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8994U - 一种探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探测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08994U CN213208994U CN202021032966.0U CN202021032966U CN213208994U CN 213208994 U CN213208994 U CN 213208994U CN 202021032966 U CN202021032966 U CN 202021032966U CN 213208994 U CN213208994 U CN 2132089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ance
- main body
- movable
- probe
- det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包括:主体部;可移动探测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与所述主体部机械连接;以及距离确定部,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用于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相较于传统的探测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探测器具有可移动的探测部,而且该可移动的探测部所移动的距离能够借助于该探测器上的距离确定部进行确定,从而能够精确地知道可移动探测部所移动的距离,以便可选地至少基于该距离来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扫平仪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探测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探测器仅仅用于探测诸如扫平仪的激光发射装置所发射的激光,从而标定一个水平面,但是这样的探测器并不能检测出探测部件是否移动以及移动了多少距离。
另一方面,在很多施工现场,其实是有扫平仪存在的,但是该扫平仪的作用在于标示一个平面,而非用于测距,而且与传统的探测器相组合并不能实现距离的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任务即如何获知探测器的探测部件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进而如何利用已有的诸如扫平仪的激光发射装置来进行距离的测量,为了完成该任务,本公开内容的发明人想到了设计一种新型的探测器,从而能够借助于探测器本身便能根据信号的强弱变化知道其探测部件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进而可选地能够结合扫平仪也能够实现距离的测量,既能够解决探测器本身功能单一的问题,也能够实现利用诸如扫平仪的激光发射装置来进行测距,而且成本较低。
具体来看,本公开内容提出了一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包括:
主体部;
可移动探测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与所述主体部机械连接;以及
距离确定部,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用于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相较于传统的探测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探测器具有可移动的探测部,而且该可移动的探测部所移动的距离能够借助于该探测器上的距离确定部进行确定,从而能够精确地知道可移动探测部所移动的距离,以便可选地至少基于该距离来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激光发射装置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距离确定部包括测距仪,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为借助于所述测距仪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测距仪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距离确定部包括红外光发射部分和红外光感应部分,并且其中,所述主体部具有等距的通孔,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红外光感应部所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简单的通孔设计以及红外光收发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主体部或者所述滚轮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的移动方向上具有黑白相间的格子,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包括红外光发射部分和红外光感应部分并且被构造为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中的红外光感应部感应到的红外光的强弱变化确定所移动经过的黑白格子的数量,进而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黑白相间的格子的数量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在所述主体部或者所述滚轮上设置有磁钢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磁钢相对应的磁耦感应器主体部,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磁钢和所述磁耦感应器确定磁通量的变化,进而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磁钢以及磁耦感应器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距离确定部包括滑线变阻器,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为根据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滑线变阻器的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距离确定部包括容栅结构,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容栅结构的电气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容栅结构的电气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可移动探测部包括滚轮,所述可移动探测部通过所述滚轮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滚动移动。
此外,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面还涉及一种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确定方法包括:
提供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所提出的探测器;
将所述探测器的可移动探测部移动至能够接收到第一激光的第一位置;
将所述探测器的可移动探测部移动至能够接收到第二激光的第二位置;
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距离确定部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中的测距仪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测距仪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所包括的红外光发射部分和红外光感应部分以及所述主体部中的等距的通孔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简单的通孔设计以及红外光收发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中的红外光感应部感应到的红外光的强弱变化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所移动经过的黑白格子的数量,进而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其中,所述黑白格子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的移动方向上。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黑白相间的格子的数量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
