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1183U - 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1183U
CN213201183U CN202021991713.6U CN202021991713U CN213201183U CN 213201183 U CN213201183 U CN 213201183U CN 202021991713 U CN202021991713 U CN 202021991713U CN 213201183 U CN213201183 U CN 213201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wheel
assembly
telescopic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917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松翔
倪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uicktr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uicktr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uicktr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uicktr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917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1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1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1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其中,伸缩装置包括:承载底板;伸缩组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固定部设于承载底板,第一活动部与固定部在第一方向上滑动配合;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轮组件和第一传动带,第一轮组件可转动地设于固定部,第一传动带套设于第一轮组件且与第一轮组件传动配合,其中,第一传动带的外表面与第一活动部传动配合;驱动组件,与第一轮组件传动相连。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双向搬运货物,搬运效率和便捷性较高,并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Description

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搬运机器人,该搬运机器人设有搬运装置,通过控制搬运装置的推杆组件的伸缩对货物进行搬运。但由于该推杆组件的运动方向较为单一,从而导致搬运货物的效率较低、便捷性较差;并且,该搬运装置的推杆组件的结构较为复杂,且装配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伸缩装置,包括:
承载底板;
伸缩组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固定部设于承载底板,第一活动部与固定部在第一方向上滑动配合;
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轮组件和第一传动带,第一轮组件可转动地设于固定部,第一传动带套设于第一轮组件且与第一轮组件传动配合,其中,第一传动带的外表面与第一活动部传动配合;
驱动组件,与第一轮组件传动相连。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承载底板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
传动组件为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且与两个伸缩组件一一对应,两个传动组件同步传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轮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两个传动组件的其中一个的第一主动轮与驱动组件传动相连;
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部,第二传动部的第二轮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同轴设置,两个传动组件的第二传动部通过传动轴同步传动,且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传动部的第二从动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第二从动轮位于第二主动轮的下方,且位于承载底板的下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轮组件位于固定部的内侧,第二轮组件位于固定部的外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轮组件还包括第一张紧轮,第一张紧轮位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用于张紧第一传动带;
第二轮组件还包括第二张紧轮,第二张紧轮位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用于张紧第二传动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与第一轮组件传动相连。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部的顶壁设有齿条,第一传动带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均设有同步齿,其中,第一传动带的外侧表面上的同步齿与齿条啮合,第一传动带的内侧表面上的同步齿与第一轮组件啮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还包括第二活动部,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在第一方向上滑动配合,且第一活动部位于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组滑轮和滑索,滑轮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活动部的第一端,滑索与滑轮滑动配合,滑索的两端位于滑轮的同一侧,且分别设于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的第二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活动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拨动组件,拨动组件包括拨动电机和转动臂,拨动电机用于驱动转动臂转动。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搬运机器人,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伸缩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双向搬运货物,搬运效率和便捷性较高,并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拨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伸缩装置1;
