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4776U -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4776U
CN213184776U CN202021564293.3U CN202021564293U CN213184776U CN 213184776 U CN213184776 U CN 213184776U CN 202021564293 U CN202021564293 U CN 202021564293U CN 213184776 U CN213184776 U CN 213184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boss
final
cantileve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42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飞
娄鹏
盛全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Sai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Sai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Sai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Sai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42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4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4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4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上依次设置有预锁凸台和终锁凸台;以及钩挂在预锁凸台位的盖板,盖板具有尾部卡扣、中间框架、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中间框架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悬臂与第一通道相连通,第二悬臂与第二通道相连通;插座壳体内设置有迫使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发生形变的变形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插座具有端子二次锁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以及对电动汽车要求的逐步提高,对车用高压互锁连接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车用高压连接器生产厂家都在进行高压互锁连接器的推陈出新,使连接器具有更多更可靠的功能,以便跟上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步伐。
传统的高压互锁连接器在解锁时没有考虑到互锁信号回路与功率回路断开时的时间间隔问题,在连接器解锁扒开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连接器带电拔开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引起接触件甚至连接器的烧蚀,对车辆和操作人员造成伤害。针对这样的问题,市面上也相继出现了一些能够实现互锁信号回路与功率回路分步断开的连接器,大都采用两个杠杆形成两个锁紧结构,通过分离连接器时,先后解锁两个锁紧结构,达到分步解锁,延时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案采用两个杠杆,结构比较复杂,最终连接器的体积也比较大。
由于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拔插,端子在拔插的过程中受力很容易脱落,现有的产品对接触件只采用一次定位方式,当该定位结构失效时,会出现接触件脱出,最终导致连接器失效。
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如下技术缺点:1.现有同类产品中没有端子二次锁功能;2.现有同类产品的延时分离功能使用两个杠杆,呈上下分布,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公开专利CN109309317B公开了一种二次锁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其采用一个杠杆实现两次解锁,但每次解锁都需要按压同一个杠杆的两端,杠杆反复受力,容易变形;二次锁结构使用的锁止片体积较大,导致连接器的体积较大;3.现有同类产品的插头胶圈使用一个盖板固定,采用金属屏蔽片固定胶圈,但屏蔽片只能固定胶圈一周的几个点,固定效果较使用盖板固定的方案差,零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用于解决上述同类产品中没有端子二次锁功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包括:
插座壳体,所述插座壳体背离插接方向的一端沿插接方向依次设置有预锁凸台和终锁凸台;
钩挂在预锁凸台位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
与所述预锁凸台和所述终锁凸台钩挂配合的尾部卡扣,
背离插接方向与所述尾部卡扣固定连接的中间框架,所述中间框架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两侧,以及
