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4241U - 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4241U
CN213204241U CN202021989855.9U CN202021989855U CN213204241U CN 213204241 U CN213204241 U CN 213204241U CN 202021989855 U CN202021989855 U CN 202021989855U CN 213204241 U CN213204241 U CN 213204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stock
anchor rod
concrete layer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898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军
郑勤勤
李军
周从文
喻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ok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Bok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Bok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Bok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898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4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4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4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涉及建筑加固结构的领域,其包括开设在原基础上的压桩孔和环绕压桩孔四周的多个锚杆孔,锚杆孔内竖直设置有锚杆桩,压桩孔内竖直设置有静压桩本体,静压桩本体上端面距压桩孔的上开口之间预留有间隙,锚杆桩伸入至锚杆孔内的端部固接有多个爪肢,多个爪肢以锚杆桩轴线呈等间距圆周阵列分布,爪肢远离锚杆桩的一端朝背离锚杆桩的一侧弯曲,锚杆孔内填充有锚固混凝土层,压桩孔内于间隙处填充有第一混凝土层,原基础上浇筑有用于封填多个锚杆桩且与第一混凝土层一体浇筑的第二混凝土层。本申请具有锚杆桩与原基础连接强度高、抗拔性能好,可为静压桩本体下沉提供较大反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加固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锚杆静压桩本体是将后种锚杆和静力压桩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施工方法。即先在建筑物开凿压桩孔和锚杆孔,用结构胶种植锚杆,然后安装反力架,利用建筑物自重作反力,用千斤顶将钢桩或预制桩逐段压入土中。当压桩力、压入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桩与基础连结在一起,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
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10439349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倾斜桩柱的锚杆静压桩本体加固结构,包括架体,架体通过锚杆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架体周围均布有多个滑块,架体侧壁上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滑块匹配的滑槽,架体上设有限制多个滑块位置的限位机构,架体周围均布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滑块位置对应的固定板,固定板通过锁紧机构与钢筋混凝土基础固定连接,固定板靠近架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对应的滑块侧壁转动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进行锚杆静压桩本体施工时,主要通过反力架与锚杆连接来对静压桩本体进行压桩,对锚杆与原基础的连接强度要求较高,上述方案中锚杆仅简单穿设锚固在原基础上,在遇一些地质较硬的地基时,静压桩本体压入过程中锚杆受到的反力过大容易自锚杆孔中脱离进而影响静压桩本体的压入深度,从而降低了地基加固结构的加固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锚杆与原基础连接强度不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开设在原基础上的压桩孔和环绕所述压桩孔四周的多个锚杆孔,所述锚杆孔内竖直设置有锚杆桩,所述压桩孔内竖直设置有静压桩本体,所述静压桩本体上端面距所述压桩孔的上开口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锚杆桩伸入至所述锚杆孔内的端部固接有多个爪肢,多个所述爪肢以所述锚杆桩轴线呈等间距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爪肢远离所述锚杆桩的一端朝背离所述锚杆桩的一侧弯曲,所述锚杆孔内填充有锚固混凝土层,所述压桩孔内于