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4864U - 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4864U
CN220284864U CN202320816745.XU CN202320816745U CN220284864U CN 220284864 U CN220284864 U CN 220284864U CN 202320816745 U CN202320816745 U CN 202320816745U CN 220284864 U CN220284864 U CN 220284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concrete pile
steel sheet
pile
connection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167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浩轩
王文明
刘春雨
刘海涛
董嘉源
温正明
张一凡
陈泉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8167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4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4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4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底部设置有扩大头段,所述钢筋混凝土桩顶部面向山体的一侧固定侧向承台,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侧面设置有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整体呈圆弧板状,所述连接钢板的内径不大于钢筋混凝土桩的外径,所述连接钢板的外径不小于钢筋混凝土桩的外径,所述侧向承台内部设置有岩石锚筋,所述岩石锚筋穿过侧向承台、钢筋混凝土并锚固在连接钢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大幅度降低钢筋混凝土桩的截面大小、桩长和配筋,节省了工程用料,降低了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背景技术
在搭建输电线路过程中,一些地区位于坡度较大的区域上,导致搭建输电线路的施工难度直线上升。当坡度大于45度时,常规的数电线路塔基础难以稳定,极易产生因弯矩过大导致荷载分配不均匀,使结构发生破坏。若要加固结构,则需要极大增加结构的高度和长度,换用强度更高的钢材以及配筋,从而导致施工成本大大上升,在坡度上升的过程中,基础混凝土用量增加了98%,同时钢筋用量增加了93%。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包括钢筋混凝土桩、侧向承台、连接钢板、侧向岩石锚筋,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底部设置有扩大头段,所述钢筋混凝土桩顶部面向山体的一侧固定侧向承台,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侧面设置有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整体呈圆弧板状,所述连接钢板的内径不大于钢筋混凝土桩的外径,所述连接钢板的外径不小于钢筋混凝土桩的外径,所述侧向承台内部设置有岩石锚筋,所述岩石锚筋穿过侧向承台、钢筋混凝土并锚固在连接钢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混凝土浇筑钢筋框架由组成,所述钢筋框架由不少于四根根桩主筋围成此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桩框架的外圈设有桩箍筋连接桩主筋。
进一步的,所述桩箍筋适宜优先采用具有螺旋结构的螺旋筋。
进一步的,所述扩大头段底部截面长度应保持在大于钢筋混凝土桩底部截面长度0.6m~1m范围内,所述扩大头段的高度应保持在1.5m~2m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承台横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的,岩石锚筋形状为钢筋、圆钢或者H型钢,所述岩石锚筋靠近山体的一端伸入锚孔内部,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承台的侧面与钢筋混凝土桩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侧向承台侧面形状与钢筋混凝土桩的外表面形状相配合。
有益之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底层岩体为基础,增加了结构的称重荷载,为架设输电线提供了基础条件,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了基础整体的安全性能,对于山区施工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由于采用沉入式侧向受力设计,可以借助破体分担受力,从而节约建筑材料,能够将原计划的用材量减少50%,真正做到节约减排,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山区施工的施工难度,将工期缩短39%以上。本项目柱体契合山体形态,保证施工地区地层改变达到最小化,具有环保意义。假设,当坡度为45度时,通过与常规施工基础对比得出:通过沉入地下部分基础,在覆土厚度均为1米的条件下,特高压输电塔的混凝土用料减少了57.9%,钢筋的使用量减少了63.8%,在多次计算下得出结论,采用本技术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的俯视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承台,2侧向承台,3连接钢板,4侧向岩石锚筋;
01扩大头段;
101桩箍筋,102桩主筋;
