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1671U - 一种九孔短箫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九孔短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1671U
CN213211671U CN202020775102.1U CN202020775102U CN213211671U CN 213211671 U CN213211671 U CN 213211671U CN 202020775102 U CN202020775102 U CN 202020775102U CN 213211671 U CN213211671 U CN 213211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lute
sound
sounding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51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勤
罗红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7751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1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1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16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九孔短箫,涉及吹管乐器领域。通过采用箫管,箫管的长度为38厘米至50厘米,箫管包括发音孔、辅音孔和基音孔的技术方案,具有方便携带和演奏、实现筒音和低音区之间的滑音技术、优化变化音的实际演奏以及完善箫的调性体系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九孔短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管乐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九孔短箫。
背景技术
箫是中国的传统民族吹管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当然,箫不仅适于独奏和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常州丝弦和河南板头乐队等民间器乐合奏,以及越剧等地方戏曲的伴奏。传统的箫的分类有洞箫、南箫、琴箫等,目前应运广泛、表现丰富。箫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根据“指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发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现代大多使用的也是八孔箫。
现有的箫应用较为广泛,相对比较满足低音区,能适用于一般的演奏情况,但是箫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从古至今,流传开来,箫的种类也越发的增多,大种类上分为洞箫和琴箫,随着时代发展衍生出来箫的种类也有不少,例如玉屏箫,九节箫,紫竹箫等,以往制作箫的材料多为竹子,在现代也有新的材料例如玉箫,铜箫等。在越来越重视民族音乐方面的保护的背景下,箫的演奏方式已经日渐增多,因此现有的箫具有一些结构方面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多种类型的演奏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九孔短箫,具有便于携带和方便演奏,完善了箫的调性体系,实现筒音和低音区之间的滑音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九孔短箫,其特征在于,包括箫管,箫管的长度为38厘米至50厘米,箫管包括发音孔、辅音孔和基音孔,箫管内气柱的长度变化通过按压九个发音孔来实现,与传统八孔箫相比,演奏技法基本不变,变化音演奏更加方便且能够实现筒音与低音区之间的滑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箫管为中通管道,箫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箫头和箫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辅音孔设置于箫身尾部,具有为箫的发音和音准进行微调,为管口矫正和辅助调整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辅音孔的数量为2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基音孔设置于箫身尾部,基音孔设置于辅音孔背部,基音孔与箫头的距离短于辅音孔与箫头的距离,基音孔为箫定下固定音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基音孔的数量为2个。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辅音孔与基音孔的大小形状均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箫头设有吹口,吹口为U型吹口,具有音色适中,便于上手演奏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发音孔设置于箫身,发音孔包括前发音孔和后发音孔,前发音孔包括第二至第九发音孔,第二至第九发音孔从吹口依次向箫身尾部排列,第二至第四发音孔和第六至第八发音孔与吹口处于同一轴线,第五和第九发音孔分别位于其余发音孔所在轴线的两侧,第五和第九发音孔大小比其余发音孔小,后发音孔包括第一发音孔,第一发音孔设置于前发音孔背部,第一发音孔与箫头的距离短于前发音孔与箫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吹口与辅音孔处于同一轴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方便携带和演奏。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箫管,箫管的长度为38厘米至50厘米,箫管包括发音孔、辅音孔和基音孔的技术方案,与传统长箫相比,缩短了箫管的长度,更加方便乐器演奏者的携带,同时因为采用短箫形制,更易于发声和技术掌握,便于演奏。
2.完善了箫的调性体系。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箫管,箫管的长度为38厘米至50厘米,箫管包括发音孔、辅音孔和基音孔的技术方案,在目前常用的箫的音区进行了改进,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箫相对比较满足低音区的运用,而接近人声声区的调性音区的箫则没有,即传统的箫只具有E、F、G、A等四种调,本实用新型弥补了传统箫在调性音区上一定的空白,通过设定三种长度的箫管,分别为38厘米左右的D调箫、44厘米左右的C调箫以及50厘米左右的降B调箫,完善了箫的调性体系,增补了降B、C和D三个高音调,使得箫在整个调性上更加齐全。
