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5711U - 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5711U
CN213215711U CN202022191963.8U CN202022191963U CN213215711U CN 213215711 U CN213215711 U CN 213215711U CN 202022191963 U CN202022191963 U CN 202022191963U CN 213215711 U CN213215711 U CN 213215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ain
main body
inner sleeve
spring
slee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19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耀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1919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5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5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5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包括外套体、内套体、推顶片和弹簧,还包括呈环形的控制主体,控制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勾头,控制主体活动地装设于内套体内,并与内套体轴向方向相同;内套体上设置有导向结构,弹簧处于控制主体与内套体之间,且两端部分别与控制主体和内套体连接,推顶片上设置有随着推顶片上移推顶控制主体横向平移,并压缩弹簧的第一凸齿结构,控制主体上设置有通过弹簧弹力释放推顶推顶片下移回位的第二凸齿结构,第一凸齿结构与第二凸齿结构相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其部件更少,加工难度低,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设备要求,进而降低成本,而且装配简单、效率高,降低次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伞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雨伞都包括伞面、支撑骨架和伞柄,伞面连接在支撑骨架上,伞柄的都具有中段开关和与中段开关连接并供人们手持的手持段。中段开关与手持段通过卡扣或螺钉固定在一起。通过中段开关与用于支撑骨架相配合,实现支撑骨架收折固定。
传统的中段开关包括内套体、外套体、弹簧和活动安装套筒内的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以及一个处于外套体外,并用于带动驱动阀片连接的推顶片,内套体固定安装在外套体内,内套体的上端口具有环形端盖,外套体的外壁上凹设有一个凹腔,凹腔底部上设置有供推顶片在凹腔内上下移动的限位孔,推顶片处于凹腔内,内套体上设置有与凹腔对位,并供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装入于内的缺口;推顶片部分穿过限位孔与驱动阀片固定连接在一起,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共同构成一个环形,卡扣阀片与驱动阀片相对侧壁上设置有与勾住支撑骨架的勾头,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精密作用齿。工作时,通过推顶片带动驱动阀片向上移动,在精密作用齿与内套体设置的导线条相互作用,使得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上下错位滑移,并卡扣阀片水平退移,达到解锁卡扣阀片与支撑骨架的固定作用。而弹簧作为复位件,其两端分别与卡扣阀片和内套体连接实现推顶卡扣阀片水平前移,保持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共同构成一个环形状态。所以,为保证正常工作,精密作用齿结构与精度非常重要。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制造要求精度非常高,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需要分开制作,加工难度大,工艺与设备要求高,导致成本上升。
此外,既要克服弹簧作用,又要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上精密作用齿相配合才能装入内套体内,所以装配难度大,效率低,废品率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其结构上更加简单,部件更少,加工难度低,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设备要求,进而降低成本,而且装配简单、效率高,降低次品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包括外套体、内套体、推顶片和弹簧,所述外套体的外壁上凹设有凹腔,所述推顶片以能上下滑动地处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凹腔底部上设置有供推顶片在凹腔内上下移动的限位孔,所述内套体的上端口具有环形端盖,所述内套体拆卸安装于所述外套体内,还包括呈环形的控制主体,所述控制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使支撑骨架保持收折状态的勾头,所述控制主体活动地装设于所述内套体内,并与所述内套体轴向方向相同;所述内套体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控制主体横向平移起导向作用的导向结构,所述弹簧处于所述控制主体与所述内套体之间,且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控制主体和所述内套体连接,所述推顶片上设置有随着推顶片上移推顶所述控制主体横向平移,并压缩所述弹簧的第一凸齿结构,所述控制主体上设置有通过弹簧弹力释放推顶推顶片下移回位的第二凸齿结构,所述第一凸齿结构与所述第二凸齿结构相接触。
所述内套体上设置有并供所述控制主体装入于内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凹腔对位,所述控制主体部分伸出所述第一缺口外,所述第二凸齿结构处于所述控制主体伸出所述第一缺口外的部分上;所述内套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控制主体上下运动,并供所述控制主体横向平移起导向作用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为四条,并分相对两组,同侧的两条所述限位条成上下对位布置,并分别处于所述控制主体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条为上述的导向结构。
所述弹簧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簧成上下并排布置,所述控制主体的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弹簧的第一端部陷入的第一凹坑,所述凹坑的底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套设在其上的固定柱,所述内套体的内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弹簧的第二端陷入于内的第二凹坑。