所述间隙处填充有第一混凝土层,原基础上浇筑有用于封填多个所述锚杆桩且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一体浇筑的第二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原基础进行加固时,先在原基础合适的位置选定压桩孔进行开挖,随后在压桩孔周侧开设多个锚杆孔,先将带有多个爪肢的锚杆桩插入锚杆孔内保持竖直,再浇筑混凝土形成锚固混凝土层将锚杆固定在原基础的锚杆孔内,随后在多个锚杆桩上安装反力架,并在压桩孔内插入静压桩本体,通过千斤顶将静压桩本体压入至设定标高,随后在压桩孔和原基础于压桩孔的上方浇筑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以使静压桩本体被稳固固定在原基础中而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在静压桩本体受反力下压的过程中,锚杆桩下端固接的多个爪肢起到一定的抗拔作用,使得锚杆桩与原基础的连接更加紧密、连接强度更高,从而可为静压桩本体提供较大的反力。
可选的,所述爪肢弯折段与所述锚杆桩向下延伸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2°~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保爪肢提高锚杆桩抗拔性能的同时尽可能缩小了锚杆孔的开挖孔径。
可选的,所述锚固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均为微膨胀早强混凝土浇筑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膨胀混凝土是指在普通的混凝土中添加一定的膨胀剂,使混凝土在水化期间能够依靠膨胀剂的作用而发生一定的膨胀,弥补了混凝土的收缩,可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添加早强剂后更能使锚固混凝土层、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在凝固初期即可对锚杆桩、静压桩本体进行有效固定。
可选的,所述压桩孔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混凝土层凝固后,上端收口状的压桩孔有效限制了静压桩本体的上浮现象。
可选的,多个所述锚杆桩上端部围合呈闭合的矩形,位于对角处的两个所述锚杆桩上端之间连接有封锚筋,两个所述封锚筋呈交叉设置且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锚筋对锚杆桩进行连接,使对角线处的四个锚杆桩形成整体,可起到稳定的支撑、加固作用。
可选的,所述封锚筋两端一体固接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与所述锚杆桩平行且与所述封锚筋正交,所述连接筋与邻近的所述锚杆桩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筋增加了封锚筋与锚杆桩的接触面积,使得封锚筋与锚杆桩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可选的,原基础于所述锚杆孔孔壁上开设有多个扩散槽,所述扩散槽内也填充有所述锚固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散槽内一体浇筑锚固混凝土层后形成抗拔块,可有效提高锚固混凝土层在原基础上的抗拔效果,从而间接提高了锚杆桩在原基础上的抗拔效果,使得锚杆桩可为静压桩本体的下沉提供更大的反力。
可选的,所述扩散槽呈环状,所述扩散槽内插设有贯穿所述锚杆孔轴线的扩散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散筋随扩散槽内的锚固混凝土层一体凝固成型,可显著提高锚固混凝土层整体在锚杆孔内的抗拔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静压桩本体受反力下压的过程中,锚杆桩下端固接的多个爪肢起到一定的抗拔作用,使得锚杆桩与原基础的连接更加紧密、连接强度更高,从而可为静压桩本体提供较大的反力;
2.封锚筋对锚杆桩进行连接,使对角线处的四个锚杆桩形成整体,可起到稳定的支撑、加固作用;
3.扩散槽内一体浇筑锚固混凝土层后形成抗拔块,可有效提高锚固混凝土层在原基础上的抗拔效果,从而间接提高了锚杆桩在原基础上的抗拔效果,使得锚杆桩可为静压桩本体的下沉提供更大的反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锚杆桩、封锚筋和连接筋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压桩孔;2、锚杆孔;3、锚杆桩;4、静压桩本体;5、爪肢;6、锚固混凝土层;7、第一混凝土层;8、第二混凝土层;9、封锚筋;10、连接筋;11、扩散槽;12、扩散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参照图1和图2,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包括设在原基础上的压桩孔1和环绕压桩孔1四周的多个锚杆孔2,本申请实施例中锚杆孔2设置有四个且围设在压桩孔1周侧并围合成矩形状,锚杆孔2内竖直设置有锚杆桩3,压桩孔1内竖直设置有静压桩本体4,静压桩本体4上端面距压桩孔1的上开口之间预留有间隙,锚杆桩3伸入至锚杆孔2内的端部固接有多个爪肢5,多个爪肢5以锚杆桩3轴线呈等间距圆周阵列分布,爪肢5远离锚杆桩3的一端朝背离锚杆桩3的一侧弯曲,爪肢5弯折段与锚杆桩3向下延伸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2°~30°,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夹角设置为25°;锚杆孔2内填充有锚固混凝土层6,压桩孔1内于间隙处填充有第一混凝土层7,原基础上浇筑有用于封填多个锚杆桩3且与第一混凝土层7一体浇筑的第二混凝土层8。