3.优化变化音的实际演奏。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箫管,箫管的长度为38厘米至50厘米,箫管包括发音孔、辅音孔和基音孔的技术方案,在传统箫的基础上缩短了箫的长度,使得箫管内部的气柱长度缩短,使得箫的发音更为灵敏;进一步地,发音孔中增加了第五和第九发音孔,优化了箫的变化音的实际演奏。
4.实现了筒音和低音区之间的滑音。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箫管,箫管的长度为38厘米至50厘米,箫管包括发音孔、辅音孔和基音孔的技术方案,基于传统箫无法实现筒音和低音区之间的滑音技术的不足,本申请进行了改进,使得箫管背部的发音孔(第一发音孔)发出的音与筒音为同一音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箫筒音和低音区之间的滑音技术这一传统箫无法解决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10-箫头;120-箫身;130-吹口;140-前发音孔;142-第二发音孔;143-第三发音孔;144-第四发音孔;145-第五发音孔;146-第六发音孔;147-第七发音孔;148-第八发音孔;149-第九发音孔;150-第一发音孔;160-辅音孔;170-基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九孔短箫,包括箫管,箫管的长度为38厘米,本实施例为D调箫;箫管包括发音孔、辅音孔160和基音孔170,箫管上的所有孔都为椭圆形孔,椭圆形的发音孔有利于演奏者手指按压,同时便于调节音准。箫管为中通管道,箫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箫头110和箫身120,箫管的材料多采用竹,不同品种的竹子制造出来的箫的音色有多种。九孔短箫在演奏的指法上与传统的八孔箫大致相同,因此不会对演奏者的吹奏技艺有过多的限制,在演奏过程,演奏者通过箫头110设置有的吹口130进行吹气,通过手指按压箫身120上设有的发音孔使箫管内部的气柱长短发生变化,最终发出不同的音;辅音孔160辅助箫发声,因为箫的材质多为天然的竹子,当气柱在箫管内通过时,由于竹子的内径不太规则,会对箫的音色和音准产生一定的影响,设置辅音孔160可以为发音和音准进行微调,为管口矫正和辅助调整;演奏时,当所有发音孔都被演奏者按压住时,基音孔170会发出筒音,此时箫管内的气柱最长,因此发出的音最低,与第一发音孔150构成同音同度的关系;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44厘米左右的C调箫以及50厘米左右的降B调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辅音孔160设置于箫身120尾部,辅音孔160的数量为2个,2个辅音孔160排列在同一轴线上,辅音孔160的形状为椭圆形,具有对箫管的矫正和辅助调整的有益效果,同时,还可以为箫的音准做出微调以及对箫发出的声音有一定的放大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基音孔170设置于箫身120尾部,基音孔170设置于上述辅音孔160背部,基音孔170与箫头110的距离短于上述辅音孔160与箫头110的距离;在演奏箫时,当按住所有发音孔时,基音孔170发出的音实际上是称为筒音,或称全按孔发出的声音,是气柱最长的,所以发出来的音最低,其与第九发音孔149之间构成半音小二度关系,与第一发音孔150构成同音高同度关系,在箫头110开设好吹口130后,基音孔170设置在箫身120尾部是为了给箫定下一个固定音高,后续给箫开设其他发音孔都是以基音孔170为基础,然后计算箫管内部气柱长度,定下其他发音孔的具体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音孔170的数量为2个,2个基音孔170并排设置于箫身120尾部,基音孔170与上述辅音孔160的形状均为椭圆形且大小相同。
上述箫头110设有吹口130,吹口130开设在箫头110的一面且开设吹口130的面为箫的正面,本实施例中吹口130为U型吹口,吹口130有很多种类,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如V型吹口、UV型吹口或尺八型吹口。U型吹口具有易于吹响,音量较大,音色圆润适中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发音孔设置于箫身120,发音孔包括前发音孔140和后发音孔,前发音孔140包括第二发音孔142、第三发音孔143、第四发音孔144、第五发音孔145、第六发音孔146、第七发音孔147、第八发音孔148和第九发音孔149,第二发音孔142至第九发音孔149从吹口130依次向箫身120尾部排列,第二发音孔142至第四发音孔144和第六发音孔146至第八发音孔148与上述吹口130处于同一轴线,第五发音孔145和第九发音孔149分别位于其余发音孔所在轴线的两侧,第五发音孔145和第九发音孔149大小比其余发音孔小,后发音孔包括第一发音孔150,第一发音孔150设置于前发音孔140背部,第一发音孔150与箫头110的距离短于前发音孔140与箫头110的距离。发音孔是指通过手指按压来改变箫管内气柱的长度从而获得不同音高的椭圆形按孔,从第一发音孔150至第九发音孔149发出的音高依次降低,其中第一发音孔150和第二发音孔142、第二发音孔142和第三发音孔143、第三发音孔143和第四发音孔144、第七发音孔147和第八发音孔148,这些发音孔之间均是全音大二度关系;第四发音孔144和第五发音孔145、第五发音孔145和第六发音孔146、第六发音孔146和第七发音孔147、第八发音孔148和第九发音孔149、第九发音孔149和基音孔170之间均是半音小二度关系。演奏时,根据不同的演奏指法,可以吹奏出不同的旋律,演奏指法与传统八孔箫大致相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演奏者没有太大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吹口130与辅音孔160处于同一轴线,吹口130与上述第二发音孔142至第四发音孔144以及上述第六发音孔146至第八发音孔148也处于同一轴线,即音孔和吹口130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使用过程中,演奏者将九孔短箫竖直手持,左手手指按住第二发音孔142至第五发音孔145,右手手指按住第六发音孔146至第九发音孔149,演奏者通过对设置在箫头110的吹口130吹气,激发边棱振动,引发箫管内的气柱振动发音,当按住所有前发音孔140和第一发音孔150时,箫管内的气柱长度达到最长,基音孔170发出的音调为箫的最低音,即筒音;从第一发音孔150至第九发音孔149,发出的音调逐渐降低,第一发音孔150设置在前发音孔140背部,在演奏时,不需要第一发音孔150发音时,可以通过左手大拇指按住;第五发音孔145和第九发音孔149分别位于其余发音孔所在轴线的两侧,左手小拇指和右手小拇指分别对应与第五发音孔145与第九发音孔149,第五发音孔145和第九发音孔149较其余六个处于同一轴线的发音孔孔径更小,且设置位置不同,在演奏过程中,第五发音孔145和第九发音孔149配合使用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箫的转调和半音的演奏;通过按压设置于前发音孔140背部的第一发音孔150,第一发音孔150与设置于箫身120尾部的基音孔170构成同音高同度的关系,可以实现筒音与低音区之间的滑音技术的演奏,箫身120尾部设置有的辅音孔160和基音孔170,辅音孔160可以为箫的发音和音准进行微调,此外,还可以为管口矫正和辅助调整;基音孔170