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7897U - 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7897U
CN213237897U CN202021948981.XU CN202021948981U CN213237897U CN 213237897 U CN213237897 U CN 213237897U CN 202021948981 U CN202021948981 U CN 202021948981U CN 213237897 U CN213237897 U CN 2132378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recovery
plate
guid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489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成林
王铭楷
周学雷
古俊钰
张文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i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hengch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hengch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hengch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489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78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78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78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热量回收循环系统。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包括底座、背板、支撑板和压缩机壳体;所述底座、背板、支撑板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外侧面之间围设有供风量通过的风量通道;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一进风口,所述背板上设置第二进风口,所述支撑板上设置出风口;所述压缩机壳体的侧面设有用于对进入所述风量通道的风向进行引导的风向引导部。本发明创造有益效果:在底座上设置第一进风口、背板上设置第二进风口,对进风方向进行限定,在支撑板上设置出风口,对出风方向进行限定,利用风向引导部对风量通道内的风向进行引导,确保压缩机壳体的温度维持恒定,使压缩机能够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除湿机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机式除湿机,是指运行时推动雪种在冷管及散热管间循环,从而制造出冷热温度差距,当空气被风扇抽入机内时,湿气就会先经过冷管,当中的水分就会在冷管表面结成水珠,并滴落至盛水容器,而空气则会再经散热管排出,周而复始,以达到降低空气湿度的目的。除湿机使用时耗电量低,除湿效果好,广泛应用在医药、电子、计算机、家庭等环境中。
除湿机的内部结构包括蒸发器、冷凝器、风扇电机、水箱等,压缩机安装在压缩机壳体内部,由于机内的风量通道位置设置不合理,经常导致压缩机壳体的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压缩机的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压缩机不能继续使用。
发明创造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热量回收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湿机的机内的风量通道的位置设置不合理,导致压缩机壳体的温度过高,使压缩机的温度过高,压缩机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包括底座、背板、支撑板和压缩机壳体;
所述底座、背板、支撑板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外侧面之间围设有供风量通过的风量通道;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一进风口,所述背板上设置第二进风口,所述支撑板上设置出风口;
所述压缩机壳体的侧面设有用于对进入所述风量通道的风向进行引导的风向引导部。
进一步的,所述风向引导部包括引导槽和扇叶;
所述引导槽是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侧面形成的条形槽,所述扇叶连接所述引导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条形槽均布设置所述压缩机壳体的侧面;
所述扇叶的数量为与所述条形槽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一个所述扇叶连接一个所述条形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内设有连接孔,所述扇叶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扇叶的数量、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与所述连接孔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一个所述扇叶通过一个连接件连接一个所述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的截面为内窄外宽的阶梯型、弧形、内窄外宽的锥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连接倾斜设置的第一引风板,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连接倾斜设置的第二引风板;
所述第一引风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引风板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风板的末端连接导风布。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所述的底座、背板、支撑板与压缩机壳体的外侧面之间围设有风量通道,以使风量能够沿着指定的风量通道流通,对风量的流通位置进行限定;底座上设置第一进风口,以使风量沿着第一进风口进入风量通道内;背板上设置第二进风口,以使风量还能够沿着第二进风口进入风量通道内;支撑板上设置出风口,以对风量通道内的风量出风方向进行导风,从而形成循环系统;压缩机壳体的侧面设置风向导风部,以对进入风量通道内的风向进行引导,从而确保压缩机壳体的侧面温度保持恒定,不会升高,最终确保压缩机的外部温度维持正常运行的状态,压缩机能够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热量回收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壳体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座; 200-背板;
300-支撑板; 400-压缩机壳体;
101-风量通道; 102-第一进风口;
103-第一引风板; 104-导风布;
201-第二进风口; 202-第二引风板;
301-出风口; 401-风向引导部;