所述推顶片上设置有供人们推顶的凸棱,所述限位孔为三个,分别为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孔成左右并排布置,所述第二限位孔处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孔之间,所述第一凸齿结构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孔均上下延伸的条形孔,所述推顶片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并钩挂于所述外套体内壁上的第一倒勾,所述推顶片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三限位孔并钩挂于所述外套体内壁上的第二倒勾,所述第一倒勾和所述第二倒勾上勾住所述外套体的部分向设置或相背设置。
所述推顶片上具有穿过所述限位孔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为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梯块,所述第一凸块的倾斜面朝上,所述控制主体与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块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为为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梯块,所述第二凸块倾斜面朝下,所述第一凸块为上述的第一凸齿结构,所述第二凸块为上述的第二凸齿结构。
所述外套体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分别处于所述第一缺口左右两侧,并沿所述外套体上下方向延伸的限位加固条,两所述限位加固条在所述外套体内壁对位布置,所述内套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限位加固条相适配的切削面。
所述环形端盖上对应于所述勾头位置开设有第二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独立加工制作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也无需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上精密作用齿相配合才能装入内套体内。而是在内套体内直接装设呈环形的控制主体,且内套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主体横向平移起导向作用的导向结构,控制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使支撑骨架保持收折状态的勾头。推顶片与控制主体是通过第一凸齿结构与第二凸齿结构配合传动,不是固定连接在一起。使用时,人们通过徒手向上推动推顶片,推顶片向上移动通过第一凸齿结构与第二凸齿结构配合传动,使得控制主体退移并压缩弹簧,在控制主体退移过程中,勾头与支撑骨架脱离的配合(即解除支撑骨架的收折固定,实现雨伞的撑开)。当人们解除对推顶片向上推动时,弹簧的恢复力释放直接作用于控制主体,控制通过第一凸齿结构与第二凸齿结构配合传动,推动推顶片下移回位。所以结构上更加简单,部件更少,加工难度低,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设备要求,进而降低成本,而且装配简单、效率高,降低次品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其结构上更加简单,部件更少,加工难度低,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设备要求,进而降低成本,而且装配简单、效率高,降低次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中推顶片拆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主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
外套体01;凹腔011;内套体02;限位条021;第二凹坑022;推顶片03;第一倒勾031;第二倒勾032;第一凸块033;凸棱034;环形端盖04;控制主体05;勾头051;第一凹坑052;固定柱053;第二凸块054;第一缺口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包括外套体01、内套体02、推顶片03和弹簧(图中未给出),所述外套体01的外壁上凹设有凹腔011,所述推顶片03以能上下滑动地处于所述凹腔011内,所述凹腔011底部上设置有供推顶片03在凹腔011内上下移动的限位孔,所述内套体02的上端口具有环形端盖04,所述内套体02采用常规方式拆卸安装于所述外套体01内。采用上述结构,外套体01、内套体02、推顶片03和弹簧都是采用现有的(即直接采用现有雨伞上外套体01、内套体02、推顶片03和弹簧),外套体01、内套体02、推顶片03和弹簧的位置关系与连接关系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所以就不再赘述了。
本实用新型的向上制动中段开关,还包括呈环形的控制主体05,所述控制主体05的内壁上设置有使支撑骨架保持收折状态的勾头051,所述控制主体05活动地装设于所述内套体02内,并与所述内套体02轴向方向相同;所述内套体02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控制主体05横向平移起导向作用的导向结构,所述弹簧处于所述控制主体05与所述内套体02之间,且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控制主体05和所述内套体02连接,所述推顶片03上设置有随着推顶片03上移推顶所述控制主体05横向平移,并压缩所述弹簧的第一凸齿结构,所述控制主体05上设置有通过弹簧弹力释放推顶推顶片03下移回位的第二凸齿结构,所述第一凸齿结构与所述第二凸齿结构相接触。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由于在内套体02内直接装设呈环形的控制主体05,且内套体02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控制主体05横向平移起导向作用的导向结构,控制主体05的内壁上设置有使支撑骨架保持收折状态的勾头051,推顶片03与控制主体05是通过第一凸齿结构与第二凸齿结构配合传动,不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以使用时,人们通过徒手向上推动推顶片03,推顶片03向上移动通过第一凸齿结构与第二凸齿结构配合传动,使得控制主体05退移并压缩弹簧,在控制主体05退移过程中,勾头051与支撑骨架脱离的配合(即解除支撑骨架的收折固定,实现雨伞的撑开)。当人们解除对推顶片03向上推动时,弹簧的恢复力释放直接作用于控制主体05,控制通过第一凸齿结构与第二凸齿结构配合传动,推动推顶片03下移回位。所以结构上更加简单,部件更少,加工难度低,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设备要求,进而降低成本,而且装配简单、效率高,降低次品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独立加工制作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也无需驱动阀片与卡扣阀片上精密作用齿相配合才能装入内套体0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套体02上设置有并供所述控制主体05装入于内的第一缺口06,具体的,所述第一缺口06大至呈L形结构,这样保证控制主体05能过顺利装入内套体02,同时控制主体05能够顺畅将部分通过第一缺口06伸出内套体02外。所述第一缺口06与所述凹腔011对位,所述控制主体05部分伸出所述第一缺口06外,所述第二凸齿结构处于所述控制主体05伸出所述第一缺口06外的部分上;所述内套体02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控制主体05上下运动,并供所述控制主体05横向平移起导向作用的限位条021,所述限位条021为四条,并分相对两组,同侧的两条所述限位条021成上下对位布置,并分别处于所述控制主体05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条021为上述的导向结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设置的限位条021,具有两点作用:一是限制控制主体05移动方向,起到导向作用。二是对控制主体05处在内套体02内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上限方向挪动),即处于控制主体05下方的两条限位条021对控制主体05进行支撑,处于控制主体05上方的两条限位条021对控制主体05进行限位。
