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2029U - 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2029U
CN213212029U CN202022509820.7U CN202022509820U CN213212029U CN 213212029 U CN213212029 U CN 213212029U CN 202022509820 U CN202022509820 U CN 202022509820U CN 213212029 U CN213212029 U CN 213212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iston rod
hinged
clos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098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景璇
蔡智伟
林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uadian Switchg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uadian Switchg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uadian Switchg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uadian Switchg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098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2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2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2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灭弧室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定位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驱动件,定位件固设于活塞杆下方;定位件上设导向槽;第一连杆上端与活塞杆铰接;第二连杆上端与第一连杆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第一铰接轴可沿导向槽滑动;驱动件与第二连杆下端铰接;驱动件可控制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作上下开合运动,并驱动第一铰接轴沿导向槽来回滑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驱动活塞杆进行合闸或分闸动作。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开合结构与导向槽配合,限定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之间的开合运动轨迹,可提高断路器及灭弧室的分合闸的稳定性,并简化断路器及灭弧室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高压断路器使一种高压开关,主要用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电能转换和消耗中起通断、控制或保护等作用。高压断路器通常采用六氟化硫断路器,用六氟化硫气体作为灭弧和绝缘介质的断路器。
在相关技术中,断路器主要依靠灭弧室内的动、静触头的分闸、合闸动作,来实现主回路的切断或导通。分闸、合闸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断路器的一项重要指标;现有的断路器为提高其分合闸稳定性,通常结构较为复杂,运动质量较重,需要额外增加操作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弧室,以优化现有技术中灭弧室内的传动结构,提高灭弧室的分合闸稳定性,并简化灭弧室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以优化现有技术中断路器内的传动结构,提高断路器的分合闸稳定性,并简化断路器的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弧室,该灭弧室包括:静端部件;动端部件,其相对布置于所述静端部件的下方,所述动端部件包括活塞杆,通过该活塞杆可驱动所述动端部件靠近或远离所述静端部件,以进行合闸或分闸动作;及传动组件,包括:定位件,其固设于所述活塞杆的下方;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导向槽;第一连杆,其上端与所述活塞杆铰接;第二连杆,其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接轴穿设于所述导向槽内并可沿该导向槽滑动;及驱动件,其一端用于与外部动力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驱动件可控制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作相对上下开合运动,并驱动所述第一铰接轴沿所述导向槽来回滑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连杆驱动所述活塞杆进行合闸或分闸动作。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槽呈直线型的长条状。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槽呈斜向上布置,并由下至上逐渐靠近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以提高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开合速度。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槽的布置方向与所述活塞杆的轴线方向平行,以降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开合阻力。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槽呈斜向上布置,并由下至上逐渐远离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以调整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开合速度。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为钝角。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为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摆动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摆臂通过往复摆动以控制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作相对上下开合运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导向槽及所述第一铰接轴均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导向槽及所述第一铰接轴分别呈左右对称地设于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均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活塞杆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均第三铰接轴铰接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第二铰接轴和所述第三铰接轴均位于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上。