朝向插接方向与所述中间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
所述插座壳体内设置有迫使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发生形变的变形结构。
所述变形结构为与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相对应的斜坡。
所述插座壳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预锁凸台和终锁凸台,所述插座壳体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预锁凸台和两个所述终锁凸台;
所述尾部卡扣具有:
套接于所述插座壳体上的钩锁部,以及
与所述钩锁部固定连接的滑槽部,所述滑槽部上设置有允许所述预锁凸台和/或所述终锁凸台相对滑动的滑槽;
所述预锁凸台与所述终锁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钩锁部沿插接方向的宽度距离。
所述预锁凸台与所述终锁凸台同轴设置,则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滑槽宽度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预锁凸台和所述终锁凸台中的最大宽度。
所述预锁凸台与所述终锁凸台错开设置,则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滑槽宽度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预锁凸台和所述终锁凸台的宽度方向之和。
所述预锁凸台与所述终锁凸台错开设置,则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滑槽宽度方向的距离大于所对应的预锁凸台或终锁凸台的宽度。
所述插座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片。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插座连接器具有对端子进行二次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头插座对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锁止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插头插座装配线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插座连接器,10是插座壳体,11是一级锁扣,12是二级锁扣,13是二次锁凸台,14是预锁凸台,15是终锁凸台,16是盖板,160是尾部卡扣,161是中间框架,162是第一通道,163是第二通道,164是第一悬臂,165是第二悬臂,166是钩锁部,167是滑槽部,168是滑槽,17是第一屏蔽层,18是第三胶圈,19是插针端子,110是安装板,2是插头连接器,20是插头壳体,200是第二屏蔽层,201是端子安装部,202是挡环,203是压接套,204是第一压接套,205是第二压接套,206是端子二次锁结构,207是第一胶圈,208是第二胶圈,209是尾盖,21是主杠杆,210是第一压片,211是一级锁钩,212是第一按压部,213是第一解锁部,22是副杠杆,220是第二压片,221是二级锁钩,222是第二按压部,23是锁止部,230是手持部,231是挡止块,232是锁止条,233是限位块,234是凸条,235是锁紧条,236是间隙,237是凹槽,238是贯穿孔或盲孔,24是滑行部,240是导引槽,241是第一限位凸台,242是第二限位凸台,243是筋条,3是电缆线束,4是信号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1-图1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高压连接器。如图1所示,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连接器1(连接器插座)和插头连接器2(连接器插头),插座连接器1和插头连接器2适配插合,在使用时成对使用;示例:插座连接器1安装在设备上,与设备内部线束连接,插座连接器1固定不动,插头连接器2与设备外部元件连接,插头连接器2可移动,在需要连接设备与元件时,将插头连接器2对插在插座连接器1上即可。
如图8-图10所示,插座连接器1包括插座壳体10,插座壳体10上设置有用于与设备固定连接的安装板110,通过螺栓将安装板110与设备外壳固定连接。插座壳体10上具有设置在朝向插接方向一端的一级锁扣11、二级锁扣12和二次锁凸台13,以及设置在背离插接方向一端的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在插座壳体10背离插接方向的一端还设置有对端子进行锁紧的盖板16,盖板16钩挂在预锁凸台14位,此时,盖板16处于可以移动的状态,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动的,这是因为,在连接线束时,需要先将线束和插针安装在插座连接器1中,在安装之后,在将盖板16移动到终锁凸台15位,使得盖板16固定在插座壳体10上,以对插针进行二次锁紧,防止其松动产生风险。这里,插接方向是指插座连接器1与插头连接器2对插时相互移动的方向。
