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0075U - 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0075U
CN213200075U CN202021453939.0U CN202021453939U CN213200075U CN 213200075 U CN213200075 U CN 213200075U CN 202021453939 U CN202021453939 U CN 202021453939U CN 213200075 U CN213200075 U CN 213200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wing
fixed
mounting hole
fixed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39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39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0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0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0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飞行器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机身的固定翼组件;固定翼组件包括固定翼和天线,固定翼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具有与固定翼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天线设置于安装孔内,且天线的一端与第一开口相对。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翼组件能够改善飞行器飞行时阻力增加的问题,且改善对整个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干扰的问题,还可以改善对电子元件产生的电磁干扰的问题。

Description

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提供的无人机等飞行器都需要使用到天线,例如:RTK天线,因为现有的RTK天线内部是螺旋状结构,所以天线外壳普遍采用圆柱形设计;而且天线顶端必须直指天空,不能有遮挡,否则会影响天线的使用效果。RTK天线可以是使用单天线,也可以是使用双天线。
相关技术中天线的安装会导致飞行器飞行时阻力增加,并且会干扰整个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还会对机身内部的电子元件产生电磁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固定翼组件能够改善飞行器飞行时阻力增加的问题,且改善对整个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干扰的问题,还可以改善对电子元件产生的电磁干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翼组件,用于安装于飞行器的机身,包括固定翼和天线,固定翼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具有与固定翼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天线设置于安装孔内,且天线的一端与第一开口相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翼包括呈夹角连接的机翼和翼尖小翼,且机翼的一端能与机身连接,翼尖小翼连接于机翼远离机身的一端;安装孔设置于翼尖小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天线邻近第一开口的一端与第一开口平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天线与安装孔卡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天线和安装孔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凸起,天线和安装孔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凹槽,凸起与凹槽卡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翼组件还包括馈线,天线与馈线连接,安装孔还具有与固定翼的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馈线穿过第二开口,用于与飞行器的主板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翼组件还包括加强杆,加强杆设置于固定翼内,且加强杆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通孔与第二开口连通,馈线穿设于通孔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馈线从固定翼的下表面内侧过线。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机身的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固定翼组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机身设置有两个固定翼组件,且两个固定翼组件相对的分布与机身的两侧;两个固定翼组件的两个天线的间距大于30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翼组件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翼组件能够用于安装于飞行器的机身,该固定翼组件包括固定翼和天线,固定翼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具有与固定翼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天线设置于安装孔内,且天线的一端与第一开口相对;如此设置,即可在将固定翼组件安装于飞行器的机身时,使得天线位于固定翼,天线的一端与第一开口相对,使得天线的一端不被遮挡,进而不会因为将天线设置于固定翼而影响天线的信号;至少部分天线嵌设于安装孔内,而不是凸设于机身的顶端,即可改善天线导致飞行器飞行时阻力增大的问题;还可以改善因凸出于机身的天线导致的乱流,而干扰飞行器整体的气动特性问题;由于天线设置于固定翼而不是机身,还可以干涉天线对设置于机身的电子元件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飞行器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机身的上述的固定翼组件,该飞行器通过固定翼组件改善天线造成的飞行阻力增大问题,以及改善天线造成的整个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干扰问题,还可以改善天线造成的对电子元件的电磁干扰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天线尾端产生乱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Ⅶ处的放大图。
