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7178U - 桌面折叠支架 - Google Patents

桌面折叠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7178U
CN213207178U CN202021482279.9U CN202021482279U CN213207178U CN 213207178 U CN213207178 U CN 213207178U CN 202021482279 U CN202021482279 U CN 202021482279U CN 213207178 U CN213207178 U CN 213207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plate
support plate
telescopic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822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习昌
王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gic Cub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gic Cub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gic Cub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gic Cub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822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7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7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7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桌面折叠支架,包括底座、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板,支撑杆可旋转地连接在底座上,第一支撑板可旋转地连接在支撑杆上。第一支撑板具有相对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部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部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部设有底托,底托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且底托向上旋转后可收纳于收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桌面折叠支架经折叠后大幅度地减小了自身体积,收纳方便且易于携带,还不存在凸起结构,减小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桌面折叠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配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桌面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等移动终端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通过会使用支架将移动终端支撑在桌面上进行操作或观看视频等。
传统的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夹持式和吸附式,夹持式的支架为保证移动终端的夹持平稳,需向手机施加较大的夹持力,这使得移动终端在放置于支架上以及从支架上拿出都需要较大的力以及多步操作,不便于使用。而吸附式的支架则是在移动终端支架上设置纳米贴,通过纳米贴吸附移动终端的后盖,从而保证移动终端固定在支架上。
现有技术中,不管是夹持式还是吸附式的移动终端支架,在不使用时,都是原样放置在桌面上,体积较大,收纳不方便且不易携带;其次,支架上设有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脚等凸起结构,对有儿童的家庭来说,存在安全隐患;再有,吸附式的支架中的纳米贴长时间暴露在支架的外面,容易沾灰,从而减小纳米贴的粘性,用户需要经常的清洗纳米贴上的灰尘,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桌面折叠支架,经折叠后减小了自身体积,收纳方便且易于携带,还不存在凸起结构,减小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桌面折叠支架包括底座、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板,支撑杆可旋转地连接在底座上,第一支撑板可旋转地连接在支撑杆上;第一支撑板具有相对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第一支撑板的前端面上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下端部与第二支撑板的下端部错位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部与第二支撑板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部设有底托,底托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且底托经旋转后可收纳于收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滑移结构,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与第一滑移结构相配合的第二滑移结构使第二支撑板可相对第一支撑板来回滑动并停留在滑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进一步地,桌面折叠支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桌面折叠支架位于展开状态时,支撑杆与底座呈一第一预设角度,第一支撑板与支撑杆呈一第二预设角度,底托垂直于第一支撑板所在的平面;当桌面折叠支架位于折叠状态时,支撑杆折叠至底座,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折叠至支撑杆并位于支撑杆与底座之间,底托折叠至第一支撑板并收纳于收纳空间。
进一步地,桌面折叠支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与底托之间用于将折叠至第一支撑板的底托向远离第一支撑板的方向转动并使底托固定在垂直于第一支撑板所在的平面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部的底侧边缘设有连接部,底托和复位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底托和两个复位件分别设置在连接部的两端。
进一步地,支撑杆具有伸缩功能,支撑杆包括固定部、伸缩部及连接在固定部与伸缩部之间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与伸缩部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固定部内,固定部与伸缩杆之间设有阻尼块,使得伸缩部可相对固定部停留在任意伸缩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包括相背离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设有安装槽,伸缩部插入安装槽内并铰接在第一支撑板上;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侧面。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表面设有吸附面。
