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7612U - 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7612U
CN213237612U CN202020940651.XU CN202020940651U CN213237612U CN 213237612 U CN213237612 U CN 213237612U CN 202020940651 U CN202020940651 U CN 202020940651U CN 213237612 U CN213237612 U CN 213237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mounting
exhaust pipe
opening
coo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406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波
罗灵
李怀峰
肖星
戎胡斌
杨均
曹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406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7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7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7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包括烹饪装置和的灶具,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而上述灶具包括灶壳,内胆上开设有排气口,灶壳中设置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排气腔而灶壳面板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排气口与进气口通过排气管路连通,而排气腔的出气口与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排气管路包括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以及排气转接头,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与排气腔的进气口连通,第二端与排气转接头的第一端以可脱卸的方式连通,而排气转接头的第二端与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排气管的第二端与上述内胆的排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拆装方便,排气效率高,并能有效减少烹饪装置开关门时对其安装结构的稳固性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集成化是未来烹饪设备的发展方向,集成化的烹饪设备具有占用厨房空间小,使用方便等优点。现有的集成灶一般将灶具和蒸箱或烤箱或洗碗机或消毒柜等集成在一起,例如专利号为ZL201920167134.0(授权公告号为CN20987701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201920162938.1(授权公告号为CN2103990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等公开的集成灶结构。
进一步,现有的蒸箱、烤箱等烹饪装置一般在内胆的上方设置有排气通道,烹饪过程中从内胆排出的膨胀热空气、烧烤烟气以及水蒸气等通过上述排气通道从烹饪装置的前侧排放。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1348012.2(授权公告号为CN11105343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外排蒸汽量可控的蒸箱、申请号为CN201910819859.8(公开号为CN11047776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排气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烹饪装置及其排气方法等专利公开的烹饪装置。集成灶中烹饪装置一般设置在灶具的下方,烹饪装置朝前排气不仅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排气效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排气效率高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排气效率高且方便拆装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上述集成灶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而上述灶具包括灶壳,该灶壳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和盖合在该底盘的开口上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胆壁上开设有排气口,上述灶壳中设置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排气腔而灶壳面板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上述排气口与进气口通过排气管路连通,而排气腔的出气口与上述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上述排气管路包括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以及排气转接头,上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与上述排气腔的进气口连通,第二端与排气转接头的第一端以可脱卸的方式连通,而排气转接头的第二端与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排气管的第二端与上述内胆的排气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气转接头的第二端与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这样能在拆装过程中避免排气转接头的第二端与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相脱离,从而进一步方便集成灶的拆装。