图标:010-飞行器;100-机身;100’-机身;200-固定翼组件;210-固定翼;211-机翼;212-翼尖小翼;2121-第一翼板;2122-第二翼板;2123-第一面;2124-第二面;2125-第三面;220-安装孔;221-第一开口;222-第二开口;230-天线;230’-天线;231-凸起;232-凹槽;233-馈线;240-加强杆;241-通孔;250-主板;251-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01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010,例如无人机、或载人飞机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下文以无人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无人机具体是指固定翼无人机,即是指机翼位置、后掠角等参数固定不变的无人机。
请继续参照图1,无人机包括机身100和设置于机身100的固定翼组件200;进一步地,无人机包括两个固定翼组件200,且两个固定翼组件200相对的分布与机身100的两侧,用于给无人机提供飞行的升力。
再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固定翼无人机还可以包括连接于机身100的尾翼251和起落架(图未示出)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010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2,机身100上还可以设置主板250等电子元件,其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均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3为相关技术中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天线230’尾端产生乱流的示意图。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请参照图3,相关技术提供的固定翼无人机将天线230’设置于机身100’,且使天线230’凸出于机身100’的顶部,这样一来,虽然保证了天线230’信号的质量,但是由于天线230’凸出于机身100’,就会在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时增加飞行时的阻力;而且请参照图4,气流会在天线230’尾端产生乱流干扰整个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相关技术将天线230’设置于机身100’,还会导致天线230’对设置于机身100’的电子元件造成电磁干扰。
可选地,天线230是指RTK天线,RTK天线内部是螺旋状结构,天线230外壳采用圆柱形设计。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010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010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Ⅴ处的放大图。
请参照图5至图7,本实施例的固定翼组件200包括固定翼210和天线230,固定翼210开设有安装孔220,且安装孔220具有与固定翼210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221,天线230设置于安装孔220内,且天线230的一端与第一开口221相对;其中,第一开口221朝上设置。如此设置,不仅通过将天线230设置于固定翼210,而避免将天线230设置于机身100,进而使得天线230不会在机身100的顶端凸出,改善由天线230造成的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阻力增大的问题;而且天线230不凸设于机身100,还能改善气流在天线230尾部产生乱流干扰整个飞机的气动特性的问题;天线230设置于固定翼210还可以避免天线230对机身100设置的电子元件产生电磁干扰。
固定翼210的一端与机身100固定连接,开设于固定翼210的安装孔220远离机身100分布;上述第一开口221朝上设置可以是指:固定翼无人机正常停止状态时,第一开口221朝上设置。如此设置,即可在固定翼组件200设置于机身100时,确保天线230的顶端能够指向天空,不被遮挡,进而避免对天线230的使用产生不良的影响。
请参照图5,固定翼210包括呈角度连接的机翼211和翼尖小翼212,且机翼211的一端与机身100连接,翼尖小翼212连接于机翼211远离机身100的一端;安装孔220设置于翼尖小翼212,以使天线230能够被安装于翼尖小翼212。如此设置,可以确保天线230尽可能的远离机身100以及设置于机身100的电子元件,进而改善天线230在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时增大阻力的问题,并改善天线230对设置于机身100的电子元件的电磁干扰问题。
固定翼无人机巡航飞行时,固定翼210的末端会产生翼尖涡流,相应的会产生很大的诱导阻力,对于飞行的效率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而将固定翼210设置为包括机翼211和机翼211末端与其呈夹角连接的翼尖小翼212,则能够利用翼尖小翼212减小涡流的强度,进而减小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时的诱导阻力,进而改善飞行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机翼211远离翼尖小翼212的一端与机身10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焊接或用紧固件连接等,上述紧固件包括螺栓或螺钉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固定翼无人机正常停止时的状态,翼尖小翼212远离机翼211的一端向上延伸。
可选地,安装孔220的轴向沿竖直方向延伸;如此设置,有利于天线230呈竖直状态设置于安装孔220内,进而确保天线230的使用不会受到干涉。
