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2431U - 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及端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及端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2431U
CN213212431U CN202022150180.5U CN202022150180U CN213212431U CN 213212431 U CN213212431 U CN 213212431U CN 202022150180 U CN202022150180 U CN 202022150180U CN 213212431 U CN213212431 U CN 213212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terminal
base
contact area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501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501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2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2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2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在电连接器技术领域,为能够在增加接触面积的基础上,增加端子插接的稳定性,公开了一种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套筒,设置在第一基座上;导电柱,设置在第一基座上,导电柱位于第一套筒径向的内侧,导电柱和第一套筒内壁之间具有插槽;第一卡持件,设置在导电柱侧壁或第一套筒内壁上;导电柱侧壁和第一套筒侧壁均能够导电;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能够在增加接触面积的基础上,增加端子插接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端子连接结构。

Description

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及端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及一种端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连接端子也可以称为插头/插座,是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基础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在电力传输过程当中,端子的负载能力与两个端子之间导电部分的接触面积息息相关,而导电部分的接触面积过大,往往又会导致端子体积过大。
为此,现有技术提出一种端子,例如同轴设置的多层套筒相互套合,利用套筒的侧壁面进行电流传输,用以扩大导电部分的接触面积,为了保证端子能够顺利插入,两个端子的套筒之间需要有一定间隙,致使两个端子插接后稳定性不足,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能够在增加接触面积的基础上,增加端子插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套筒,设置在第一基座上;导电柱,设置在第一基座上,导电柱位于第一套筒径向的内侧,导电柱和第一套筒内壁之间具有插槽;第一卡持件,设置在导电柱侧壁或第一套筒内壁上;导电柱侧壁和第一套筒侧壁均能够导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第一卡持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套筒内壁上的弹性格栅,弹性格栅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套筒轴线的夹角小于9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弹性格栅自两端向中部朝第一套筒的轴心方向逐渐突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第一卡持件包括设置在导电柱侧壁上的弹性格栅,弹性格栅两端的连线与第一套筒轴线的夹角小于9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弹性格栅自两端向中部背离第一套筒的轴心方向逐渐突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接头,第一接头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基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第一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一套筒,相邻两个第一套筒之间具有插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第一套筒外壁上设置有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端子,第一端子为上述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基座;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二基座上;第二套筒插入插槽,第一卡持件抵接第二套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第二端子包括设置在第二套筒内壁的第二卡持件,第二卡持件抵接导电柱。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在进行端子连接时,可以将第二套筒插入导电柱和第一套筒内壁之间的插槽当中,使得第一卡持件能够对第二套筒进行卡持,此时第二套筒的外壁与第一套筒内壁之间以及第二套筒与导电柱之间均可导电,导电面积大大增加,同时当第二套筒插入以后,第一卡持件能够卡柱第二套筒,减少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之间的相对晃动,有效增加端子插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连接结构的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端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第一方面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套筒120,设置在第一基座上;导电柱130,设置在第一基座上,导电柱130位于第一套筒120径向的内侧,导电柱130和第一套筒120内壁之间具有插槽;第一卡持件140,设置在导电柱130侧壁或第一套筒120内壁上;导电柱130侧壁和第一套筒120侧壁均能够导电。
应用本实施例第一方面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在进行端子连接时,可以将第二套筒220插入导电柱130和第一套筒120内壁之间的插槽当中,使得第一卡持件140能够对第二套筒220进行卡持,此时第二套筒220的外壁与第一套筒120内壁之间以及第二套筒220与导电柱130之间均可导电,导电面积大大增加,同时当第二套筒220插入以后,第一卡持件140能够卡柱第二套筒220,减少第二套筒220和第一套筒120之间的相对晃动,有效增加端子插接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套筒120侧壁可以导电,包含三种情况:第一套筒120内侧壁可以导电、第一套筒120外侧壁可以导电、第一套筒120的内外侧壁均可导电。
可以理解,上述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既可以是插头也可以是插座。
当然,在插接本实施例第一方面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时,第一卡持件140可以设置在导电柱130侧壁上,用于对第二套筒220施加的卡持力,也可以将第一卡持件140设置在第一套筒120的内壁上,用于对第二套筒220施加卡持力。
可以理解,第一卡持件14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卡持包括第二套筒220在内插入插槽当中的部件,例如通过凸点与凹槽配合结构,当第二套筒220插入插槽当中时凸点与凹槽配合,产生向内或者向外的卡持力;也可以通过弹性变形结构,当第二套筒220插入插槽当中时,弹性变形结构能够通过弹性形变,对第二套筒220产生向内或者向外的卡持力。
应理解,导电柱130和第一套筒120既可以同轴设置,也可异轴设置。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卡持件140包括设置在第一套筒120内壁上的弹性格栅,弹性格栅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套筒120轴线的夹角小于90°;当第二套筒220插入插槽当中时,弹性格栅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继而对沿第一套筒120和第二套筒220的轴向对第二套筒220均匀施加卡持力,避免第二套筒220上某一点的卡持力过大造成第二套筒220损坏;其中弹性格栅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套筒120轴线的夹角为锐角时,弹性格栅在第一套筒120内壁上螺旋延伸,当弹性格栅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套筒120轴线平行时,弹性格栅在第一套筒120内壁上平行于第一套筒120轴向延伸。
