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0841U - 自加热餐盒 - Google Patents
自加热餐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00841U CN213200841U CN202021539076.9U CN202021539076U CN213200841U CN 213200841 U CN213200841 U CN 213200841U CN 202021539076 U CN202021539076 U CN 202021539076U CN 213200841 U CN213200841 U CN 2132008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self
- accommodating
- food
- box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便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加热餐盒,包括:盒体和食品盒;以及容置盒,设置在盒体和食品盒之间,容置盒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液体热料包的容置空间;还有刺针,刺针具有相对于容置空间完全隔离的第一位置,以及能够插入到容置空间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自加热餐盒,液体热料包存放在容置盒内部的容置空间中,而刺针相对于容置盒内部的容置空间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刺针与容置空间完全隔离,此时不会存在刺针刺破液体热料包的风险。在第二位置,刺针能够插入到容置空间中以刺破液体热料包。从而自加热餐盒使用时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提高了运输和携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便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加热餐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方便面、方便火锅、方便米饭等方便食品越来越多,这也导致自加热餐盒应运而生。传统的自加热餐盒大都需要手动加水或手动撕开液体热料包,使水与固体热料接触,从而实现对食物加热的功能,较为繁琐且不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自加热餐盒操作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加热餐盒。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加热餐盒,包括:
盒体;
食品盒,放置在盒体内,食品盒与盒体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反应腔,反应腔用于放置固体热料;
容置盒,设置在盒体和食品盒之间,容置盒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液体热料包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与反应腔连通;以及
刺针,设置在盒体上,刺针在盒体上具有相对于容置空间完全隔离的第一位置,以及能够插入到容置空间的第二位置,当刺针插入至第二位置时,刺针能够刺破液体热料包使液体热料包的液体流入反应腔与固体热料反应放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盒体上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穿刺孔,在第二位置,刺针穿过穿刺孔插入到容置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盒体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容置空间相互隔离设置,在第一位置,刺针插设固定在安装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容置盒上开设有通孔,容置空间通过通孔与反应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盒体包括外盒和内盒,外盒套设在内盒外;
内盒的远离盒体底部的一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盒的装配口,食品盒通过装配口架设在支撑板上,反应腔形成于食品盒与内盒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容置盒连接于支撑板的靠近内盒内部的一侧,容置盒为朝向食品盒的一侧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容置盒的开口端与食品盒抵接,容置盒与食品盒围成容置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盒的周向侧壁远离盒体底部的边沿向外翻折形成朝向盒体底部的环形卡槽,外盒的周向侧壁远离盒体底部的边沿卡设在环形卡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盒体还包括盒盖,盒盖与内盒远离盒体底部的边沿可拆卸地连接,盒盖与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盒盖上设有至少一个蒸汽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盒体呈长方体形。
上述自加热餐盒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加热餐盒,固体热料存放在反应腔中,液体热料包存放在容置盒内部的容置空间中,而刺针相对于容置盒内部的容置空间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刺针与容置空间完全隔离,此时不会存在刺针刺破液体热料包的风险。在第二位置,刺针能够插入到容置空间中以刺破液体热料包,从而使液体热料与固体热料接触而进行放热反应产生热量实现对食品盒内食物的加热。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自加热餐盒,在需要加热时无需手动加水或手动撕开液体热料包,而是直接通过装在盒体上的刺针刺破液体热料包,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运输时,由于刺针与容置空间完全隔离,不会出现液体热料包误破的现象,保障了运输和携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加热餐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的刺针处于第二位置时,食品盒与内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其中:
100-盒体;
110-外盒;
120-内盒;
121-支撑板;122-装配口;123-环形卡槽;
130-穿刺孔;140-安装孔;
150-盒盖;
200-食品盒;
300-容置盒;310-通孔;
400-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加热餐盒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加热餐盒,包括盒体100、食品盒200、容置盒300以及刺针400。食品盒200放置在盒体100内,食品盒200与盒体100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反应腔,反应腔用于放置固体热料。容置盒300设置在盒体100和食品盒200之间,容置盒300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液体热料包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与反应腔连通。刺针400设置在盒体100上,刺针400在盒体100上具有相对于容置空间完全隔离的第一位置,以及能够插入到容置空间的第二位置,当刺针400插入至第二位置时,刺针400能够刺破液体热料包使液体热料包的液体流入反应腔与固体热料反应放热。
