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7348U - 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7348U
CN213217348U CN202021157714.0U CN202021157714U CN213217348U CN 213217348 U CN213217348 U CN 213217348U CN 202021157714 U CN202021157714 U CN 202021157714U CN 213217348 U CN213217348 U CN 213217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traction
needle
button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577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向
麦刚
周莉琨
方怡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Original Assignee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filed Critical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Priority to CN2020211577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7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7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7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涉及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套筒以及设置在套筒两端的缝针和手柄,缝针和套筒之间设有牵引杆和支撑杆;缝针为“U”字形结构,缝针的一端为圆锥形针尖,靠近针尖尾部的缝针上设有挂线孔,缝针的另一端设有沿缝针的轴线方向错位的牵引杆挂杆和支撑杆挂杆;手柄中设有沿套筒轴向滑动设置的牵引座,牵引杆的一端与牵引座铰接,牵引杆的另一端与牵引杆挂杆铰接,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套筒上,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挂杆铰接,该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解决了现有腹腔镜疝手术缝合装置中缝针与夹持缝针的装置不一体,并且缝针角度不易调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
背景技术
在做腹腔镜腹股沟直疝时,当疝囊回纳入腹腔后,会留有一个凸向腹壁的假疝囊,如果此假疝囊不缝合的话,会在腹壁留下一空隙,术后此间隙可能发生血清肿,所以需要将假疝囊缝合固定到疝环口处,从而消灭假疝囊形成的空隙,避免术后血清肿的形成,但现有的缝合器械使得缝合较为困难,具体问题表现在:1、缝针和持针器是分离的,需在手术区用持针器夹持缝针,夹持和调整角度困难,2、因每次调整缝针角度都需要持针器与缝针分离,因此难以一次性多点缝合假疝囊并且难以一次性同时将假疝囊和疝环口周围组织缝合在一起,往往需要多次缝合,费时耗力;3、缝针前端尖锐,在夹持缝针、调整缝针角度、送入缝针和取出缝针时容易伤及周围组织器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以解决现有腹腔镜疝手术缝合装置中缝针与夹持缝针的装置不一体,并且缝针角度不易调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包括:套筒以及设置在套筒两端的缝针和手柄,缝针和套筒之间设有牵引杆和支撑杆;缝针为“U”字形结构,缝针的一端为圆锥形针尖,靠近针尖尾部的缝针上设有挂线孔,缝针的另一端设有沿缝针的轴线方向错位设置的牵引杆挂杆和支撑杆挂杆;手柄中设有沿套筒轴向滑动设置的牵引座,牵引杆的一端与牵引座铰接,牵引杆的另一端与牵引杆挂杆铰接,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套筒上,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挂杆铰接。
该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将缝针和持针装置一体化设计,在套筒前端设置缝针,在套筒后端设置手柄,通过手柄可操作缝针进入、退出或者转动一定角度;缝针设置为“U”字形结构,且其圆滑的“U”字形底部朝前,因此向人体组织中推进缝针时,不易损伤人体组织;缝针的尾端设置牵引杆和支撑杆,支撑杆与缝针铰接,牵引杆与缝针铰接,并且牵引杆的后端与牵引座铰接,牵引座滑动设置在手柄中,因此移动牵引座可带动牵引杆运动,使缝针以支撑杆挂杆处为支点进行转动,从而方便调节缝针角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套筒为两端封闭的圆柱空心筒结构,套筒的前端壁面上设有供牵引杆移动的第一通孔以及供支撑杆穿过的第二通孔,套筒的后端壁面上设有供牵引杆移动的第三通孔。
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朝向卡缝侧套筒筒壁的通孔内壁距套筒筒壁的垂直距离相同,此距离应满足当牵引杆同时与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朝向卡缝侧套筒筒壁的通孔内壁接触时,相较于支撑杆的纵向轴线位置,牵引杆的运动轴线位置更靠近卡缝一侧的套筒筒壁。