在对原基础进行加固时,先在原基础合适的位置选定压桩孔1进行开挖,随后在压桩孔1周侧开设多个锚杆孔2,先将带有多个爪肢5的锚杆桩3插入锚杆孔2内保持竖直,再浇筑混凝土形成锚固混凝土层6以将锚杆桩3固定在原基础的锚杆孔2内,随后在多个锚杆桩3上安装反力架,并在压桩孔1内插入静压桩本体4,通过千斤顶将静压桩本体4压入至设定标高,随后在压桩孔1和原基础于压桩孔1的上方浇筑第一混凝土层7和第二混凝土层8,以使静压桩本体4被稳固固定在原基础中而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
在静压桩本体4受反力下压的过程中,锚杆桩3下端固接的多个爪肢5增加了锚杆桩3与锚固混凝土层6的连接亲紧密度,进而提高了锚杆桩3与原基础的连接强度,起到了一定的抗拔作用,使得锚杆桩3与原基础的连接更加紧密、连接强度更高,从而可为静压桩本体4提供较大的反力;并且爪肢5弯折段与锚杆桩3轴线之间的夹角设为25°,在确保爪肢5提高锚杆桩3抗拔性能的同时尽可能缩小了锚杆孔2的开挖孔径。
参照图1和图2,压桩孔1为方孔且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即由下至上呈收口状,锚固混凝土层6、第一混凝土层7和第二混凝土层8均为微膨胀早强混凝土浇筑而成。第二混凝土层8凝固后,上端收口状的压桩孔1有效限制了静压桩本体4的上浮现象;微膨胀混凝土是指在普通的混凝土中添加一定的膨胀剂,使混凝土在水化期间能够依靠膨胀剂的作用而发生一定的膨胀,弥补了混凝土的收缩,可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添加早强剂后更能使锚固混凝土层6、第一混凝土层7和第二混凝土层8在凝固初期即可对锚杆桩3、静压桩本体4进行有效固定,同时还能与原基础进行紧密连接。
参照图1和图3,四个锚杆桩3上端部围合呈闭合的矩形,位于对角处的两个锚杆桩3上端之间连接有封锚筋9,两个封锚筋9呈交叉设置且焊接固定,封锚筋9两端一体固接有连接筋10,连接筋10与锚杆桩3平行且与封锚筋9正交,连接筋10与邻近的锚杆桩3焊接固定。封锚筋9对锚杆桩3进行连接,使对角线处的四个锚杆桩3形成整体,可起到稳定的支撑、加固作用,而连接筋10则增加了封锚筋9与锚杆桩3的接触面积,使得封锚筋9与锚杆桩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参照图1和图2,原基础于锚杆孔2孔壁上开设有多个环状的扩散槽11,多个扩散槽11沿锚杆孔2轴向分布,扩散槽11内也填充有锚固混凝土层6,扩散槽11内插设有贯穿锚杆孔2轴线的扩散筋12,扩散筋12的长度大于锚杆孔2孔径。
扩散槽11内一体浇筑锚固混凝土层6后形成抗拔块,可有效提高锚固混凝土层6在原基础上的抗拔效果,从而间接提高了锚杆桩3在原基础上的抗拔效果,使得锚杆桩3可为静压桩本体4的下沉提供更大的反力;扩散筋12随扩散槽11内的锚固混凝土层6一体凝固成型,可显著提高锚固混凝土层6整体在锚杆孔2内的抗拔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静压桩本体4受反力下压的过程中,锚杆桩3下端固接的多个爪肢5增加了锚杆桩3与锚固混凝土层6的连接亲紧密度,而扩散槽11内的锚固混凝土层6进一步提高了锚固混凝土层6与原基础的链接强度和抗拔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锚杆桩3与原基础的连接强度和抗拔性能,使得锚杆桩3与原基础的连接更加紧密、连接强度更高,从而可为静压桩本体4下沉提供较大的反力,利于静压桩本体4的稳定加固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开设在原基础上的压桩孔(1)和环绕所述压桩孔(1)四周的多个锚杆孔(2),所述锚杆孔(2)内竖直设置有锚杆桩(3),所述压桩孔(1)内竖直设置有静压桩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桩本体(4)上端面距所述压桩孔(1)的上开口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锚杆桩(3)伸入至所述锚杆孔(2)内的端部固接有多个爪肢(5),多个所述爪肢(5)以所述锚杆桩(3)轴线呈等间距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爪肢(5)远离所述锚杆桩(3)的一端朝背离所述锚杆桩(3)的一侧弯曲,所述锚杆孔(2)内填充有锚固混凝土层(6),所述压桩孔(1)内于所述间隙处填充有第一混凝土层(7),原基础上浇筑有用于封填多个所述锚杆桩(3)且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7)一体浇筑的第二混凝土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爪肢(5)弯折段与所述锚杆桩(3)向下延伸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2°~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混凝土层(6)、所述第一混凝土层(7)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8)均为微膨胀早强混凝土浇筑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桩孔(1)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锚杆桩(3)上端部围合呈闭合的矩形,位于对角处的两个所述锚杆桩(3)上端之间连接有封锚筋(9),两个所述封锚筋(9)呈交叉设置且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锚筋(9)两端一体固接有连接筋(10),所述连接筋(10)与所述锚杆桩(3)平行且与所述封锚筋(9)正交,所述连接筋(10)与邻近的所述锚杆桩(3)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原基础于所述锚杆孔(2)孔壁上开设有多个扩散槽(11),所述扩散槽(11)内也填充有所述锚固混凝土层(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槽(11)呈环状,所述扩散槽(11)内插设有贯穿所述锚杆孔(2)轴线的扩散筋(12)。