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为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的摆动端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三铰接轴设于所述腰形孔内,并可在所述腰形孔内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绝缘极柱、设于绝缘极柱内的灭弧室和设于绝缘极柱外的动力件;所述灭弧室采用上述的灭弧室,所述动力件与所述驱动件相连以控制所述驱动件进行往复运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弧室中,利用传动组件驱动动端部件靠近或远离静端部件以进行合闸或分闸动作。并在传动组件中,利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互铰接,并与驱动件及动端部件分别相连,进而可通过驱动件控制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作相对上下开合运动,从而驱动动端部件靠近或远离静端部件,实现合闸分闸动作。
在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作相对上下开合运动时,利用定位件上的导向槽限定第一铰接轴的移动,进而限定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之间的开合运动轨迹,以提高传动组件开合动作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而可有效提高断路器及灭弧室的分合闸的稳定性,并简化断路器及灭弧室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形成的开合结构与导向槽的配合,在保证分合闸稳定性的基础上,有利于减轻传动结构的重量,进而有利于减少额外所需的操作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断路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第二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绝缘极柱;11、上接线柱;12、下接线柱;
2、动力件;
3、静端部件;31、静弧触头;32、静主触头;
4、动端部件;41、缸体;42、动主触头;43、第一控制阀;44、第二控制阀;45、喷口;46、活塞杆;47、动弧触头;401、膨胀室;402、压气室;411、第二通气孔;421、第一通气孔;461、联动杆;
5、传动组件;51、定位件;52、第一连杆;53、第二连杆;54、第一摆臂;55、第二摆臂;501、第一铰接轴;502、第二铰接轴;503、第三铰接轴;511、导向槽;551、腰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相关技术中,断路器主要依靠灭弧室内的动、静触头的分闸、合闸动作,来实现主回路的切断或导通。分闸、合闸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断路器的一项重要指标;现有的断路器为提高其分合闸稳定性,通常结构较为复杂,运动质量较重,需要额外增加操作功。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包括绝缘极柱1、设于绝缘极柱1外的动力件2及设于绝缘极柱1内的灭弧室。
绝缘极柱1为一中空的绝缘柱体结构,其内充满开断绝缘性能好的气体,如六氟化硫气体、氮气等,以便于在灭弧室开断时,进行快速灭弧,并作为断路器中的绝缘保护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极柱1上设有呈上下间隔布置的上接线柱11和下接线柱12。
上接线柱11和下接线柱12均穿设于绝缘极柱1的周壁上,一端伸入绝缘极柱1内部,另一端外露于绝缘极柱1外部。
上接线柱11和下接线柱12均为导电金属件,分别作为高压连接端和低压连接端,用于与外部高压和外部低压相连,进而在上接线柱11和下接线柱12之间形成较高的电压差。
动力件2设于绝缘极柱1的外壁上,动力件2与绝缘极柱1内的灭弧室传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件2可采用动力电机。通过动力件2可控制灭弧室进行开断,即进行合闸或分闸动作。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弧室主要包括静端部件3、动端部件4和传动组件5。
静端部件3主要包括静弧触头31和间隔地设于静弧触头31周侧的静主触头32。静弧触头31和静主触头32均设于绝缘极柱1内。例如,静弧触头31和静主触头32均固定在上接线柱11的内端,并与上接线柱11电连接。静端部件3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灭弧室的相应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动端部件4可活动地相对布置于静端部件3的下方。动端部件4可靠近或远离静端部件3,以进行合闸或分闸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端部件4包括缸体41、动主触头42、第一控制阀43、第二控制阀44、喷口45、活塞杆46和动弧触头47。
缸体41固定设置于绝缘极柱1内,并与下接线柱12电连接。缸体41位于静弧触头31和静主触头32的下方。
动主触头42呈筒状结构,并可活动地设于缸体41内。动主触头42与缸体41形成活塞结构,动主触头42可沿缸体41的内壁上下滑动以靠近或远离静弧触头31和静主触头32。
动主触头42内形成有膨胀室401。动主触头42的底部与缸体41的内壁及缸体41的内底面之间围成有压气室402。动主触头42的底部设有连通膨胀室401和压气室402的第一通气孔421。缸体41的底部设有连通压气室402与缸体41外部的第二通气孔411。
第一控制阀43设于第一通气孔421处,用于关闭或打开第一通气孔421,进而可使压气室402内的气体进入膨胀室401。
第二控制阀44设于第二通气孔411处,用于关闭或打开第二通气孔411,进而可使压气室402外部、绝缘极柱1内的气体进入压气室402。
喷口45设于动主触头42的顶部中心。喷口45与膨胀室401相连通。喷口45位于静弧触头31下方,并与静弧触头31相对。当喷口45随着动主触头42向上移动靠近静弧触头31时,静弧触头31可伸入喷口45内。
活塞杆46固设在动主触头42上,活塞杆46用于驱动动主触头42在缸体41内上下滑动,并使整个动端部件4靠近或远离静端部件3,以进行合闸分闸动作。
活塞杆46的下端用于与传动组件5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杆46的下端的轴心线上还设有联动杆461,利用联动杆461可便于活塞杆46的下端与传动组件5之间的连接。
动弧触头47设于活塞杆46的顶部。动弧触头47位于膨胀室401内,并位于喷口45的下方。
在合闸动作时,动主触头42和动弧触头47均随着活塞杆46向上移动。动主触头42的顶部先与静主触头32接触。同时静弧触头31可伸入喷口45的入口内,并与动弧触头47接触。
