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3654U -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3654U
CN213213654U CN202022413078.XU CN202022413078U CN213213654U CN 213213654 U CN213213654 U CN 213213654U CN 202022413078 U CN202022413078 U CN 202022413078U CN 213213654 U CN213213654 U CN 213213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hell
thermal imaging
infrared thermal
shock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130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屹
何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ongle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ongle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ongle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ongle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130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3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3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3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涉及红外热成像产品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壳体,其内设置有探测器组件;第二壳体,其前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后端连接,其后端外周侧设置有安装凸台;减震底座,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后端,且其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凸台对应的凹槽;电路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探测器组件后方;其中,所述减震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减震件,所述减震底座与所述第二壳体外壁相接触的内周侧壁设有第二减震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减震底座内设置减震件结构,对机芯组件受到的外力冲击充分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避免了底座与壳体的刚性碰撞,具有较强的抗外界机械冲击力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热成像产品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
背景技术
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是红外热成像仪的核心部件,主要是由探测器接收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系统处理产生灰度数据,最后以原始数据,数字或模拟视频信号方式输出,或者内部直接处理转换成温度数据输出。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机芯组件的探测器电路板采用铝合金固定框架固定,后面的电路板均由铜螺柱固定,由于各层电路板间铜螺柱均为螺纹连接,对于冲击力较大和/或长时间振动的环境其容易结构松散。为改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的抗冲击性能,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整个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外对整个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做缓冲,如申请号为CN201922324463.4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其在机芯外设计了用于防止机芯本体因受震荡导致电路连接稳定性差的防震装置,整个防震缓冲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导致故障率高、空间占用大;同时,现有的机芯组件没有可靠的导热散热机构,使得整机里热量堆积,影响机芯高温工作的稳定性,甚至导致探测器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外界机械冲击力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其内设置有探测器组件;
第二壳体,其前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后端连接,其后端外周侧设置有安装凸台;
减震底座,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后端,且其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凸台对应的凹槽;通过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凹槽的卡接可实现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减震底座的连接;
电路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探测器组件后方;
其中,所述减震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减震件,所述减震底座与所述第二壳体外壁相接触的内周侧壁设有第二减震件。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均为橡胶减震垫。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均为橡胶空气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的机芯组件没有可靠的导热散热机构而使得整机里热量堆积的问题,所述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还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后端与第二壳体前端之间,用于传导散离所述电路板产生的热量,避免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内出现高温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组件包括:
吸热板,其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
热导管,其整体呈“T形”状,所述“T形”的竖管下端为吸热端,所述“T形”的横管左右两端为散热端;所述吸热端与所述吸热板连接,所述横管沿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外侧壁平铺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导管的吸热端嵌入于所述吸热板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组件还包括散热串片,其设置于所述热导管的横管的外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导管为多组,所述散热串片跨越式连接于所述多组热导管的横管的外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串片远离所述热导管的一侧还设置有连接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热导管管径相匹配的槽孔,所述槽孔内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端面均设置有弹性密封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减震底座的底部、及减震底座与所述第二壳体外壁相接触的内周侧壁分别设置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使得当整个机芯组件受到外力冲击时,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可充分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当机芯组件受到水平轴向的冲击时,位于减震底座底部的第一减震件可充分发挥减震作用,避免底座与第二壳体后端安装凸台底部的刚性碰撞;当机芯组件受到来自侧面的冲击时,位于减震底座内周侧壁的第二减震件可充分发挥减震作用,避免底座与第二壳体侧壁的刚性碰撞;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端面及槽孔内均设置有弹性密封垫,当机芯组件受到水平轴向的冲击时,所述弹性密封垫可充分发挥弹性减震作用,避免第一壳体后端与第二壳体前端的刚性碰撞。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对多方向的冲击力均具有较好的缓冲减震性能,具有较强的抗外界机械冲击力的能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导热组件,可将安装于导热组件的吸热板两侧的电路板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快速的传导到机芯壳体外部,避免了整机内热量堆积形成高温环境进而影响机芯、尤其是探测器组件工作的稳定性,且导热组件以热导管为导热件,充分利用热导管的快速均温特性,能完成对机芯内电路板温度的高效率导热;结合散热串片的散热作用,形成了对机芯内热量的快速传导疏散,确保机芯内的工作温度保持在标准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组件中热导管的吸热端嵌入于吸热板内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与热导管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壳体,11-探测器组件,12-槽孔,13-弹性密封垫;
2-第二壳体,21-安装凸台;
3-减震底座,31-凹槽,32-第一减震件,33-第二减震件;
4-电路板;