CN202021989855.9U 2020-09-11 2020-09-11 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Active CN213204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9855.9U CN213204241U (zh) 2020-09-11 2020-09-11 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9855.9U CN213204241U (zh) 2020-09-11 2020-09-11 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4241U true CN213204241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0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89855.9U Active CN213204241U (zh) 2020-09-11 2020-09-11 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42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635A (zh) * 2022-06-09 2022-08-30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植入型钢管桩自锚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635A (zh) * 2022-06-09 2022-08-30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植入型钢管桩自锚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5551B (zh) 一种压力补偿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356173A (zh) 一种拼装式锚杆框架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194006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挡土墙
US11274412B2 (en) Reinforcement structures for tensionless concrete pier foundation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the same
CN107142856A (zh) 桥台改造方法、桥台、桥台改造的桥墩及顶升改造的桥梁
CN111236258A (zh) 带加劲肋墙及卸荷台的预制桩墙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878835A (zh) 条形基础房屋后增地下室结构
CN109403341A (zh) 一种软土地区超深基坑复合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工法
CN213204241U (zh) 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CN105220714A (zh) 内置锚索灌芯复合式预应力管桩抗浮结构施工方法
CN210439324U (zh) 一种格构式混凝土风电塔预制墩台板梁式基础
CN111236259A (zh) 组合式格构形预制桩墙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85287A (zh) 一种带排水沟和挡土墙的双排桩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KR101884663B1 (ko) 캡 슬래브를 이용한 흙막이 구조물의 그 시공방법
CN110055982A (zh) 一种新型锚托框格微型钢管桩支护体系
CN206529778U (zh) 定制式预应力锚索反力梁安装结构
CN214363508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09620049U (zh) 一种拼装式锚杆框架梁结构
CN108374413A (zh) 一种抗拔桩及其制作方法
CN209891239U (zh) 活塞式地基支撑结构
CN110387885B (zh) 装配式预应力临时封盖的施工方法
CN208201886U (zh) 一种基坑复合桩墙的支护结构
CN110318419A (zh) 下穿式管廊一衬门洞支护的施工方法
CN220284864U (zh) 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CN215483155U (zh) 一种预制抗浮锚杆桩以及地下抗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