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4133U - 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4133U
CN213184133U CN202022643500.0U CN202022643500U CN213184133U CN 213184133 U CN213184133 U CN 213184133U CN 202022643500 U CN202022643500 U CN 202022643500U CN 213184133 U CN213184133 U CN 213184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spring
conducting strip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435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鸿祥
高志强
王占杰
周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ngch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ngch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ngch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ngch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435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4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4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4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包括导通组件、引脚组件和触发组件,所述导通组件与引脚组件连接,所述触发组件与导通组件相抵,所述导通组件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片、动簧片和第二导电片;本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的推动卡穿过第二导电片且不与第二导电片接触,然后推动卡与动簧片相抵,即可触发动簧片,有效避免推动卡与动簧片摩擦产生塑料碎屑造成各触点接触良,同时无需在动簧片上打孔,即可安装推动卡,即便于加工动簧片,也能够增加动簧片的再载流面积;安装本接触系统时也不会对动簧片施加过多的外力,不会造成动簧片的弹性下降。

Description

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现有的继电器中往往是将推动卡安装在动簧片中部的孔中的,以保证推动卡不会与动簧片分离脱落,但这样的固定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动簧片的安装孔会与推动卡发生摩擦,由于推动卡一般为塑料件,因此推动卡与动簧片摩擦后会产生塑料碎屑,造成继电器的触点接触不良;2.动簧片中有孔洞,使得动簧片的面积减小,导致动簧片的单位面积电流过大,动簧片易发热,导致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下降;3.由于推动卡需要插入至动簧片中,因此,推动卡的插入端体积较小,加工难度大,同时在将推动卡安装到动簧片处时,动簧片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导致其发声塑性变形,动簧片的弹性下降,导致动簧片对触点的压力下降,造成触点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包括导通组件、引脚组件和触发组件,所述导通组件与引脚组件连接,所述触发组件与导通组件相抵,所述导通组件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片、动簧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动簧片、第二导电片皆与引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处设有贯穿第二导电片的通槽,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推动卡、压簧和衔铁,所述衔铁通过压簧安装在轭铁处,所述衔铁与推动卡相抵,所述推动卡穿过第二导电片处的通槽与动簧片相抵。
进一步,所述推动卡包括基板、顶块和转轴,所述顶块设置在基板的一侧,所述基板的另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衔铁位于安装槽内与基板相抵,所述基板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继电器底座铰接,使得基板能够在底座处转动。
进一步,所述压簧包括弹性板、插槽和压板,所述弹性板处设有插槽,所述弹性板的顶端设有压板,所述弹性板与轭铁固定连接,所述衔铁穿过插槽且衔铁位于压簧和轭铁之间。
进一步,所述衔铁包括吸附端和安装端,吸附端和安装端固定连接且两者呈“V”字型分布,所述吸附端与安装端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所述安装端位于推动卡的安装槽内,所述吸附端位于轭铁的顶部,所述吸附端与安装端的连接处与轭铁相抵,所述吸附端与压板相抵。
