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8813U - 助力行走器 - Google Patents

助力行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8813U
CN213218813U CN202021037327.3U CN202021037327U CN213218813U CN 213218813 U CN213218813 U CN 213218813U CN 202021037327 U CN202021037327 U CN 202021037327U CN 213218813 U CN213218813 U CN 213218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nk
foot
rod
plate
thig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373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亚平
龙志宏
胡元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373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8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8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88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助力行走器,包括小腿固定部、足部固定部,足部固定部铰接在小腿固定部底部;足部固定部包括脚掌底板、脚趾底板、两个支架、拉绳、弹簧、伸缩杆,脚趾底板铰接在脚掌底板前侧,支架为倒置的凹型结构,两个支架分别固定在脚掌底板顶面两侧,且支架为空心结构,弹簧置于支架内部,并位于脚后跟处,拉绳的一端固定在脚趾底板上,另一端穿过支架、弹簧后连接伸缩杆;小腿固定部包括位于小腿两侧的两根小腿支撑柱、扇形调节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弹簧与拉绳,适应不同患者足下垂的程度,并通过伸缩杆使患者能够使得上力气,符合人体行走的生理学,安全可靠,轻便宜用;即使在不行走时,保持站立也能锻炼足部肌肉群。

Description

助力行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康复训练器械,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助力行走器。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世界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昏迷、瘫痪、下肢功能障碍等患者常因伴有严重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而长期瘫痪卧床,导致多数患者发生足下垂、足内翻或者足外翻等并发症,肢体偏瘫是脑卒中后患者最常出现的功能障碍,常遗留的并发症有足下垂,主要因脑卒中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和神经血管萎缩等异常致调节小腿肌肉群和脚部肌肉群无力,影响重力-支撑负担水平而发病。下垂可表现为足尖下垂,足底部内翻,造成足底不能有效地接触地面,重心不能有效地前移,从而导致步行功能障碍,临床发病率达20%。足下垂和足内翻可使患者出现异常步态,走路时呈划圈或跨越步态,导致步行时不稳,容易跌倒。足下垂的程度是评估患者步行功能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有文献表明对脑卒中偏瘫所致足下垂患者尽早实施预防性护理,特别是保持良好的足部功能位,可为患肢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各种外伤、重症昏迷及脑卒中患者所致的下肢肌力减低引起的足下垂,如不及时进行康复或处理不当可继发废用综合症。医院医务人员有意识协助病人呈良姿位,但由于无专门设备器械,均就地取材用一些木板和纸盒垫于床尾。或采用一些纠正器,但大都为在床上使用;或采用穿戴矫正鞋进行矫正,但并没有专门适应与足下垂患者走路时,同时兼备助力和矫正的助力装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专门有效助力下肢和矫正足下垂以及克服步行障碍的康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助力行走器,包括小腿固定部、足部固定部,足部固定部铰接在小腿固定部底部;
足部固定部包括脚掌底板、脚趾底板、两个支架、两个拉绳、两个第一弹簧、两个伸缩杆,脚趾底板铰接在脚掌底板前侧,支架为倒置的凹型结构,两个支架分别固定在脚掌底板顶面两侧,且支架为空心结构,第一弹簧置于支架内部,并位于脚后跟处,拉绳的一端固定在脚趾底板上,另一端穿过支架、第一弹簧后连接伸缩杆;
小腿固定部包括位于小腿两侧的两根小腿支撑柱、第一调节板,支架的后端顶部能够铰接的连接在小腿支撑柱底部,第一调节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小腿支撑柱的底部,第一调节板的另一端具有多个调节孔,调节孔与小腿支撑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患者穿戴该助力装置后,身体的力量会作用在脚掌底板、脚趾底板,第一弹簧会根据不同的力量进行不同的伸缩,第一弹簧的伸缩实现拉绳的移动,继而使脚掌底板与脚趾底板形成不同的角度,一是能够通过第一弹簧实现向上的反作用力,对脚和小腿保持支撑,使患者能够使得上力气,通过对小腿与脚部的肌肉群进行助力,使得足下垂患者能够在助力的帮助下完成自行行走,符合人体行走的生理学,安全可靠,轻便宜用;二是可以适应不同脚下垂患者的下垂程度,并根据患者康复的情况进行实时调节;三是即使在不行走时,保持站立也能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群;第一调节板通过调节调节孔与小腿支撑柱之间的不同连接,能够调节小腿支撑柱与支架之间的夹角,第一调节板的侧边与支架的顶部接触时,能够保证小腿支撑柱与支架之间的夹角,保证小腿支撑柱不会向前倾倒。