如图2-图6所示,插头连接器2包括插头壳体20,插头壳体20上具有主杠杆21、副杠杆22和锁止部23,具体的,主杠杆21垂直于插接方向设置在插头壳体20上,主杠杆21上固定设置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压片210,第一压片210朝向插接方向的一端下侧面上设置有与一级锁扣11钩挂配合的一级锁钩211。副杠杆22垂直于插接方向设置在插头壳体20上,副杠杆22上固定设置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压片220,第二压片220朝向插接方向的一端下侧面上设置有与二级锁扣12钩挂配合的二级锁钩221。锁止部23滑动设置在插头壳体20上,锁止部23沿插接方向滑动设置在插头壳体20上,锁止部23在其沿插接方向的运动行程内具有:对第一压片210在向下的方向上进行挡止,并与二次锁凸台13钩挂配合的挡止位,以及让开第一压片210在向下的空间的避让位。挡止位是指当锁止部23运动到某一位置范围时,能够对第一压片210的按压进行挡止,同时开始或者已经与二次锁凸台13进行钩挂配合,避让位是指当锁止部23运动到某一位置范围时,第一压片210能够向下按压,同时锁止部23与二次锁凸台13已经解除钩挂配合动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挡止位和避让位是通过功能性限定的两个位置,在具体实施时并非具体的一个点位而是一个位置范围。
进一步的,第一压片210背向插接方向的一端构成用于解锁一级锁扣11和一级锁钩211的第一按压部212,第一压片210朝向插接方向的一端构成用于解锁一级锁扣11和一级锁钩211的第一解锁部213,通过第一按压部212向下按压第一压片210,使得第一解锁部213向上翘起,从而分离一级锁钩211和一级锁扣11;第二压片220朝向插接方向的一端构成用于解锁二级锁扣12和二级锁钩221的第二按压部222,第二压片220仅朝向插接方向延伸,通过向下按压第二按压部222使得第二压片220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二级锁钩221和二级锁扣12分离。
进一步的,插头连接器2还包括设置在插头壳体20上的滑行部24,锁止部23沿插接方向滑动装配在滑行部24上。滑行部24具有导引槽240、第一限位凸台241和第二限位凸台242,具体的:导引槽240沿插接方向设置在滑行部24上,第一限位凸台241和第二限位凸台242沿插接方向前后设置在滑行部24上,这里,沿插接方向为前,背离插接方向为后,筋条243设置在滑行部24的两侧,筋条243为朝向导引槽240隆起的结构。与滑行部24相适配的,锁止部23具有手持部230、锁止条232和锁紧条235,具体的:手持部230用于使用者抓持,手持部230上设置有向上隆起的挡止块231,当挡止块231位于第一按压部212的正下方时,第一按压部212则不能向下按压,锁止条232沿插接方向固定设置在手持部230上,锁止条232的自由端具有与锁止条232垂直设置的限位块233,锁止条232的下侧面设置有与导引槽240相适配的凸条234,锁止部23依靠凸条234在导引槽240中滑行;锁紧条235设置在锁止条232的两侧,至少一个锁紧条235与锁止条232之间具有允许第一限位凸台241穿过的间隙236,间隙236的数量与第一限位凸台241或第二限位凸台242的数量相同,锁紧条235的外侧面设置有与筋条243相适配的凹槽237,当锁紧条235的凹槽237与滑行部24上的筋条243相匹配时,还可以发出声音,可以以此声音来提醒使用者,插头连接器2和插座连接器1已经二次锁紧到位。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凸台241和第二限位凸台24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凸台241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二限位凸台242之间的距离,第一限位凸台241用于防止锁止部23向前移动,第二限位凸台242用于防止锁止部23向后移动;锁止条232的自由端下侧面具有与二次锁凸台13钩挂配合的贯穿孔或盲孔238,当使用贯穿孔时,可以减少锁止部23的体积;二次锁凸台13沿插接方向的两侧均设置为弧形面或斜面,锁止条232的自由端端部下侧面设置为与二次锁凸台13相适配的弧形面或斜面。这里,设置成弧形面或斜面有利于锁止条232在受力时,能够与二次锁凸台13发生相对滑动,当锁止条232上的贯穿孔或盲孔238位于二次锁凸台13上时,锁止条232开始向下移动,直至二次锁凸台13完全进入贯穿孔或盲孔238中,依次完成锁止部23与二次锁凸台13的钩挂配合,当用力向外拔出锁止部23时,贯穿孔或盲孔238上同样有与二次锁凸台13相适配的弧形面或斜面,锁止条232的自由端开始向上移动,直至锁止条232的自由端完全与二次锁凸台13脱离,从而拔出锁止部23,可以按压第一按压部212进行插头和插座的解锁。
在锁止部23下侧面设置凸条234,对应滑行部24(插头壳体20长方形空间内部)的导引槽240,凸条234进入导引槽240之后,便沿插头连接器2插拔方向运动,防止锁止部23在运动时偏斜;锁止部23的锁止条232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233,锁紧条235与锁止条232之间具有间隙236,该间隙236对应第一限位凸台241,当锁止部23在插头壳体20上装配后,由于前后端的第一限位凸台241和第二限位凸台242的作用,锁止部23将不能前后运动。当插头连接器2和插座连接器1对插到位后,锁止条232的自由端将与插座壳体10上的二次锁凸台13发生干涉,锁止条232向上变形,锁止条232自由端的限位块233越过插头壳体20上的第一限位凸台241,锁止部23便可以向前运动。锁止部23两侧的的凹槽237对应滑行部24上两侧的筋条243,凹槽237和筋条243均为圆弧形,当锁止部23向前运动到凹槽237与筋条243重合时,二次锁锁紧到位,此时锁止条232上的贯穿孔或盲孔238与插座壳体10上的二次锁凸台13重合,锁止条232前端从变形状态恢复。由于筋条243对锁紧条235有一定的挤压作用,当锁紧条235上的凹槽237与筋条243重合时,会因为锁紧条235恢复正常形状而产生一些声音,这个声音可以作为二次锁锁紧到位的提醒。在插头连接器2和插座连接器1未对插到位时,锁止部23不能进入锁紧状态,可以防止误操作引起插头插座对插时杠杆受力过大的问题;当二次锁凸台13与锁止条232上的贯穿孔或盲孔238重合时,锁止条232不受力,可以避免锁止条232长期受力之后失效;锁止部23通过锁止条232上的贯穿孔或盲孔238来避让插座壳体10上的二次锁凸台13,与市面上锁止部结构相比,前端的厚度可以设计的更薄,从而使体积更小。
