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2567U -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2567U
CN213262567U CN202021724788.8U CN202021724788U CN213262567U CN 213262567 U CN213262567 U CN 213262567U CN 202021724788 U CN202021724788 U CN 202021724788U CN 213262567 U CN213262567 U CN 213262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teering column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disc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47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阿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47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2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2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2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涉及转向调节技术领域,包括:手柄本体,手柄本体为折线形,手柄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减重槽;传动盘,设置于手柄本体的一端,传动盘的中心开设有通孔,传动盘的一侧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内设置有定位部和传力部,传动盘的外周上开设有第二减重槽;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通过设置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减轻重量,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向调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调节手柄是组成转向管柱总成的主要部件之一,驾驶员在调节转向管柱角度和前后位置时需要扳动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将转向锁紧装置松开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需扳动转向管柱调节手柄锁紧转向管柱,保证转向管柱稳定并且其位置适合驾驶员操作。现有技术中,转向管柱调节手柄一般采用金属支架外硫化橡胶结构,重量大,且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通过设置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减轻重量,节省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包括:
手柄本体,所述手柄本体为折线形,所述手柄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减重槽;
传动盘,设置于所述手柄本体的一端,所述传动盘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传动盘的一侧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内设置有定位部和传力部,所述传动盘的外周上开设有第二减重槽。
可选地,所述手柄本体和所述传动盘为一体成型,所述手柄本体和传动盘的材料为塑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重槽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交叉布置在所述第一减重槽内,将所述第一减重槽分隔成网格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手柄本体包括力臂部和手持部,所述力臂部为L形,所述第一减重槽开设在所述力臂部上,所述手持部一端与所述力臂部相连接,另一端的表面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力臂部连接成Z字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接触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弧度与手指的弧度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定位部的底部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底相连接,所述定位部的一侧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相连接,所述定位部为顶部小底部大的锥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传力部为扇形,所述传力部的底部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底相连接,所述传力部的圆弧状的侧面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相连接,所述传力部的顶面与所述传动盘的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第二减重槽由所述传动盘的外周向所述传动盘内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二减重槽为扇形,所述第二减重槽的开设位置与所述传力部的设置位置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定位部和传力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部和传力部均布在所述装配槽内,所述定位部和传力部交错布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其有益效果在于:
1、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在其手柄本体和传动盘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能够减轻其重量,节省成本;
2、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采用塑料材质,易于加工、节省成本,不仅重量轻,而且外观美观;
3、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的第一减重槽内设置有加强筋,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证了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的第一减重槽侧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的第一减重槽背面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柄本体;2、第一减重槽;3、传动盘;4、通孔;5、装配槽;6、定位部;7、传力部;8、第二减重槽;9、横向加强筋;10、纵向加强筋;11、力臂部;12、手持部;13、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包括:
手柄本体,手柄本体为折线形,手柄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减重槽;
传动盘,设置于手柄本体的一端,传动盘的中心开设有通孔,传动盘的一侧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内设置有定位部和传力部,传动盘的外周上开设有第二减重槽。
具体的,折线形的手柄本体形状能够避让车上的其它零部件,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传动盘通过通孔套设在转轴上,传动盘通过装配槽与转向锁紧装置的传动部件配合,装配槽内的定位部和传力部分别插入转向锁紧装置的传动部件上的定位槽和传力槽,实现定位和传力;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的设置能够减轻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的重量,起到整车减重的作用,并且节省成本。
可选地,手柄本体开设有第一减重槽的一侧朝向转向管柱。
具体的,手柄本体的另一侧外露,其表面设置为光滑表面,外形美观。
可选地,传动盘上的装配槽的开设方向与手柄本体上的第一减重槽的开设方向相同。
具体的,传动盘背向装配槽的一侧外露,其表面设置为光滑表面,外形美观。
可选地,传动盘背向装配槽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配合平面,用于传动盘安装装配后与其它零件配合,减少摩擦力。
可选地,手柄本体和传动盘为一体成型,手柄本体和传动盘的材料为塑料。
可选地,手柄本体和传动盘的材料为PA6 GF50。
具体的,手柄本体和传动盘采用塑料材质注塑成型,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重量轻,外观美观。
可选地,第一减重槽内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交叉布置在第一减重槽内,将第一减重槽分隔成网格状结构。
具体的,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证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的强度;纵向加强筋沿第一减重槽的轴线方向排布,多个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交叉布置,提高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在第一减重槽处的加强效果。
可选地,手柄本体包括力臂部和手持部,力臂部为L形,第一减重槽开设在力臂部上,手持部一端与力臂部相连接,另一端的表面设置有接触面,手持部与力臂部连接成Z字形结构。
具体的,力臂部的宽度小于手持部的宽度,手持部上的接触面用于操作者扳动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时手指与手持部接触,提高操作的舒适性。
可选地,接触面为圆弧面,圆弧面的弧度与手指的弧度相配合。
在其它示例中,接触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具体的,防滑纹为多条平行设置的条状凸起,能够在扳动手持部时起到防滑作用。
可选地,接触面的背面设置有客户感知面,客户感知面凸起于手持部的表面。
