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金属丝拉伸试样的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夹持金属丝拉伸试样的夹具。
背景技术
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又称卡具,由于金属丝的直径普遍较小,所以现有的拉伸试样夹具,在夹持金属丝时,由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所以夹具对金属丝的夹持力度也相对下降,导致拉伸时容易出现金属丝脱离夹具的现象,影响正常工作进度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增加金属丝与夹具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并进行多重夹持固定,提高夹具与金属丝之间的夹持力度的夹持金属丝拉伸试样的夹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夹持金属丝拉伸试样的夹具,所述夹持金属丝拉伸试样的夹具包括: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下方设有外置夹持板和内置夹持板,且所述内置夹持板垂直固定于夹持组件下方中间位置,所述外置夹持板设有两块并对称设置于夹持组件下方左右两侧,且所述外置夹持板内壁中间位置均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卡槽;
所述外置夹持板上表面靠外侧前后方均垂直固定有滑杆,且所述夹持组件下表面前后侧开有滑槽,所述滑杆滑入滑槽内并使得所述外置夹持板与夹持组件左右滑动连接;
所述内置夹持板内部中间开有与其底部相通的夹持槽,且所述夹持槽内壁左右两侧上方开有相互对应的半圆槽一,所述夹持槽内壁左右两侧中下方开有相互对应的半圆槽二,且所述半圆槽一和半圆槽二内部设有半圆环,所述半圆环内壁均设有四个等距排布的弹簧,且所述弹簧末端固定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内壁开有至少三个等距排布的槽口;所述内置夹持板左右两侧上下方开有分别与半圆槽一和半圆槽二对应的通孔,且所述外置夹持板侧面上下方均开有与通孔对应且相通的圆孔,所述半圆环外壁中间均水平固定有末端依次穿过通孔和圆孔的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外部螺纹连接有贴合于外置夹持板侧面的螺纹帽。
更佳的,所述卡槽与外置夹持板上下面相通,且所述卡槽宽度与内置夹持板宽度吻合。
更佳的,所述内置夹持板左右两侧分别嵌入两个所述外置夹持板中的卡槽内。
更佳的,所述弹性环通过弹簧与半圆环相连,且所述半圆环通过螺纹杆固定于半圆槽一和半圆槽二内。
更佳的,所述半圆槽一直径大于半圆槽二的直径,且所述半圆槽二内的半圆环和弹性环直径小于半圆槽一内的半圆环和弹性环直径。
更佳的,所述夹持组件上方中间垂直焊接有安装杆,且所述安装杆外部下方套入有螺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将金属丝的一端插入夹持槽内,向夹持槽方向推动螺纹杆,使得弹性环的内壁与金属丝表面接触,通过槽口,可以有效增加金属丝表面与弹性环内壁的摩擦力,通过弹簧可以进一步增强弹性环的回弹空间,这样方便使用者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金属丝进行夹持固定;
并且通过左右对应的半圆槽一和半圆槽二可以对金属丝进行双重固定,由于半圆槽二内的半圆环和弹性环直径小于半圆槽一内的半圆环和弹性环直径,所以通过半圆槽二内的半圆环和弹性环可以提高对金属丝的夹持力度;
将两个外置夹持板同时向夹持组件的中间滑动,两个外置夹持板之间的间距则不断的缩短,使用者将外置夹持板推动至内壁末端与金属丝表面接触即可,这样便可以通过两个外置夹持板对金属丝进行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夹持板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夹持组件1、滑槽101、螺帽102、安装杆103、外置夹持板104、滑杆105、卡槽106、圆孔107、内置夹持板2、夹持槽201、半圆槽一202、半圆槽二203、半圆环204、弹簧205、弹性环206、槽口207、通孔208、螺纹杆209、螺纹帽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是一种夹持金属丝拉伸试样的夹具,夹持金属丝拉伸试样的夹具包括:
夹持组件1,夹持组件1下方设有外置夹持板104和内置夹持板2,且内置夹持板2垂直固定于夹持组件1下方中间位置,外置夹持板104设有两块并对称设置于夹持组件1下方左右两侧,且外置夹持板104内壁中间位置均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卡槽106,卡槽106与外置夹持板104上下面相通,且卡槽106宽度与内置夹持板2宽度吻合,内置夹持板2左右两侧分别嵌入两个外置夹持板104中的卡槽106内;
外置夹持板104上表面靠外侧前后方均垂直固定有滑杆105,且夹持组件1下表面前后侧开有滑槽101,滑杆105滑入滑槽101内并使得外置夹持板104与夹持组件1左右滑动连接;
内置夹持板2内部中间开有与其底部相通的夹持槽201,且夹持槽201内壁左右两侧上方开有相互对应的半圆槽一202,夹持槽201内壁左右两侧中下方开有相互对应的半圆槽二203,且半圆槽一202和半圆槽二203内部设有半圆环204,半圆环204内壁均设有四个等距排布的弹簧205,且弹簧205末端固定有弹性环206,弹性环206内壁开有至少三个等距排布的槽口207,弹性环206通过弹簧205与半圆环204相连,且半圆环204通过螺纹杆209固定于半圆槽一202和半圆槽二203内,半圆槽一202直径大于半圆槽二203的直径,且半圆槽二203内的半圆环204和弹性环206直径小于半圆槽一202内的半圆环204和弹性环206直径;
内置夹持板2左右两侧上下方开有分别与半圆槽一202和半圆槽二203对应的通孔208,且外置夹持板104侧面上下方均开有与通孔208对应且相通的圆孔107,半圆环204外壁中间均水平固定有末端依次穿过通孔208和圆孔107的螺纹杆209,且螺纹杆209外部螺纹连接有贴合于外置夹持板104侧面的螺纹帽210;
实施例一,通过内置夹持板2中的夹持槽201,使用者先将需要夹持固定的金属丝的一端插入夹持槽201内,然后,使用者将螺纹杆209外部的螺纹帽210拧松,并向夹持槽201方向推动螺纹杆209,使得半圆环204向夹持槽201的中心移动,并使得弹性环206的内壁与金属丝表面接触,通过弹性环206内壁的至少三个槽口207,可以有效增加金属丝表面与弹性环206内壁的摩擦力,利用弹性环206的弹力使用者可以持续推动半圆环204,并且由于弹性环206通过弹簧205与半圆环204相连,所以通过弹簧205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弹性环206的回弹空间,这样方便使用者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金属丝进行夹持固定,使用者调整好半圆环204的位置后,便可以将螺纹帽210拧紧固定在螺纹杆209外侧,这样便可以将半圆环204固定,并且通过左右对应的半圆槽一202和半圆槽二203可以对金属丝进行双重固定,由于半圆槽二203内的半圆环204和弹性环206直径小于半圆槽一202内的半圆环204和弹性环206直径,所以通过半圆槽二203内的半圆环204和弹性环206可以提高对金属丝的夹持力度;
通过内置夹持板2对金属丝进行初步加持固定,而通过外置夹持板104可以对金属丝进行二次加固,通过滑杆105使用者可以将两个外置夹持板104同时向夹持组件1的中间滑动,并使得内置夹持板2左右两侧嵌入卡槽106内的面积越来越大,而两个外置夹持板104之间的间距则不断的缩短,使用者将外置夹持板104推动至内壁末端与金属丝表面接触即可,这样便可以通过两个外置夹持板104对金属丝进行二次夹持固定。
夹持组件1上方中间垂直焊接有安装杆103,且安装杆103外部下方套入有螺帽102;
实施例二,将螺帽102拧出,使用者便可以通过安装杆103将夹持组件1与拉伸设备进行连接,再拧入螺帽102进行固定。
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以及“右”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现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