根据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上的磁钢和磁耦感应器确定磁通量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磁钢和磁耦感应器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所包括的滑线变阻器的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滑线变阻器的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所包括的容栅结构的电气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容栅结构的电气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距离确定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二激光之间的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一距离确定发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二激光的激光发射装置和所述探测器之间的第二距离;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确定相互平行的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之间的高度差。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探测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探测器具有可移动的探测部,而且该可移动的探测部所移动的距离能够借助于该探测器上的距离确定部进行确定,从而能够精确地知道可移动探测部所移动的距离,以便可选地至少基于该距离来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激光发射装置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100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200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300的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400的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500的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600的示意图;
图7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距离确定方法700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距离确定方法700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800;
图9示出了依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距离确定方法700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900;以及
图10示出了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10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的任务即在如何利用已有的扫平仪来进行距离的测量,为了完成该任务,本公开内容的发明人想到了设计一种新型的探测器,从而能够借助于扫平仪来实现距离的测量,既能够解决测距仪的应用场景的限制的问题,也能够实现利用扫平仪来进行测距,而且成本较低。具体来看,本公开内容提出了一种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包括:主体部;可移动探测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与所述主体部机械连接;以及距离确定部,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用于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相较于传统的探测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探测器具有可移动的探测部,而且该可移动的探测部所移动的距离能够借助于该探测器上的距离确定部进行确定,从而能够精确地知道可移动探测部所移动的距离,以便可选地至少基于该距离来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激光发射装置之间的距离。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6来分别描述依据本公开内容所提出的探测器100、200、300、400、500以及600的具体实现形式。
现参照图1,图1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100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探测器100包括主体部110,优选地,所述主体部110既能够被构造为杆状,也能够被构造为板状;此外,所述探测器100还包括可移动探测部120,所述可移动探测部120与所述主体部110机械连接;以及所述探测器100还包括距离确定部130,所述距离确定部130被构造用于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120从所述主体部1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1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在图1的实施例之中,所述距离确定部130包括测距仪,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130被构造为借助于所述测距仪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120从所述主体部1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1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测距仪130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120从所述主体部1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1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100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图中未示出)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接着参照图2,图2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200的示意图。图2与图1的区别主要在于距离确定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距离确定部230包括红外光发射部分和红外光感应部分,并且其中,所述主体部210上具有等距的通孔,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130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红外光感应部所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220从所述主体部2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2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具体而言,该主体部210上具有贯穿该杆210的通孔,在通孔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红外光发射部分和红外光感应部分,红外光发射部分用于发生红外光,而红外光感应部用于感应红外光,红外光发射部分发生的红外光通过主体部210上的通孔被红外光感应部分感应到,而当可移动探测部220移动时,当其经过非通孔的主体部210之上时,红外光感应部分则感应不到红外光发射部分所发射出的红外光,由此便能确定可移动探测部220移动了多少的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简单的通孔设计以及红外光收发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220从所述主体部2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2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200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然后参照图3,图3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300的示意图。图3与图1的区别主要在于距离确定部330。从图3中可以看出,所述主体部310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320的移动方向上具有黑白相间的格子,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330包括红外光发射部分和红外光感应部分并且被构造为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中的红外光感应部感应到的由于黑白格的反射而形成的红外光的强弱变化来确定所移动经过的黑白格子的数量,进而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320从所述主体部3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3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黑白相间的格子的数量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320从所述主体部3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3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300和与之配合使用的扫平仪(图中未示出)之间的距离。