进一步地,底座内设有配重块。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收纳槽,支撑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底托经折叠后均收纳在收纳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桌面折叠支架包括底座、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板,支撑杆可旋转地连接在底座上,第一支撑板可旋转地连接在支撑杆上;第一支撑板具有相对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部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部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部设有底托,底托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且底托向上旋转后可收纳于收纳空间内。折叠后的桌面折叠支架大幅度地减小了自身体积,收纳方便且易于携带,还不存在凸起结构,减小了安全隐患。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桌面折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桌面折叠支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桌面折叠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桌面折叠支架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桌面折叠支架的在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桌面折叠支架的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桌面折叠支架的在折叠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桌面折叠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桌面折叠支架包括底座10、支撑杆20和第一支撑板30,支撑杆20可旋转地连接在底座10上,第一支撑板30可旋转地连接在支撑杆20上,第一支撑板30具有相对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第一支撑板30的前端面上设有第二支撑板31,第一支撑板30下端部与第二支撑板31的下端部错位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板30的下端部与第二支撑板3)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33b;第一支撑板30的下端部设有底托33,底托33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0上且底托33经旋转后可收纳于收纳空间33b内。
本实用新型的桌面折叠支架具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桌面折叠支架在不使用时可将其折叠(如图7所示),经折叠后的桌面折叠支架减小了自身体积,不占空间,收纳方便且易于携带,还不存在凸起结构,减小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30设有第一滑移结构(图未示),第二支撑板 31上设有与第一滑移结构相配合的第二滑移结构(图未示)使第二支撑板 31可相对第一支撑板30来回滑动并停留在滑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第一滑移结构与第二滑移结构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板30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该第一滑移结构和该第二滑移结构可以为相互配合的滑轨或滑槽,但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当桌面折叠支架位于展开状态时,支撑杆20 与底座10呈一第一预设角度,第一支撑板30与支撑杆20呈一第二预设角度,底托33垂直于第一支撑板30所在的平面。如图7所示,当桌面折叠支架位于折叠状态时,支撑杆20折叠至底座10,第一支撑板30和第二支撑板31折叠至支撑杆20并位于支撑杆20与底座10之间,底托33折叠至第一支撑板30并收纳于收纳空间33b。
进一步地,桌面折叠支架还包括复位件333,复位件33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0与底托33之间用于将折叠至第一支撑板30的底托33向远离第一支撑板30的方向转动并使底托33固定在垂直于第一支撑板30所在的平面位置,此时第二支撑板31与底托3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手机的承载槽33a。在桌面折叠支架呈展开状态时,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底部或侧部抵靠在底托 33上并位于承载槽33a内、背面贴附在第二支撑板31上,将移动终端稳固放置。再有,第二支撑板31可相对第一支撑板30来回滑动并停留在滑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通过调节第二支撑板31的位置使承载槽33a的大小作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0的下端部的底侧边缘(即远离上端部的侧边缘)设有连接部34,底托33和复位件333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连接部34的两端。在桌面折叠支架呈折叠状态时,底托33折叠至第一支撑板30上并夹置在第一支撑板30与底座10之间。
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33为扭簧,但并不以此为限。扭簧卡设在第一支撑板30与底托33之间,扭簧的一个支脚固定于第一支撑板30,扭簧的另一支脚固定于底托33,依靠扭簧的弹力驱使底托33向远离第一支撑板 30方向旋转,扭簧复原后将底托33的位置固定。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0具有伸缩功能。
具体地,支撑杆20包括固定部21、伸缩部22及连接在固定部21与伸缩部22之间的伸缩杆23,伸缩杆23的一端与伸缩部22固定连接,伸缩杆 23的另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固定部21内,固定部21与伸缩杆23之间设有阻尼块,使得伸缩部22可相对固定部21停留在任意伸缩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30包括相背离的第一侧面30a和第二侧面30b;第一侧面30a设有安装槽301,伸缩部22插入安装槽301内并铰接在第一支撑板30上;第二支撑板31设置在第二侧面30b。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31远离第一支撑板30的表面设有用于吸附固定移动终端的吸附面311。在桌面折叠支架呈折叠状态时,第二支撑板31 位于底座10与第一支撑板30之间且吸附面311面向底座10。吸附面311 呈隐藏状态,不易沾灰,保证了吸附面311的表面清洁。
如图5所示,桌面折叠支架在展开状态时,支撑杆20与底座10呈第一预设角度,大致为直角状态,第一支撑板30与支撑杆20呈第二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30与支撑杆20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即用户可根据需要将第一支撑板30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使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朝向不同方向。具体例如在安装槽312内设置阻尼块,使得第一支撑板30 相对支撑杆20旋转时停留在任意旋转位置。
进一步地,底座10内设有配重块11,配重块11用于在桌面折叠支架在使用时平衡重心,防止手机支架翻倒。
如图6所示,在手机支架不使用时,将支撑杆20收缩,然后再将第一支撑板30向支撑杆20方向旋转,之后再将支撑杆20向底座10方向旋转折叠,底托33在碰触到底座10时向第一支撑板30方向折叠旋转至收纳空间33b内,第一支撑板30、第二支撑板31、底托33和支撑杆20均收纳在收纳槽101内,折叠后的手机支架如图7所示,大幅度地减小了自身体积,收纳方便且易于携带,还不存在凸起结构,减小了安全隐患。进一步地,吸附面311面向底座10呈隐藏状态,不易沾灰,保证了吸附面311的表面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所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桌面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支撑杆(20)和第一支撑板(30),所述支撑杆(20)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一支撑板(30)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0)上;所述第一支撑板(30)具有相对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第一支撑板(30)的前端面上设有第二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0)下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1)的下端部错位设置,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30)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1)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33b);所述第一支撑板(30)的下端部设有底托(33),所述底托(33)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0)上且所述底托(33)经旋转后可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33b)