在分闸动作时,动主触头42和动弧触头47均随着活塞杆46向下移动。动主触头42与静主触头32分离,断开连接,电流转移至静弧触头31与动弧触头47之间。当静弧触头31与动弧触头47分离时,在静弧触头31与动弧触头47之间形成高压电弧。此时,产生高压电弧可使弧区的气体进行加热,使膨胀室401内气体压力骤增,当电流过零时,膨胀室401内贮存的高压气体可吹向喷口45的入口内的电弧,将电弧熄灭,压气室402内的气体也可进入膨胀室401内,辅助膨胀室401内的气体一起灭弧。
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传动组件5用于在活塞杆46与动力件2之间进行传动连接,以通过传动组件5的动力传递,驱动传动组件5可包括定位件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和驱动件。
定位件51固设于绝缘极柱1内,并位于活塞杆46的下方。定位件51上设有导向槽51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511可采用直线型的长条状。定位件51可呈长板状,导向槽511的开设方向与定位件51长度方向一致,以便于简化定位件51的结构,并减轻定位件51的重量。
第一连杆52设于活塞杆46的下方,第一连杆52的上端与活塞杆46的下端铰接。例如,第一连杆52的上端与联动杆461铰接。
第二连杆53的上端与第一连杆52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501转动连接,且该第一铰接轴501穿设于导向槽511内并可沿该导向槽511滑动。即可通过导向槽511来限定第一铰接轴501的移动轨迹。
驱动件的一端与外部动力相连,即可与动力件2连接,以通过动力件2来控制驱动件的运动。驱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3的下端铰接,以带动第二连杆53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可采用摆臂,摆臂的一端连接动力件2的输出轴上,摆臂的另一端为摆动端,该摆动端与第二连杆53的下端铰接。动力件2可控制摆臂进行往复摆动,进行带动第二连杆53动作。
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驱动件动作,可控制第二连杆53与第一连杆52作相对上下开合运动,并驱动第一铰接轴501沿导向槽511来回滑动。即通过导向槽511来限定第二连杆53与第一连杆52的开合运动幅度和开合运动轨迹。并在第二连杆53与第一连杆52的上下开合运动过程中,使第一连杆52的上端进行上下移动,通过第一连杆52的上下移动带动活塞杆46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完成动端部件4与静端部件3之间的合闸或分闸动作。
该传动组件5利用第二连杆53与第一连杆52的开合运动与导向槽511的导向作用配合,限定开合运动轨迹,使传动组件5和活塞杆46的运动更加稳定,进而可有效地提高合闸、分闸动作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传动组件5的结构,有利于简化灭弧室及断路器的结构,降低灭弧室及断路器的生产成本。此外,传动组件5的结构简化,有利于减轻传动组件5的质量,降低合闸、分闸动作所需的操作功。
下面本实用新型分别采用了图3至图8所示的多种实施例,来显示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
图3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5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的连接结构如下:活塞杆46的下端通过联动杆461与第一连杆52的上端铰接。定位件51上的导向槽511位于活塞杆46的轴心线的一侧,该导向槽511呈直线型的长条状,该导向槽511呈斜向上布置,并由下至上逐渐靠近活塞杆46的轴心线。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均位于活塞杆46的轴心线的一侧,第一铰接轴501限位于导向槽511内并可沿导向槽511来回滑动。第一摆臂54位于联动杆461下方,第二连杆53的下端与第一摆臂54铰接。
仍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是:在合闸时,第一摆臂54顺时针摆动,第一摆臂54驱动第二连杆53的上端向上移动,使第一铰接轴501沿导向槽511斜向上移动,进而使第一连杆52相对于第二连杆53张开,同时第一连杆52的上端向上移动驱动联动杆461和活塞杆46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动端部件4与静端部件3进行合闸。同理,在分闸时,第一摆臂54逆时针摆动,其他部件运动过程则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合闸或分闸动作过程中,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之间的夹角始终为钝角,有利于减小驱动件所需的驱动力和操作功。
如图3中所示,在合闸过程中,若定义第二连杆53的下端的移动距离为X,第一连杆52的上端的移动距离为Y,则Y大于X。即随着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运动,可使第一摆臂54的摆动运动进行放大,进而使活塞杆46的移动距离进行放大,同时加快活塞杆46在其轴线上的移动速度。并且导向槽511斜向上靠近活塞杆46的轴心线布置,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幅度,进而进一步提高活塞杆46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实现灭弧室的快速分闸、合闸功能。
此外,通过合理设计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的长度比例以及合理设计导向槽511的倾斜角度,可实现Y与X之间的不同比值,如Y≥2X、Y≥3X等,从而实现不同速度参数的快速分合闸功能。
图4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5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的连接结构与图3所示的传动组件5的结构区别在于:定位件51上的导向槽511呈竖向布置,即导向槽511的布置方向与活塞杆46的轴线方向平行。
图4所示实施例的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工作效果会存在差异。在分闸、合闸过程中,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运动,仍然可以提高活塞杆46在其轴线上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其区别在于,与活塞杆46平行布置的导向槽511,虽然对于提高分合闸速度没有实质贡献,但可以降低导向槽511在合闸、分闸过程中对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阻力,使合闸、分闸动作更为顺畅,有利于减小灭弧室进行分合闸额外所需的操作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分合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图5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5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的连接结构与图3所示的传动组件5的结构区别在于:定位件51上的导向槽511呈斜向上布置,并由下至上逐渐远离活塞杆46的中轴线。