作为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弹簧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簧成上下并排布置,所述控制主体05的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弹簧的第一端部陷入的第一凹坑052,所述凹坑的底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套设在其上的固定柱053,所述内套体02的内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弹簧的第二端陷入于内的第二凹坑022。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设置的第一凹坑052和固定柱053,主要是为了能过更好地固定弹簧的第一端,保证弹簧在受控制主体05退移的压力时,不会脱离控制主体05。设置的第二凹坑022,主要是让弹簧的第二端能够限位住,使得弹簧在受控制主体05退移的压力时弹力始终处于同一直线上,实现弹力的最大化。所以更加有利于弹簧在恢复力作用下,促使控制主体05和推顶片03能够快速回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顶片03上一体成型有供人们推顶的凸棱034,凸棱034处于推顶片03上背离外套体01的一面上。具体的,所述推顶片03凹设有多个凹陷区,多个凹陷区排列形成一个向上的指示箭头,通过多个凹陷区不仅能过起指示作用,防呆。而且还能够增加接触面积,增强手指推动时的摩擦力,更加易于推动推顶片03上移。所述限位孔为三个,分别为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孔成左右并排布置,所述第二限位孔处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孔之间,所述第一凸齿结构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孔均上下延伸的条形孔,所述推顶片03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并钩挂于所述外套体01内壁上的第一倒勾031,所述推顶片03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三限位孔并钩挂于所述外套体01内壁上的第二倒勾032,具体的,第一倒勾031和第二倒勾032是通过常规方式以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在推顶片03上。所述第一倒勾031和所述第二倒勾032上勾住所述外套体01的部分向设置或相背设置。这样结构简单,能过避免推顶片03脱离外套体01,而且推顶片03能够在外套体01外壁上自由上下滑动,方向固定且唯一。同时便于装配,通过第一倒勾031和第二倒勾032向下靠近形变就能够直接装配在外套体01,所以装配非常方便,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装配成本与人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顶片03上具有穿过所述限位孔的第一凸块033,所述第一凸块033为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梯块,所述第一凸块033的倾斜面朝上,所述控制主体05与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块03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块054,所述第二凸块054为为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梯块,所述第二凸块054倾斜面朝下,所述第一凸块033为上述的第一凸齿结构,所述第二凸块054为上述的第二凸齿结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实现通过第一凸块033和第二凸块054上的倾斜面相互作用,使得推顶片03和控制主体05相互推顶,形成相互错位移动,由于控制主体05受到限位条021的阻挡作用,所以控制主体05只能沿着与推顶片03相垂直的方向移动(即推顶片03竖直方式移动动作,而控制主体05横向等移动动作)。
上述具体的,所述第二限位孔呈矩形,所述第一凸块033伸出所述第二限位孔。这样推顶片03上下移动,第一凸块033在受力时,不会左右晃动。为节约成本和降低制造费用,所以第一凸块033为两小块,第二凸块054也为两小块,两小块所述第一凸块033和两小块所述第二凸块054对位布置且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体01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分别处于所述第一缺口06左右两侧,并沿所述外套体01上下方向延伸的限位加固条,两所述限位加固条在所述外套体01内壁对位布置,所述内套体0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限位加固条相适配,并起防止内套体02与外套体01相转动作用的切削面。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限位加固条与内套体02上的切削面相适配,实现内套体02在外套体01起止转作用,防止内套体02与外套体01之间相对转动,同时便于内套体02在外套体01的限位,保证两者配合精度。
优选的,所述环形端盖04上对应于所述勾头051位置开设有第二缺口。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设置的第二缺口,主要是供支撑骨架与勾头051配合的部分能够顺利通过环形端盖04的相应位置(即为供支撑骨架与勾头051配合的部分提供足够退让空间)。
所以,本实用新型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其结构上更加简单,部件更少,加工难度低,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设备要求,进而降低成本,而且装配简单、效率高,降低次品率。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7)