优选的,所述足部固定部还包括用于固定脚的脚部绑带,脚部绑带固定在脚掌底板两侧。对脚部进行固定,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能够调节松紧的绑带即可,如魔术贴之类的。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竖杆、横杆、支撑杆,竖杆固定在脚掌底板的后侧,竖杆的顶端固定在横杆的一端,竖杆与横杆的连接处与小腿固定部铰接,支撑杆固定在横杆的另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脚掌底板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板为扇形调节板,所述拉绳为钢丝绳。
优选的,还包括拉伸机构,拉伸机构包括拉伸杆、伸缩绳、第二弹簧、套筒,套筒的一端铰接在支架上,第二弹簧安装在套筒内,且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套筒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伸缩绳的一端连接,拉伸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小腿支撑柱的底部,拉伸杆倾斜向下设置,拉伸杆的底部与伸缩绳的另一端连接。拉伸机构能够将足部向下垂的患者的足部向上提,给予一定向上的拉力,避免下垂的太厉害。
优选的,所述小腿支撑柱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与足部固定部铰接,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具有轴向的多个贯穿的连接孔,第二连接杆为空心杆,第二连接杆具有轴向的多个贯穿的连接孔,第二连接杆为空心杆,第二连接杆套接在第一连接杆上,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孔与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孔对应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调节小腿支撑柱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
优选的,小腿支撑柱上还包括用于固定小腿的小腿绑带。用于固定小腿。
优选的,还包括大腿固定部,大腿固定部的底端铰接在小腿固定部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小腿固定部的顶端具有限位板,大腿固定部的底部具有第二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大腿固定部的底端,第二调节板的另一端具有多个调节孔,调节孔与大腿固定部连接。足下垂的患者,因肌肉群无力,通常大腿与小腿之间存在弯曲,第二调节板与限位板之间的接触,实现大腿支撑柱与小腿支撑柱之间存在不同的夹角,以适应不同患者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程度。
优选的,所述大腿固定部包括位于大腿两侧的两根大腿支撑柱、大腿绑带,两个大腿支撑柱的两端与小腿固定部的顶端铰接,大腿绑带固定在大腿支撑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患者穿戴该助力装置后,身体的力量会作用在脚掌底板、脚趾底板,第一弹簧会根据不同的力量进行不同的伸缩,第一弹簧的伸缩实现拉绳的移动,继而使脚掌底板与脚趾底板形成不同的角度,一是能够通过第一弹簧实现向上的反作用力,对脚和小腿保持支撑,使患者能够使得上力气,通过对小腿与脚部的肌肉群进行助力,使得足下垂患者能够在助力的帮助下完成自行行走,符合人体行走的生理学,安全可靠,轻便宜用;二是可以适应不同脚下垂患者的下垂程度,并根据患者康复的情况进行实时调节;三是即使在不行走时,保持站立也能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群;第一调节板通过调节调节孔与小腿支撑柱之间的不同连接,能够调节小腿支撑柱与支架之间的夹角,第一调节板的侧边与支架的顶部接触时,能够保证小腿支撑柱与支架之间的夹角,保证小腿支撑柱不会向前倾倒;
(2)脚部绑带固定在脚掌底板两侧,对脚部进行固定,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能够调节松紧的绑带即可,如魔术贴之类的;
(3)拉伸机构能够将足部向下垂的患者的足部向上提,给予一定向上的拉力,避免下垂的太厉害;
(4)足下垂的患者,因肌肉群无力,通常大腿与小腿之间存在弯曲,第二调节板与限位板之间的接触,实现大腿支撑柱与小腿支撑柱之间存在不同的夹角,以适应不同患者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肢助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足部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以一侧为例);
图3是小腿支撑柱与竖杆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肢助力的结构之意图;
图5是患者使用状态图一;
图6是患者使用状态图二。
图中标号:1、足部固定部;11、脚掌底板;12、脚趾底板;13、支架;131、竖杆;132、横杆;133、支撑杆;14、拉绳;15、第一弹簧;16、伸缩杆;17、脚部绑带;18、拉伸机构;181、拉伸杆;182、伸缩绳;183、第二弹簧;184、套筒;
2、小腿固定部;21、小腿支撑柱;211、第一连接杆;212、第二连接杆;22、第一调节板;23、小腿绑带;24、限位板;3、大腿固定部;31、大腿支撑柱;32、大腿绑带;33、第二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助力行走器,包括足部固定部1、小腿固定部2,足部固定部1铰接在小腿固定部2底部;