为使上述排气管路能稳固地被安装在集成灶上,所述排气口开设在内胆的背板上,上述第一排气管穿过灶壳的底盘而与排气腔的进气口连通,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上下设置,上述排气转接头位于第一、第二排气管之间,上述内胆的上方设置有上安装板,该上安装板上固定有安装架,上述排气转接头固定在该安装架上。
进一步,所述上安装板的后侧具有安装缺口,上述安装架为板体并水平嵌设在该安装缺口中,且该安装架中开设供上述排气转接头竖向穿设固定的安装口。从而能使排气转接头能更加稳固地被安装在上安装板上。
再进一步,所述排气转接头的外形呈管状,其中部沿周向水平延伸有安装周沿,且该安装周沿的一端与上述安装口口缘的一处通过紧固件固定,另一端与上述安装口口缘的另一处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这样不仅使排气转接头能稳固地被安装在安装架上,同时也方便排气转接头与安装架的安装连接。
上述卡扣结构可有多种实现方式,优选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固定在上述安装周沿底部的卡扣块以及上述安装口对应处的口缘朝外延伸而形成的供上述卡扣块卡扣的卡扣缺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上端呈弯折状并沿其高度方向于上述上安装板高度对应处形成圆滑的转角,上述安装架朝下凹陷而形成供上述第一排气管的转角容纳的安装槽,而上述安装口开设在该安装架的最低处。第一排气管的上端呈弯折状,即第一排气管的长度较长,这样使得第一排气管能有足够被拉伸的长度,从而方便在集成灶的安装、维修以及检修过程中搬动灶具部分,而安装槽的设计能使第一排气管更加稳固的设置。
为进一步方便第一排气管上端的安装设置,同时促进第一排气管排气的顺畅,所述灶壳底盘的背侧与上安装板的后侧缘之间形成放置平台,上述第一排气管的上端沿该放置平台水平设置。
进一步,还包括排气盒,该排气盒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对应的面板的下表面上并围成上述排气腔,该排气盒的底壁上开设有上述进气口,而上述第一排气管的上端部穿入灶壳的底盘并弯折后与上述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气盒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导风口,上述灶壳中设置有用于对灶壳中工作时发热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通道,该散热通道的出风口通向上述导风口。电器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由散热通道进入排气腔而随烹饪装置的外排气体一起排放,这样不仅能使灶具内部结构简洁,而且能提高散热通道对电器元件的散热效率,从而提升灶具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所述灶壳的底面与上安装板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隔热间隙。这样能避免灶具工作时产生的燃烧热量对烹饪装置造成影响,有效避免集成灶内部温度过高,同时通过该隔热间隙也能避免用户安装集成灶时的间隙误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隔热间隙的高度为10mm。
为进一步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如上所述的集成灶的安装结构,包括橱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橱柜包括正面开口并供上述烹饪装置嵌设的安装层,还包括外形呈长条状的侧支架,该侧支架分别设置在内胆开口的左右两侧,各侧支架分别沿内胆开口的高度方向延伸,各侧支架的横截面均呈弯折状,并分别包括与烹饪装置的面衬板的对应侧固定的第一侧壁,与上述橱柜的安装层的对应侧板固定的第二侧壁以及能与烹饪装置的门体的内表面相抵的缓冲壁。这样烹饪装置的门体开关时的冲击力至少部分能传递至橱柜安装层的侧板上,减少对烹饪装置面衬板的冲击,进而降低门体开关时的冲击力对烹饪装置安装稳固性的影响。
进一步,各所述侧支架为均一体件,各侧支架的缓冲壁相对于上述烹饪装置正面设置,而上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平行并分别沿缓冲壁的高度方向连接于上述缓冲壁的左右两端,并且第一侧壁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这样不经能使侧支架的结构稳固,而且能使开关门的冲击力大部分传递至安装层的侧板上,进一步降低开关门的冲击力对烹饪装置安装稳固性的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排气腔的进气口与内胆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连通,该排气管路包括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以及排气转接头,其中,第一排气管的第二端与排气转接头的第一端以可脱卸的方式连通,这样在集成灶拆装时只需拆连第一排气管的第二端与排气转接头的第一端即能实现排气管路的拆装,无需拆装灶具和烹饪装置,拆装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烹饪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气通过排气管排放至灶具面板的排气窗口处,然后通过集成灶上方的抽烟机抽吸外排,与现有的朝前排放的方式相比,大大加快了排气速度,提升了排气效率,并且能有效避免对用户操作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安装结构中,通过设置侧支架,使得烹饪装置的门体开关时的冲击力至少部分能传递至橱柜安装层的侧板上,减少对烹饪装置面衬板的冲击,进而降低门体开关时的冲击力对烹饪装置安装稳固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橱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安装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1所示,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1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1之上的灶具2,上述烹饪装置1包括内胆10,而上述灶具2包括灶壳20,该灶壳20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202和盖合在该底盘202的开口上的面板201。