5-导热组件,51-吸热板,52-安装台,53-热导管,531-竖管,532-横管,54-散热串片,55-连接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外界机械冲击力的能力和导热散热性能,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减震底座3和电路板4,所述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探测器组件11;所述第二壳体2前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后端连接,其后端外周侧设置有安装凸台21;所述减震底座3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后端,且其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凸台21对应的凹槽31,通过所述安装凸台21与所述凹槽31的卡接可实现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减震底座3的连接;所述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并位于所述探测器组件11后方;其中,所述减震底座3的底部设有第一减震件32,所述减震底座3与所述第二壳体2外壁相接触的内周侧壁设有第二减震件33。该减震底座的结构设计,使得当整个机芯组件受到外力冲击时,第一减震件32、第二减震件33可充分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避免减震底座3与第二壳体2的刚性碰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件32、第二减震件33均为橡胶减震垫;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件32、第二减震件33也可为橡胶空气弹簧,以及其他橡胶减震制品,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制。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为了解决现有的机芯组件没有可靠的导热散热机构而使得整机里热量堆积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芯组件还包括导热组件5,所述导热组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后端与第二壳体2前端之间,用于传导散离所述电路板4产生的热量,避免整机内热量堆积形成高温环境进而影响机芯、尤其是探测器组件11工作的稳定性。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所述导热组件5包括吸热板51和连接于所述吸热板51的热导管53,所述吸热板51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台52,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4;所述热导管53为毛细式热导管,其整体呈“T形”状管,且所述“T形”的竖管531下端为吸热端,所述“T形”的横管532左右两端为散热端;所述吸热端与所述吸热板51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导管53的吸热端嵌入于所述吸热板51内部,便于将吸热板51的热量往散热端进行快速传导;所述横管531沿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的外侧壁平铺设置,用于将吸热端吸收的热量往散热端进行快速传导。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导管53的横管531的外侧壁还设置有散热串片54,用于将传导到热导管53横管532处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离。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导管53为多组,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导管53共有十二组,所述散热串片54跨越式连接于所述十二组热导管53的横管532的外侧壁,即热导管53与散热串片54呈交错式无断点连接,从而将导热-散热机制的效果充分发挥。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串片54远离所述热导管53的一侧还设置有连接加强筋55,用于加强散热串片54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方便机芯组件在进行拆装时的抓握。
作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连接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热导管53管径相匹配的槽孔12,所述槽孔12内及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连接端面均设置有弹性密封垫13;通过该结构设置,不仅使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热导管53实现无缝密封连接,还避免了当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受到冲击时对热导管53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了因热导管53破损而造成导热效果不佳的情况;同时也形成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减震结构,避免了当机芯组件受到水平轴向的冲击时所述第一壳体1后端与第二壳体2前端的刚性碰撞。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探测器、电路板等电气设备,均有对应的电能设备进行动能供给,各设备的连接方式及电能供给方式为本领域公知技术,各结构涉及的电气关系,也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和说明;机芯组件的组装连接方式,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导热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探测器与壳体的连接方式、电路板与壳体及吸热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和说明。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安装”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其内设置有探测器组件;
第二壳体,其前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后端连接,其后端外周侧设置有安装凸台;
减震底座,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后端,且其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凸台对应的凹槽;
电路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探测器组件后方;
其中,所述减震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减震件,所述减震底座与所述第二壳体外壁相接触的内周侧壁设有第二减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均为橡胶减震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均为橡胶空气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后端与第二壳体前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
吸热板,其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
热导管,其整体呈“T形”状,所述“T形”的竖管下端为吸热端,所述“T形”的横管左右两端为散热端;所述吸热端与所述吸热板连接,所述横管沿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外侧壁平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导管的吸热端嵌入于所述吸热板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还包括散热串片,其设置于所述热导管的横管的外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导管为多组,所述散热串片跨越式连接于所述多组热导管的横管的外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串片远离所述热导管的一侧还设置有连接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热导管管径相匹配的槽孔,所述槽孔内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端面均设置有弹性密封垫。
CN202022413078.X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 Active CN213213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3078.XU CN213213654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3078.XU CN213213654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3654U true CN213213654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6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13078.XU Active CN213213654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3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5993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与箱体的减震式连接装置
WO2021068510A1 (zh) 一种减震支架和电子设备
CN213213654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
CN108172943A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ihlr系统用散热机构
CN203675518U (zh) 一种嵌入式车载机箱
CN108962297A (zh) 一种防震计算机硬盘
CN209802392U (zh) 传感器壳体
CN213239206U (zh) 一种红外热成像机芯组件
CN216240944U (zh) 一种具有静音降温功能的柴油发动机组
CN213122562U (zh) 摄像机用控温风冷装置
CN212392966U (zh) 一种喇叭减震结构及智能交互设备
CN212625904U (zh) 太阳能用锂电池包
CN210667802U (zh) 一种云存储固态硬盘
CN211088341U (zh) 软包电池冲压板式水冷板
CN101777373A (zh) 基于三盘位的sas和sata硬盘加固模组
CN219067033U (zh) 一种防冲击的便携式电源
CN106783781B (zh) 一种抗振动干扰小体积红外探测器安装组件
CN216051845U (zh) 一种用于电流电压表的保护外壳
CN217985615U (zh) 一种防震隔热的网络安全机柜
CN113079674B (zh) 一种电子舱
CN220709516U (zh) 一种具有导热结构的3d视觉传感器
CN220544874U (zh) 新型逆变器壳体
CN215379440U (zh) 一种车载通讯设备
CN213341334U (zh) 一种减震型配电柜
CN220368073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