管3处于封闭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提篮格栅6上设置有通孔61,进水总管2的一端穿设在通孔61中,该方式便于提篮格栅6的拆卸,当需要清理提篮格栅6时,直接将提篮格栅6从进水总管2上抽出取下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提篮格栅6的顶部设置开口,以便于提篮格栅6内过滤杂质的倾倒。例如,上述提篮格栅6可以采用矩形箱体,矩形箱体的顶面设置有开口62,其余各面均为网板,具有多个过滤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提篮格栅6上连接有提拉绳,筒体1上部设置有滑轮组,提拉绳缠绕在滑轮组上,以借助滑轮机构将提篮格栅6提上来进行提篮格栅6的清理。可以理解的,上述提拉绳也可以采用链条或钢索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MBR膜76采用圆形平板超滤膜。圆形平板超滤膜透水性好,抗垢性佳,不易堵塞,含有机械强度大的支撑层,不易发生膜破损和污物成分的遗漏,能够对微小杂质进行过滤,高效去除悬浮物的同时能够附着大量的微生物,促进对污染物的大幅降解。
其中,圆形平板超滤膜包括过滤网层,过滤网层的上表面上贴合有高分子半透膜,过滤网层的下表面上也贴合有高分子半透膜,以达到高亲水性和抗垢性佳的效果。
进一步地,圆形平板超滤膜采用纳米膜,其孔径达到纳米等级,能够有效过滤细微杂质,提升过滤等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的壳体71可采用不锈钢。
如图4-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71内部连接有转轴73,转轴73的一端和驱动电机72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刮擦件75,刮擦件75与MBR膜76相接触。通过驱动电机72可驱动转轴73旋转,从而带动刮擦件75在MBR膜76的膜面上旋转,进而实现了利用刮擦件75擦除膜面污泥的作用,可较好地防止MBR膜76发生堵塞现象。
进一步的,刮擦件75通过连接杆74和转轴73相连接,连接杆74采用可伸缩杆,以通过调节可伸缩杆的长度来调节刮擦件75在MBR膜76上的径向位置,从而实现对MBR膜76的刮擦范围的调整,增强刮擦清扫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刮擦件75上设置有多个刷毛751,该刷毛751和MBR膜76相接触,刷毛751上和MBR膜76相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头752,以避免刷毛751的端部过于尖锐而对MBR膜76造成磨损。
上述弧形头752可采用橡胶或其他软性材料制成,以更好地保护MBR膜76的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平台10,污水提升装置8连接在安装平台10上,排水溢流管3的顶端高度不大于安装平台10的高度,以防止水流淹没安装平台10。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提篮格栅6的中心高度等于安装平台10的高度,以便于操作人员能够借助安装平台10对提篮格栅6进行装拆或其他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污水提升装置8包括提升泵和液位传感器,提升泵和液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筒体内水位数据,并将该水位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则用于控制提升泵的开启或关闭,例如,控制器可根据水位数据来控制提升泵的开启或关闭,当水位数据达到设定的最低水位值时,控制器就可以控制提升泵的开启,从而利用提升泵将筒体内的污水抽取至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内部,否则就控制提升泵的关闭,使其停止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水支管4和出水管5上均设置有电动阀11,电动阀11与控制器电连接,以通过控制器控制进水支管4和出水管5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筒体1的内部还连接有爬梯12,以便于作业人员能够定期进入筒体1的内部,对提篮格栅6中的杂质颗粒进行清理或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筒体1的底部连接有底板13,底板13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穿设膨胀螺栓或地脚螺栓,以通过膨胀螺栓或地脚螺栓将上述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固定在基础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筒体1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及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雨污混流排口处理方法,包括:
雨污混流体经进水总管2流入提篮格栅6内,并经由提篮格栅6过滤去除大颗粒杂质污染物后流出至提篮格栅6外部的筒体1内部形成初级过滤流体;
当初期雨水量较小或者晴天只有污水排水排出时,筒体1内部的初级过滤流体的水位无法上升至开启浮筒阀9(筒体1内部的初级过滤流体的浮力不足以开启浮筒阀9),此时当筒体1内部的初级过滤流体的水位上升至设定的最低水位值时,污水提升装置8开启,污水提升装置8将初级过滤流体经进水支管4抽取提升至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内部,经MBR膜76物理过滤及生物处理后形成二级过滤流体并从出水管排出进入河道、水库或湖泊中;当雨水量较大,筒体1内部的初级过滤流体的水位能够快速上升至开启浮筒阀9时,关闭污水提升装置8,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停止工作,此时,初级过滤流体的污染浓度较低(因雨量较大,大量的雨水本身可对雨污混流体起到稀释作用),该初级过滤流体则经由排水溢流管3直接排出进入河道、水库或湖泊中。
上述过程中,污水提升装置8关闭时,也可同时关闭进水支管4和出水管5,以保证安全性。
可以理解地,当筒体1内部的初级过滤流体的水位能够上升至开启浮筒阀9时,说明雨量较大,大量的雨水本身可对污水起到稀释作用,因此,此时流入进水总管2的雨污混流体的污染度较低,因此,此时只需经提篮格栅6进行简单的物理过滤之后就可以排出,无需再启动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进行二次过滤处理,另外雨量较大时,进入筒体1内部的水流速度和水量均较大,此时若开启污水提升装置8和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则易对设备造成较大冲击。
进一步地,筒体1内部的初级过滤流体的水位数据由液位传感器进行采集,当采集到的水位数据达到设定的最低水位值时,控制器控制提升泵开启,从而利用提升泵将筒体1内的污水抽取至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内部进行处理,上述设置避免在水位数据过低(水位数据小于或等于最低水位值)时启动提升泵。
进一步地,进水支管4和出水管5上均设置有电动阀11,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动阀11自动控制进水支管4和出水管5的通断。
上述装置中经MBR膜76过滤处理后形成的二级过滤流体,可以达到GB18918-2002一级A以上出水,从而可以直排到河道、水库或湖泊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水溢流管3的直径为100-1000mm。
以苏州城市河道浴室排口为例来说明上述实施例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的应用效果。苏州城市河道浴室排口,每天排污量约20t/d,且由于上游管网复杂,没办法寻找源头而彻底进行截污纳管;且河道驳岸直接是浴室门口,无地放置常规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因此导致该段河道黑臭严重。为改善该问题,在该排口处设置一台直径2m、高度2m的上述实施例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进水总管2的管径为300mm,采用软接头将驳岸管口与进水总管2连接,使用后,可将原来COD(化学需氧量)91mg/L,氨氮19mg/L的黑臭排水处理为COD25mg/L,氨氮0.8mg/L的透明水体,大大降低了该排口对河道水的污染程度。