翼尖小翼212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请参照图7,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翼尖小翼212包括相互呈夹角连接的第一翼板2121和第二翼板2122,其中,安装孔220开设于第二翼板2122,第一翼板2121远离第二翼板2122的一端与机翼211远离机身100的一端连接。第一翼板2121和第二翼板2122之间的夹角角度可以大致呈90°、95°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进一步地,第一翼板2121和第二翼板2122的连接处呈圆弧倒角,以减小两者之间的应力,提高翼尖小翼212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机翼211与翼尖小翼212呈角度连接可以是指机翼211与第一翼板2121呈夹角连接;可选地,机翼211与第一翼板2121的夹角角度可以是135°、120°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翼尖小翼212仅包括第一翼板2121,安装孔220开设于第一翼板2121,即天线230能够安装于第一翼板2121。
为了确保天线230的顶端能够向上指向天空,请参照图7,翼尖小翼212包括第一面2123、第二面2124和第三面2125,第一面2123和第二面2124相对设置,第一面2123的一端以及第二面2124的一端均与机翼211连接,且第一面2123的另一端以及第二面2124的另一端均与第三面2125连接,安装孔220的第一开口221位于第三面2125。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翼210只包括机翼211的部分,安装孔220开设于机翼211远离机身100的一端,以使天线230设置于机翼211远离机身100的一端;还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翼210包括呈夹角连接的机翼211和翼尖小翼212,但是安装孔220开设于机翼211邻近翼尖小翼212的一端,以使天线230安装于远离机身100的位置。
为了确保天线230的使用效果不受干扰,固定翼无人机机身100两侧连接的固定翼组件200的两个天线230的间距被配置为大于300mm;如此设置,即可避免两个天线230相互干涉,确保天线230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进一步地,机身100两侧连接的固定翼组件200的两个天线230之间的间距可以是350mm、400mm等,只要大于300mm即可。
在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天线230邻近第一开口221的一端与第一开口221平齐。如此设置,即可以保证天线230的顶端不被遮挡,即确保固定翼无人机巡航飞行时,天线230的顶端指向天空,以确保天线230具有良好的信号;而且使得天线230邻近第一开口221的一端与第一开口221平齐,即可避免天线230从安装孔220凸出,避免凸出安装孔220部分的天线230增大固定翼无人机巡航飞行时的阻力。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230邻近第一开口221的一端位于第一开口221的下方,也可以在固定翼无人机巡航飞行时,确保天线230的顶端指向天空,且避免天线230凸出于安装孔220,避免凸出安装孔220部分的天线230增大固定翼无人机巡航飞行时的阻力。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230邻近第一开口221的一端可以局部的凸出于第一开口221,也可以在固定翼无人机巡航飞行时,确保天线230的顶端指向天空。
天线230固定于安装孔220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天线230与安装孔220卡接。
进一步地,天线230和安装孔220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凸起231,天线230和安装孔220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于凹槽232,凸起231与凹槽232卡接,以使天线230与安装孔220卡接。
再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7,天线230的底端设置有凸起231,安装孔220远离第一开口221的一端设置有凹槽232;如此设置,可以由第一开口221将天线230插接于安装孔220内,并在天线230插接于安装孔220时,利用凸起231和凹槽232的相互卡接配合,使得天线230稳定地卡接于安装孔220内。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天线230的凸起23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的凸起231呈环状分布于天线230的外周,开设于安装孔220内部的凹槽232呈与凸起231对应的环形槽;环状凸起231与环形槽相适配,以使天线230稳定地卡接于安装孔220内。需要进一步说明的而是,环形凸起231与天线230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环形凸起231可以是一个套设于天线230外部的环形卡圈,或者环形凸起231还可以是与天线230的外壳一体成型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设置于天线230的凸起231还可以是绕天线230的外周呈断点依次分布的多个凸起231,相应的安装孔220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凹槽232,多个凹槽232沿安装孔220的内周依次设置,且多个凸起231与多个凹槽232一一对应。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232可以设置于天线230,凸起231还可以设置于安装孔220的内壁;如此,也可以使天线230与安装孔220卡接。
为了提高天线230安装于安装孔220的稳定性,在天线230卡接于安装孔220后,还可以利用胶水或螺栓等紧固件,将天线230与固定翼210固定连接,避免天线230松动后从安装孔220脱离。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230可以不与安装孔220卡接,即天线230和安装孔220可以不设置凸起231和凹槽232,而是在天线230插接于安装孔220内之后,直接用胶水或螺栓等紧固件,将天线230与固定翼210固定连接,以使天线230稳定地装配于安装孔220内。
请参照图5,固定翼组件200还包括馈线233,天线230与馈线233连接,请参照图7,安装孔220还具有与固定翼210的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222;馈线233穿过第二开口222,用于与飞行器010的主板250电连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利用馈线233将天线230的信号发送给主板250,另一方面确保馈线233不会外露,避免馈线233干涉飞行器010的飞行,即避免馈线233外露增大飞行器010循环飞行时的阻力。
