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8500U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8500U
CN213248500U CN202021221483.5U CN202021221483U CN213248500U CN 213248500 U CN213248500 U CN 213248500U CN 202021221483 U CN202021221483 U CN 202021221483U CN 213248500 U CN213248500 U CN 213248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hotocatalyst layer
heating space
assembly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14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征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214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8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8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8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盖体和烹饪器具。盖体包括:本体;激发灯,激发灯设置在本体上;光触媒层,光触媒层设置在本体上,激发灯发射出的光能够照射到光触媒层上,光触媒层在激发灯的激发下对油污进行降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盖体存在容易附着油污的问题。

Description

盖体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烹饪器具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烟,附着在盖体的表面上,很难清洗,长时间使用后,盖体的表面油污层变后影响烹饪效果,同时还滋生细菌。目前,通常采用在盖体的表面设置涂层,防止油污附着,但是涂层在高温下效果会快速下降,当涂层失效后,油污还是会附着到盖体的表面上。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盖体存在容易附着油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盖体存在容易附着油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本体;激发灯,激发灯设置在本体上;光触媒层,光触媒层设置在本体上,激发灯发射出的光能够照射到光触媒层上,光触媒层在激发灯的激发下对油污进行降解。
通过在盖体上设置激发灯和光触媒层,激发灯发射出的光射向光触媒层,光触媒层在激发灯的照射下,会产生强氧化性物质,并且用于分解油污、细菌及病毒等。光触媒层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通过在盖体上设置光触媒层,可以有效地降解盖体上的油污,减少油污附着到盖体上,使得盖体的表面容易清洁。光触媒层很稳定,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易失效,保证盖体不易粘附油污,大大增加了盖体使用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对盖体的清洁。
进一步地,光触媒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纳米且小于等于20纳米。光触媒层的厚度限制在2纳米至20纳米的范围内,保证充分分解油污的前提下,减少生产成本和占据的空间,有利于盖体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光触媒层的透光率大于等于85%。这样设置可以将光触媒层设置在透光件上,而不至于将光遮挡住,达到透光的效果。
进一步地,光触媒层的材料包括纳米锐钛型TiO2、ZnO、CdS、WO3、PbS、SnO2、ZnS、SrTiO3中的一种。光触媒层在激发灯的照射下,能够长久杀菌分解油污,以减少油污附着在盖体上。
进一步地,激发灯的功率大于等于4瓦且小于等于8瓦;和/或激发灯包括紫外光。将激发灯的功率限制在4瓦至8瓦内,使得激发灯在将油污充分降解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浪费。触媒层对紫外光的吸收效率够高,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够分解油污和细菌。
进一步地,本体包括:盖体组件;反射罩组件,反射罩组件具有加热空间,激发灯设置在加热空间中,反射罩组件设置在盖体组件的下方,光触媒层设置在反射罩组件的下表面。盖体盖设到待盖设结构上,反射罩组件的下表面暴露在烹饪空间中,进而可以直接对粘附到盖体上的油污进行降解,减少附着在盖体上的油污,便于盖体的清洁。加热空间中设置有发热元件,将激发灯设置在加热空间中,便于对激发灯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反射罩组件包括透光板,透光板作为反射罩组件的下表面。透光板作为反射罩组件的下表面以使得发热元件产生的光能够透过透光板辐射到烹饪空间中进行烹饪。当然,还使得位于加热空间中的激发灯发出的光能够照射到光触媒层上,以使得光触媒层能够稳定工作。
进一步地,本体包括:盖体组件;反射筒;反射罩组件,反射罩组件具有加热空间,反射筒立置在加热空间中,激发灯位于反射筒的外侧,反射罩组件设置在盖体组件的下方,光触媒层设置在反射筒上。在反射筒上设置光触媒层,可以对盖体的内部进行杀菌,减少盖体内部细菌滋生。
进一步地,本体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具有透视窗;反射罩组件,反射罩组件具有加热空间,通过透视窗和加热空间观察食物的烹饪状态,透视窗上设置有光触媒层。透视窗上设置光触媒层可以减少透视窗的糊化,保证透视窗的清晰度,以保证用户能够观察到食物的烹饪状态。
