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3528U - 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3528U
CN213213528U CN202022570797.2U CN202022570797U CN213213528U CN 213213528 U CN213213528 U CN 213213528U CN 202022570797 U CN202022570797 U CN 202022570797U CN 213213528 U CN213213528 U CN 213213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body
plate
screen
fold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07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兴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5707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3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3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3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由复合屏、第一机身、第二机身组成,智能折叠设备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并排排列,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表面整体胶粘合覆盖有复合屏;所述复合屏由上至下胶粘合分布有柔性屏、抗拉层、弹性层、阻尼层;所述第一机身另一面为独立的显示屏,侧边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二机身侧边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为一条长方形凹槽结构,二者相互贴合或卡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盖板由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一侧板组成;所述第二盖板由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二侧板组成;该结构简单,工艺难度低,使用方便,为折叠屏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屏,尤其涉及柔性屏折边为曲面的折叠屏。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屏手机或智能设备,通常利用铰链连接,实现设备及柔性屏的弯折和展开。但是,柔性屏弯折过程中,接近180度的弯折对柔性屏的性能指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柔性屏制造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通过折叠时,对柔性屏的折边预留一定的空间,让柔性屏弯折的边缘能呈现一定的弧度,形成一个曲面,减小柔性屏工艺制造难度,增加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包括:由复合屏、第一机身、第二机身组成,智能折叠设备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并排排列,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表面整体胶粘合覆盖有所述复合屏;所述复合屏由上至下胶粘合分布有柔性屏、抗拉层、弹性层、阻尼层;所述第一机身另一面为独立的显示屏,侧边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二机身侧边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为一条长方形凹槽结构,二者相互贴合或卡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盖板由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一侧板组成;所述第二盖板由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二侧板组成;所述智能折叠设备展开时,所述复合屏屏幕表面整体为平面,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相互贴合连接并固定;所述智能折叠设备折叠后,所述复合屏的折边为一弧形面,弧形面被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相互盖合,密封于盖体内部;还包括: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抗拉层为具有柔韧性且防拉伸变形的至少一层金属膜或塑料膜。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为具有伸缩功能的橡胶膜或弹性织物或高分子膜。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层为具有阻尼效果的塑料膜、橡胶膜、高分子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中所述第一竖板、所述第二竖板内侧表面为平面或弧形凹面。
进一步地,第一盖体长度小于第二盖体,并大于所述复合屏宽度,或者。
进一步地,第二盖体长度小于第一盖体,并大于所述复合屏宽度,并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互错位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一机身组合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横板为所述第一机身的背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板与所述第二机身组合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横板为所述第二机身的背板。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屏向内折叠,折叠后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位于所述复合屏外侧两面。
进一步地,根据需要,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边缘设有磁铁,用于折叠时的吸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柔性屏进行折叠后,折边区域为一个弧形面或曲面,而不是接近180度的对折。这样,对柔性屏材料的性能要求就会大幅度降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不用降低柔性屏弯折处的像素。这样,柔性屏整体显示效果较好。通过盖板之间的抵合连接,让折叠屏设备展开时的为平面效果。折叠时盖板相互盖合,形成一个盒体或腔体,将柔性屏边缘的盖合包裹,保护柔性屏的折边部分。该结构简单,工艺难度低,使用方便,为折叠屏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整体分解展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折叠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第一机身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第一机身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复合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智能折叠设备展开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智能折叠设备折叠时的侧面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智能折叠设备折叠时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智能折叠设备折叠时的侧面透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含有铰链的整体分解展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含有铰链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含有铰链复合屏向内折叠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含有铰链复合屏向外折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含有铰链展开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含有铰链展开时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含有铰链折叠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含有铰链折叠时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含有铰链折叠时的侧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第一竖板、第二竖板连接有铰链时展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的第一竖板、第二竖板连接有铰链时折叠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复合屏 