其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弹性格栅的固定效果,弹性格栅自两端向中部朝第一套筒120的轴心方向逐渐突起,其中,弹性格栅的结构可以参考CN210779098U与CN210779099U等现有技术。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接头110,第一接头110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基座连接;此时,第一接头110能够与外部线缆连接,通过拆卸紧固件即可快速断开端子与线缆的连接,便于拆装。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增强端子的导电部分接触面积,第一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一套筒120,相邻两个第一套筒120之间具有插槽;通过多个内外套合的套筒同时导电,大大增加了导电面积,同时可以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连接器。
如图2、图3所示,可以在第一套筒120外壁上涂设绝缘层,增加用电安全;当第一基座上设置多个第一套筒120时,只需在最外层的第一套筒120外壁涂设绝缘层即可。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包括:第二基座;第二套筒220,设置在第二基座上;第二卡持件230,设置在第二套筒220内壁;当第二套筒220插入导电柱130和第一套筒120之间的插槽时,第一卡持件140抵接第二套筒220,第二卡持件230抵接导电柱130;此时第一卡持件140设置在第一套筒120的内壁上,第二套筒220的内壁与导电柱130连接,第二套筒220的外壁与第一套筒120的内壁连接,使得第二套筒220的内壁和外壁均能导电。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采用本实施例第一方面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作为第一端子100与第二端子200插接,其中第二端子200包括:第二基座;第二套筒220,设置在第二基座上;第二套筒220插入插槽,第一卡持件140抵接第二套筒220。
其中,第二端子200包括设置在第二套筒内壁的第二卡持件230,第二卡持件230抵接导电柱13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座;
第一套筒(120),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
导电柱(130),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导电柱(130)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20)径向的内侧,所述导电柱(130)和所述第一套筒(120)内壁之间具有插槽;
第一卡持件(140),设置在所述导电柱(130)侧壁或所述第一套筒(120)内壁上;
所述导电柱(130)侧壁和所述第一套筒(120)侧壁均能够导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件(14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120)内壁上的弹性格栅,所述弹性格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套筒(120)轴线的夹角小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格栅自两端向中部朝所述第一套筒(120)的轴心方向逐渐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件(140)包括设置在导电柱(130)侧壁上的弹性格栅,所述弹性格栅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套筒(120)轴线的夹角小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格栅自两端向中部背离所述第一套筒(120)的轴心方向逐渐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接头(110),所述第一接头(110)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同心设置的所述第一套筒(120),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套筒(120)之间具有所述插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20)外壁上设置有绝缘层。
9.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子(100),所述第一端子(100)为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
第二端子(200),包括:
第二基座;
第二套筒(22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
所述第二套筒(220)插入所述插槽,所述第一卡持件(140)抵接所述第二套筒(2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20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内壁的第二卡持件(230),所述第二卡持件(230)抵接所述导电柱(130)。
CN202022150180.5U 2020-09-25 2020-09-25 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及端子连接结构 Active CN213212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50180.5U CN213212431U (zh) 2020-09-25 2020-09-25 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及端子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50180.5U CN213212431U (zh) 2020-09-25 2020-09-25 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及端子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2431U true CN213212431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3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50180.5U Active CN213212431U (zh) 2020-09-25 2020-09-25 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及端子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2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25449A (zh) 用于主动锁定插座的挤压肋外壳
US5135417A (en) Dual usage electrical/electronic pin terminal system
CN110277683B (zh) 连接器和插座
EP0512207A1 (en) Hermaphroditic terminal
US7604518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retention latch
US9705266B2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onductive terminal thereof
US7001194B2 (en) Electric power connector and electric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KR20190127129A (ko) 콘센트와 플러그를 연결하는 연결 장치
US807053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ti-mismatching mating connectors
CN213212431U (zh) 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端子及端子连接结构
CN218215769U (zh) 电连接端子及电连接装置
US11843192B2 (en) High voltage contact system
CN113904146B (zh) 一种插座
CN211789865U (zh) 连接器
CN212991386U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以及对应的连接器组件和插接端子
CN211907762U (zh) 电连接器
CN112201979B (zh) 一种汽车以太网外导体装置及连接器
US845439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o a charging/ data pod
US11043774B2 (en) Connector having surge prevention function and circuit board including same
US20150079838A1 (en)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cable
CN212626146U (zh) 连接器
JP3327093B2 (ja) 電源プラグ
CN211789672U (zh) 连接器
CN220753915U (zh) 连接器
CN218448567U (zh) 带塑料外壳体的电连接器和相应电连接器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