进一步的,副杠杆22为两个,副杠杆22分别位于第一解锁部213的两侧,第二压片220为龙门架形,第一解锁部213位于第二压片220内。二级锁钩221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第二压片22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一级锁钩211位于两个二级锁钩221之间,二级锁钩221为设置在第二压片220下侧面的L型锁钩,两个L型锁钩的竖直边平行,水平边向相反方向悬伸,水平边与第二压片220下侧面之间的空间构成用于供适配的二级锁钩221相对二级锁扣12发生解锁运动的通道。
这里,一级锁钩211和一级锁扣11的钩挂和解锁过程为:一级锁钩211为插接面为倾斜面、背离插接面为垂面的结构,一级锁扣11为插接面为倾斜面、背离插接面为垂面的结构,一级锁钩211和一级锁扣11的倾斜面为相互平行的斜面,在对插时,一级锁扣11固定不动,一级锁钩211的斜面在一级锁扣11的斜面相对滑动,表现为在向插接方向移动的同时向上移动,最终一级锁钩211越过一级锁扣11的最高点,当一级锁钩211到达一级锁扣11的垂面时,一级锁钩211在第一压片210产生的自然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最终一级锁钩211的垂面与一级锁扣11的垂面相接触,此时完成一级锁钩211和一级锁扣11的钩挂配合,在这种情况下,水平拔插头插座是不能拔动的,需要按压第一压片210的第一按压部212,使设置有一级锁钩211的第一压片210的另一端向上翘起来,一级锁钩211和一级锁扣11分离,从而使插头和插座分离。
二级锁钩221和二级锁扣12的钩挂和解锁过程为:二级锁钩221朝向插接方向的一面可以为斜面,也可以不是斜面,二级锁扣12朝向插接方向的一面为斜面,在对插时,二级锁钩221在二级锁扣12的斜面的作用下滑动,表现为在向插接方向移动的同时向下移动,最终二级锁钩221越过二级锁扣12的最低点,当二级锁钩221到达二级锁扣12的垂面时,二级锁钩221在第二压片220产生的自然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再次向插接方向移动,直至一级锁钩211和一级锁扣11钩挂配合完成。在解锁时,先解锁一级锁钩211和一级锁扣11,当一级锁钩211和一级锁扣11解锁后,二级锁钩221与二级锁扣12开始接触,此时向下按压第二按压部222,使得二级锁钩221向下移动,并低于二级锁扣12的最下侧,此时继续向外拔出插头连接器2,在二级锁钩221与第二压片220形成的解锁运动通道中相对滑过,从而实现二级锁钩221与二级锁扣12的解锁,从而完成延时分离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连接器,插头连接器2和插座连接器1对插时,当主杠杆21和副杠杆22均完成钩挂配合以后,把锁止部23插入到主杠杆21和副杠杆22的下方,主杠杆21的第一按压部212无法向下按压,以此实现高压连接器的二次锁功能;在解锁插头连接器2和插座连接器1时,先拉开二次锁的锁止部23,按压第一按压部212,并向后拔出插头连接器2,直到副杠杆22上二级锁钩221与插座连接器1上的二级锁扣12配合,此时插头连接器2不能继续拔出;松开第一按压部212,再按压第二按压部222,插头连接器2上的二级锁钩221与插座连接器1上的二级锁扣12错开,再继续拔出插头连接器2,以此达到分段解锁,延时分离的功能。在解锁时,使用主杠杆21和副杠杆22两个杠杆,避免使用一个杠杆反复按压,使杠杆过早变形或失效;与市面上使用两个杠杆的结构相比,两个杠杆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且两次解锁分别按压插头连接器2的前端和后端,在避免两杠杆离得过近容易导致误操作的同时,减小锁紧结构的体积。
进一步的,为了对插座连接器1中的插针端子19进行二次锁,在插座壳体10背离插接方向的一端设置盖板16,盖板16包括尾部卡扣160、中间框架161、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尾部卡扣160与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钩挂配合,中间框架161背离插接方向与尾部卡扣160固定连接,中间框架161上设置有第一通道162和第二通道163,第一通道162为两个,第一通道162设置在第二通道163的两侧,第一通道162用于通入电缆线束3,第二通道163用于通入信号线束4,第二通道163中设置有隔层,以对信号线束4进行物理隔离。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的变形来对插针端子实现二次固定,基于此,在插座壳体10内对应位置设置有迫使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发生形变的斜坡,当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移动到该斜坡处时,在斜坡的作用力下发生形变,伸到插针端子的后端部,从而实现对端子的二次锁紧。从而实现对线束的二次锁紧。在插座壳体10内还设置有第一屏蔽层17,第一屏蔽层17的外侧面设置有弹片,通过弹片使得第一屏蔽层17套接在插座壳体10内部。第一屏蔽层17的外部套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三胶圈18,第三胶圈18设置在第一屏蔽层17的一端。
