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56622U - 铝塑膜冲坑模具 - Google Patents

铝塑膜冲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56622U
CN213256622U CN202021191243.5U CN202021191243U CN213256622U CN 213256622 U CN213256622 U CN 213256622U CN 202021191243 U CN202021191243 U CN 202021191243U CN 213256622 U CN213256622 U CN 213256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lastic film
aluminum
male
fe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912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伟超
徐健武
李长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Yiwei Energy Coll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Yiwei Energy Coll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Yiwei Energy Coll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Yiwei Energy Coll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912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56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56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56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铝塑膜冲坑模具,设置有凸模套件及凹模套件,由于凸模件的侧壁到闭合槽的侧壁的垂直距离为0.3um~1.5um,使得在凸模件与铝塑膜接触压缩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防止铝塑膜发生过大的形变量,进而导致形变过度损坏,且因为形变量减小,就能够大大降低打滑发生的概率,防止铝塑膜走带跑偏异常;此外,由于凸模件于四个边角位置处上均设置有圆角部以及闭合槽于开口位置处上设置有圆角环边,使得铝塑膜再被接触压缩的过程中,凸模件与凹模件都不会与铝塑膜发生较大的物理接触,即减小施加在铝塑膜上的作用力,防止铝塑膜因接触力过大而发生破损。

Description

铝塑膜冲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塑膜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塑膜冲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电池的类型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电池类型多数都为软包电池,软包电池被应用于各行各业。铝塑膜作为软包电池的重要部件,铝塑膜起到了保护电池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铝塑膜还可以防止内部的电解液泄漏的作用,因此,铝塑膜是软包电池的“外壳”。
在铝塑膜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铝塑膜会涉及到冲坑的工序,冲坑的目的在于把表面平整的铝塑膜冲坑出一个电芯凹槽,电芯凹槽即容纳软包电芯的位置。冲坑工序利用到的就是冲坑模具,冲坑模具一般分为上凸模、下凹模和压边圈,压边圈起到固定铝塑膜的作用,当上凸模和下凹模闭合时,位于中间的铝塑膜在上凸模施加的作用力下会发生形变,即被冲坑出一个电芯凹槽。但对于现有的冲坑模具,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问题一,由于上凸模和下凹模需要闭合才能对铝塑膜进行冲坑,因此,上凸模和下凹模之间需要设定一定的间隙,但现有的冲坑模具,由于其上凸模和下凹模之间的间隙设计过小,导致在对铝塑膜进行冲坑时,施加在铝塑膜上的力就较大,进而导致铝塑膜的形变量过大,在此情况下铝塑膜就非常容易发生过度形变损坏;
问题二,基于问题一下,若上凸模和下凹模之间的间隙设计过小,铝塑膜在冲坑的过程中就会打滑现象,让铝塑膜走带跑偏异常的概率大大提高;
问题三,现有的上凸模和下凹模,其多数为矩形结构,其边角位由于是棱角结构,导致上凸模和下凹模与铝塑膜接触时是以点接触的方式进行的,点接触的方式由于对铝塑膜的作用力过大,容易导致铝塑膜的破损,进而导致不良品率大大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减小铝塑膜在冲坑过程时形变量大小的,防止铝塑膜发生过度形变损坏的,不易发生打滑现象的以及在冲坑过程中不会对铝塑膜施加的过大作用力导致铝塑膜破损的铝塑膜冲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铝塑膜冲坑模具,包括:
凸模套件,所述凸模套件包括凸模压持件和凸模件,所述凸模压持件上开设有避位孔,所述凸模件于四个边角位置处上均设置有圆角部,所述凸模件用于与外部安装件连接;及
凹模套件,所述凹模套件包括凹模压持环圈和凹模件,所述凹模压持环圈设置于所述凹模件上,所述凹模件上开设有闭合槽,所述闭合槽于开口位置处上设置有圆角环边,所述凹模件用于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凹模件用于往靠近所述凸模压持件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凹模压持环圈与所述凸模压持件贴合接触,并使所述凸模件穿设所述避位孔落入所述闭合槽内,所述凸模件的侧壁到所述闭合槽的侧壁的垂直距离为0.3um~1.5u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圆角部的大小为0.5mm~2.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圆角环边的大小为0.5mm~2.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模套件还包括若干凸模锁紧件,所述凸模件上开设有若干凸模过孔,各所述凸模锁紧件用于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凸模过孔,以使各所述凸模锁紧件的端部一一对应螺合外部安装件的凸模螺纹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凸模过孔均为圆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模套件还包括若干凹模锁紧件,所述闭合槽于底部位置处上开设有若干凹模过孔,各所述凹模锁紧件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凹模过孔,以使各所述凹模锁紧件的端部一一对应螺合于外部驱动装置的凹模螺纹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凹模过孔均具有圆形的横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模件的厚度等于所述闭合槽的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模压持环圈和所述凹模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模件上设置有倒角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铝塑膜冲坑模具,设置有凸