图5所示实施例的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工作效果会存在差异。在分闸、合闸过程中,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运动,仍然可以提高活塞杆46在其轴线上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其区别在于,倾斜向上并逐步远离活塞杆46轴心线布置的导向槽511,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幅度,即降低活塞杆46在其轴线上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因此,可便于合理调整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速度,有利于合理调整灭弧室的快速分合闸的速度。
图6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5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包括两个第一连杆52、两个第二连杆53、两个定位件51、两个第一铰接轴501和一个驱动件。其中,两个第一连杆52、两个第二连杆53、两个定位件51及、两个第一铰接轴501分别相对于活塞杆46的轴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
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的连接结构如下:联动杆461的下端设有第二铰接轴502,两个第一连杆52的上端均通过该第二铰接轴502与联动杆461铰接。定位件51上的导向槽511呈直线型的长条状,该导向槽511呈斜向上布置,并由下至上逐渐靠近活塞杆46的轴心线。两个第一铰接轴501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导向槽511内。两个第二连杆53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轴503铰接在驱动件上,驱动件与动力件2传动连接。第二铰接轴502和第三铰接轴503均位于活塞杆46的轴心线上。
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可采用第二摆臂55,第二摆臂55的摆动端设有腰形孔551,第三铰接轴503设于该腰形孔551内,并可在腰形孔551内来回滑动。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是:在合闸时,第二摆臂55顺时针摆动,第二摆臂55通过第二铰接轴502驱动两个第二连杆53向上移动,使两个第一铰接轴501同步分别沿一导向槽511斜向上移动,进而使两个第一连杆52分别相对于一第二连杆53张开,同时两个第一连杆52的上端向上移动共同驱动联动杆461和活塞杆46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动端部件4与静端部件3进行合闸。同理,在分闸时,第二摆臂55逆时针摆动,其他部件运动过程则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合闸或分闸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第一连杆52和两个第二连杆53组成的开合结构,形成左右对称的连杆结构,可使联动杆461和活塞杆46的受力更为平衡、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断路器及灭弧室的分闸、合闸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组合形成的开合结构,有利于提高活塞杆46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进而提高分闸、合闸速度;配合导向槽511斜向上靠近活塞杆46的轴心线布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幅度,进而提高活塞杆46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进一步提高分闸、合闸速度。
图8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5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的连接结构与图6所示的传动组件5的结构区别在于:两个定位件51上的导向槽511均呈竖向布置,即导向槽511的布置方向与活塞杆46的轴线方向平行。
图8所示实施例的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与图6所示实施例的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工作效果会存在差异。在分闸、合闸过程中,两组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运动,仍然可以提高分合闸的速度和稳定性。其区别在于,与活塞杆46平行布置的导向槽511,可降低导向槽511在合闸、分闸过程中对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阻力,使合闸、分闸动作更为顺畅,有利于减小灭弧室进行分合闸额外所需的操作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分合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图9是图2所示的传动组件5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的连接结构与图6所示的传动组件5的结构区别在于:两定位件51上的导向槽511均呈斜向上布置,并均由下至上逐渐远离活塞杆46的中轴线。
图9所示实施例的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与图6所示实施例的传动组件5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工作效果会存在差异。在分闸、合闸过程中,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运动,仍然可以提高分合闸的速度和稳定性。其区别在于,倾斜向上并逐步远离活塞杆46轴心线布置的两个导向槽511,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活塞杆46在其轴线上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因此,可便于合理调整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之间的开合速度,有利于合理调整灭弧室的快速分合闸的速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弧室中,利用传动组件5驱动动端部件4靠近或远离静端部件3以进行合闸或分闸动作。并在传动组件5中,利用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相互铰接,并与驱动件及动端部件4分别相连,进而可通过驱动件控制第二连杆53与第一连杆52作相对上下开合运动,从而驱动动端部件4靠近或远离静端部件3,实现合闸分闸动作。并在第二连杆53与第一连杆52作相对上下开合运动时,利用定位件51上的导向槽511限定第一铰接轴501的移动,进而限定第二连杆53与第一连杆52之间的开合运动轨迹,以提高传动组件5开合动作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而可有效提高断路器及灭弧室的分合闸的稳定性,并简化断路器及灭弧室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第一连杆52与第二连杆53所形成的开合结构与导向槽511的配合,在保证分合闸稳定性的基础上,有利于减轻传动结构的重量,进而有利于减少额外所需的操作功。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端部件;