足部固定部1包括脚掌底板11、脚趾底板12、两个支架13、两个拉绳14、两个第一弹簧15、两个伸缩杆16,脚趾底板12铰接在脚掌底板11前侧,支架13为倒置的凹型结构,两个支架13分别固定在脚掌底板11顶面两侧,且支架13为空心结构,第一弹簧15置于支架13内部,并位于脚后跟处,拉绳14的一端固定在脚趾底板12上,另一端穿过支架13、第一弹簧15中部后连接伸缩杆16;
脚掌底板11、脚趾底板12均为平板,两者通过铰链连接,或其他现有技术中铰接结构;
所述支架1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包括竖杆131、横杆132、支撑杆133,竖杆131的底端固定在脚掌底板11的后侧,大致位于脚后跟的位置,竖杆131的顶端固定在横杆132的一端,竖杆131与横杆132的连接处与小腿固定部2铰接,支撑杆133固定在横杆132的另一端,支撑杆133的另一端固定在脚掌底板11的前侧,支撑杆133主要为支撑作用;竖杆131与横杆132为空心结构,拉绳14由横杆132的右端进入穿过横杆132和竖杆131、第一弹簧15后与伸缩杆16连接,竖杆131与脚掌底板11接触的位置具有通孔,通孔大小小于第一弹簧15直径,使得第一弹簧15不能穿过该通孔,而伸缩杆16的直径小于该通孔,使得伸缩杆16可以深入到第一弹簧15中部;
还可以在两个支架13之间增加加强杆,并呈弧形,可以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拉绳14为钢丝绳。
所述足部固定部1还包括用于固定脚的脚部绑带17,脚部绑带17固定在脚掌底板11两侧。对脚部进行固定,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能够调节松紧的绑带即可,如魔术贴之类的。
小腿固定部2包括位于小腿两侧的两根小腿支撑柱21、第一调节板22,其中,小腿支撑柱21可以是能够伸缩的结构,可以改变小腿支撑柱21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具体的伸缩结构可以是通过两根带有螺纹的杆,通过旋拧的不同程度实现不同的高度,或者如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具有不同高度的调节孔进行对应,通过锁紧螺栓实现的。
具体的,所述小腿支撑柱21包括第一连接杆211、第二连接杆212,第一连接杆211的底部与足部固定部1铰接,第一连接杆211的顶端具有轴向的多个贯穿的连接孔,第二连接杆212为空心杆,第二连接杆212具有轴向的多个贯穿的连接孔,第二连接杆212套接在第一连接杆211上,第一连接杆211的连接孔与第二连接杆212的连接孔对应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杆211与第二连接杆212调节小腿支撑柱21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
所述第一调节板22为扇形调节板,支架13的后端顶部(具体为竖杆131与横杆132的连接处)能够铰接的连接在小腿支撑柱21底部,第一调节板22的圆心端固定连接在小腿支撑柱21的底部,第一调节板22的另一端具有多个调节孔,调节孔与小腿支撑柱21连接。需要调节时,将圆心端处的螺栓拧松,旋转第一调节板22使其上需要的调节孔与小腿支撑柱21上的孔对应,再通过销轴或螺栓固定即可,如图2所示,该扇形调节板的右端能够与支架13的顶面接触,接触时将小腿固定部2与足部固定部1位置限位,使小腿固定部2仅可以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时,只能够旋转到一定角度即被第一调节板22和支架13的顶面限制。
小腿支撑柱21上还包括用于固定小腿的小腿绑带23。用于固定小腿。
还可以在小腿支撑柱21之间增加加强杆,并呈弧形,可以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使用过程:
根据患者下肢状态调节小腿支撑柱21的高度,第一调节板22与足部固定部1之间的角度,患者将脚部置于脚掌底板11、脚趾底板12后,采用脚部绑带17进行固定,小腿处采用小腿绑带23进行固定,穿戴完成后,身体的力量会作用在脚掌底板11、脚趾底板12,并压缩第一弹簧15,进而伸缩杆16上移,脚趾底板12下移,会根据不同的力量进行不同的伸缩,第一弹簧15的伸缩实现拉绳14的移动,继而使脚掌底板11与脚趾底板12形成不同的角度,一是能够通过第一弹簧15实现向上的反作用力,对脚和小腿保持支撑,使患者能够使得上力气,通过对小腿与脚部的肌肉群进行助力,使得足下垂患者能够在助力的帮助下完成自行行走,符合人体行走的生理学,安全可靠,轻便宜用;二是可以适应不同脚下垂患者的下垂程度,并根据患者康复的情况进行实时调节;三是即使在不行走时,保持站立也能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群;第一调节板22通过调节调节孔与小腿支撑柱21之间的不同连接,能够调节小腿支撑柱21与支架13之间的夹角,第一调节板22的右侧边与支架13的顶部接触时,能够保证小腿支撑柱21与支架13之间的夹角,保证小腿支撑柱21不会向前倾倒。第一弹簧15至少能够承受3-10kg的重量。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足部固定部1还包括拉伸机构18,拉伸机构18包括拉伸杆181、伸缩绳182、第二弹簧183、套筒184,套筒184的一端铰接在支架13的横杆132的右端,第二弹簧183安装在套筒184内,且第二弹簧183的一端与套筒184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83的另一端与伸缩绳182的一端连接,拉伸杆181的一端固定连接小腿支撑柱21的底部,拉伸杆181倾斜向下设置,拉伸杆181的底部与伸缩绳182的另一端连接。拉伸机构18能够将足部向下垂的患者的足部向上提,给予一定向上的拉力,避免下垂的太厉害。
除此之外,还可以直接将伸缩绳182直接固定在小腿支撑柱21上。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助力行走器,还包括大腿固定部3,大腿固定部3的底端铰接在小腿固定部2的顶端。铰接方式为现有的,可通过旋转轴进行铰接。