1.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包括外套体、内套体、推顶片和弹簧,所述外套体的外壁上凹设有凹腔,所述推顶片以能上下滑动地处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凹腔底部上设置有供推顶片在凹腔内上下移动的限位孔,所述内套体的上端口具有环形端盖,所述内套体拆卸安装于所述外套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环形的控制主体,所述控制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使支撑骨架保持收折状态的勾头,所述控制主体活动地装设于所述内套体内,并与所述内套体轴向方向相同;所述内套体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控制主体横向平移起导向作用的导向结构,所述弹簧处于所述控制主体与所述内套体之间,且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控制主体和所述内套体连接,所述推顶片上设置有随着推顶片上移推顶所述控制主体横向平移,并压缩所述弹簧的第一凸齿结构,所述控制主体上设置有通过弹簧弹力释放推顶推顶片下移回位的第二凸齿结构,所述第一凸齿结构与所述第二凸齿结构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体上设置有并供所述控制主体装入于内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凹腔对位,所述控制主体部分伸出所述第一缺口外,所述第二凸齿结构处于所述控制主体伸出所述第一缺口外的部分上;所述内套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控制主体上下运动,并供所述控制主体横向平移起导向作用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为四条,并分相对两组,同侧的两条所述限位条成上下对位布置,并分别处于所述控制主体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条为上述的导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簧成上下并排布置,所述控制主体的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弹簧的第一端部陷入的第一凹坑,所述凹坑的底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套设在其上的固定柱,所述内套体的内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弹簧的第二端陷入于内的第二凹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片上设置有供人们推顶的凸棱,所述限位孔为三个,分别为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孔成左右并排布置,所述第二限位孔处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孔之间,所述第一凸齿结构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孔均上下延伸的条形孔,所述推顶片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并钩挂于所述外套体内壁上的第一倒勾,所述推顶片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三限位孔并钩挂于所述外套体内壁上的第二倒勾,所述第一倒勾和所述第二倒勾上勾住所述外套体的部分向设置或相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片上具有穿过所述限位孔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为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梯块,所述第一凸块的倾斜面朝上,所述控制主体与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块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为为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梯块,所述第二凸块倾斜面朝下,所述第一凸块为上述的第一凸齿结构,所述第二凸块为上述的第二凸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体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分别处于所述第一缺口左右两侧,并沿所述外套体上下方向延伸的限位加固条,两所述限位加固条在所述外套体内壁对位布置,所述内套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限位加固条相适配的切削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端盖上对应于所述勾头位置开设有第二缺口。
CN202022191963.8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 Active CN213215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1963.8U CN213215711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1963.8U CN213215711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5711U true CN213215711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7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1963.8U Active CN213215711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5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9268B (zh) 一种自扭转延伸卡扣笔
RU2543459C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иска присоски
US8499403B2 (en) Brush
KR19990036693A (ko) 전기면도기
CN101329961B (zh) 带杆的按钮开关装置
CN213215711U (zh) 一种向上制动中段开关
CN212626299U (zh) 一种往复导轨组件、插头结构及多国旅行转换器
CN210502189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拨钮与叶片的阻尼结构
CN109703237A (zh) 一种震荡式毛笔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4189053U (zh) 一种笔的防误操作结构及笔
CN209860782U (zh) 一种变频器壳体
TWM568488U (zh) Ultra-thin button switch with high balance
CN209981670U (zh) 一种多国转换器
JP6161934B2 (ja) 上げ下げ窓
CN209948175U (zh) 一种网线面板
CN213268134U (zh) 一种移动架
CN213189265U (zh) 一种改进型可拆式手柄
CN220384689U (zh) 一种按钮开关结构及座椅
CN212546801U (zh) 一种吸尘器用附件及吸尘器
CN213609759U (zh) 摇杆组件及游戏手柄
CN220068117U (zh) 一种网络通信用分体式基站散热器
CN214866726U (zh) 一种电机端盖的铆压装置
CN214643176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限位开关
CN219270827U (zh) 一种清洁单元和清洁装置
CN210874501U (zh) 一种防尘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