动端部件,其相对布置于所述静端部件的下方,所述动端部件包括活塞杆,通过该活塞杆可驱动所述动端部件靠近或远离所述静端部件,以进行合闸或分闸动作;及
传动组件,包括:
定位件,其固设于所述活塞杆的下方;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导向槽;
第一连杆,其上端与所述活塞杆铰接;
第二连杆,其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接轴穿设于所述导向槽内并可沿该导向槽滑动;及
驱动件,其一端用于与外部动力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驱动件可控制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作相对上下开合运动,并驱动所述第一铰接轴沿所述导向槽来回滑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连杆驱动所述活塞杆进行合闸或分闸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呈直线型的长条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呈斜向上布置,并由下至上逐渐靠近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布置方向与所述活塞杆的轴线方向平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呈斜向上布置,并由下至上逐渐远离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为钝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摆动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
所述第一摆臂通过往复摆动以控制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作相对上下开合运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导向槽及所述第一铰接轴均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导向槽及所述第一铰接轴分别呈左右对称地设于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的两侧;
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均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活塞杆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均第三铰接轴铰接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第二铰接轴和所述第三铰接轴均位于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的摆动端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三铰接轴设于所述腰形孔内,并可在所述腰形孔内滑动。
10.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极柱、设于绝缘极柱内的灭弧室和设于绝缘极柱外的动力件;所述灭弧室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灭弧室,所述动力件与所述驱动件相连以控制所述驱动件进行往复运动。
CN202022509820.7U 2020-11-03 2020-11-03 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Active CN213212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09820.7U CN213212029U (zh) 2020-11-03 2020-11-03 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09820.7U CN213212029U (zh) 2020-11-03 2020-11-03 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2029U true CN213212029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7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09820.7U Active CN213212029U (zh) 2020-11-03 2020-11-03 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2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6175B (zh) 一种高压双断口断路器
CN103460326A (zh) 气体断路器
CN105514813A (zh) 一种双隔离断路器及使用该断路器的开关柜
CN116153735A (zh) 一种双动压气式灭弧室结构及其分闸、合闸方法
CN115967037A (zh) 一种旋转、直动组合的压气式环保气体负荷开关柜
CN213212029U (zh) 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CN213212043U (zh) 断路器及其灭弧室
CN104465256B (zh) 隔离断路器用灭弧室及使用该灭弧室的隔离断路器
CN111508767B (zh) 一种真空灭弧室及柱上真空开关
CN112259405A (zh) 灭弧室及具有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CN114783816B (zh) 一种断路器
CN208352236U (zh) 双断点塑壳断路器
CN208433350U (zh) 单断点直动式接触器
CN112133605A (zh) 一种接触器灭弧系统
CN217521937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0110658U (zh) 一种接触器灭弧系统
CN212411927U (zh) 一种高压交流气体绝缘断路器合闸电阻传动结构
CN214378215U (zh) 一种双动灭弧室传动结构
CN104465205A (zh) 一种双端口真空断路器
CN103943406B (zh) 一种多间隙真空隔离开关
CN207097727U (zh) 一种直流大电流器具开关
CN209150034U (zh) 断路器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07097726U (zh) 一种可靠型直流大电流器具开关
CN219554415U (zh) 一种旋转、直动组合的压气式环保气体负荷开关柜
CN216719816U (zh) 一种调容分接开关使用的双工位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