可选地,传动盘与力臂部的中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传动盘的厚度小于力臂部的厚度。
具体的,传动盘与力臂部的连接处为弯曲连接设计,提高强度的同时可以避让管柱本体,拓展手部空间。
可选地,定位部的底部与装配槽的槽底相连接,定位部的一侧与装配槽的槽壁相连接,定位部为顶部小底部大的锥状结构。
具体的,锥状结构的定位部易于装配,起到装配导向的作用,定位部还具有一定的传力作用。
可选地,传力部为扇形,传力部的底部与装配槽的槽底相连接,传力部的圆弧状的侧面与装配槽的槽壁相连接,传力部的顶面与传动盘的表面平齐。
具体的,扇形的传力部负责主要的传力作用,伞形的结构使得其强度好,传力稳定。
可选地,第二减重槽由传动盘的外周向传动盘内凹陷而形成,第二减重槽为扇形,第二减重槽的开设位置与传力部的设置位置相配合。
具体的,设计两处传动盘外周向传力部内凹陷的第二减重槽,用于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的减重及规避应力集中问题,实现结构强度、及疲劳强度的提升,提升产品性能。
可选地,定位部和传力部设置有多个,定位部和传力部均布在装配槽内,定位部和传力部交错布置。
可选地,装配槽为圆形,定位部和传力部各设置有4个,定位部和传力部沿圆形的装配槽的圆周均布。
具体的,定位部和传力部的布置使得传力稳定,传力强度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
具体的,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属于转向管柱总成的主要部件,用于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和位置。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包括:
手柄本体1,手柄本体1为折线形,手柄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减重槽2;
传动盘3,设置于手柄本体1的一端,传动盘3的中心开设有通孔4,传动盘3的一侧开设有装配槽5,装配槽5内设置有定位部6和传力部7,传动盘3的外周上开设有第二减重槽8。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本体1和传动盘3为一体成型,手柄本体1和传动盘3的材料为塑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重槽2内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9和纵向加强筋10,横向加强筋9与纵向加强筋10交叉布置在第一减重槽2内,将第一减重槽2分隔成网格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本体1包括力臂部11和手持部12,力臂部11为L形,第一减重槽2开设在力臂部11上,手持部12一端与力臂部11相连接,另一端的表面设置有接触面13,手持部12与所述力臂部11连接成Z字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面13为圆弧面,圆弧面的弧度与手指的弧度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6的底部与装配槽5的槽底相连接,定位部6的一侧与装配槽5的槽壁相连接,定位部6为顶部小底部大的锥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传力部7为扇形,传力部7的底部与装配槽5的槽底相连接,传力部7的圆弧状的侧面与装配槽5的槽壁相连接,传力部7的顶面与传动盘3的表面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减重槽8由传动盘3的外周向传动盘3内凹陷而形成,第二减重槽8为扇形,第二减重槽8的开设位置与传力部7的设置位置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6和传力部7设置有多个,定位部6和传力部7均布在装配槽5内,定位部6和传力部7交错布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使用时通过通孔4套设在转轴上,传动盘3通过装配槽5与转向锁紧装置的传动部件配合,装配槽5内的定位部6和传力部7分别插入转向锁紧装置的传动部件上的定位槽和传力槽,实现定位和传力。通过扳动手持部12,使得传动盘3转动,带动转向锁紧装置的传动部件转动,进而松开转向管柱,这样就可以对转向管柱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再对其进行锁紧。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通过设置第一减重槽2和第二减重槽8减轻重量,通过设置加强筋保证自身的强度,并且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采用PA6 GF50材质,造型美观,安全可靠,成本低。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本体,所述手柄本体为折线形,所述手柄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减重槽;
传动盘,设置于所述手柄本体的一端,所述传动盘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传动盘的一侧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内设置有定位部和传力部,所述传动盘的外周上开设有第二减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本体和所述传动盘为一体成型,所述手柄本体和传动盘的材料为塑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重槽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交叉布置在所述第一减重槽内,将所述第一减重槽分隔成网格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本体包括力臂部和手持部,所述力臂部为L形,所述第一减重槽开设在所述力臂部上,所述手持部一端与所述力臂部相连接,另一端的表面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力臂部连接成Z字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弧度与手指的弧度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底部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底相连接,所述定位部的一侧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相连接,所述定位部为顶部小底部大的锥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部为扇形,所述传力部的底部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底相连接,所述传力部的圆弧状的侧面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相连接,所述传力部的顶面与所述传动盘的表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重槽由所述传动盘的外周向所述传动盘内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二减重槽为扇形,所述第二减重槽的开设位置与所述传力部的设置位置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和传力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部和传力部均布在所述装配槽内,所述定位部和传力部交错布置。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
CN202021724788.8U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 Active CN213262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4788.8U CN213262567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4788.8U CN213262567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2567U true CN213262567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72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4788.8U Active CN213262567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2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14971A (en) Angular adjustment mechanism
US6120362A (en) Ergonomic grinder
EP1985218B1 (en) Vacuum cleaner
CN213262567U (zh)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及汽车
USD965490S1 (en) Spoiler for motor cars
CN105174115A (zh)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GB2345673A (en) A vehicle with a hinged cover
CN104590070B (zh) 用于车辆的多向开启扶手和车辆
CN211995974U (zh) 挡泥板、挡泥板总成及滑板车
US10953747B2 (en) Throttle attachments and towing tractor assemblies
US6634662B1 (en) Driving shaft device of toy twist car
JP2017118838A (ja) 芝刈機
CN207568374U (zh) 用于机舱盖锁的开启扳手和车辆
WO2007011090A1 (en) A snow chain
CN206544528U (zh) 汽车手刹及汽车
CN204917817U (zh)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CN109466674A (zh) 一种用于电动物流车的手动控制式车身摇摆机构
CN211765466U (zh) 汽车刹车踏板的保护套结构
CN202156478U (zh) 自行车
CN215663772U (zh) 一种电动搁脚及车
CN208325362U (zh) 一种方向机套管
CN211182290U (zh) 具有电池的机动车辆
CN204750248U (zh) 一种童车
CN216184704U (zh) 车辆的水杯固定装置和车辆
USD996321S1 (en) Motor vehicle rear lower bum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