402-引导槽; 403-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包括底座100、背板200、支撑板300和压缩机壳体400;
所述底座100、背板200、支撑板300与所述压缩机壳体400的外侧面之间围设有供风量通过的风量通道101;所述底座100上设置第一进风口102,所述背板200上设置第二进风口201,所述支撑板300上设置出风口301;
所述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设有用于对进入所述风量通道101的风向进行引导的风向引导部401。
具体的,参见图1,底座100、背板200、支撑板300与压缩机壳体400的外侧面之间围设形成风量通道,以便利用该风量通道供风量通过,并且风量贴合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还能够对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进行降温。
在底座100上设置第一进风口102、背板200上设置第二进风口201,两个进风口能够同时进风,确保进风方向顺畅;在支撑板300上设置出风口301,以便对风量通道101内的风量进行向外导出。
在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设置风向引导部401,以使进入风量通道101内的风能够沿着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流动,从而实现对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进行降温的过程。
本申请在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设置风向引导部401,使风量通道101内的风向沿着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流动,直接对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进行降温,从而对压缩机壳体400内的压缩机进行降温,确保压缩机的温度保持恒定,能够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风向引导部401包括引导槽402和扇叶403;
所述引导槽402是在所述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形成的条形槽,所述扇叶403连接所述引导槽402内。
具体的,在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设置向内凹陷的条形槽,使风量通道101内的风向能够进入条形槽内流动,对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进行降温。在该条形槽内连接扇叶403,以使风量进入条形槽后,风量能够直接吹动扇叶403旋转运动,利用扇叶403的旋转,增大压缩机壳体400侧面的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条形槽均布设置所述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
所述扇叶403的数量为与所述条形槽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一个所述扇叶403连接一个所述条形槽内。
具体的,在压缩机壳体400的每个侧面均设置三个平行的条形槽,每个条形槽内连接一个扇叶403,确保每个条形槽内扇叶403旋转所产生的风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402内设有连接孔,所述扇叶403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孔内。
具体的,连接孔可以为螺纹盲孔,扇叶403的底座处设置螺纹轴,螺纹轴螺纹连接在螺纹盲孔内,对扇叶403在引导槽402内的连接位置进行限定。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孔还可以设置为螺纹通孔,在扇叶403的底座处也设置螺纹通孔,两个螺纹通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确保扇叶403在引导槽402内连接位置的牢固性,并且还便于扇叶403的拆卸。
在其他的具体实施例中,扇叶403的底座还可以采用胶粘剂粘接固定在引导槽402内,确保扇叶403的连接位置牢固,不会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扇叶403的数量、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与所述连接孔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一个所述扇叶403通过一个连接件连接一个所述连接孔内。
具体的,在每个条形槽内均设置两个连接孔,每个连接孔内通过连接件连接一个扇叶403,两个扇叶403旋转时,所产生的风量能够达到最大,从而确保压缩机壳体400侧面的温度恒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孔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三个,对应的,每个连接孔内均连接一个扇叶403。
为了确保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的风量均衡,例如:在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设置由上至下平行的三个条形槽时,第一个条形槽内扇叶403的安装位置与第二个条形槽内扇叶403的安装位置不必垂直对应,可以错开设置,以避免上一个条形槽内扇叶403的风量影响下一个条形槽内扇叶403的风量。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里,所述引导槽402的截面为内窄外宽的阶梯型、弧形、内窄外宽的锥形中的任意一种。
引导槽402的截面采用内窄外宽的阶梯型时,条形槽的内侧位置便于安装扇叶403,条形槽的外侧位置便于风量通过。
引导槽402的截面采用向内凹陷的弧形时,便于风量沿着弧形面流动。
引导槽402的截面采用内窄外宽的锥形时,便于风量沿着锥形面流动,流动方向更加的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处连接倾斜设置的第一引风板103,所述第二进风口201处连接倾斜设置的第二引风板202;
所述第一引风板103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引风板202的结构相同。
具体的,参照图1、图2,第一引风板103的内侧端与第一进风口102处采用铰链铰接固定,第一引风板103的外侧端朝向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设置,以使进入第一进风口102的风量能够沿着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打风,实现对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进行送风降温的过程。同理,第二引风板202的内侧端与第二进风口201处采用铰链铰接固定,第二引风板202的外侧端朝向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设置,以使进入第二进风口201的风量能够沿着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打风,实现对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进行送风降温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引风板103的末端连接导风布104。