11柔性屏 12抗拉层 13弹性层 14阻尼层 2第一机身21显示屏 3第一盖板 31第一横板 32第一竖板 33第一侧板 4第二机身5第二盖板 51第二横板 52第二竖板 53第二侧板 6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1所示,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包括:由复合屏、第一机身、第二机身组成,智能折叠设备所述第一机身、第二机身并排排列,第一机身、第二机身表面整体胶粘合覆盖有复合屏;复合屏由上至下胶粘合分布有柔性屏、抗拉层、弹性层、阻尼层;第一机身另一面为独立的显示屏,侧边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二机身侧边连接有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为一条长方形凹槽结构,二者相互贴合或卡合连接;其中,第一盖板由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一侧板组成;第二盖板由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二侧板组成;智能折叠设备展开时,复合屏屏幕表面整体为平面,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之间相互贴合连接并固定;智能折叠设备折叠后,复合屏的折边为一弧形面,弧形面被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相互盖合,密封于盖体内部;还包括: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具体的,智能折叠设备中的复合屏,胶粘合在并排排列的第一机身、第二机身的表面。智能折叠设备展开时,复合屏表面为平面。并且,第一机身中第一盖体与第二机身中的第二盖体相互贴合,连接固定。让智能折叠设备屏幕及机身整体保持水平状态。
智能折叠设备展开时,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中第一竖边与第二竖边侧面相互贴合,并与复合屏垂直分布。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与复合屏相互平行连接固定之后,抗拉层起到防止第一机身、第二机身继续转动的目的。此时的复合屏为一水平面状态。为了保证使用设备时,智能折叠设备配合保护壳进行使用,防止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向内收起。
第一机身一面胶粘合有复合屏,另一面设有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用于智能折叠设备复合屏向内折叠时,通过表面的触摸显示屏对智能折叠设备进行对应操作。其适合在手机中进行使用。在平板电脑一类产品上可以不设置触摸显示屏。如果设置,可以实现大屏、小屏选择性观看。
具体的,当智能折叠设备折叠后,长条形凹槽结构的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相互盖合,形成一个盒体或空腔结构。此时,复合屏对折后,其折边位于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折叠后组成的盒体或空腔中,复合屏的折边弯折成为一个近似圆弧形的弧形面或曲面。复合屏其余部分为相互贴合的平面。复合屏中柔性屏的折边不需要进行接近180度的弯折,只需要满足一定弧度的弯折就可以了。这样,对柔性屏的材料工艺要求将会大幅度的降低。并且,复合屏中的柔性屏弯折过程中是一个弧形面,受力在柔性屏变形承受范围内,可以大幅度提高柔性屏弯折次数。
智能折叠设备折叠后,长条形凹槽结构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相互的扣合,此时,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相互平行。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端头相互重叠,并与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相互垂直。两端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也旋转180度相互重叠,并垂直于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形成一个两侧留有通孔的半密封的盒体或腔体。
第一侧板是位于第一盖体两端的相互平行的两块面板。第二侧板是位于第二盖体两端的相互平行的两块面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凸出于第一机身、第二机身侧边。保证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长度大于复合屏的宽度。目的是让复合屏能成功弯折进入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凹槽中。
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高度相同。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高度低于第一竖板或第二竖板的高度。其中,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的高度与第一机身、第二机身的高度相互一致。其目的是,当智能折叠设备展开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不会抵到复合屏的底面使其凸起。这样,能让复合屏中的柔性屏形成一个全面屏的效果。复合屏与第一机身、第二机身尺寸相互一致。当智能折叠设备折叠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在闭合状态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间隔。并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复合屏的宽度。在弯折的过程中,复合屏的折边弯折为弧形面,复合屏两边的边缘由凸起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遮挡及保护。防止复合屏的边缘受到撞击而发生损坏变形。
具体的,复合屏中的柔性屏为具有柔性及弯折功能的显示屏,第一机身中的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也可以是柔性屏。
抗拉层一面与柔性屏胶粘合连接,另一面与第一机身、第二机身表面进行胶粘合。但是,抗拉层不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表面进行胶粘合。在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区域内,弹性层同抗拉层进行胶粘合连接。根据需要,复合层中不设置弹性层。
抗拉层由至少一层具有柔性可弯折的薄膜制成。并且,具有不易拉伸变形的特性。具体可以是铝箔膜等功能性薄膜材料。抗拉层与柔性层进行胶粘合后,能有效的起到防止柔性屏折叠或展开时被拉伸变形的情况发生。为了提高抗拉伸性能,多层具有抗拉伸功能的薄膜通过胶粘合,连接为一张复合膜。通过复合膜本身的抗拉伸变形的能力,以及,复合膜中膜与膜之间胶粘合形成的粘合力,起到防止拉伸变形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抗拉变形的性能。
弹性层为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一层功能薄膜,或者,是具有弹性的纤维编织的弹性面料。目的是在柔性屏或抗拉层发生轻微变形时,能起到一个收缩拉紧的作用。让智能折叠设备展开后,复合屏不会发生弯曲的情况,提高使用寿命和质量。弹性层与抗拉层进行胶粘合。
根据需要,设置阻尼层。阻尼层为化学纤维或橡胶或高分子材料制成一层功能膜。阻尼层为复合膜中的柔性屏,在弯折过程中提供一定的阻力,产生良好的阻尼效果,防止柔性屏过快弯折及回弹。阻尼层与抗拉层或弹性层上下重叠及胶粘合。
具体的,当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中无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结构时,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之间通过铰链进行连接。通过铰链连接后,第一机身、第二机身表面的复合屏可以向内折叠,复合屏也可以向外折叠。智能折叠设备实现正反两面方向翻转折叠。
其中,第一横板、铰链、第二横板的宽度等于第一机身、第二机身之间复合膜的宽度。第一横板、铰链、第二横板与复合屏之间相互平行分布,二者中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间隔。铰链为智能折叠设备提供一个连接与旋转的功能。
智能折叠设备向内折叠时,复合屏向内对折。第一机身、第二机身侧边凸出的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铰链之间,形成一个盒体或空腔结构的独立空间。空间内可以让复合屏的折边形成一个弧形面或曲面状态。而铰链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作为壳体对复合屏的折边进行保护。