承载底板10;
伸缩组件20;固定部21;安装通孔211;第一活动部22;齿条221;第一安装槽222;第二安装槽223;第二活动部23;第一滑轮241;第一滑索242;第一安装座243;第二滑轮251;第二滑索252;第二安装座253;
传动组件30;第一传动部31;第一轮组件311;第一主动轮311a;第一从动轮311b;第一张紧轮311c;第一传动带312;第二传动部32;第二轮组件321;第二主动轮321a;第二从动轮321b;第二张紧轮321c;第二传动带322;传动轴33;
驱动组件40;驱动电机41;减速器42;
拨动组件50;转动臂51;限位块52;轴承组件53;联轴器54;支架55;拨动电机56。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参照图1-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装置1。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装置1可以应用于搬运机器人,用于将货物由存放区域搬运至搬运机器人,并通过搬运机器人转送至目标区域,以达到搬运货物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描述中的第一方向可以为图示中的前后方向,即承载底板10的长度方向;下列描述中的第二方向可以为图示中的左右方向,即承载底板10的宽度方向。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伸缩装置1包括承载底板10、伸缩组件20、传动组件30和驱动组件40。其中,承载底板10用于暂存货物。
具体而言,伸缩组件20包括固定部21和第一活动部22,固定部21设于承载底板10,第一活动部22与固定部21在第一方向上滑动配合。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固定部21和第一活动部22可以被构造为平板结构,固定部21可以固定连接于承载底板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个侧边沿。固定部21的侧表面可以设有滑槽,且滑槽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活动部22的朝向固定部21的侧表面可以设有滑动凸起,滑动凸起与滑槽滑动配合,以使第一活动部22相对固定部21可以沿前后方向滑动。其中,第一活动部22可以设于固定部21的内侧,即固定部21的朝向承载底板10的一侧;或者,第一活动部22可以设于固定部21的外侧,即固定部21的背向承载底板10的一侧。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活动部22未从承载底板10滑出时,第一活动部22可以位于与固定部21重叠的位置,以减小伸缩装置1的外部尺寸,减小伸缩装置1占用的空间。
传动组件30包括第一传动部31,第一传动部31包括第一轮组件311和第一传动带312,第一轮组件311可转动地设于固定部21,第一传动带312套设于第一轮组件311且与第一轮组件311传动配合,且第一传动带312的外表面与第一活动部22传动配合。其中,第一轮组件311中的各个传动轮的轴向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轮组件311与第一传动带312形成带传动,即通过第一轮组件311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传动带312绕第一轮组件311运转。其中,第一传动带312的内侧表面与第一轮组件311之间可以通过摩擦力实现摩擦型带传动,也可以通过第一传动带312的内侧表面与第一轮组件311之间的齿相互啮合实现同步带传动。
示例性地,第一传动带312的外表面与第一活动部22之间通过齿啮合实现同步传动。具体而言,第一传动带312的外表面可以设有传动齿,第一活动部22朝向第一传动带312的侧表面设有与传动齿相啮合的齿条221。由此,通过第一轮组件311带动第一传动带312运转,进而可以带动第一活动部22相对固定部21同步运转。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活动部22在第一传动带312的带动下,可以沿图示中向前的方向相对固定部21滑动,也可以沿图示中向后的方向相对固定部21滑动,第一活动部22的滑动方向取决于第一轮组件311的转动方向。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40与第一轮组件311传动相连。
示例性地,驱动组件4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41,且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与第一轮组件311的主动轮传动相连,通过驱动电机41驱动第一轮组件311运转,进而带动第一传动带312运转。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41的转向和转速,可以控制第一活动部22相对固定部21的滑动方向和滑动速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装置1,通过设置可在第一方向上相对滑动的固定部21和第一活动部22,且第一活动部22通过第一传动部31驱动,以使第一活动部22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固定部21向前或向后滑动,从而使第一活动部22由承载底板10的前方或后方伸出,并将位于承载底板10前侧或后侧的货物搬运至载货底板。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搬运机器人的伸缩装置1只可以单方向搬运货物,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装置1可以对第一方向上任一侧的货物进行搬运,无需控制搬运机器人转向,从而提高了搬运货物的效率和便捷性。
再者,通过设置传动连接第一轮组件311和第一传动带312,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轮组件311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312运转,进而通过第一传动带312带动第一活动部22相对承载底板10在第一方向上伸出或缩回,传动组件30的结构较为简单、装配较为方便,且第一轮组件311和第一传动带312所形成的带传动的传动效率较高。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装置1可以实现双向搬运货物,搬运效率和便捷性较高,并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伸缩组件20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承载底板10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传动组件30为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且与两个伸缩组件20一一对应,两个传动组件30同步传动。