接着参考图4,图4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400的示意图。图4与图1的区别主要在于距离确定部430。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所述主体部410上设置有磁钢(图中未示出)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420上设置有与所述磁钢相对应的主体部磁耦感应器(图中未示出),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430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磁钢和所述磁耦感应器确定磁通量的变化,进而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420从所述主体部4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4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此也能够将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420上设置有磁钢(图中未示出)并且在所述主体部410上设置有与所述磁钢相对应的磁耦感应器(图中未示出),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磁钢以及磁耦感应器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420从所述主体部4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4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400和与之配合使用的扫平仪(图中未示出)之间的距离。
再接着参考图5,图5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500的示意图。图5与图1的区别主要在于距离确定部530。从图5中可以看出,所述距离确定部530包括滑线变阻器,所述距离确定部530被构造为根据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520从所述主体部5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5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滑线变阻器的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520从所述主体部5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5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500和与之配合使用的扫平仪(图中未示出)之间的距离。
最后参考图6,图6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600的示意图。图6与图1的区别主要在于距离确定部630。从图6中可以看出,所述距离确定部630包括容栅结构,所述距离确定部630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容栅结构的电气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620从所述主体部6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6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容栅结构的电气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620从所述主体部610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610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600和与之配合使用的扫平仪(图中未示出)之间的距离。
在以上图1至图6所示出的探测器100、200、300、400、500以及600之中,所述可移动探测部120、220、320、420、520以及620既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10、210、310、410、510以及610平移移动,而且可选地所述可移动探测部120、220、320、420、520以及620又能够例如通过一个滚轮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10、210、310、410、510以及610滚动移动。在可移动探测部包括滚轮时,上述设置在主体部110、210、310、410、510以及610上的磁钢磁耦、黑白格、滑线变阻器和容栅等部件也能够设置在该滚轮上,此时其测距原理和设置在主体部上类似。具体而言,图10示出了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探测器1000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可移动探测部1020包括滚轮形成距离确定部1030的滚轮,所述可移动探测部1020通过所述滚轮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滚动移动。例如,该滚轮能够被构造为一个测距轮,此时,距离确定部1030能够借助于该测距轮探测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此外,也能够将上述的磁钢磁耦、黑白格、滑线变阻器和容栅等部件也能够设置在该滚轮上,此时其测距原理和设置在主体部上类似。
再接下来将借助于图7来描述依据本公开内容所提出的探测器100、200、300、400、500以及600如何可移动探测部120、220、320、420、520以及620在主体部110、210、310、410、510以及610上的移动距离,以及可选地与未示出的扫平仪一起使用来实现距离确定。图7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距离确定方法700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从图7中可以看出,该距离确定方法700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方法步骤710中,将提供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所提出的探测器100、200、300、400、500以及600;然后,在方法步骤720中将所述探测器的可移动探测部移动至能够接收到第一激光的第一位置;再接下来在方法步骤730中将所述探测器的可移动探测部移动至能够接收到第二激光的第二位置;以及最后在方法步骤740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距离确定部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中的测距仪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测距仪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所包括的红外光发射部分和红外光感应部分以及所述主体部中的等距的通孔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简单的通孔设计以及红外光收发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中的红外光感应部感应到的红外光的强弱变化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所移动经过的黑白格子的数量,进而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其中,所述黑白格子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的移动方向上。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黑白相间的格子的数量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根据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之间的磁钢和磁耦感应器确定磁通量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磁钢和磁耦感应器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所包括的滑线变阻器的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滑线变阻器的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由所述探测器的距离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所包括的容栅结构的电气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以这样的方式,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能够借助于容栅结构的电气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进而可选地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诸如扫平仪、激光投线仪等的激光找平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距离确定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二激光之间的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一距离确定发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二激光的激光发射装置和所述探测器之间的第二距离;或者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确定相互平行的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之间的高度差。