401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包括钢筋混凝土桩1、侧向承台2、连接钢板3、侧向岩石锚筋4,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底部设置有扩大头段01,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是由混凝土浇筑钢筋框架由组成,所述钢筋框架是由不少于四根桩主筋102围制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框架的外圈设有桩箍筋101连接桩主筋102,桩箍筋101适宜优先采用具有螺旋结构的螺旋筋,所述扩大头段01底部截面长度应保持在大于钢筋混凝土桩1底部截面长度0.6m~1m范围内,所述扩大头段01的高度应保持在1.5m~2m范围内,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顶部面向山体的一侧固定有侧向承台2,所述侧向承台2横截面为梯形,所述侧向承台2的侧面与钢筋混凝土桩1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侧向承台2侧面形状与钢筋混凝土桩1的外表面形状相配合,
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侧面设置有连接钢板3,所述连接钢板3整体呈圆弧板状,所述连接钢板3的内径不大于钢筋混凝土桩1的外径,所述连接钢板3的外径不小于钢筋混凝土桩1的外径,所述侧向承台2内部设置有岩石锚筋4,所述岩石锚筋4穿过侧向承台2、钢筋混凝土1并全部锚固在连接钢板3上。另一种实施例为:所述岩石锚筋4穿过侧向承台2、钢筋混凝土1并部分锚固在连接钢板3上。
所述岩石锚筋4形状为钢筋、圆钢或者H型钢,所述坡地岩石上倾斜设置有锚孔401,所述锚孔401与坡地岩石水平线保持5°~10°范围的倾角,所述岩石锚筋4靠近山体的一端伸入锚孔401内部,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固定。锚孔直径选用90mm~140mm较为合适,岩石锚筋4直径应小于锚孔直径,锚筋直径选用20mm~40mm较为合适;岩石锚筋4和锚孔壁之间应填充灌浆物,增强二者贴合度,增强稳定性与耐久性。锚孔的灌浆物可以采用细石混凝土或高强灌浆物,也可以采用其他粘结能力较好的胶凝材料。
灌浆物采用细石混凝土时,可掺入适量膨胀剂,实现结构自防水,提高经济效益的2/3,节约建筑成本,建议掺量为水泥使用量的6%—8%。掺入膨胀剂后,混凝土强度仍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锚孔灌注前应清理干净孔壁内部,避免杂质的掺入,影响承载强度。细石混凝土浇注前应进行二次孔壁清理并对孔壁进行充分湿润,应尽量缩短开孔至灌注的时间间隔,使混凝土凝结更为稳固。连接钢板通过与钢筋混凝土桩紧密结合,可有效抵消部分水平力分量,加强侧向承台与钢筋混凝土桩的连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减少基础所受弯矩影响。
侧向承台2中的锚筋应嵌入钢筋混凝土桩1,并尽可能增长锚固长度,加强侧向承台2与连接钢板3的连接,有效减轻钢筋混凝土桩1的水平所承载的力,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减少钢筋混凝土桩1顶在地面上的位移,使结构稳定耐用。可适当增大锚筋直径或通过提高配筋率来加强岩石锚杆基础部分的承载能力。
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桩1和侧向承台2埋置于覆土较浅的土体或岩石上,通过侧向岩石锚筋4嵌入岩石内,增加混凝土桩1上部桩箍筋101的同时通过连接钢板3与钢筋混凝土桩1紧密结合,用以增强与侧向承台2的连接强度及耐久性。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底部设置扩大头段01,以增大底部受力面积,所述锚孔401和侧向岩石锚筋4之间的填充灌浆物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或高强灌浆物,保证相应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所述侧向岩石锚筋4应嵌入较坚硬密实的岩体中,如若表层岩层风化程度较为严重,应相应增加侧向岩石锚筋4长度,提高承受能力,以保证侧向岩石锚筋4基础部分的可靠性、稳定性与耐久性,所述锚孔401在灌注前应清理干净孔壁内部,避免杂质的掺入,影响承载强度。
细石混凝土浇注前应进行二次孔壁清理并对孔壁进行充分湿润,应尽量缩短开孔至灌注的时间间隔,使混凝土凝结更为稳固。
所述混凝土柱1和侧向岩石锚筋4受力为基础作用力的竖向力,所述侧向承台2和侧向岩石锚筋4不承受竖向荷载。
当基础作用力的水平力向山体外侧时,钢筋混凝土桩1、侧向承台2和侧向岩石锚筋4承载水平力。此时,侧向承台2的作用是连接连接钢板3与钢筋混凝土桩1和侧向岩石锚筋4。
当基础作用力的水平力向山体内侧时,连接钢板3、钢筋混凝土桩1、侧向承台2抵抗水平力。侧向承台2靠近山体的侧面拥有较大的承压面积,侧向承台2承受的压力与侧向承台2承受压力的面积与岩体地基承载能力特征值的乘积相同。连接钢板3能够有效地增强钢筋混凝土桩与侧向承台2连接的稳定性,使得装置整体更为稳定,利于长期使用。
所述侧向承台2、连接钢板3和岩石锚筋4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侧向支撑,可以抵消大部分基础作用力的水平力分量,使钢筋混凝土桩1主要承受轴向作用力。因此大幅度降低钢筋混凝土桩1的截面大小、桩长和配筋,节省了工程用料,降低了建设成本。采用该基础方案后,计算露头可以大大减小。例如,对于钢筋混凝土桩1截面长为2m、坡度为45度的基础,计算露头为1m(可以取坡下外露部分和坡上外露部分5和的1/2)。与常规挖孔基础相比,计算露头减小80%。综上所述,通过采用此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钢筋混凝土桩1的截面大小、桩长和配筋,降低材料用量和施工难度,更有利于工程建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桩(1)、侧向承台(2)、连接钢板(3)、侧向岩石锚筋(4),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底部设置有扩大头段(01),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顶部面向山体的一侧固定侧向承台(2),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侧面设置有连接钢板(3),所述连接钢板(3)整体呈圆弧板状,所述连接钢板(3)的内径不大于钢筋混凝土桩(1)的外径,所述连接钢板(3)的外径不小于钢筋混凝土桩(1)的外径,所述侧向承台(2)内部设置有岩石锚筋(4),所述岩石锚筋(4)穿过侧向承台(2)、钢筋混凝土桩(1)并全部锚固在连接钢板(3)。