套筒设置为空心的结构,可以减轻整个装置重量;套筒的前端和后端均为封闭结构,从而避免人体组织进入套筒,牵引杆的两端均设置在套筒外,并且牵引杆在带动缝针转动时,牵引杆也会上下摆动,因此在套筒的前后两个端面的壁面上开设供牵引杆通过和移动的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宽度与牵引杆的外径相等,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长度应满足牵引杆的移动范围要求。支撑杆固定在套筒中,因此第二通孔为与支撑杆的外径相等的圆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套筒中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隔板,牵引杆被夹持在两个隔板之间,隔板与缝针的“U”形截面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
在牵引杆的两侧设置隔板,加强对牵引杆的固定夹持作用,避免牵引杆过多变形,牵引杆在两个隔板形成的夹缝中前后移动和上下摆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撑杆挂杆和牵引杆挂杆在缝针的“U”形截面所在的平面上间隔设置。
支撑杆挂杆设置在缝针杆尾端靠近缝针针尖一侧,牵引杆挂杆设置在距支撑杆挂杆一段距离的缝针杆远离缝针针尖的一侧,在缝针转动的平面上,牵引杆的运动轴线和支撑杆的纵向轴线不共线,从而当牵引杆带动缝针以支撑杆与缝针连接处为支点转动时,牵引杆和缝针连接处与支撑杆和缝针连接处之间产生一个辅助转动的力臂,更容易转动缝针,也就是在牵引杆最大前进位和后退位时,牵引杆和缝针连接处与支撑杆和缝针连接处之间的连线与支撑杆纵向轴线之间的角度不会是0度和180度,更容易转动缝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牵引座包括前部和后部,前部和后部之间设有连接杆,前部和后部的轮廓与手柄的内壁轮廓相匹配,前部和后部之间设有按钮,并且按钮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按钮的一端设置在连接杆上,按钮的另一端设置在手柄外。
按钮设置在牵引座中,从而可使按钮带动牵引座在手柄中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按钮包括:按钮颈部以及设置在按钮颈部两端的按钮头部和按钮下部,按钮下部滑动设置在连接杆上。
按钮头部可供操作人员抓握,按钮下部夹设在牵引座的前部和后部之间,按钮颈部用于连接按钮头部和按钮下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手柄的外壁上设有卡缝,卡缝包括:沿套筒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卡缝以及分别垂直设置在第一卡缝两端的第二卡缝和第三卡缝,第一卡缝、第二卡缝以及第三卡缝的宽度与按钮颈部的尺寸相配合,按钮颈部滑动设置在卡缝中。
第一卡缝用于前后移动牵引座,第二卡缝和第三卡缝可用于在某一位置锁紧牵引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手柄为端部封闭的空心圆筒结构,手柄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牵引杆为空心或实心的圆柱杆。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撑杆为空心或实心的圆柱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缝针和持针装置一体化设置,不需在手术区用持针器夹持缝针;
2、可通过转动手柄或者移动牵引杆,多方位调整缝针角度,且调整过程简单;
3、因缝针设置为“U”字形结构,其前端圆弧状使装置进入人体组织时不易损伤人体组织;
4、因缝针可通过转动手柄以及调整按钮来调整角度,因此缝针进入人体组织后,无需缝合一次退出一次,调整角度再次进入缝合,而是能够一次性多点缝合假疝囊,并且能够一次性同时将假疝囊和疝环口周围组织缝合在一起,从而彻底消灭假疝囊形成的空隙;
5、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器械规格系列化,便于与临床常用的戳卡套管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缝针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缝针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缝针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右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截面图A-A;
图10为牵引杆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座的主视图;
图12为牵引座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钮的左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角度调整示意简图;
图15为假疝囊和疝坏组织结构简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缝合假疝囊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套筒;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隔板;15-安装座;2-缝针;21-挂线孔;22-牵引杆挂杆;23-支撑杆挂杆;3-手柄;31-卡缝;311-第一卡缝;312-第二卡缝;313-第三卡缝;4-牵引杆;41-底座挂圈;42-缝针挂圈;5-支撑杆;6-牵引座;61-前部;62-后部;63-连接杆;64-牵引座挂杆;7-按钮;71-按钮颈部;72-按钮头部;73-按钮下部;8-假疝囊;9-疝坏组织;10-腹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包括:套筒1以及设置在套筒1两端的缝针2和手柄3,缝针2和套筒1之间设有牵引杆4和支撑杆5;牵引杆4为空心的圆柱杆,支撑杆5为实心的圆柱杆。