进一步,所述引脚组件安装在继电器底座上,所述引脚组件包括以此排列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的与第一导电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引脚与动簧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与第二导电片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触点,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的推动卡穿过第二导电片且不与第二导电片接触,然后推动卡与动簧片相抵,即可触发动簧片,有效避免推动卡与动簧片摩擦产生塑料碎屑造成各触点接触良,同时无需在动簧片上打孔,即可安装推动卡,即便于加工动簧片,也能够增加动簧片的再载流面积;安装本接触系统时也不会对动簧片施加过多的外力,不会造成动簧片的弹性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推动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衔铁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1.第一导电片,12.第一触点,13.动簧片,14.第三触点,15.第二导电片,16.第二触点,21.第一引脚,22.第三引脚,23.第二引脚,3.推动卡,31.基板,32.顶块,33.安装槽,34.转轴,4.压簧,41.弹性板,42.插槽,43.压板,5.衔铁,51.吸附端,52.安装端,6.轭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推动卡3与动簧片13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包括导通组件、引脚组件和触发组件,所述导通组件与引脚组件连接,所述触发组件与导通组件相抵,所述导通组件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片11、动簧片13和第二导电片15,所述第一导电片11、动簧片13、第二导电片15皆与引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15处设有贯穿第二导电片15的通槽17,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推动卡3、压簧4和衔铁5,所述衔铁5通过压簧4安装在轭铁53处,所述衔铁5与推动卡3相抵,所述推动卡3穿过第二导电片15处的通槽17与动簧片13相抵。
其中,导通组件用于各触点之间的接触,导通不同的电路,引脚组件为若干接触引脚,触发组件用于触发导通组件与不同电路之间进行连接,第一导电片11和第二导电片15分别与不同的引脚连接,动簧片13能够单独与第一导电片11或第二导电片15接触,初始状态时,动簧片13与第二导电片15接触;压簧4将衔铁5压紧在轭铁53处,以及便于衔铁5复位,衔铁5被吸附时会挤压推动卡3,推动卡3即可推动动簧片13与第一导电板接触,第二导电片15处的通槽17能够避免阻碍到推动卡3。
如图2所示,所述推动卡3包括基板31、顶块32和转轴34,所述顶块32设置在基板31的一侧,所述基板的另一侧设有安装槽33,所述衔铁5位于安装槽33内与基板31相抵,所述基板31的底部通过转轴34与继电器底座铰接,使得基板31能够在底座处转动。
其中,基板31和顶块32构成推动卡3的基本构架,顶块32用于顶压动簧片13,基板31底部的转轴34便于基板31运动,使得推动卡3运动更加灵活顺畅,安装槽33用于安装衔铁5的一端,使得衔铁5能够将基板31推动。
如图3所示,所述压簧4包括弹性板、插槽42和压板43,所述弹性板处设有插槽42,所述弹性板的顶端设有压板43,所述弹性板与轭铁53固定连接,所述衔铁5穿过插槽42且衔铁5位于压簧4和轭铁53之间。
其中,弹性板为主要的弹力源,压板43用于保持压簧4与衔铁5接触,插槽42用于安装衔铁5,使得衔铁5能够穿过压簧4与推动卡3接触。
如图4所示,所述衔铁5包括吸附端51和安装端52,吸附端51和安装端52固定连接且两者呈“V”字型分布,所述吸附端51与安装端52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所述安装端 52位于推动卡3的安装槽33内,所述吸附端51位于轭铁53的顶部,所述吸附端51与安装端52的连接处与轭铁53相抵,所述吸附端51与压板43相抵。
其中,吸附端51位于继电器电磁线圈的上方,便于电磁线圈吸附衔铁5,安装端52用于与推动块相抵,压迫推动卡3运动,安装端52与吸附端51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使得衔铁5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带动推动卡3运动。
如图1所示,所述引脚组件安装在继电器底座上,所述引脚组件包括以此排列的第一引脚21、第三引脚22和第二引脚23,所述第一引脚21的与第一导电片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引脚22与动簧片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脚23与第二导电片15的一端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引脚21、第二引脚23和第三引脚22分别与不同的电路连接,实现继电器的基本功能。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片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触点12,所述第二导电片1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触点16,所述动簧片13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触点14,所述第一触点12、第二触点16和第三触点14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第二触点16与第三触点14相抵。
其中,第一触点12、第二触点16和第三触点14的设置便于动簧片13与第一导电片11 或第二导电片15接触。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本推动卡3与动簧片13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工作时,继电器的电磁线圈导通产生磁力将衔铁5的吸附端51向下吸附,而衔铁5的安装端52在轭铁53的限位作用下向上翘,衔铁5的安装端52顶压带动推动卡3的基板31运动,基板31以转轴34为圆心在继电器底座上摆动,基板31带动顶块32一起运动,顶块32在第二导电片15处的通槽17内运动且顶块32不与第二导电片15接触,压块挤压动簧片13,使得动簧片13上的第三触点14与第二导电片15上的第二触点16分离,使得第三引脚22与第二引脚23断路,接着动簧片13上的第三触点14与第一导电片11上的第一触点12接触导通,使得第三引脚22与第一引脚21导通;当继电器复位时,继电器的电磁线圈失去磁性,在压簧4和动簧片13的回弹作用下,衔铁5复位,动簧片13上的第三触点14与第一导电片11上的第一触点12分离,使得第三引脚22与第一引脚21断路,接着动簧片13上的第三触点14与第二导电片15上的第二触点 16重新接触导通,使得第三引脚22与第一引脚21重新导通。