所述大腿固定部3包括位于大腿两侧的两根大腿支撑柱31、大腿绑带32,两个大腿支撑柱31的两端与小腿支撑柱21的顶端铰接,大腿绑带32固定在大腿支撑柱31上。
所述小腿支撑柱21的顶端具有限位板24,限位板24设置在小腿支撑柱21的侧面,大腿固定部3的底部具有第二调节板33,第二调节板3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大大腿支撑柱31的底端侧面,且限位板24与第二调节板33能够完全或部分处于同一平面上,实现第二调节板33能够与限位板24接触,并被限位板24限制继续逆时针旋转,使得大腿支撑柱31与小腿支撑柱21之间的夹角有一个最小值,如75度,第二调节板33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圆心端与大腿支撑柱31连接,可以通过旋拧螺栓进行拧松,弧形板的边缘处具有多个贯穿的调节孔,调节孔与大腿支撑柱31上的连接孔连接。足下垂的患者,因肌肉群无力,通常大腿与小腿之间存在弯曲,第二调节板33与限位板24之间的接触,实现大腿支撑柱31与小腿支撑柱21之间存在不同的夹角,以适应不同患者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程度。
当然,也可以不使用限位板24,直接采用小腿支撑柱21作为限位的部位。
因为有第二调节板33与限位板24的限制,不能实现坐下,若需要坐下,可以将第二调节板33卸下即可。
其中大腿支撑柱31为能够伸缩结构,可以改变大腿支撑柱31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具体的伸缩结构可以是通过两根带有螺纹的杆,通过旋拧的不同程度实现不同的高度,或者通过两个具有不同高度的调节孔进行对应,通过锁紧螺栓实现的,实现方式与小腿支撑柱21可以相同。
如图4所示,足下垂患者通常的脚面与小腿之间的夹角较大,能够通过脚掌底板11与脚趾底板12对脚掌与脚趾进行分别支撑,托举下垂的脚掌与脚趾,此时,第一弹簧15在脚后跟处,能够给予脚后跟处支撑,如同患者穿着高跟鞋的形式进行走路,行走过程中,足部与小腿部可以转动,以适应行走时足部与小腿之间的活动,并通过第一调节板22与支架13的限位,第二调节板33与限位板24的限位,保证站立和行走时的直立状态,如图5所示,随着患者不断的锻炼,提高了足部与小腿的肌肉群力量后,可以通过第一弹簧15调节脚掌底板11与脚趾底板12之间的角度,最终呈正常的行走状态,使得足下垂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脚面趋于正常行走和站立时的状态,使得脚底受力,使得患者趋于直立行走状态,能够改善患者的行走状态,并使得患者的腿部与足部肌肉群得以锻炼。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助力行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腿固定部、足部固定部,足部固定部铰接在小腿固定部底部;
足部固定部包括脚掌底板、脚趾底板、两个支架、两个拉绳、两个第一弹簧、两个伸缩杆,脚趾底板铰接在脚掌底板前侧,支架为倒置的凹型结构,两个支架分别固定在脚掌底板顶面两侧,且支架为空心结构,第一弹簧置于支架内部,并位于脚后跟处,拉绳的一端固定在脚趾底板上,另一端穿过支架、第一弹簧后连接伸缩杆;
小腿固定部包括位于小腿两侧的两根小腿支撑柱、第一调节板,支架的后端顶部能够铰接的连接在小腿支撑柱底部,第一调节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小腿支撑柱的底部,第一调节板的另一端具有多个调节孔,调节孔与小腿支撑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行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足部固定部还包括用于固定脚的脚部绑带,脚部绑带固定在脚掌底板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行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竖杆、横杆、支撑杆,竖杆固定在脚掌底板的后侧,竖杆的顶端固定在横杆的一端,竖杆与横杆的连接处与小腿固定部铰接,支撑杆固定在横杆的另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脚掌底板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行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为扇形调节板,所述拉绳为钢丝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行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伸机构,拉伸机构包括拉伸杆、伸缩绳、第二弹簧、套筒,套筒的一端铰接在支架上,第二弹簧安装在套筒内,且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套筒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伸缩绳的一端连接,拉伸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小腿支撑柱的底部,拉伸杆倾斜向下设置,拉伸杆的底部与伸缩绳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行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支撑柱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与足部固定部铰接,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具有轴向的多个贯穿的连接孔,第二连接杆为空心杆,第二连接杆具有轴向的多个贯穿的连接孔,第二连接杆套接在