具体的,在第一引风板103的外侧端采用胶粘剂粘接固定导风布104,导风布104为柔性材料,能够引导风量流动,使风量沿着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流动。同理,在第二引风板202的外侧端采用胶粘剂粘接固定导风布,导风布能够引导风量流动,使风量沿着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流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背板(200)、支撑板(300)和压缩机壳体(400);
所述底座(100)、背板(200)、支撑板(300)与所述压缩机壳体(400)的外侧面之间围设有供风量通过的风量通道(101);所述底座(100)上设置第一进风口(102),所述背板(200)上设置第二进风口(201),所述支撑板(300)上设置出风口(301);
所述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设有用于对进入所述风量通道(101)的风向进行引导的风向引导部(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引导部(401)包括引导槽(402)和扇叶(403);
所述引导槽(402)是在所述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形成的条形槽,所述扇叶(403)连接所述引导槽(40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条形槽均布设置所述压缩机壳体(400)的侧面;
所述扇叶(403)的数量为与所述条形槽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一个所述扇叶(403)连接一个所述条形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402)内设有连接孔,所述扇叶(403)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扇叶(403)的数量、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与所述连接孔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一个所述扇叶(403)通过一个连接件连接一个所述连接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402)的截面为内窄外宽的阶梯型、弧形、内窄外宽的锥形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处连接倾斜设置的第一引风板(103),所述第二进风口(201)处连接倾斜设置的第二引风板(202);
所述第一引风板(103)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引风板(202)的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风板(103)的末端连接导风布(104)。
CN202021948981.XU 2020-09-09 2020-09-09 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Active CN2132378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8981.XU CN213237897U (zh) 2020-09-09 2020-09-09 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8981.XU CN213237897U (zh) 2020-09-09 2020-09-09 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7897U true CN213237897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1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48981.XU Active CN213237897U (zh) 2020-09-09 2020-09-09 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78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5181B2 (en) Volute centrifugal fan with permanent-magnet brush-less motor system
CN102841660A (zh) 电脑散热系统
CN201590029U (zh) 散热系统
CN105091087A (zh) 具有两个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
CN203467116U (zh) 机柜空调系统
CN206222534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3237897U (zh) 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CN105650842B (zh) 送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03135706A (zh) 电子设备机箱
CN213634301U (zh) 一种可调节散热速率的电脑机箱
CN207831549U (zh) 一种风墙式模块化送风空调
CN103476231A (zh) 机柜空调系统
CN207232865U (zh) 一种新型的热源分体式电脑主机箱
CN103500000A (zh) 数据机房用制冷系统
CN208188355U (zh) 一种ct探测器散热装置
CN109757085A (zh) 渐缩渐扩式强迫风冷系统
CN207266491U (zh) 一种破碎机智能控制柜
CN215672815U (zh) 一种扭叶螺旋风机的气体降温装置
CN201163856Y (zh) 电子装置的散热风道结构
CN210895282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
CN211630695U (zh) 送风设备及空调机组
CN101290531A (zh) 便携式计算机
CN210832237U (zh) 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调节设备
CN208025660U (zh) 空调器
CN207936290U (zh) 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00350 yanchuang Industrial Park, intersection of Huike road and Ruike Road (No. 10 Ruike Road), Shuanggang Industrial Park, Shuanggang Town,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12-1 / 4-303

Patentee after: Tianjin Yim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350 12-1,4-303, R & D Industrial Park, intersection of Huike road and Ruike Road, Shuanggang Industrial Park, Shuanggang Town,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hengch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