本推动卡3与动簧片13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的推动卡3穿过第二导电片15且不与第二导电片15接触,然后推动卡3与动簧片13相抵,即可触发动簧片13,有效避免推动卡3与动簧片13摩擦产生塑料碎屑造成各触点接触良,同时无需在动簧片13上打孔,即可安装推动卡3,即便于加工动簧片13,也能够增加动簧片13的再载流面积;安装本接触系统时也不会对动簧片13施加过多的外力,不会造成动簧片13的弹性下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通组件、引脚组件和触发组件,所述导通组件与引脚组件连接,所述触发组件与导通组件相抵,所述导通组件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片、动簧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动簧片、第二导电片皆与引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处设有贯穿第二导电片的通槽,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推动卡、压簧和衔铁,所述衔铁通过压簧安装在轭铁处,所述衔铁与推动卡相抵,所述推动卡穿过第二导电片处的通槽与动簧片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包括基板、顶块和转轴,所述顶块设置在基板的一侧,所述基板的另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衔铁位于安装槽内与基板相抵,所述基板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继电器底座铰接,使得基板能够在底座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包括弹性板、插槽和压板,所述弹性板处设有插槽,所述弹性板的顶端设有压板,所述弹性板与轭铁固定连接,所述衔铁穿过插槽且衔铁位于压簧和轭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包括吸附端和安装端,吸附端和安装端固定连接且两者呈“V”字型分布,所述吸附端与安装端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所述安装端位于推动卡的安装槽内,所述吸附端位于轭铁的顶部,所述吸附端与安装端的连接处与轭铁相抵,所述吸附端与压板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组件安装在继电器底座上,所述引脚组件包括以此排列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的与第一导电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引脚与动簧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与第二导电片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触点,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相抵。
CN202022643500.0U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 Active CN213184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43500.0U CN213184133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43500.0U CN213184133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4133U true CN213184133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81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43500.0U Active CN213184133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4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48133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JP2005032556A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213184133U (zh) 一种推动卡与动簧片无孔接触的继电器接触系统
CN110189953B (zh) 移动终端、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5869245U (zh) 分励脱扣器
CN209843569U (zh) 自复位墙壁开关
CN110149431B (zh) 移动终端
CN115102298A (zh) 无线充电座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03562357U (zh) 一种簧片式四向微动开关
CN102956395B (zh) 一种翘板开关
CN111713996A (zh) 一种多士炉开关组件
CN110265249B (zh) 自复位墙壁开关
US8680415B2 (en) Micro-switch employing lever principle
CN201307540Y (zh) 复位开关
CN212462250U (zh) 一种漏电保护机构
CN214624918U (zh) 一种继电器的通断机构
CN217822588U (zh) 安装结构、触点安装装置及继电器
CN201307534Y (zh) 磁力按键开关
CN201117522Y (zh) 跷板开关
CN210805632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8299715U (zh) 继电器
CN109637900B (zh) 一种双触点组件同步式电磁继电器
CN217280609U (zh) 一种接触器上的联动结构及接触器
CN211125458U (zh) 一种金属薄膜开关用隔片结构
CN114927363B (zh) 一种防尘客车微动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