模套件及凹模套件,由于凸模件的侧壁到闭合槽的侧壁的垂直距离为0.3um~1.5um,使得在凸模件与铝塑膜接触压缩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防止铝塑膜发生过大的形变量,进而导致形变过度损坏,且因为形变量减小,就能够大大降低打滑发生的概率,防止铝塑膜走带跑偏异常;此外,由于凸模件于四个边角位置处上均设置有圆角部以及闭合槽于开口位置处上设置有圆角环边,使得铝塑膜再被接触压缩的过程中,凸模件与凹模件都不会与铝塑膜发生较大的物理接触,即减小施加在铝塑膜上的作用力,防止铝塑膜因接触力过大而发生破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铝塑膜冲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另一视角的铝塑膜冲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铝塑膜冲坑模具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Z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铝塑膜冲坑模具的原理性说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铝塑膜冲坑模具10包括凸模套件100及凹模套件200。
如此,需要说明的,凸模套件100和凹模套件200均起到对铝塑膜进行冲坑的作用。
请参阅图1,凸模套件100包括凸模压持件110和凸模件120,凸模压持件 110上开设有避位孔111,凸模件120于四个边角位置处上均设置有圆角部121,凸模件120用于与外部安装件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凸模压持件110起到压持铝塑膜的作用;凸模件120 用于配合凹模套件200完成对铝塑膜的冲坑工序。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和图5,凹模套件200包括凹模压持环圈210和凹模件220,凹模压持环圈210设置于凹模件220上,凹模件220上开设有闭合槽 221,闭合槽221于开口位置处上设置有圆角环边221a,凹模件220用于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凹模件220用于往靠近凸模压持件110的方向移动,以使凹模压持环圈210与凸模压持件110贴合接触,并使凸模件120穿设避位孔111落入闭合槽221内,凸模件120的侧壁到闭合槽221的侧壁的垂直距离为0.3um~1.5um。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凸模压持件110是安装在滑动升降结构上的,即凸模压持件110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做升降移动,凸模件120是固定在外部安装件的某一个位置处的,凸模件120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凹模件220是安装在外部驱动装置上,依靠外部驱动装置给予凹模件220的动力往靠近凸模压持件110 的方向移动。当需要对铝塑膜进行冲坑时,先铝塑膜置于凹模件220上,此时,外部驱动装置驱动凹模件220往靠近凸模压持件110的方向移动,当铝塑膜与凸模压持件110接触时,此时铝塑膜被夹持在凸模压持件110和凹模压持环圈 210之间,即凸模压持件110和凹模压持环圈210对铝塑膜起到压持固定的作用,而后,外部驱动装置继续驱动凹模件220移动,直至让凸模件120穿设避位孔 111落入闭合槽221内,此时就完成了对铝塑膜的冲坑工序。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凸模件110的侧壁到闭合槽221的侧壁的垂直距离为 0.3um~1.5um,使得在凸模件110与铝塑膜接触压缩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防止铝塑膜发生过大的形变量,进而导致形变过度损坏,且因为形变量减小,就能够大大降低打滑发生的概率,防止铝塑膜走带跑偏异常;此外,由于凸模件110 于四个边角位置处上均设置有圆角部121以及闭合槽于开口位置处上设置有圆角环边221a,使得铝塑膜再被接触压缩的过程中,凸模件110与凹模件220都不会与铝塑膜发生较大的物理接触,即减小施加在铝塑膜上的作用力,防止铝塑膜因接触力过大而发生破损。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解释说明通过增大凸模件110的侧壁到闭合槽 221的侧壁的垂直距离,就能够改变铝塑膜形变量的问题,请参阅图5,图5所示的有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三角形ABC,另一个是三角形AEF,从图5我们可以看出,在边BC的长度等于边EF的长度的情况下,由于边AB的长度小于边AE的长度,使得三角形ABC的斜率大于三角形AEF的斜率,本申请正是基于该原理下,通过增大凸模件110的侧壁到闭合槽221的侧壁的垂直距离,凸模件110的侧壁到闭合槽221的侧壁的垂直距离即图4所示的线段TY的长度,从而降低铝塑膜的形变量,防止铝塑膜形变的过大而损坏。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圆角部121的大小为 0.5mm~2.5mm。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圆角部121的大小为0.5mm~2.5mm,即图4所示的半径R1的大小为0.5mm~2.5mm,当然,圆角部121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在0.5mm~2.5mm范围内选择。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圆角环边221a的大小为 0.5mm~2.5mm。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圆角环边221a的大小为0.5mm~2.5mm,即图4所示的半径R2的大小为0.5mm~2.5mm,当然,圆角环边221a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在0.5mm~2.5mm范围内选择。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凸模套件100还包括若干凸模锁紧件,凸模件120上开设有若干凸模过孔122,各凸模锁紧件用于一一对应穿设各凸模过孔122,以使各凸模锁紧件的端部一一对应螺合外部安装件的凸模螺纹孔内。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若干凸模锁紧件的设置,是让凸模件120能够以螺丝锁紧的方式安装在外部安装件上。具体地,各凸模过孔均为圆孔。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凹模套件200还包括若干凹模锁紧件,闭合槽221于底部位置处上开设有若干凹模过孔221b,各凹模锁紧件一一对应穿设各凹模过孔221b,以使各凹模锁紧件的端部一一对应螺合于外部驱动装置的凹模螺纹孔内。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若干凹模锁紧件的设置,是让凹模件220能够以螺丝锁紧的方式安装在外部驱动装置上。具体地,各凹模过孔均具有圆形的横截面。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凸模件120的厚度等于闭合槽221的深度。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凸模件120的厚度等于闭合槽221的深度,使得凸模件120能够与闭合槽221完美贴合,以便更好地对铝塑膜进行冲坑。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凹模压持环圈210和凹模件220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凹模压持环圈210和凹模件220为一体成型结构的设计,能够增强凹模套件200的整体机械强度,延长凹模套件2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凹模件220上设置有倒角部 222。