第一连接杆上,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孔与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孔对应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行走器,其特征在于,小腿支撑柱上还包括用于固定小腿的小腿绑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行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腿固定部,大腿固定部的底端铰接在小腿固定部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力行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固定部的顶端具有限位板,大腿固定部的底部具有第二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大腿固定部的底端,第二调节板的另一端具有多个调节孔,调节孔与大腿固定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助力行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固定部包括位于大腿两侧的两根大腿支撑柱、大腿绑带,两个大腿支撑柱的两端与小腿固定部的顶端铰接,大腿绑带固定在大腿支撑柱上。
CN202021037327.3U 2020-06-05 2020-06-05 助力行走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18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7327.3U CN213218813U (zh) 2020-06-05 2020-06-05 助力行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7327.3U CN213218813U (zh) 2020-06-05 2020-06-05 助力行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8813U true CN213218813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5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3732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18813U (zh) 2020-06-05 2020-06-05 助力行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88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8188A (zh) * 2021-07-27 2021-11-16 中山大学 一种步行助力装置
CN113876552A (zh) * 2021-04-20 2022-01-04 安杰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6552A (zh) * 2021-04-20 2022-01-04 安杰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足
WO2023066272A1 (zh) * 2021-04-20 2023-04-27 安杰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足
CN113648188A (zh) * 2021-07-27 2021-11-16 中山大学 一种步行助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8163B1 (en) Unweighted therapy and training device
US7740566B2 (en) Hip assist walker
CN213218813U (zh) 助力行走器
US20150238382A1 (en) Robot for walking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stroke patient
CN205459709U (zh) 腋下支撑可调节式助走器
WO2020004754A1 (ko) 스쿼트 운동장치
CN106580640A (zh) 偏瘫康复助行训练器
CN101340950A (zh) 康复治疗悬吊装置
CN211461075U (zh) 一种踝关节康复机器人
CN105997431A (zh) 一种下肢锻炼装置
CN107569367B (zh)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CN213098952U (zh) 一种医疗用腿部支撑护理装置
CN210903955U (zh) 移动移乘式减重步行训练器
CN207024493U (zh) 一种足踝肌力训练器
CN217162570U (zh) 一种下肢自主康复训练装置
CN206492160U (zh) 站立平衡架康复训练装置
CN212730891U (zh) 一种膝关节锻炼装置
CN115006198A (zh) 一种腿部矫形治疗仪器
CN213527350U (zh) 一种老人用预防跌倒的平衡训练器
CN210021010U (zh) 腿部康复训练器
CN209916562U (zh) 一种腿部恢复练习装置
CN209751567U (zh) 一种关节运动医学康复用助行器
CN220404360U (zh) 一种用于治疗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
CN221731459U (zh) 一种防跌倒助行器
CN109846680B (zh) 一种脚踝康复外骨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