进一步的,在插座壳体10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插座壳体10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均设置有两个预锁凸台14和两个终锁凸台15,预锁凸台14同排设置,终锁凸台15同排设置;尾部卡扣160具有钩锁部166和滑槽部167,其中,钩锁部166套接在插座壳体10上,钩锁部166为环状结构,滑槽部167与钩锁部166固定连接,滑槽部167上设置有允许预锁凸台14和/或终锁凸台15相对滑动的滑槽168,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之间的前后距离大于钩锁部166沿插接方向的宽度方向距离。在初始位置,钩锁部166越过预锁凸台14,位于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之间,并且可以进行活动。在将线束、插针端子19装配进插座壳体10内后,用力迫使钩锁部166越过终锁凸台15,使得盖板16对线束和插针端子19进行二次锁紧。
其中,滑槽168与预锁凸台14和/或终锁凸台15的关系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之一:一、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沿插接方向同轴设置,则沿插接方向设置四个滑槽168,滑槽168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大于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中的最大宽度,以实现滑槽168可以相对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移动;二、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沿插接方向错开设置,则沿插接方向同样设置四个滑槽168,滑槽168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大于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的宽度之和,如图9所示;三、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沿插接方向错开设置,则沿插接方向设置八个滑槽168,一个滑槽168对应一个预锁凸台14或一个终锁凸台15,滑槽168宽度方向的距离大于所对应的预锁凸台14或终锁凸台15的宽度。
在对插针端子19进行二次锁紧的过程中,盖板16由尾部卡扣160、中间框架161、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组成,尾部卡扣160起固定作用,中间框架161上的第一通道162和第二通道163用于装配插针端子19和线束,中间框架161还可以防止盖板16在中间段变形,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在插座装配完成时,起固定插针端子19的作用。插座壳体10上有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盖板16与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钩挂配合,插座壳体10内部具有与盖板16相配合的空间,插座壳体10内相对应位置设置斜坡,这里,各个位置的斜坡可能长度角度不相同,但是其功能都是一样的,这里,均使用斜坡来代替;当盖板16向终锁凸台15位置运动时,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的自由端受到斜坡的力,向内变形。当盖板16在预锁凸台14的位置时,盖板16前端的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呈自然状态,插针端子19可以从盖板16和插座壳体10形成的通道中穿过(从第一通道162、第一悬臂164、第二通道163和第二悬臂165中穿过),插针端子19装配到位后,插针端子19通过其自身的弹爪卡在插座壳体10中,此时为插针端子19的一次锁紧状态。一次锁紧完成后,用力把盖板16推动越过终锁凸台15的位置,盖板16中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受斜坡的引导向内变形,最终伸到插针端子19的后端部,形成二次锁紧状态。
在上述盖板16二次锁紧插针端子19的过程中,盖板16中间的中间框架161结构可以防止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过早变形,使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的变形位置更准确,这里,如果没有中间框架161的结构,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会整体变形,在推动盖板16的过程中会与线束摩擦,导致装配困难。预锁凸台14可以使插座连接器1在做线前,把盖板16提前装配在插座壳体10上,提升做线效率,方便线束装配。
进一步的,在插头壳体20内设置有第二屏蔽层200、端子安装部201、第一胶圈207、压接套203、端子二次锁结构206和第二胶圈208,端子安装部201用于安装插孔端子(插孔端子图中未示出)和信号端子(信号端子图中未示出)。具体的,第二屏蔽层200设置在插头壳体20内,第二屏蔽层200内侧面设置有弹片;端子安装部201设置在第二屏蔽层200内,第二屏蔽层200通过弹片与端子安装部201固定连接,在端子安装部201沿插接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挡环202,第一胶圈207套接在端子安装部201上,第一胶圈207朝向插接方向的侧面与挡环202接触;压接套203、端子二次锁结构206和第二胶圈208依次设置在端子安装部201背离插接方向的一端,压接套203包括第一压接套204和套接于所述第一压接套204的第二压接套205,压接套203用于压接线束,端子二次锁结构206用于对压接套203以及压接在压接套203中的线束进行二次锁定,防止其松动,为了防止其松动,端子二次锁结构206设计为工字型板,工字型板的两侧为U型缺口,U型缺口的直径小于压接套203的直径,端子二次锁结构206以此来限定线束。