智能折叠设备向外折叠时,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凸出于第一机身、第二机身的侧边。加之铰链的圆弧形结构,让铰链、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形成一个侧面半圆弧形的柱体结构。对于让向外弯折的复合屏的底面,铰链及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的表面能有效的承托,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
也就是说,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及第一侧板,或者,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及第二侧板之间。横板一端连接机身底面的侧边,横板另一端垂直连接有竖板,竖板与机身侧边相互平行。在横板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侧板,侧板的高度小于竖板的高度。此时,横板、竖板、侧板及机身侧边,组成一个长方形凹槽结构。
并且,侧板凸出于机身的侧边,保证复合屏能顺利弯折进入到合拢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同时,侧板高度低于竖板,可以让复合屏中的柔性屏展开时为一个全面屏。并且,第一竖板或第二竖板之间,局部或整体位置相互错位并卡合连接。目的是防止智能折叠设备折叠后,防止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之间发生晃动。铰链为类似合页的结构,第一横板、第二横板为连接铰链两侧的叶片结构。
机身与盖体的连接过程中,分为机身底面面板的侧边与盖体的横板进行连接,成为一体结构。或者,机身的底面的面板与横板为同一块面板,面板局部凸出于机身的侧边。
该结构主要使用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中,也可以用于显示屏。在智能手机中使用时,可以在第一机身的另外一面增加一块显示屏,方便拨打电话时使用。而用于平板电脑中,可以只设置复合屏一块屏幕。如果在显示屏中使用该结构,作为可以折叠显示屏来使用。通过移动智能设备作为键盘进行信息的输入,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录入。在显示屏中使用时,可以作为折叠显示屏使用。并留有键盘有线或无线接口。
具体的,根据需要,在第一盖体中第一竖板和第二盖体中第二竖板端头位置,连接有铰链结构。铰链通过内部阻尼结构,为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弯折过程中提供一个带有阻力的旋转过程,并起到一定的防止复合屏向内合拢的作用。

Claims (7)

1.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由复合屏、第一机身、第二机身组成,智能折叠设备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并排排列,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表面整体胶粘合覆盖有所述复合屏;所述复合屏由上至下胶粘合分布有柔性屏、抗拉层、弹性层、阻尼层;所述第一机身另一面为独立的显示屏,侧边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二机身侧边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为一条长方形凹槽结构,二者相互贴合或卡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盖板由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一侧板组成;所述第二盖板由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二侧板组成;所述智能折叠设备展开时,所述复合屏屏幕表面整体为平面,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相互贴合连接并固定;所述智能折叠设备折叠后,所述复合屏的折边为一弧形面,弧形面被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相互盖合,密封于盖体内部;还包括: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所述抗拉层为具有柔韧性且防拉伸变形的至少一层金属膜或塑料膜;
所述弹性层为具有伸缩功能的橡胶膜或弹性织物或高分子膜;
所述阻尼层为具有阻尼效果的塑料膜、橡胶膜、高分子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中所述第一竖板、所述第二竖板内侧表面为平面或弧形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第一盖体长度小于第二盖体,并大于所述复合屏宽度,或者,
第二盖体长度小于第一盖体,并大于所述复合屏宽度,并且,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互错位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一机身组合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横板为所述第一机身的背板;
所述第二横板与所述第二机身组合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横板为所述第二机身的背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
所述复合屏向内折叠,折叠后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位于所述复合屏外侧两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
根据需要,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边缘设有磁铁,用于折叠时的吸合。
CN202022570797.2U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 Active CN213213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0797.2U CN213213528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0797.2U CN213213528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3528U true CN21321352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8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0797.2U Active CN213213528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3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04974B1 (ko) 표시 장치
US8639303B2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enhanced antenna farm
KR102367881B1 (ko) 표시 장치
US9124676B2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nhanced impact mitigation
WO2015182662A1 (ja) 携帯端末
WO2021147714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9350840B2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nhanced tolerance accumulator
US8922980B2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nhanced chassis
WO2020073380A1 (zh) 一种显示装置、保护盖板
US9143586B2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nhanced laminate construction
CN213213528U (zh) 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
CN213877365U (zh) 一种便携式卷曲屏显示器
CN107197398A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1583869U (zh) 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
CN108810678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2235445A (zh) 一种折叠屏连接装置
KR20210101863A (ko) 폴더블 장치용 보호 케이스
CN213070424U (zh) 终端和折叠屏模组
CN114241899A (zh) 终端和折叠屏模组
CN206922972U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172231A (zh) 一种显示屏部件及终端设备
CN113066373A (zh) 柔性支撑层以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11702122U (zh) 保护膜
CN111610653A (zh) 全面屏的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20189162U (zh)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