示例性地,两个伸缩组件20分别位于承载底板10的左右两侧的侧边沿,且两个伸缩组件20的固定部21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承载底板10的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相应地,两个传动组件30与两个伸缩组件20一一对应设置,且两个传动组件30的第一传动部3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第一传动部31邻近固定部21的上侧边沿设置,且第一传动部31的第一轮组件311可转动地设于固定部21的内侧表面或外侧表面。第一活动部22位于第一传动部31的下方,且第一活动部22的顶壁与第一传动部31的第一传动带312传动相连。
可选地,第一活动部22的顶壁设有齿条221,第一传动带312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均设有同步齿,其中,第一传动带312的外侧表面上的同步齿与齿条221啮合,第一传动带312的内侧表面上的同步齿与第一轮组件311啮合。由此,可以保证第一传动带312与第一活动部22具有较高的传动比,从而实现第一活动部22与第一传动带312的同步传动。
值得说明的是,两个传动组件30同步传动,指的是在其中一个传动组件30运转的情况下,可以带动另一个传动组件30同步运转。驱动组件40可以为单独设置的一个,且与两个传动组件30中的一个传动相连。由此,通过驱动其中一个传动组件30运转,从而可以带动另一个传动组件30同步运转,进而可以使两个伸缩组件20的第一活动部22同步伸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轮组件311包括第一主动轮311a和第一从动轮311b,两个传动组件30的其中一个的第一主动轮311a与驱动组件40传动相连。传动组件30还包括第二传动部32,第二传动部32的第二轮组件321包括第二主动轮321a和第二从动轮321b,第二主动轮321a与第一从动轮311b同轴设置,两个传动组件30的第二传动部32通过传动轴33同步传动,且传动轴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传动部32的第二从动轮321b。
示例性地,第二主动轮321a和第二从动轮321b的轴向可以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主动轮321a与第一从动轮311b可以在第二方向上正对设置,且第二主动轮321a与第一从动轮311b可以同步转动。传动轴33的轴向可以沿第二方向设置,且传动轴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组件30的第二从动轮321b相连。这样,通过驱动组件40驱动其中一个传动组件30的第一传动部31运转,且第一传动部31的第一从动轮311b带动第二传动部32的第二主动轮321a转动,从而使第二传动部32运转。进一步地,上述其中一个传动组件30的第二从动轮321b通过传动轴33带动另一个驱动组件40的第二从动轮321b运转,从而带动另一个驱动组件40的第二传动部32和第一传动部31相继运转。由此,可以实现两个传动组件30的同步运转,从而实现两个伸缩组件20的第一活动部22的同步伸缩。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主动轮311a和第一从动轮311b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从动轮321b位于第二主动轮321a的下方,且位于承载底板10的下方。
示例性地,第一主动轮311a和第一从动轮311b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一主动轮311a和第一从动轮311b的半径相同。这样,可以使第一传动带312的下半段在前后方向上运转,以带动第一活动部22沿前后方向运动。
第二主动轮321a与第二从动轮321b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二主动轮321a位于第二从动轮321b的下方。进一步地,第二主动轮321a可以位于承载底板10的下方。由此,设于两个传动组件30的第二从动轮321b之间的传动轴33位于承载底板10的下方,从而可以避免传动轴33对承载底板10的前侧或后侧形成阻挡,以保证货物可以被两个第一活动部22搬运至承载底板10或由承载底板10搬离。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轮组件311位于固定部21的内侧,第二轮组件321位于固定部21的外侧。
示例性地,第一轮组件311可以设于固定部21的内侧表面(即朝向承载底板10一侧的表面),第二轮组件321可以设于固定部21的外侧表面(即远离承载底板10一侧的表面)。由此,便于将传动轴33安装于两个传动组件30的第二从动轮321b之间。
可选地,第一轮组件311还包括第一张紧轮311c,第一张紧轮311c位于第一主动轮311a和第一从动轮311b之间,用于张紧第一传动带312。第二轮组件321还包括第二张紧轮321c,第二张紧轮321c位于第二主动轮321a和第二从动轮321b之间,用于张紧第二传动带322。
示例性地,第一张紧轮311c的半径可以与第一主动轮311a以及第一从动轮311b的半径相同,且第一张紧轮311c可以位于第一主动轮311a与第一从动轮311b的中间位置。同样地,第二张紧轮321c的半径可以与第二主动轮321a以及第二从动轮321b的半径相同,且第二张紧轮321c可以位于第二主动轮321a和第二从动轮321b的中间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40包括驱动电机41和减速器42,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42与第一轮组件311传动相连。其中,减速器42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各种类型的减速器42,只要可以满足驱动电机41与第一主动轮311a之间预设的传动比即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伸缩组件20还包括第二活动部23,第一活动部22和第二活动部23在第一方向上滑动配合,且第一活动部22位于固定部21和第二活动部23之间。
示例性地,第一活动部22和第二活动部23均位于固定部21的内侧,且第一活动部22位于固定于与第二活动部23之间。第一活动部22远离固定部21一侧的侧表面设有滑动凸起,第二活动部23的朝向第一活动部22的侧表面设有与滑动凸起滑动配合的滑动凹槽,且滑动凹槽沿第一方向延伸,由此,可以使第一活动部22与第二活动部2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滑动。其中,在第一传动部31带动第一活动部22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活动部23可以随第一活动部22同步运动。