在插头壳体20背离插接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尾盖209,用于对压接套203、端子二次锁结构206和第二胶圈208进行限位。装配时,把端子二次锁结构206放在压接好的线束的压接套203后面,一块装入插头壳体20中,再通过端子二次锁结构206、第二胶圈208和尾盖209,最终通过尾盖209固定在插头壳体20上,从而实现对压接套203的限位,进而实现插孔端子的二次锁功能。端子二次锁结构206设计为工字型结构,做线前不用先穿线,可以在压线后、装配到插头壳体前装配工字型板;与现有两瓣式结构相比,能提供的保持力更大,两瓣式结构在受力后很容易偏斜。
传统的第一胶圈固定结构是在插头连接器前端加一个环形板,这种结构零件较多,成本较高;有的结构是屏蔽层上伸出若干止挡结构,这种结构虽然减少了一个零件,提升了装配效率,但是屏蔽层上的止挡结构可能会损伤胶圈,且相比环形板,由于固定第一胶圈的面积较少,多次插拔连接器后,第一胶圈有脱出的风险。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端子安装部201上增加一圈挡环202的方式,既能避免损伤胶圈,又在第一胶圈207的四周挡住第一胶圈207,与传统结构有同样的效果,且能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提升装配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壳体(10),所述插座壳体(10)背离插接方向的一端沿插接方向依次设置有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
钩挂在预锁凸台(14)位的盖板(16),所述盖板(16)具有:
与所述预锁凸台(14)和所述终锁凸台(15)钩挂配合的尾部卡扣(160),
背离插接方向与所述尾部卡扣(160)固定连接的中间框架(161),所述中间框架(161)上设置有第一通道(162)和第二通道(163),所述第一通道(162)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163)的两侧,以及
朝向插接方向与所述中间框架(161)固定连接的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所述第一悬臂(164)与所述第一通道(162)相连通,所述第二悬臂(165)与所述第二通道(163)相连通;
所述插座壳体(10)内设置有迫使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发生形变的变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结构为与第一悬臂(164)和第二悬臂(165)相对应的斜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10)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预锁凸台(14)和终锁凸台(15),所述插座壳体(10)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预锁凸台(14)和两个所述终锁凸台(15);
所述尾部卡扣(160)具有:
套接于所述插座壳体(10)上的钩锁部(166),以及
与所述钩锁部(166)固定连接的滑槽部(167),所述滑槽部(167)上设置有允许所述预锁凸台(14)和/或所述终锁凸台(15)相对滑动的滑槽(168);
所述预锁凸台(14)与所述终锁凸台(1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钩锁部(166)沿插接方向的宽度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锁凸台(14)与所述终锁凸台(15)同轴设置,则所述滑槽(168)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滑槽(168)宽度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预锁凸台(14)和所述终锁凸台(15)中的最大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锁凸台(14)与所述终锁凸台(15)错开设置,则所述滑槽(168)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滑槽(168)宽度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预锁凸台(14)和所述终锁凸台(15)的宽度方向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锁凸台(14)与所述终锁凸台(15)错开设置,则所述滑槽(168)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滑槽(168)宽度方向的距离大于所对应的预锁凸台(14)或终锁凸台(15)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屏蔽层(17),所述第一屏蔽层(17)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片。