图8示出了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距离确定方法700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800。在该应用场景之中,诸如扫平仪的激光发射装置803能够选择性地同时发射出第一激光束802和第二激光束802′,也能够是在一个时间只发射出一束激光,然后转动激光发射装置的激光发射单元的方向从而发射出另一束激光,或者是在相互呈角度的两个激光发射单元之间进行切换从而选择发射出第一激光束802或者第二激光束802′。不管是哪种情形,探测器801或者801′都会分别检测到这两束激光,其中第一激光束802和第二激光束802′中有一束激光是水平方向的,这时例如探测器801探测出两个高度分别为H3和H4,此时根据勾股定理利用两个激光束之间的角度以及高度差H4-H3便能知道激光发射装置803和探测器801之间的距离。同理,也能够根据探测器801′的高度差H2-H1来计算激光发射装置803和探测器801′之间的距离。
图9示出了依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距离确定方法700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900。在该应用场景之中,诸如扫平仪的激光发射装置903和903′分别被放置在两个高低不同的地面上,此时探测器901所探测出的高度差H2-H1即为两处地面的高度差。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探测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探测器具有可移动的探测部,而且该可移动的探测部所移动的距离能够借助于该探测器上的距离确定部进行确定,从而能够精确地知道可移动探测部所移动的距离,以便可选地至少基于该距离来确定探测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激光发射装置之间的距离。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距离确定方法的步骤的划分以及探测器的各个部件的划分都是任意的,不是限制性的。应当理解,所有这些功能可以在任何期望的设备上以任何期望的方式实现。而且,虽然此处所述的距离确定方法优选以软件实现,但它或其任何部分也可被以硬件,固件等等实现,以及可以被与过程控制系统相关的任何其他处理器所实现。因此,此处所描述的单元可以被实现于标准的多用途CPU或经特殊设计的硬件或固件上,例如符合期望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其他硬连线设备。当被以软件实现时,软件例程可被存于任何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例如磁盘,光盘(例如CD,DVD,等等),闪存驱动器或其他存储介质,计算机或处理器的RAM或ROM,任何数据库中,等等。类似地,该软件被交付给用户或过程工厂可以是通过任何已知的或所期望的交付方法,包括,例如,在计算机可读盘,智能卡存储器,闪存驱动器,或其他便携式计算机存储机构或通过通信信道例如电话线,因特网,等等(其被视为与通过便携式存储介质提供该软件相同或者可相互替换)。
而且,此处所提出的权利要求被适当构造以包括落入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修改,变化,和改进,以及其基本的等同物。因此,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虽未在此特地描述,但依然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包括:
主体部;
可移动探测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与所述主体部机械连接;以及
距离确定部,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用于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确定部包括测距仪,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为借助于所述测距仪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探测部包括滚轮,所述可移动探测部通过所述滚轮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滚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确定部包括红外光发射部分和红外光感应部分,并且其中,所述主体部或者所述滚轮上具有等距的通孔,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红外光感应部所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或者所述滚轮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的移动方向上具有黑白相间的格子,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包括红外光发射部分和红外光感应部分并且被构造为根据所述距离确定部中的红外光感应部感应到的红外光的强弱变化确定所移动经过的黑白格子的数量,进而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或者所述滚轮上设置有磁钢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磁钢相对应的磁耦感应器,并且其中,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磁钢和所述磁耦感应器确定磁通量的变化,进而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确定部包括滑线变阻器,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为根据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确定部包括容栅结构,所述距离确定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容栅结构的电气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所述可移动探测部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位置所移动的第一距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81462 | 2020-04-07 | ||
CN2020204814620 | 2020-04-0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08994U true CN213208994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2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32966.0U Active CN213208994U (zh) | 2020-04-07 | 2020-06-08 | 一种探测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08994U (zh) |
-
2020
- 2020-06-08 CN CN202021032966.0U patent/CN2132089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50291B2 (en) | LiDAR sensor | |
US7506452B1 (en) | Survey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measuring changes in elevation | |
JP5411499B2 (ja) | 単一の自己混合レーザを用いて対象と光入力装置の二次元での相対移動を測定する方法 | |
RU2461849C2 (ru) | Детектор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и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оложения скрытых объектов в исследуемом объекте | |
CN101308155B (zh) | 机械臂校准 | |
CN100437027C (zh) | 校准坐标定位装置的方法 | |
US7788815B2 (en) | Prism pole with direct readout | |
US20070206174A1 (en) | Hand-Held Device For Measuring Distances | |
CN203745050U (zh) | 自动水位计检测校验平台 | |
CN1973184A (zh) | 刻度尺和读取头设备 | |
CN111024006A (zh) | 一种粗糙度检测方法及粗糙度检测装置 | |
US10871373B1 (en) | Sensor rod assembly for measuring elevations | |
JP2012145463A (ja) | 電子レベル装置及びこの電子レベル装置に用いる標尺 | |
CN105674885A (zh) | 板材检测方法 | |
CN113494902A (zh) | 一种探测器及距离确定方法 | |
KR20130102499A (ko) | 측정기와, 측정 오차의 보정 방법 | |
US7190439B2 (en) | Direct reading stadia rod for use with laser level | |
CN213208994U (zh) | 一种探测器 | |
US2012006591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uman height measurement | |
CN105783738B (zh) | 一种增量式小量程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 |
CN105180827A (zh) | 一种检测起重机主梁上拱曲线的装置 | |
CN108592879B (zh) | 一种活塞类行走部件的水平度测量装置和方法 | |
KR102501854B1 (ko) | 스마트 건설용 dcpt 측정기기 | |
CN214492129U (zh) | 打印平台平面度自动测量装置及打印机 | |
KR101286691B1 (ko) | 고준위 알파/베타선 오염도 원격 측정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