参照图3,缝针2为“U”字形结构,缝针2的一端为圆锥形针尖,靠近针尖尾部的缝针2上设有挂线孔21,参照图4,缝针2的另一端设有沿缝针2的轴线方向错位的牵引杆挂杆22和支撑杆挂杆23,牵引杆挂杆22设置在距缝针2端部较远的位置,支撑杆挂杆23设置在距缝针2的端部较近的位置,参照图5,支撑杆挂杆23和牵引杆挂杆22在缝针2的“U”形截面所在的平面上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挂杆23和牵引杆挂杆22沿缝针2轴向的距离为5mm。支撑杆挂杆23和牵引杆挂杆22在缝针2的“U”形截面所在的平面上的间距为1mm。
参照图1和图2,手柄3中设有沿套筒1轴向滑动设置的牵引座6,参照图10,牵引杆4的两端分别设有底座挂圈41和缝针挂圈42,参照图11-图12,牵引座6包括:前部61和后部62,前部61和后部62之间设有连接杆63,前部61前端设有牵引座挂杆64,前部61和后部62的轮廓与手柄3的内壁轮廓相匹配;牵引杆4的一端通过底座挂圈41与牵引座挂杆64铰接,牵引杆4的另一端通过缝针挂圈42与牵引杆挂杆22铰接,支撑杆5的一端通过安装座15固定设置在套筒1中,支撑杆5的另一端与支撑杆挂杆23铰接。
参照图6-图8,套筒1为两端封闭的圆柱空心筒结构,套筒1的前端壁面上设有供牵引杆4移动的第一通孔11以及供支撑杆5穿过的第二通孔12,套筒1的后端壁面上设有供牵引杆4移动的第三通孔13。牵引座挂杆64距离套筒1筒壁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在牵引杆4最大前进位和后退位时,牵引杆4能够同时与第一通孔11和第三通孔13朝向卡缝31侧套筒筒壁的通孔内壁接触。参照图9,套筒1中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隔板14,牵引杆4被夹设在两个隔板14之间,隔板14与缝针2的“U”形截面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前部61和后部62之间设有按钮7,并且按钮7与连接杆63滑动连接,按钮7的一端设置在连接杆63上,按钮7的另一端设置在手柄3外。
参照图1、图2和图13,按钮7包括:按钮颈部71以及设置在按钮颈部71两端的按钮头部72和按钮下部73,按钮下部73滑动设置在连接杆63上。在本实施例中,按钮颈部71为圆柱状,按钮头部72为长方体结构,边缘圆钝,表面粗糙。
参照图2,手柄3为端部封闭的空心圆筒结构,手柄3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手柄3的外壁上设有卡缝31,卡缝31包括:沿套筒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卡缝311以及分别垂直设置在第一卡缝311两端的第二卡缝312和第三卡缝313,第一卡缝311、第二卡缝312以及第三卡缝313的宽度与按钮颈部71的尺寸相配合,按钮颈部71滑动设置在卡缝31中。参照图14,缝针2可以以支撑杆挂杆23为支点进行转动,从而调整缝针2的角度,其可调角度范围与第一卡缝311的长度有关。
下面结合图15-图16介绍该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的实用方法:
1、将按钮7滑进第二卡缝312中,此时缝针2的轴线与套筒1的轴线平行,即缝针2和呈现图1所示的状态,把缝线穿进挂线孔21,并打结固定;
2、手持手柄3,在腹腔镜直视下通过戳卡套管将缝针2置入假疝囊8附近,手动旋转手柄3并配合按钮7调整,使缝针2处于最佳缝合角度,另一只手手持腔镜钳通过另一戳卡套管进入到假疝囊8,用腔镜钳夹持假疝囊8到缝针2的针尖上,提拉缝合器使针尖穿过假疝囊8,已被缝合的假疝囊8组织滑落到缝针2底部,即缝针2的“U”形圆弧处,如此反复缝3到5次,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操作需要随时调整缝针2的角度,直至假疝囊底能被不留间隙的提起,然后将缝针2推入假疝囊,将针尖移到疝环组织9下,超过疝环边缘0.5cm,提拉缝合器,缝针2穿过疝环组织9,用腔镜钳夹起缝针2上的缝线,提出约15cm长的线,改用剪刀在缝线孔处剪断线,用钳子夹住缝线,将缝针2退入到假疝囊内,再将缝针2提出假疝囊;
3、将按钮7缓缓滑进第三卡缝313里,与按钮7位于第二卡缝312时相比,缝针2旋转近180度,提拉缝合器使缝针2完全退出已缝合的假疝囊8;
4、将缝合器退出戳卡套管,打结结扎假疝囊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筒(1)两端的缝针(2)和手柄(3),所述缝针(2)和所述套筒(1)之间设有牵引杆(4)和支撑杆(5);所述缝针(2)为“U”字形结构,所述缝针(2)的一端为圆锥形针尖,靠近针尖尾部的所述缝针(2)上设有挂线孔(21),所述缝针(2)的另一端设有沿所述缝针(2)的轴线方向错位设置的牵引杆挂杆(22)和支撑杆挂杆(23);所述手柄(3)中设有沿所述套筒(1)轴向滑动设置的牵引座(6),所述牵引杆(4)的一端与所述牵引座(6)铰接,所述牵引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杆挂杆(22)铰接,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通过安装座(15)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1)中,所述支撑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挂杆(23)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为两端封闭的圆柱空心筒结构,所述套筒(1)的前端壁面上设有供所述牵引杆(4)移动的第一通孔(11)以及供所述支撑杆(5)穿过的第二通孔(12),所述套筒(1)的后端壁面上设有供所述牵引杆(4)移动的第三通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中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隔板(14),所述牵引杆(4)被夹持在两个所述隔板(14)之间,所述隔板(14)与所述缝针(2)的“U”形截面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挂杆(23)和所述牵引杆挂杆(22)在所述缝针(2)的“U”形截面所在的平面上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座(6)包括:前部(61)和后部(62),所述前部(61)和所述后部(62) 