CN202021564293.3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 Active CN213184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4293.3U CN21318477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4293.3U CN21318477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4776U true CN213184776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7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4293.3U Active CN21318477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47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412A (zh) * 2021-05-18 2021-07-30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外壳体
CN113629451A (zh) * 2021-07-20 2021-11-0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二次锁紧机构、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WO2022242341A1 (zh) * 2021-05-18 2022-11-24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外壳体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412A (zh) * 2021-05-18 2021-07-30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外壳体
WO2022242341A1 (zh) * 2021-05-18 2022-11-24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外壳体
CN113193412B (zh) * 2021-05-18 2023-12-01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外壳体
CN113629451A (zh) * 2021-07-20 2021-11-0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二次锁紧机构、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113629451B (zh) * 2021-07-20 2024-04-1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二次锁紧机构、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84776U (zh)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二次锁结构
CN112038839A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US6688907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000152B1 (ko) 전기 커넥터
JP3467202B2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JP3047159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US4272145A (en) Connector lock release
US6533600B1 (en) Connector fitting construction
US2001004680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nertia locking mechanism
US6386898B1 (en) Connector fitting construction
US6592398B2 (en) Coupling detector for connector
US6171124B1 (en) Connector
CN110299654B (zh) 一种插头及采用该插头的新型快速连接现场做线连接器
EP1233480B1 (en) A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connector
US11581680B2 (en) Spring loaded self-ejecting connector
CN108879159A (zh) 一种具有防开路功能的连接器
US6257915B1 (en) Half-fitting prevention connector
EP157054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system
CN213184661U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组件
CN213184798U (zh) 一种延时分离的高压连接器组件
CN113594788A (zh) 一种汽车高频数据信号传输装置的锁定结构
US20030186579A1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N208723151U (zh) 一种具有防开路功能的连接器
JP3047175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US7074069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