优选地,伸缩组件20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活动部22、第二活动部23以及固定部21相互重叠,从而减小伸缩组件20在收缩状态下的外部尺寸,进而减小伸缩装置1整体的尺寸。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伸缩组件20还包括至少一组滑轮和滑索,滑轮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活动部22的第一端,滑索与滑轮滑动配合,滑索的两端位于滑轮的同一侧,且分别设于固定部21和第二活动部23的第二端。
示例性地,伸缩组件20可以包括两组滑轮和滑索,其中一组为第一滑轮241和第一滑索242,另一组为第二滑轮251与第二滑索252,且两组滑轮和滑索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具体而言,第一活动部22的第一端(即图示中的前端)设有第一安装槽222,第一安装槽222在第一活动部2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活动部22。第一安装槽222内设有第一安装座243,第一滑轮241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安装座243,且第一滑轮241的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一滑索242套设于第一滑轮241,且第一滑索24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部21的第二端(即图示中的后端)以及第二活动部23的第二端(即图示中的后端)。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活动部22相对固定部21滑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滑索242的一端固定于固定部21,第一滑轮241随第一活动部22同步运动,因此第一滑索242的另一端可以带动第二活动部23相对第一活动部22滑动,即第一滑轮241和第一滑索242形成动滑轮机构。
第一活动部22的第二端(即图示中的后端)设有第二安装槽223,第二安装槽223在第一活动部2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活动部22。第二安装槽223内设有第二安装座253,第二滑轮251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安装座253,且第二滑轮251的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二滑索252套设于第二滑轮251,且第二滑索25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部21的第一端(即图示中的前端)以及第二活动部23的第一端(即图示中的前端)。同理,在第一活动部22相对固定部21滑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滑索252的一端固定于固定部21,第二滑轮251随第一活动部22同步运动,因此第二滑索252的另一端可以带动第二活动部23相对第一活动部22滑动,即第二滑轮251和第二滑索252形成动滑轮机构。
由此,通过设置轮滑和滑索,可以在第一活动部22相对固定部21滑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活动部23相对第一活动部22运动,且第二活动部23相对第一活动部22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活动部22相对固定部21的运动方向相同,从而增大了伸缩组件20的运动行程,提高了伸缩组件20搬运货物的距离。并且,相比于采用电动机构驱动第二活动部23运动的方式,滑轮和滑索的结构简单较为简单、装配较为方便,可以降低伸缩装置1的设备成本。此外,通过设置两组滑轮和滑索,可以提高第二活动部23相对第一活动部22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活动部23的两端分别设有拨动组件50,拨动组件50包括拨动电机56和转动臂51,拨动电机56用于驱动转动臂51转动。
示例性地,拨动组件50可以包括转动臂51、限位块52、轴承组件53、联轴器54、支架55和拨动电机56。其中,拨动电机56安装于支架55,拨动电机56的输出轴依次通过联轴器54以及轴承组件53与转动臂51传动相连。转动臂51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以使转动臂51在于前后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转动。进一步地,轴承组件53的轴承座上设有限位凸起,且限位凸起与限位块52形成止挡配合,以使转动臂51可以在收纳位置和阻挡位置之间转动。其中,转动臂51位于收纳位置时,转动臂5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上下方向;转动臂51位于阻挡位置时,转动臂5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左右方向,且转动臂51在承载底板10的前侧或后侧形成阻挡。
可以理解的是,在需要将货物搬运至承载底板10上时,且在第二活动部23伸出至最大长度时,第二活动部23上的位于伸出方向一侧的拨动组件50运行,且拨动电机56驱动转动臂51转动至阻挡位置,以使转动臂51与货物形成止挡配合,并在第二活动部23缩回的过程中将货物推送至承载底板10上。或者,在需要将货物由承载底板10搬离时,且在第二活动部23处于缩回状态下,第二活动部23的位于缩回方向一侧的拨动组件50运行,且拨动电机56驱动转动臂51转动至阻挡位置,以使转动臂51与货物形成止挡配合,并在第二活动部23伸出的过程中将货物由承载底板10推离。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搬运机器人,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伸缩装置1。
上述实施例的搬运机器人的其他构成,例如移动底盘、货架等其他结构,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装置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双向搬运货物,搬运效率和便捷性较高,并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底板;
伸缩组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承载底板,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在第一方向上滑动配合;
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轮组件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轮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传动带套设于所述第一轮组件且与所述第一轮组件传动配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带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活动部传动配合;