2.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桩(1)、侧向承台(2)、连接钢板(3)、侧向岩石锚筋(4),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底部设置有扩大头段(01),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顶部面向山体的一侧固定侧向承台(2),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侧面设置有连接钢板(3),所述连接钢板(3)整体呈圆弧板状,所述连接钢板(3)的内径不大于钢筋混凝土桩(1)的外径,所述连接钢板(3)的外径不小于钢筋混凝土桩(1)的外径,所述侧向承台(2)内部设置有岩石锚筋(4),所述岩石锚筋(4)穿过侧向承台(2)、钢筋混凝土桩(1)并部分锚固在连接钢板(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板(3)的长度大于侧向承台(2)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是由混凝土浇筑钢筋框架由组成,所述钢筋框架是由不少于四根桩主筋(102)围制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框架的外圈设有桩箍筋(101)连接桩主筋(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箍筋(101)采用具有螺旋结构的螺旋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大头段(01)底部截面长度应保持在大于钢筋混凝土桩(1)底部截面长度0.6m~1m范围内,所述扩大头段(01)的高度应保持在1.5m~2m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承台(2)横截面为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承台(2)的侧面与钢筋混凝土桩(1)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侧向承台(2)侧面形状与钢筋混凝土桩(1)的外表面形状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锚筋(4)为钢筋、圆钢或者H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岩石锚筋(4)靠近山体的一端伸入锚孔(401)内部,通过灌浆物浇筑的方式进行固定。
CN202320816745.XU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Active CN220284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6745.XU CN220284864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6745.XU CN220284864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4864U true CN220284864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43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16745.XU Active CN220284864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48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71373A1 (en) Precast concrete retaining wall
CN102966119A (zh) 土工格栅加筋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9183867A (zh) 一种非扰动可调节快速止倾方法
CN111236258A (zh) 带加劲肋墙及卸荷台的预制桩墙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77836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式-锚杆复合基础及其使用方法
CN215252045U (zh) 一种软土地基高速公路复合地基结构
CN109162289B (zh) 一种预制承载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319143A (zh) 一种适用于深厚软土地层中的桥梁顶推临时墩结构
CN111894045A (zh) 地下室底板抗浮锚固构造及抗浮锚固施工方法
CN220284864U (zh) 一种坡地沉入式线路搭建基础
CN111005389A (zh) 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1665773U (zh) 卸荷板式支护结构
CN213204241U (zh) 基于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地基加固结构
CN210288447U (zh) 一种预制基础与地基的连接结构
CN210459263U (zh) 一种承台式桩结构
CN210737587U (zh) 一种悬臂式挡土墙结构
CN113216225A (zh) 一种抵御高边坡墙背填土压力的超静定防护结构
CN113882425A (zh) 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挖孔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980058A (zh) 具有耗能减震功能的混凝土挡土墙结构
CN111472266A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y形空心桥墩
CN111794268A (zh) 一种复合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92096A (zh) 预制桥墩柱与桩基一对一的杯形插槽式连接构造
KR0138260Y1 (ko) 송전철탑용 록 앙카 구조물
CN212427189U (zh) 具有耗能减震功能的混凝土挡土墙结构
CN210946832U (zh) 重力式装配混凝土挡土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