为箫定下固定音高,发音孔的具体位置以基音孔170为基准来确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箫管,箫管的长度为38至50厘米,箫管包括发音孔、辅音孔160和基音孔170的技术方案,具有演奏更加方便和科学性的有益效果,同时,因为采用短箫的形制,便于演奏者携带,在演奏过程中也更加的易于掌控;在短箫上设置特有的九个发音孔,方便演奏时箫的转调,使得半音和转调的演奏较传统六孔和八孔箫更加简单;传统类型的箫只具有E、F、G、A等四种调,实施例弥补了传统箫在调性音区上一定的空白,通过设定三种长度的箫管,38厘米左右的D调箫、44厘米左右的C调箫以及50厘米左右的降B调箫,完善了箫的调性体系,增补了降B、C和D三个高音调,使得箫在整个调性上都齐全了;变化音的演奏也更加方便演奏者吹出;此外,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箫较难实现的筒音和低音区之间的滑音技术,对比传统箫,九孔短箫更加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演奏形式,有利于演奏者更容易的展现吹奏技艺,因此还可以对箫的推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促使更多的人来学习箫的演奏,使箫能在现如今更好的发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九孔短箫,其特征在于,包括箫管,所述箫管的长度为38厘米至50厘米,所述箫管包括发音孔、辅音孔和基音孔,所述箫管为中通管道,所述箫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箫头和箫身,所述箫头设有吹口,所述吹口为U型吹口,所述发音孔设置于箫身,所述发音孔包括前发音孔和后发音孔,所述前发音孔包括第二至第九发音孔,所述第二至第九发音孔从所述吹口依次向箫身尾部排列,第二至第四发音孔和第六至第八发音孔与所述吹口处于同一轴线,第五和第九发音孔分别位于其余发音孔所在轴线的两侧,第五和第九发音孔大小比其余发音孔小,所述后发音孔包括第一发音孔,所述第一发音孔设置于所述前发音孔背部,所述第一发音孔与所述箫头的距离短于所述前发音孔与所述箫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孔短箫,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音孔设置于箫身尾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孔短箫,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音孔的数量为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孔短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音孔设置于箫身尾部,所述基音孔设置于所述辅音孔背部,所述基音孔与所述箫头的距离短于所述辅音孔与所述箫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孔短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音孔的数量为2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孔短箫,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音孔与所述基音孔的大小形状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孔短箫,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口与所述辅音孔处于同一轴线。
CN202020775102.1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九孔短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11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5102.1U CN213211671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九孔短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5102.1U CN213211671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九孔短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1671U true CN213211671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18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510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11671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九孔短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1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rse Musical wind instruments
Lewin Some ideas about voice-leading between pcsets
CN106098033B (zh) 一种排箫
WO2008017233A1 (fr) Violon numérique multifonctions
Wang et al. The Teng guide to the Chinese orchestra
CN213211671U (zh) 一种九孔短箫
CN101409069B (zh) 倍低音萨克斯
CN215069191U (zh) 一种六指多孔半音笛
CN205845500U (zh) 一种排箫
CN201707889U (zh) 一种降e超高音唢呐萨克斯管
CN2742527Y (zh) 活塞箫
CN201435204Y (zh) 高八度bE调萨克斯管
CN201262822Y (zh) 高八度和弦葫芦丝
CN101833945A (zh) 一种降e超高音唢呐萨克斯管
CN201229764Y (zh) 自然指序十一孔吹管乐器
Xinyu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piano accompaniment in vocal music singing
CN1149530C (zh) 音阶口笛
KR101118544B1 (ko) 가변음정 색소폰
JP3528578B2 (ja) 木管楽器
CN219676881U (zh) 一种薄孔竹笛
CN214847693U (zh) 一种管乐器
US20210256944A1 (en) Handheld Polyphonic Musical Wind Instrument
Campbell et al. The Amazing Diversity of Brass Instruments
KR200256916Y1 (ko) 개량형 피리
CN2701016Y (zh) 无基调变调口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