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轮组件传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承载底板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所述传动组件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且与两个所述伸缩组件一一对应,两个所述传动组件同步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两个所述传动组件的其中一个的第一主动轮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相连;
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的第二轮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同轴设置,两个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二传动部通过传动轴同步传动,且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部的第二从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从动轮位于所述第二主动轮的下方,且位于所述承载底板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组件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内侧,所述第二轮组件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组件还包括第一张紧轮,所述第一张紧轮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用于张紧所述第一传动带;
所述第二轮组件还包括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二张紧轮位于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用于张紧第二传动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第一轮组件传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的顶壁设有齿条,所述第一传动带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均设有同步齿,其中,所述第一传动带的外侧表面上的同步齿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第一传动带的内侧表面上的同步齿与所述第一轮组件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和所述第二活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一活动部位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活动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组滑轮和滑索,所述滑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活动部的第一端,所述滑索与所述滑轮滑动配合,所述滑索的两端位于所述滑轮的同一侧,且分别设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活动部的第二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拨动组件,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拨动电机和转动臂,所述拨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臂转动。
12.一种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伸缩装置。
CN202021991713.6U 2020-09-11 2020-09-11 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Active CN213201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1713.6U CN213201183U (zh) 2020-09-11 2020-09-11 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1713.6U CN213201183U (zh) 2020-09-11 2020-09-11 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1183U true CN213201183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91713.6U Active CN213201183U (zh) 2020-09-11 2020-09-11 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1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49961A1 (en) Telescopic device and carrying robot
CN110065759B (zh) 一种四驱四联杆套装式四向穿梭机器人
CN213949971U (zh) 一种袋装货物自动装卸机器人
CN210825283U (zh) 夹抱式伸缩装置和具有其的搬运机器人
US9663011B2 (en) Sliding wall system, storage space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212954182U (zh) 一种双向伸缩式货叉
KR20220166300A (ko) 배터리 교체 기기, 배터리 교체 스테이션 및 배터리 교체 방법
KR101725644B1 (ko) 자동화물 시스템용 이동셔틀
CN213201183U (zh) 伸缩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JP3097722B2 (ja) 移載装置
US20230257243A1 (en) Warehouse shuttle
CN218539198U (zh) 托盘组件、货叉装置及仓储机器人
CN211003000U (zh) 货物穿梭车用上下料装置
CN114426212A (zh) 一种袋装货物自动装卸机器人
CN217125835U (zh) 一种地面托盘式自主移动机器人amr
CN213387668U (zh) 重载货叉取料器
KR101662955B1 (ko) 자동화물 시스템용 이동셔틀
CN115215024A (zh) 一种机器人装置
JP2006327807A (ja) 物品移載装置
CN219792389U (zh) 货叉组件及仓储机器人
CN112238448A (zh) 多倍程伸缩装置及应用其的双向多倍程机械手
CN217554810U (zh) 一种用于全自动送料的rgv搬运系统
CN220537426U (zh) 货叉装置和堆垛机
CN220375696U (zh) 一种两级双向伸缩平台
CN216104377U (zh) 一种伸缩平台及堆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