其中,盒体100可采用耐热塑料制成。食品盒200可采用食品级铝材料或者耐热塑料制成,食品盒200可自带易撕开的封口。盒体10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形,或者圆柱形,或者圆台形,又或者梯形台形等等。而其内部的食品盒200的形状也可以为长方体形或者圆柱形等形状。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盒体100大致呈长方体形。食品盒200大致呈圆柱形。
而容置盒300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液体热料包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可以是容置盒300本身单独构成。或者,容置空间也可以是由容置盒300与盒体100和/或食品盒200共同围成的。值得说明的是,在第一位置时,刺针400相对于容置空间完全隔离指的是刺针400的任何部分完全不会进入到容置盒300内部的容置空间中,即刺针400处于第一位置时刺针400接触不到容置空间内的液体热料包。此时,容置空间与刺针40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在空间可以是相互连通的,或者也可以是相互密封隔离的。
本实施例的自加热餐盒,固体热料存放在反应腔中,液体热料包存放在容置盒300内部的容置空间中,而刺针400相对于容置盒300内部的容置空间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刺针400与容置空间完全隔离,此时完全不会存在刺针400刺破液体热料包的风险。在第二位置,刺针400能够插入到容置空间中以刺破液体热料包,从而使液体热料与固体热料接触而进行放热反应产生热量实现对食品盒200内食物的加热。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自加热餐盒,在需要加热时无需手动加水或是手动撕开液体热料包,而是可以直接通过装在盒体100内的刺针刺破液体热料包,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运输时由于刺针与容置空间完全隔离而不会出现液体热料包误破的现象,保障了运输和携带的安全性。
盒体10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参见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盒体100包括外盒110和内盒120,外盒110套设在内盒120外。内盒120的远离盒体100底部的一端设有支撑板121,支撑板12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盒200的装配口122,食品盒200通过装配口122架设在支撑板121上,反应腔形成于食品盒200与内盒120之间。
结合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置盒300连接于支撑板121的靠近内盒120内部的一侧,容置盒300为朝向食品盒200的一侧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容置盒300的开口端与食品盒200抵接,容置盒300与食品盒200围成容置空间。如图2所示,在盒体100大致呈长方体形时,支撑板121大体呈方形,容置盒300可连接在支撑板121的其中一个角部的位置。容置盒300整体大致呈三角柱形,容置盒300朝向食品盒200的一侧为开口,容置盒300的开口端形状与食品盒200适配。例如食品盒200为圆柱形时,容置盒300的开口端呈弧面形。
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盒300也可以是顶部开口的壳体结构,容置盒300的侧壁与内盒120的内侧壁连接,容置盒300内部空腔形成用于放置液体热料包的容置空间。或者,容置盒300也可以是大致呈U形的隔板结构,容置盒300的一侧连接在内盒120的内侧壁上,容置盒300的另一侧与食品盒200适配接触。容置盒300、内盒120的内侧壁和食品盒200的外侧壁共同围成用于放置液体热料包的容置空间。
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盒体100上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穿刺孔130,在第二位置,刺针400穿过穿刺孔130插入到容置空间。值得说明的是,穿刺孔130设置在盒体100上的使得盒体100内的液体流不出去的位置,最优为盒体100的顶部。
如图2所示,穿刺孔130可开设于支撑板121上,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穿刺孔130将刺针400插入到容置空间中以刺破液体热料包,使液体热料与固体热料接触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对食品盒200内食物的加热。可以理解,在刺破液体热料包后,液体热料能够通过容置盒300与食品盒200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反应腔中。如图2所示,在盒体100大致呈长方体形时,支撑板121大体呈方形,穿刺孔130可开设于支撑板121的对应连接有容置盒300的角部位置处。
在其他实施例中,需要加热时,使用者也可拿出食品盒200,此时容置空间外露,使用者可以将刺针400插入到容置空间以刺破液体热料包,然后再将食品盒200放回即可实现加热。
参见图2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置盒300上开设有通孔310,容置空间通过通孔310与反应腔连通。通过设置通孔310,可便于液体热料流到反应腔中,加快液体热料与固体热料的接触反应。
刺针400设置在盒体100上的方式可以为多种。参见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盒体100上设有安装孔140,安装孔140与容置空间相互隔离设置,在第一位置,刺针400插设固定在安装孔140中。值得说明的是,安装孔140与容置空间相互隔离设置,指的是安装孔140的延伸路径完全不会与容置空间有任何交集,即刺针400插设固定在安装孔140中时,刺针400的任何部位完全不会进入到容置空间中。
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40可开设于支撑板121的远离容置空间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盒体100大致呈长方体形时,支撑板121大体呈方形,安装孔140可开设于支撑板121的除开容置盒300所在角部位置的其他三个角部位置的任意一处。本实施例的自加热餐盒出厂时,刺针400插设固定在安装孔140中,而液体热料包相对隔离地放置在容置盒300中。刺针400和液体热料包相互隔开,完全避免了运输和携带过程中刺针400误刺破液体热料包的风险,提高了产品运输和携带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支撑板121上沿对角线方向设置卡座,刺针400可以沿对角线方向横向地卡设在卡座中。当需要加热时,可从卡座上取下刺针400刺入容置盒300中。还可能的是,刺针400设置在盒体100外部周侧,刺针400通过一些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与盒体100连接。
参见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盒120的周向侧壁远离盒体100底部的边沿向外翻折形成朝向盒体100底部的环形卡槽123,外盒110的周向侧壁远离盒体100底部的边沿卡设在环形卡槽123中。本实施例中,通过外盒110的上部边沿卡设在内盒120的环形卡槽123中,可便于外盒110与内盒120的套设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内盒120的周向侧壁开设卡口,在外盒110的周向侧壁对应设置卡凸,通过卡凸卡设在卡口中实现外盒110与内盒120的套设连接。
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盒体100还包括盒盖150,盒盖150与内盒120远离盒体100底部的边沿可拆卸地连接,盒盖150与支撑板121之间具有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盒盖150可具有阶梯形的周向侧壁,盒盖150与内盒120远离盒体100底部的边沿扣合。或者,餐盒整体呈圆柱形,盒盖150与内盒120顶部螺纹配合连接。进一步地,盒盖150上设有至少一个蒸汽孔。通过设置蒸汽孔,便于释放加热时产生的蒸汽,提高餐盒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自加热餐盒还可包括餐勺,可拆卸地安装在盒盖150和支撑板121之间。餐勺可拆卸地安装在盒盖150和支撑板121之间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加热餐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