可选地,馈线233连接于天线230的底端,第二开口222开设于安装孔220的底部孔壁;在将天线230安装于安装孔220时,可以先使馈线233进入安装孔220,再穿出第二开口222伸入固定翼210内部,并能从固定翼210远离天线230的一端伸出,以便于后续将馈线233远离天线230的一端与设置于机身100的主板250连接。
为了确保安装于安装孔220的天线230的稳定性,第二开口222的口径小于安装孔220的内径;只需要确保连接于天线230底部的馈线233能够从第二开口222穿出即可。如此设置,还可以利用安装孔220的底部孔壁与天线230的底壁抵接,以支撑天线230,使得天线230更稳定地安装于安装孔220内。
上述第二开口222可以是圆心与安装孔220的轴线重合的圆孔;或者,第二开口222可以是圆心与安装孔220的轴线不重合的圆孔;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开口222还可以是三角形、矩形等其他任意形状的孔。
可选地,馈线233连接于天线230的侧壁,第二开口222开设于安装孔220的侧壁;在安装天线230时,可以先将馈线233伸入安装孔220,并从安装孔220侧壁的第二开口222穿出,伸入固定翼210。
请参照图7,固定翼组件200还包括加强杆240,加强杆240设置于固定翼210内,加强杆240能够增大固定翼210的强度,使得固定翼210不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折断。
进一步地,加强杆24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固定翼2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如此设置,能够充分利用加强杆240充分的提高固定翼210的强度,使得固定翼210不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折断。
再进一步地,部分的加强杆240伸入固定翼210的翼尖小翼212内,且另一部分的加强杆240伸入机翼211内;如此设置,可以利用加强杆240同时提高翼尖小翼212和机翼211的强度,即可充分提高固定翼210整体的强度。
请继续参照图7,加强杆240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241,通孔241与第二开口222连通,馈线233穿设于通孔241内。如此设置,在安装天线230时,可以将从第二开口222穿出的馈线233伸入加强杆240的通孔241内,并顺着通孔241的长度延伸方向使馈线233穿设于加强杆240的内部,不仅使得馈线233容易被设置于固定翼210内部,也能够利用加强杆240避免馈线233在安装于固定翼210内时发生大角度的弯折,进而避免馈线233被折断。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馈线233远离天线230的一端能够伸出固定翼210与设置于机身100的主板250连接,加强杆240远离天线230的一端可以设置为与固定翼210远离天线230的一端端部平齐,以确保通孔241远离天线230的一端与固定翼210的外部连通,进而确保馈线233远离天线230的一端能够伸出固定翼210。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了确保穿出第二开口222的馈线233能够顺利的进入加强杆240的通孔241内,加强杆240靠近天线230的一端可以与安装孔220的底部外侧壁抵接,以使第二开口222与通孔241靠近天线230的一端开口直接连通。如此设置,可以在馈线233穿出第二开口222后直接进入加强杆240的通孔241。
加强杆240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加强杆240可以选用碳杆,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加强杆240在固定翼210中的位置可以是邻近固定翼210的下表面内侧设置,以使馈线233能够邻近固定翼210的下表面内侧过线。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馈线233在固定翼210内部,不是穿设于加强杆240的通孔241内,而是固定翼210内部直接开设有沿其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避让槽,馈线233沿避让槽的长度方向穿过避让槽伸出固定翼210远离天线230的一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避让槽可以邻近固定翼210的下表面内侧设置,以使馈线233从固定翼210的下表面内侧过线。
通常固定翼无人机的固定翼210为实体结构,安装孔220和加强杆240设置于固定翼210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安装孔220和加强杆240均可以是在固定翼210注塑成型时,一体成型于固定翼210;具体地,在固定翼210注塑成型前即可将加强杆240放置于注塑模具中,并将与安装孔220的形状、尺寸对应的模具放置于注塑模具中的安装孔220对应的位置处,且使得该模具与加强杆240的通孔241插接配合,利用注塑模具将固定翼210注塑好之后,将模具从注塑好的固定翼210中取出,模具对应的部分留在固定翼210上的孔即是安装孔220,由于注塑前模具与加强杆240的通孔241对应,即可使安装孔220与加强孔的通孔241连通。还例如:在注塑固定翼210之前将加强杆240放置于注塑模具中,注塑好固定翼210之后,再在固定翼210的翼尖小翼212处削切出对应的安装孔220。在此不对安装孔220和加强杆240设置于固定翼210的方式作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如果固定翼210的结构呈空心结构,安装孔220的第一开口221可以开设于翼尖小翼212的翼板,翼尖小翼212固定连接有安装柱,安装柱具有与第一开口221连通的安装孔220,且安装柱远离第一开口221的一端伸入翼尖小翼212的内部,安装柱远离第一开口22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222;加强杆240固定连接于固定翼210的翼板的内侧,且加强杆240的通孔241与第二开口222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翼无人机在巡航飞行时,设置于固定翼210的天线230的顶端能够指向天空,进而使得天线230的信号不会受到不良影响;且天线230设置于固定翼210设置的安装孔220内,不是凸设于固定翼无人机的机身100,不会因为天线230增大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阻力,也不会因天线230形成乱流,干涉固定翼无人机整体的气动特性;设置于固定翼210的天线230还不会对设置于机身100的电子元件造成电磁干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行器010通过固定翼组