进一步地,本体包括风机,风机与本体的加热空间连通,且向加热空间中送风,加热空间和风机上设置有光触媒层。在加热空间和风机上设置光触媒层可以对加热空间和风机处的油污进行降解,减少附着在加热空间和风机处的油污,使得加热空间和风机更洁净,同时可以大大增加加热空间和风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体具有连通盖体上下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表面设置有光触媒层。排气通道的设置可以将烹饪空间的气体排出到外部,以保证烹饪空间内是安全压力。在排气通道的表面设置光触媒层,可以减少油污粘附在排气通道的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盖体。包括上述盖体的烹饪器具便于清洁,同时还可以对烹饪器具进行杀菌、消毒。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电饭煲、电水壶、料理机中的一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P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盖体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M处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激发灯;20、光触媒层;30、盖体组件;31、透视窗;32、面盖;33、内衬;40、反射罩组件;41、加热空间;42、透光板;43、反射筒;44、发热元件;45、固定夹;46、上部反射罩;47、下部反射罩;48、感温组件;50、风机;60、排气通道;70、盖体;71、第一耦合结构;72、把手;73、进风口转接块;74、出风口转接块;80、煲体;81、第二耦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盖体存在容易附着油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5所示,盖体70包括本体、激发灯10和光触媒层20,激发灯10设置在本体上;光触媒层20设置在本体上,激发灯10发射出的光能够照射到光触媒层20上,光触媒层20在激发灯10的激发下对油污进行降解。
通过在盖体70上设置激发灯10和光触媒层20,激发灯10发射出的光射向光触媒层20,光触媒层20在激发灯10的照射下,会产生强氧化性物质,并且用于分解油污、细菌及病毒等。光触媒层20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通过在盖体70上设置光触媒层20,可以有效地降解盖体70上的油污,减少油污附着到盖体70上,使得盖体70的表面容易清洁。光触媒层20很稳定,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易失效,保证盖体70不易粘附油污,大大增加了盖体70使用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对盖体70的清洁。
可选地,光触媒层20的厚度大于等于2纳米且小于等于20纳米。若光触媒层20的厚度小于2纳米,就使得光触媒层20过薄,在激发灯10的照射下产生的强氧化性物质较少,对油污的分解不充分,会导致盖体70上粘附有油污。若光触媒层20的厚度大于20纳米,就使得光触媒层20的厚度较厚,占据的空间较多,不利于盖体70的小型化,同时需要过多的光触媒材料,生产成本高。将光触媒层20的厚度限制在2纳米至20纳米的范围内,保证充分分解油污的前提下,减少生产成本和占据的空间,有利于盖体70的小型化。
具体的,光触媒层20的透光率大于等于85%。光触媒层20的透光率大于85%使得光可以透过光触媒层20。这样设置可以将光触媒层20设置在透光件上,而不至于将光遮挡住,达到透光的效果。
可选地,光触媒层20的材料包括纳米锐钛型TiO2、ZnO、CdS、WO3、PbS、SnO2、ZnS、SrTiO3中的一种。光触媒层20在激发灯的照射下,能够长久杀菌分解油污,以减少油污附着在盖体70上。
优选地,光触媒层20的材料是纳米锐钛型TiO2
具体的,激发灯10的功率大于等于4瓦且小于等于8瓦。若激发灯10的功率小于4瓦就使得激发灯10的强度较低,进而使得光触媒层20不能充分将油污分解,会导致油污附着在盖体上。若激发灯10的功率大于8瓦,就使得激发灯10的功率过大,浪费能源。将激发灯10的功率限制在4瓦至8瓦内,使得激发灯10在将油污充分降解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浪费。
具体的,激发灯10包括紫外光。光触媒层20对紫外光的吸收效率够高,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够分解油污和细菌。
具体的,紫外光的波长小于388纳米。将紫外光的波长限制在388纳米以下,可以有效保证光触媒层20对紫外光的吸收效率,充分降解油污。
可选地,本体包括盖体组件30、反射筒43和反射罩组件40,反射罩组件40具有加热空间41,反射筒43立置在加热空间中,激发灯10位于反射筒43的外侧,反射罩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的下方,光触媒层20设置在反射筒43上。在反射筒43上设置光触媒层20,可以对盖体的内部进行杀菌,减少盖体内部细菌滋生。
可选地,本体包括盖体组件30和反射罩组件40,盖体组件30具有透视窗31;反射罩组件40具有加热空间41,通过透视窗31和加热空间41观察食物的烹饪状态,透视窗31上设置有光触媒层20。透视窗31上设置光触媒层20可以减少透视窗31的糊化,保证透视窗31的清晰度,以保证用户能够观察到食物的烹饪状态。
可选地,本体包括风机50,风机50与本体的加热空间41连通,且向加热空间41中送风,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上设置有光触媒层20。在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上设置光触媒层20可以对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处的油污进行降解,减少附着在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处的油污,使得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更洁净,同时可以大大增加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体包括盖体组件30和反射罩组件40,反射罩组件40具有加热空间41,激发灯10设置在加热空间41中,反射罩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的下方,光触媒层20设置在反射罩组件40的下表面。盖体70盖设到待盖设结构上,反射罩组件40的下表面暴露在烹饪空间中,进而可以直接对粘附到盖体70上的油污进行降解,减少附着在盖体70上的油污,便于盖体70的清洁。加热空间41中设置有发热元件44,将激发灯10设置在加热空间41中,便于对激发灯10进行供电。