食品盒,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食品盒与所述盒体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用于放置固体热料;
容置盒,设置在所述盒体和所述食品盒之间,所述容置盒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液体热料包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反应腔连通;以及
刺针,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刺针在所述盒体上具有相对于所述容置空间完全隔离的第一位置,以及能够插入到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位置,当所述刺针插入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刺针能够刺破所述液体热料包使所述液体热料包的液体流入所述反应腔与所述固体热料反应放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穿刺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刺针穿过所述穿刺孔插入到所述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容置空间相互隔离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刺针插设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盒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容置空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反应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加热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外盒和内盒,所述外盒套设在所述内盒外;
所述内盒的远离所述盒体底部的一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食品盒的装配口,所述食品盒通过所述装配口架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反应腔形成于所述食品盒与所述内盒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加热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盒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靠近所述内盒内部的一侧,所述容置盒为朝向所述食品盒的一侧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容置盒的开口端与所述食品盒抵接,所述容置盒与所述食品盒围成所述容置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加热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的周向侧壁远离所述盒体底部的边沿向外翻折形成朝向所述盒体底部的环形卡槽,所述外盒的周向侧壁远离所述盒体底部的边沿卡设在所述环形卡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加热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包括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内盒远离所述盒体底部的边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盒盖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加热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上设有至少一个蒸汽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呈长方体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39076.9U CN213200841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自加热餐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39076.9U CN213200841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自加热餐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00841U true CN213200841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3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39076.9U Active CN213200841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自加热餐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00841U (zh) |
-
2020
- 2020-07-29 CN CN202021539076.9U patent/CN2132008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683889A (en) | Heating container | |
JP3657914B2 (ja) | 1回使用使い捨て型飲料フィルタカートリッジ | |
EP1272075B1 (en) | Disposable single serve beverage filter cartridge | |
EP1956950A2 (en) | Improved self-heating container | |
KR102128745B1 (ko) | 발열체를 이용한 식품 용기 | |
JP2008500243A (ja) | 自己加熱又は自己冷却容器 | |
US7008656B2 (en) | Self-heating meal package and tray | |
CN213200841U (zh) | 自加热餐盒 | |
KR101456832B1 (ko) | 발열 용기 | |
KR102305465B1 (ko) | 분진 제거 기능을 구비한 발열 식품 용기 | |
US8383179B2 (en) | Self-heating container for preparing a fresh hot drink | |
JP2007275339A (ja) | 発熱性食品加熱容器 | |
CN217565166U (zh) | 一种自热饭盒 | |
CN210133385U (zh) | 一种奶茶杯 | |
JPH01500799A (ja) | 内蔵式加熱装置、特に食物用容器のための内蔵式加熱装置 | |
CN217337661U (zh) | 一种便于使用的自热餐盒 | |
JPH0523162Y2 (zh) | ||
CN207461622U (zh) | 一种两盖自热饭盒 | |
KR102652632B1 (ko) | 내측용기 내부로 수증기 공급이 용이한 발열 식품 용기 | |
CN216364014U (zh) | 塑料餐盒 | |
JPH01175816A (ja) | 加熱装置 | |
KR102143547B1 (ko) | 온도 조절이 이루어지는 식품용기 | |
CN218318480U (zh) | 自加热装置 | |
CN217852433U (zh) | 一种可蒸煮茶叶自热锅 | |
KR102458185B1 (ko) | 금속 내측 용기를 구비한 발열 식품 용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