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倒角部222的设置,能够防止凹模件220与外界部件发生过多的物理接触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铝塑膜冲坑模具,设置有凸模套件及凹模套件,由于凸模件的侧壁到闭合槽的侧壁的垂直距离为0.3um~1.5um,使得在凸模件与铝塑膜接触压缩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防止铝塑膜发生过大的形变量,进而导致形变过度损坏,且因为形变量减小,就能够大大降低打滑发生的概率,防止铝塑膜走带跑偏异常;此外,由于凸模件于四个边角位置处上均设置有圆角部以及闭合槽于开口位置处上设置有圆角环边,使得铝塑膜再被接触压缩的过程中,凸模件与凹模件都不会与铝塑膜发生较大的物理接触,即减小施加在铝塑膜上的作用力,防止铝塑膜因接触力过大而发生破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铝塑膜冲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凸模套件,所述凸模套件包括凸模压持件和凸模件,所述凸模压持件上开设有避位孔,所述凸模件于四个边角位置处上均设置有圆角部,所述凸模件用于与外部安装件连接;及
凹模套件,所述凹模套件包括凹模压持环圈和凹模件,所述凹模压持环圈设置于所述凹模件上,所述凹模件上开设有闭合槽,所述闭合槽于开口位置处上设置有圆角环边,所述凹模件用于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凹模件用于往靠近所述凸模压持件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凹模压持环圈与所述凸模压持件贴合接触,并使所述凸模件穿设所述避位孔落入所述闭合槽内,所述凸模件的侧壁到所述闭合槽的侧壁的垂直距离为0.3um~1.5u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部的大小为0.5mm~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环边的大小为0.5mm~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套件还包括若干凸模锁紧件,所述凸模件上开设有若干凸模过孔,各所述凸模锁紧件用于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凸模过孔,以使各所述凸模锁紧件的端部一一对应螺合外部安装件的凸模螺纹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塑膜冲坑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模过孔均为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套件还包括若干凹模锁紧件,所述闭合槽于底部位置处上开设有若干凹模过孔,各所述凹模锁紧件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凹模过孔,以使各所述凹模锁紧件的端部一一对应螺合于外部驱动装置的凹模螺纹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塑膜冲坑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模过孔均具有圆形的横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件的厚度等于所述闭合槽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压持环圈和所述凹模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件上设置有倒角部。
CN202021191243.5U 2020-06-23 2020-06-23 铝塑膜冲坑模具 Active CN213256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1243.5U CN213256622U (zh) 2020-06-23 2020-06-23 铝塑膜冲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1243.5U CN213256622U (zh) 2020-06-23 2020-06-23 铝塑膜冲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56622U true CN213256622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6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1243.5U Active CN213256622U (zh) 2020-06-23 2020-06-23 铝塑膜冲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56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63584A1 (zh) 顶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顶盖板的制造方法和电池单体
KR101216419B1 (ko) 밀봉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CN102210041A (zh) 密闭型电池
CN214753928U (zh) 一种密封电池盖板
US20190273223A1 (en) Battery Can For A Battery
CN114175371A (zh) 极柱、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3256622U (zh) 铝塑膜冲坑模具
KR101416520B1 (ko) 벤트 구조를 갖는 2차 전지용 캡 플레이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20021350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US20130273418A1 (en) Battery
CN114649614A (zh) 极柱及电池盖板
EP3249668B1 (en)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device having improved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internal terminal
CN212625819U (zh) 顶封封头
JP2015099688A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477254A1 (en) Gas venting structure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994146B (zh) 一种电池包密封件结构
KR102275333B1 (ko) 이차 전지
CN210255920U (zh) 锁模批头
CN219610703U (zh) 一种高密封性的电池顶盖
CN220825608U (zh) 整形压块及焊接装置
CN211376672U (zh) 电池封头
CN20512265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
CN216705629U (zh) 铜铝复合极柱倒角成型模具及铜铝复合极柱冲压装置
JP4222820B2 (ja) 電池用安全機構の製造方法
CN214602772U (zh) 针型电池焊接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