上述内胆10的背板上开设有排气口101,上述灶壳20中设置具有进气口301和出气口302的排气腔30而灶壳20面板201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2011,上述排气口101与进气口301通过排气管路5连通,而排气腔30的出气口302与上述排气窗口2011相流体连通(当出气口302与排气窗口2011邻设时,两者可直接连通;当出气口302与排气窗口2011的设置位置较远时,两者可通过管路连通),上述排气管路5包括第一排气管51、第二排气管52以及排气转接头53,上述第一排气管51的第一端511与上述排气腔30的进气口301连通,第二端512与排气转接头53的第一端531以可脱卸的方式连通,而排气转接头53的第二端532与第二排气管52的第一端521连通,第二排气管52的第二端522与上述内胆10的排气口101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排气管51的第二端512与排气转接头53的第一端531通过插接的方式可脱卸连接(为使连接更加稳固,集成灶安装完成后,此处可采用胶带等实现辅助固定,当然也可直接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第一排气管51的第一端511与排气腔30的进气口301通过卡箍(未示出)固定,防止第一排气管51从排气腔30的进气口301上脱离,同样,第二排气管52的第二端522同样通过卡箍(未示出)与内胆10上的排气口101固定,防止第二排气管52从内胆10的排气口101上脱离。此外,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排气管51和第二排气管52均为软管,并且两者均为耐高温硅胶材质。
进一步,上述排气转接头53的第二端532与第二排气管52的第一端521固定连接,这样能在拆装过程中避免排气转接头53的第二端532与第二排气管52的第一端521相脱离,从而进一步方便集成灶的拆装。本实施例中,排气转接头53的第二端532与第二排气管52的第一端521可通过卡箍固定。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排气管51穿过灶壳20的底盘202而与排气腔30的进气口301连通,第一排气管51和第二排气管52上下设置,上述排气转接头53位于第一、第二排气管51,52之间,上述内胆10的上方设置有上安装板6,该上安装板6上固定有安装架7,上述排气转接头53固定在该安装架7上。通过设置安装架7能使排气管路5被稳固地安装在集成灶上。进一步,上述上安装板6的后侧具有安装缺口61,上述安装架7为板体并水平嵌设在该安装缺口61中,且该安装架7中开设用供上述排气转接头53竖向穿设固定的安装口71,从而能使排气转接头53能更加稳固地被安装在上安装板6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排气转接头53的外形呈管状,其中部沿周向水平延伸有安装周沿530,且该安装周沿530的一端与上述安装口71口缘的一处通过紧固件(例如螺丝等)固定,另一端与上述安装口71口缘的另一处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这样不仅能使排气转接头53能稳固地被安装在安装架7上,同时也方便排气转接头53与安装架7的安装连接。上述卡扣结构可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卡扣结构532包括固定在上述安装周沿530底部的卡扣块5321以及上述安装口71对应处的口缘朝外延伸而形成的供上述卡扣块5321卡扣的卡扣缺口5322。
进一步,为方便在集成灶的安装、维修以及检修过程中搬动灶具2部分,上述第一排气管51的上端(即第一排气管51的第一端511)呈弯折状沿其高度方向于上述上安装板6高度对应处形成圆滑的转角510,上述安装架7朝下凹陷而形成供上述第一排气管51的转角510容纳的安装槽72,而上述安装口71开设在该安装架7的最低处。第一排气管51的上端呈弯折状(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气管51的上端的外形呈Z字形),即第一排气管51的长度较长,这样使得第一排气管51能有足够被拉伸的长度,从而方便在集成灶的安装、维修以及检修过程中搬动灶具2部分,而安装槽72的设计能使第一排气管51更加稳固的设置。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第一排气管51上端的安装设置,同时促进第一排气管51排气的顺畅,所述灶壳20底盘202的背侧与上安装板6的后侧缘之间形成放置平台62,上述第一排气管51的上端沿该放置平台62水平设置。
进一步,上周灶壳20中设置有排气盒3,该排气盒3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2011对应的面板201的下表面上并围成上述排气腔30,该排气盒3的上部开口即为排气腔30的出气口302,该出气口302与上述排气窗口2011直接连通,上述排气盒3的底壁上开设有上述进气口301,而上述第一排气管51的上端部穿入灶壳20的底盘202并弯折后与上述进气口301连通。为便于第一排气管51的上端与上述进气口301连接,该进气口301的口缘朝外延伸形成进气接头3011。