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0)设有第一滑移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板(3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移结构相配合的第二滑移结构使所述第二支撑板(31)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30)来回滑动并停留在滑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折叠支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所述桌面折叠支架位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杆(20)与所述底座(10)呈一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一支撑板(30)与所述支撑杆(20)呈一第二预设角度,所述底托(33)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0)所在的平面;当所述桌面折叠支架位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杆(20)折叠至所述底座(10),所述第一支撑板(3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1)折叠至所述支撑杆(20)并位于所述支撑杆(20)与所述底座(10)之间,所述底托(33)折叠至所述第一支撑板(30)并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33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桌面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折叠支架还包括复位件(333),所述复位件(33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0) 与所述底托(33)之间用于将折叠至所述第一支撑板(30)的所述底托(33)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30)的方向转动并使所述底托(33)固定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0)所在的平面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桌面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0)的下端部的底侧边缘设有连接部(34),所述底托(33)和所述复位件(33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托(33)和两个所述复位件(333)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4)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0)具有伸缩功能,所述支撑杆(20)包括固定部(21)、伸缩部(22)及连接在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伸缩部(22)之间的伸缩杆(23),所述伸缩杆(23)的一端与所述伸缩部(2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3)的另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固定部(21)内,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伸缩杆(23)之间设有阻尼块,使得所述伸缩部(22)可相对所述固定部(21)停留在任意伸缩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桌面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0)包括相背离的第一侧面(30a)和第二侧面(30b);所述第一侧面(30a)设有安装槽(301),所述伸缩部(22)插入所述安装槽(301)内并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0)上;所述第二支撑板(31)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30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桌面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30)的表面设有吸附面(311)。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桌面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内设有配重块(11)。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桌面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设有收纳槽(101),所述支撑杆(20)、所述第一支撑板(30)、所述第二支撑板(31)和所述底托(33)经折叠后均收纳在所述收纳槽(101)内。
CN202021482279.9U 2020-07-23 2020-07-23 桌面折叠支架 Active CN213207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2279.9U CN213207178U (zh) 2020-07-23 2020-07-23 桌面折叠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2279.9U CN213207178U (zh) 2020-07-23 2020-07-23 桌面折叠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7178U true CN21320717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5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82279.9U Active CN213207178U (zh) 2020-07-23 2020-07-23 桌面折叠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71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5465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东莞市方案三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展示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5465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东莞市方案三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展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5696A (zh) 便携式支架
CN213207178U (zh) 桌面折叠支架
CN111664343A (zh) 一种支架
CN212900798U (zh) 桌面折叠支架
CN112565496A (zh) 一种手机直播支架
CN213207150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839595U (zh) 一种可折叠的手机云台三脚架
CN214381011U (zh) 一种新型手机支架
CN213399372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N212086261U (zh) 折叠支架
CN210745770U (zh) 用于电气控制柜的安装底座
CN219918996U (zh) 一种带支架组件的保护壳
CN217827095U (zh)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桌子
CN219245992U (zh) 一种带支架功能的扩展坞
CN210618026U (zh) 一种支架
CN215862503U (zh) 一种支架
CN220236340U (zh) 一种多功能阅读架
CN217917448U (zh) 一种折叠式画架
CN212628002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收纳式手机支架
CN211209739U (zh) 具有可调节底座的手机支架
CN220016698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3213555U (zh) 一种可伸缩、折叠收纳的手机支架
CN213186196U (zh) 一种手机夹座及应用其的手机支架
CN212677221U (zh) 一种便携折叠手机支架
CN220061397U (zh) 电子设备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