之间设有连接杆(63),所述前部(61)和所述后部(62)的轮廓与所述手柄(3)的内壁轮廓相匹配,所述前部(61)和所述后部(62)之间设有按钮(7),并且所述按钮(7)与所述连接杆(63)滑动连接,所述按钮(7)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杆(63)上,所述按钮(7)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手柄(3)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7)包括:按钮颈部(71)以及设置在所述按钮颈部(71)两端的按钮头部(72)和按钮下部(73),所述按钮下部(73)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杆(6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的外壁上设有卡缝(31),所述卡缝(31)包括:沿所述套筒(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卡缝(311)以及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卡缝(311)两端的第二卡缝(312)和第三卡缝(313),所述第一卡缝(311)、所述第二卡缝(312)以及所述第三卡缝(313)的宽度与所述按钮颈部(71)的尺寸相配合,所述按钮颈部(71)滑动设置在所述卡缝(31)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为端部封闭的空心圆筒结构,所述手柄(3)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4)为空心或实心的圆柱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为空心或实心的圆柱杆。
CN202021157714.0U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 Active CN213217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7714.0U CN213217348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7714.0U CN213217348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7348U true CN213217348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5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7714.0U Active CN213217348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7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3251B2 (en) In-line suture passer and method of passing suture
US552282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turing tissue
US20190321029A1 (en) Suture passer
US82679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niscal repair
US7585305B2 (en) Suture passing instrument
CA2711430C (en) Med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a suture to a bone
EP0595892B1 (de) Chirurgisches nähinstrument
JP5512270B2 (ja) 縫合糸操作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US6511487B1 (en) Sutur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US557580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EP2683305B1 (en) Suture passing devices
JPH11506670A (ja) 縫合用糸通し鉗子
JP2005529710A5 (zh)
JP5357035B2 (ja) 縫合糸操作のための形状記憶フィラメント
US10016194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inuous surgical suturing
US7699857B2 (en) Hydrodynamic suture passer
US20200345339A1 (en) Cantilever liver retra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9171909A (zh) 一种阴道缝合用剪式缝合钳
CN213217348U (zh) 一种腹腔镜疝手术缝合器
US20200375591A1 (en) Devices for continuous surgical suturing
CN115054299A (zh) 一种疝气缝合手术钳组
CN210727798U (zh) 一种半月板修补缝合穿刺针
CN219126490U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CN108175456A (zh) 一种组织器官悬吊装置及悬吊带
CA3043679C (en) Suture material handling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a suture kno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