上述实施例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施工周期短、便于安装和操作,可应用于湖泊、水库、河道截污不彻底的管口等处进行雨污混流的处理,应用范围较广,也能够较好的处理雨季导致的雨污混流和截污不彻底等突发情况;该装置将具有MBR膜76的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与污水提升装置8结合,可快速高效降解污水及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同时也能有效去除污染悬浮,大大提升了污染物处理效率和污染物分离效果,再结合以排水溢流管3的设置,可使得大流量的低污染浓度的雨水经提篮格栅6进行物理过滤后直接溢流排出,能够在保证河道不受污染的同时减少对设备的冲击;通过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7、污水提升装置8以及排水溢流管3的配合设计,使得上述处理装置能够根据雨污混流排口的流量来灵活选择不同的过滤方式,达到资源优化利用;大幅度提升了自动化程度,只需定期将提篮格栅6中的污染过滤物提出倾倒即可,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连接有进水总管、排水溢流管和出水管,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提篮格栅、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和污水提升装置,所述提篮格栅的外壁上设置有过滤孔,所述提篮格栅和所述进水总管相连通,所述提篮格栅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进水总管上,所述污水生物膜过滤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连接有MBR膜,所述壳体通过进水支管和污水提升装置相连接,所述排水溢流管上连接有浮筒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采用圆形平板超滤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平板超滤膜采用纳米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和驱动电机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刮擦件,所述刮擦件与所述MBR膜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擦件通过连接杆和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连接杆采用可伸缩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擦件上设置有多个刷毛,所述刷毛上和所述MBR膜相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安装平台,所述污水提升装置连接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排水溢流管的顶端高度不大于所述安装平台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泵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提升泵和液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支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电动阀,所述电动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部还连接有爬梯。
CN202021659862.2U 2020-08-11 2020-08-11 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 Active CN213268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9862.2U CN213268264U (zh) 2020-08-11 2020-08-11 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9862.2U CN213268264U (zh) 2020-08-11 2020-08-11 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8264U true CN213268264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70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59862.2U Active CN213268264U (zh) 2020-08-11 2020-08-11 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8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1696B (zh) 一种生物化学污水分离搅拌过滤净化处理系统
CN207418367U (zh) 曝气生物滤池
KR101637562B1 (ko) 우수 처리 장치
CN210030247U (zh) 一种日常生活废水处理装置
CN1911832A (zh) 虹吸式全自动运行曝气生物滤池
CN210620539U (zh) 一种生活污水分级过滤处理装置
CN110790451A (zh) 黑臭水治理系统及利用该系统处理黑臭水的方法
CN213268264U (zh) 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
KR101041593B1 (ko) 우수 정화장치
CN212025107U (zh) 一种高效潜流的人工湿地系统
CN208308648U (zh) 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2012324A (zh) 雨污混流排口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3803482U (zh) 一种河道淤泥收集清理装置
CN211644895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210711173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
CN209481427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10103647U (zh) 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09468274U (zh) 基于mbr膜工艺的自动控制双膜互反洗污水处理设备
CN109293150B (zh) 基于mbr膜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2875806A (zh) 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固液分离系统
CN114988634B (zh)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用氧化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354930Y (zh) 一种污水处理过滤装置
CN114873703B (zh) 污水混凝搅拌装置、污水脱氮除磷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214032126U (zh) 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
CN114644430B (zh) 一种山地农村生活污水无能耗处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