进一步,灶具2工作时,灶壳20内部的电器元件(未示出,例如电源板等)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及时将热量带走,热量在灶壳20内部累积,则会对灶具2的工作性能造成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上述灶壳20中设置有用于对灶壳20中工作时发热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通道80,该散热通道80的出风口通向上述导风口31。电器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由散热通道80进入排气腔30而烹饪装置1的外排气体一起排放,这样不仅能使灶具2内部结构简洁,而且能提高散热通道80对电器元件的散热效率,从而提升灶具2的工作性能。具体地,底盘202中的内底面上罩设有导风罩8,该导风罩8与底盘202的内底面围成上述散热通道80,且该散热通道80的进风口上设有散热风机81,而散热通道80的出风口与上述排气盒3的导风口31连通。将灶壳20中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80导向排气腔30,不仅有利于对灶壳20内部进行散热,而且能加快内胆10排放至排气腔30的气体由排气窗口2011排放的速度,从而提升烹饪装置1的排气效率。
此外,上述灶壳20的底面与上安装板6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隔热间隙100。这样能避免灶具2工作时产生的燃烧热量对烹饪装置1造成影响,有效避免集成灶内部温度过高,同时通过该隔热间隙100也能避免用户安装集成灶时的间隙误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隔热间隙100的高度为10mm。
本实施例中的集成灶嵌装在橱柜4中,具体地,橱柜4的台面40开孔而用于嵌装灶具2,橱柜4的内腔通过隔板42上下分层,其中上层形成正面开口的安装层41,上述烹饪装置1嵌装在该安装层41中。烹饪装置1嵌装于安装层41后,烹饪装置1的门体11用力开关时会对烹饪装置1安装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烹饪装置1的内胆10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支架9,各侧支架9的外形均呈长条状,且各侧支架9分别沿内胆10开口的高度方向延伸,各侧支架9的横截面均呈弯折状,并分别包括与烹饪装置1的面衬板12的对应侧固定的第一侧壁91,与上述橱柜4的安装层41的对应侧板411固定的第二侧壁92以及能与烹饪装置1的门体11的内表面相抵的缓冲壁93。这样烹饪装置1的门体11开关时的冲击力至少部分能传递至橱柜4安装层41的侧板411上,减少对烹饪装置1面衬板12的冲击,进而降低门体11开关时的冲击力对烹饪装置1安装稳固性的影响。优选地,各所述侧支架9均为一体件,各侧支架9的缓冲壁93相对于上述烹饪装置1正面设置,而上述第一侧壁91和第二侧壁92相互平行并分别沿缓冲壁93的高度方向连接于上述缓冲壁93的左右两端,并且第一侧壁91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92。这样不经能使侧支架9的结构稳固,而且能使开关门的冲击力大部分传递至安装层41的侧板411上,进一步降低开关门的冲击力对烹饪装置1安装稳固性的影响。

Claims (14)

1.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1)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1)之上的灶具(2),上述烹饪装置(1)包括内胆(10),而上述灶具(2)包括灶壳(20),该灶壳(20)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202)和盖合在该底盘(202)的开口上的面板(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0)的胆壁上开设有排气口(101),上述灶壳(20)中设置具有进气口(301)和出气口(302)的排气腔(30)而灶壳(20)面板(201)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2011),上述排气口(101)与进气口(301)通过排气管路(5)连通,而排气腔(30)的出气口(302)与上述排气窗口(2011)相流体连通,上述排气管路(5)包括第一排气管(51)、第二排气管(52)以及排气转接头(53),上述第一排气管(51)的第一端(511)与上述排气腔(30)的进气口(301)连通,第二端(512)与排气转接头(53)的第一端(531)以可脱卸的方式连通,而排气转接头(53)的第二端(532)与第二排气管(52)的第一端(521)连通,第二排气管(52)的第二端(522)与上述内胆(10)的排气口(101)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转接头(53)的第二端(532)与第二排气管(52)的第一端(521)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01)开设在内胆(10)的背板上,上述第一排气管(51)穿过灶壳(20)的底盘(202)而与排气腔(30)的进气口(301)连通,第一排气管(51)和第二排气管(52)上下设置,上述排气转接头(53)位于第一、第二排气管(51,52)之间,上述内胆(10)的上方设置有上安装板(6),该上安装板(6)上固定有安装架(7),上述排气转接头(53)固定在该安装架(7)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6)的后侧具有安装缺口(61),上述安装架(7)为板体并水平嵌设在该安装缺口(61)中,且该安装架(7)中开设用供上述排气转接头(53)竖向穿设固定的安装口(7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转接头(53)的外形呈管状,其中部沿周向水平延伸有安装周沿(530),且该安装周沿(530)的一端与上述安装口(71)口缘的一处通过紧固件固定,另一端与上述安装口(71)口缘的另一处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固定在上述安装周沿(530)底部的卡扣块(5321)以及上述安装口(71)对应处的口缘朝外延伸而形成的供上述卡扣块(5321)卡扣的卡扣缺口(5322)。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51)的上端呈弯折状并沿其高度方向于上述上安装板(6)高度对应处形成圆滑的转角(510),上述安装架(7)朝下凹陷而形成供上述第一排气管(51)的转角(510)容纳的安装槽(72),而上述安装口(71)开设在该安装架(7)的最低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壳(20)底盘(202)的背侧与上安装板(6)的后侧缘之间形成放置平台(62),上述第一排气管(51)的上端沿该放置平台(62)水平设置。