件200将天线230设置于固定翼210的安装孔220内,能够改善飞行器010飞行时阻力增加的问题,且改善对整个飞行器010的气动特性干扰的问题,还可以改善对电子元件产生的电磁干扰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固定翼组件,用于安装于飞行器的机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翼和天线,所述固定翼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具有与所述固定翼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天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包括呈夹角连接的机翼和翼尖小翼,且所述机翼的一端能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翼尖小翼连接于所述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翼尖小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与所述安装孔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和所述安装孔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凸起,所述天线和所述安装孔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组件还包括馈线,所述天线与所述馈线连接,所述安装孔还具有与所述固定翼的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馈线穿过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与所述飞行器的主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组件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设置于所述固定翼内,且所述加强杆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馈线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从所述固定翼的下表面内侧过线。
9.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翼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朝上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翼组件,且两个所述固定翼组件相对的分布与所述机身的两侧;两个所述固定翼组件的两个所述天线的间距大于300mm。
CN202021453939.0U 2020-07-20 2020-07-20 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 Active CN213200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3939.0U CN213200075U (zh) 2020-07-20 2020-07-20 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3939.0U CN213200075U (zh) 2020-07-20 2020-07-20 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0075U true CN213200075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4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3939.0U Active CN213200075U (zh) 2020-07-20 2020-07-20 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0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6913A (zh) 无人空中交通工具
EP2991896B1 (en) Recessed lift spoiler assembly for airfoils
WO2018103457A1 (zh) 无人机
US9533750B2 (en) Slat, wing of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surface of aircraft, and aircraft
US9705185B2 (en) Integrated antenna and antenna component
CN213200075U (zh) 固定翼组件和飞行器
US20220053254A1 (en) Acoustic probe array for aircraft
CN109878743B (zh) 飞行器
CN112896536A (zh) 一种无人机吊舱结构
US71822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including actuators
CN111348174A (zh) 一种设置低阻力挂壁的飞行器
CN215514088U (zh) 一种快速锁定的舱盖结构
CN210302397U (zh) 一种航空航模飞机尾翼快速拆解装置
CN214649077U (zh) 一种无人机吊舱结构
CN216468428U (zh) 机翼组件及具有该机翼组件的飞行器
CN216468427U (zh) 飞行器
US20230039018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including wing capture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4398234A (en) Flush precipitation static discharger system for aircraft
CN211391653U (zh)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及其多功能飞机尾撑
CN210707858U (zh) 一种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
CN219361357U (zh) 固定翼无人机
CN114455064A (zh) 一种锁定装置及无人机
US10790580B2 (en) Embedded structural antennas
CN216085323U (zh) 一种无人机
CN214029110U (zh) 一种可变换飞行模式的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