如图1至图3所示,反射罩组件40包括透光板42,透光板42作为反射罩组件40的下表面。透光板42作为反射罩组件40的下表面以使得发热元件44产生的光能够透过透光板42辐射到烹饪空间中进行烹饪。当然,还使得位于加热空间41中的激发灯10发出的光能够照射到光触媒层20上,以使得光触媒层20能够稳定工作。
如图1和图3所示,反射罩组件40还包括反射筒43,反射筒43立置在加热空间41内,反射筒43的一端与加热空间41的顶面连接,反射筒43的另一端抵接在透光板42上,反射筒43上设置有光触媒层20。由于反射筒43抵接在透光板42上,进而可以通过反射筒43、透光板42来观察烹饪空间中食物的烹饪状态,便于把握烹饪时机。在反射筒43上设置光触媒层20,可以对盖体70的内部进行杀菌,减少盖体70内部细菌滋生。
如图1和图3所示,本体还包括与加热空间41连通的风机50,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上设置有光触媒层20。在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上设置光触媒层20可以对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处的油污进行降解,减少附着在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处的油污,使得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更洁净,同时可以大大增加加热空间41和风机50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本体具有连通盖体70上下的排气通道60,排气通道60的表面设置有光触媒层20。排气通道60的设置可以将烹饪空间的气体排出到外部,以保证烹饪空间内是安全压力。在排气通道60的表面设置光触媒层20,可以减少油污粘附在排气通道60的表面上。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盖体70。包括上述盖体70的烹饪器具便于清洁,同时还可以对烹饪器具进行杀菌、消毒。
可选地,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电饭煲、电水壶、料理机中的一种。烹饪器具还可以是压力烘烤一体锅。这样可以对烹饪的食物进行杀菌消毒,同时还可以减少油污的附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食物包括食材、水、调料等。而不仅仅是食材或者烹饪好的食物。
如图1和图3所示,盖体70还包括第一耦合结构71,煲体80包括与第一耦合结构71相配合的第二耦合结构81,以使得煲体80为盖体70供电。
如图1和图3所示,反射罩组件40还包括固定夹45,发热元件44通过固定夹45固定在加热空间41的顶面上,以保证发热元件44能够稳定工作,为烹饪器具提供烘烤热量。
如图3所示,盖体组件30包括面盖32和内衬33,内衬33设置在面盖32的下方,透视窗31卡设在面盖32与内衬33之间,以减少透视窗31与反射罩组件40的直接接触,减少了传递到透视窗31处的温度,以缩短透视窗31的老化速度。
如图3所示,反射罩组件40包括上部反射罩46、下部反射罩47和感温组件48,下部反射罩47设置在上部反射罩46的下方,且透光板42架设在下部反射罩47上,反射筒43的一端与上部反射罩46连接,反射筒43的另一端抵接在透光板42上。上部反射罩46、下部反射罩47和透光板42围成加热空间41,发热元件44位于加热空间41内,激发灯10也位于加热空间41内。感温组件48安装在上部反射罩46上,以测量加热空间41内的温度,避免加热空间41温度过高造成安全隐患,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1和图3所示,盖体70还包括把手72,把手72设置在盖体组件30上,便于拿取盖体70。把手72位于盖体70的一侧,且把手72位于第一耦合结构71的上方,在将盖体70从煲体80上拿取时,可以减少用户的用力,便于将第一耦合结构71和第二耦合结构81分离。把手72的至少一部分与盖体组件30的外周平齐,以使得把手72能够立置,可以有效避免盖体70烫伤台面,同时还便于用户抓取把手72,以拿取盖体70。
如图3所示,盖体70包括进风口转接块73,进风口转接块73设置在反射罩组件40的下方,且进风口转接块73的一端与风机50连通,进风口转接块73的另一端与加热空间41连通,以将风机50吹出的风导入到加热空间41内,将加热空间41内的热量吹入到煲体80的烹饪空间中,进行烹饪。进风口转接块73将竖直方向的风转为横向的风送入到加热空间41中,以保证风能够顺利进入到加热空间41中。
如图3所示,盖体70还包括出风口转接块74,反射罩组件40具有连通加热空间41与烹饪空间的出风口,风从出风口流入到烹饪空间中,以对烹饪空间中的食物进行烹饪。出风口转接块74设置在出风口出处,出风口转接块74将从加热空间41中横向流出的风转变为竖直方向的风流入到烹饪空间中,使得热量直接流入到烹饪空间中,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透视窗31上还设置有光触媒层20。