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盒(3),该排气盒(3)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2011)对应的面板(201)的下表面上并围成上述排气腔(30),该排气盒(3)的底壁上开设有上述进气口(301),而上述第一排气管(51)的上端部穿入灶壳(20)的底盘(202)并弯折后与上述进气口(301)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盒(3)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导风口(31),上述灶壳(20)中设置有用于对灶壳(20)中工作时发热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通道(80),该散热通道(80)的出风口通向上述导风口(31)。
11.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壳(20)的底面与上安装板(6)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隔热间隙(10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间隙(100)的高度为10mm。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的安装结构,包括橱柜(4),其特征在于,所述橱柜(4)包括正面开口并供上述烹饪装置(1)嵌设的安装层(41),还包括外形呈长条状的侧支架(9),该侧支架(9)分别设置在内胆(10)开口的左右两侧,各侧支架(9)分别沿内胆(10)开口的高度方向延伸,各侧支架(9)的横截面均呈弯折状,并分别包括与烹饪装置(1)的面衬板(12)的对应侧固定的第一侧壁(91),与上述橱柜(4)的安装层(41)的对应侧板(411)固定的第二侧壁(92)以及能与烹饪装置(1)的门体(11)的内表面相抵的缓冲壁(93)。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支架(9)均为一体件,各侧支架(9)的缓冲壁(93)相对于上述烹饪装置(1)正面设置,而上述第一侧壁(91)和第二侧壁(92)相互平行并分别沿缓冲壁(93)的高度方向连接于上述缓冲壁(93)的左右两端,并且第一侧壁(91)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92)。
CN202020940651.XU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Active CN213237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0651.XU CN213237612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0651.XU CN213237612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7612U true CN213237612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3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40651.XU Active CN213237612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7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6883B (zh) 一种集成灶
CA1177717A (en) Self-ventilated rang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CN111685596B (zh) 一种双内胆烹饪电器的导风系统
KR100499023B1 (ko) 벽걸이형 전자렌지
CN213237612U (zh) 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CN210801292U (zh) 可快速散热的集成灶
CN212618451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2240576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2673299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0939946A (zh) 一种集成灶
CN213931069U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门体散热结构
CN212987283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4791270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集成灶
CN217959646U (zh) 蒸箱以及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
CN218096039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3453751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09588118U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功能的集成电磁灶
CN220379734U (zh) 烹饪装置以及集成厨用设备
CN216114158U (zh) 一种隔热防护罩及火炉桌
CN213237645U (zh) 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CN217109657U (zh) 一种具有风幕功能的集成灶
CN218269199U (zh) 集成灶
CN212987297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8480643U (zh) 灶框组件、燃气灶装置及集成灶
CN220269446U (zh) 一种防热气渗透式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