如图4至图5所示,盖体组件30包括透视窗31,透视窗31向下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反射筒43内,以通过透视窗31、反射筒43和透光板42观察食物的烹饪状态,透视窗31上设置有光触媒层20。透视窗31的设置便于观察食物的烹饪状态,以把握烹饪时机,增加体验感。在透视窗31上设置光触媒层20,可以减少附着在透视窗31处的油污,以保证透视窗31处的洁净,使得透视窗31能够稳定工作。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激发灯(10),所述激发灯(10)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光触媒层(20),所述光触媒层(20)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激发灯(10)发射出的光能够照射到所述光触媒层(20)上,所述光触媒层(20)在所述激发灯(10)的激发下对油污进行降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触媒层(20)的厚度大于等于2纳米且小于等于2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触媒层(20)的透光率大于等于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触媒层(20)的材料包括纳米锐钛型TiO2、ZnO、CdS、WO3、PbS、SnO2、ZnS、SrTiO3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发灯(10)的功率大于等于4瓦且小于等于8瓦;和/或
所述激发灯(10)包括紫外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盖体组件(30);
反射罩组件(40),所述反射罩组件(40)具有加热空间(41),所述激发灯(10)设置在所述加热空间(41)中,所述反射罩组件(40)设置在所述盖体组件(30)的下方,所述光触媒层(20)设置在所述反射罩组件(40)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组件(40)包括透光板(42),所述透光板(42)作为所述反射罩组件(40)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盖体组件(30);
反射筒(43)
反射罩组件(40),所述反射罩组件(40)具有加热空间(41),所述反射筒(43)立置在所述加热空间中,所述激发灯(10)位于所述反射筒(43)的外侧,所述反射罩组件(40)设置在所述盖体组件(30)的下方,所述光触媒层(20)设置在所述反射筒(4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盖体组件(30),所述盖体组件(30)具有透视窗(31);
反射罩组件(40),所述反射罩组件(40)具有加热空间(41),通过所述透视窗(31)和所述加热空间(41)观察食物的烹饪状态,所述透视窗(31)上设置有所述光触媒层(2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风机(50),所述风机(50)与所述本体的加热空间(41)连通,且向所述加热空间(41)中送风,所述加热空间(41)和所述风机(50)上设置有所述光触媒层(2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连通所述盖体(70)上下的排气通道(60),所述排气通道(60)的表面设置有所述光触媒层(20)。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7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电饭煲、电水壶、料理机中的一种。
CN202021221483.5U 2020-06-28 2020-06-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248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1483.5U CN213248500U (zh) 2020-06-28 2020-06-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1483.5U CN213248500U (zh) 2020-06-28 2020-06-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8500U true CN213248500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1483.5U Active CN213248500U (zh) 2020-06-28 2020-06-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8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5242B1 (ko) 조명 및 살균기능을 구비한 조명유닛
CN113398295A (zh) 用具有经调制功率通量的脉冲光和在脉冲之间具有可见光补偿的光系统进行房间和区域消毒
KR102066262B1 (ko) Uv led를 구비한 후드 시스템
CN104436252A (zh) 一种消毒效果较好的消毒柜
CN204411332U (zh) 一种消毒柜
KR20110064928A (ko) 살균건조기
CN213248500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3911479U (zh) 消毒灯及吸油烟机
KR101080174B1 (ko) 살균기능을 가지는 핸드 드라이어
KR101365125B1 (ko) 핸드 드라이어
JP3822511B2 (ja) 電気掃除機
KR200335685Y1 (ko) 광센서가 부착된 휴대용 자외선 살균장치
KR20140107937A (ko) 플라즈마 멸균 건조기
CN209564437U (zh) 一种多用光磁波消毒模组
KR100956261B1 (ko) 자외선 반사구 및 이를 구비한 살균기
KR20110042799A (ko) 조명등 겸용 공기청정기
KR101803228B1 (ko) 반사갓을 이용한 다용도 광촉매 정화장치
CN212699745U (zh) 一种紫外线消毒器
JP2006255701A (ja) 光触媒装置
KR200368417Y1 (ko) 주방용 다용도 살균기
CN216439025U (zh) 一种兼具杀菌消毒和清洁功能的烤箱
CN212913921U (zh) 一种杀菌消毒电磁烹饪器具
CN216439026U (zh) 一种自带杀菌消毒功能的烤箱
CN213698075U (zh) 一种马桶陶瓷体内表面紫外led杀菌装置
CN215308627U (zh) 一种智能消毒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