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0420U - 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0420U
CN213180420U CN202022017333.9U CN202022017333U CN213180420U CN 213180420 U CN213180420 U CN 213180420U CN 202022017333 U CN202022017333 U CN 202022017333U CN 213180420 U CN213180420 U CN 213180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act
receiving portion
band
measurem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173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173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0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0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0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温度测量组件适用于可穿戴设备连接带,温度测量组件包括本体部、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和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本体部包括用于与待测表面接触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检测孔,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检测孔;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本体部且至少部分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位于第一检测孔内;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本体部,且至少部分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位于第二检测孔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测量组件能够实现人体温度的全面检测,且温度测量组件适用于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不会受到可穿戴设备自身发热的影响,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相关技术中的智能手表在表体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测量体温时将表体靠近人体额头部位进行体温测量。然而,智能手表的发热量很大,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表体上,体温测量结果将会受到表体发热的影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设备连接带的温度测量组件,温度测量组件包括本体部、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和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本体部包括用于与待测表面接触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检测孔,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检测孔;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本体部且至少部分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位于第一检测孔内;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本体部,且至少部分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位于第二检测孔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连接带,包括带体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温度测量组件,温度测量组件设置于带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带体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温度测量组件,带体连接于设备主体,温度测量组件设置于带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测量组件通过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和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的配合使用可实时监测人体相对温度变化,也能在额头或者腋下准确测量人体绝对温度,实现人体温度的全面检测。同时,温度测量组件适用于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不会受到可穿戴设备自身发热的影响,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测量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连接带的剖面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连接带的剖面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测量组件100适用于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可以包括带体210,温度测量组件100可以设置于带体210。带体210的种类可以有多种,例如塑胶带、皮质带或者金属带等等,本实施例在此并不具体限定。
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可以是可穿戴设备300(详见图4)的一部分,可穿戴设备300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配饰、智能眼镜以及心电检测装置等等。可穿戴设备300包括设备主体310(详见图4)和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设备主体310可以包括可穿戴设备300的主要功能器件,例如显示屏、主板、电池和生物传感器等等,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连接于设备主体310,用于实现设备主体310在人体上的佩戴。示例性的,当可穿戴设备300为智能手表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可以是表带,设备主体310则可以是表盘。当可穿戴设备300为心电检测装置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则可以是腕带或者胸带,设备主体310则可以是具有检测电极的检测主机。
温度测量组件100可以包括本体部110、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和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本体部110包括用于与待测表面接触的第一表面111以及与第一表面111相背的第二表面112,第一表面111设有第一检测孔113,第二表面112设有第二检测孔114。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设置于本体部110,且至少部分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位于第一检测孔113内。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设置于本体部110,且至少部分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位于第二检测孔114内。
作为一种示例,当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为表带时,第一表面111用于与手腕处皮肤相接触,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通过第一检测孔113直接接触手腕皮肤,实时监测手腕处的温度,监测到的温度信号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递到设备主体310。手腕处的温度与人体核心温度有一定的变化,但其相对变化趋势与人体核心温度正相关,所以可以利用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监测人体相对温度变化。其中,人体核心温度指的是人体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也就是身体内部的温度,较体表温度高。
第二表面112与第一表面111相背,即第二表面112位于本体部110背离手腕皮肤的一侧,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通过第二检测孔114可以将对准额头测量额头温度,或者对准腋下测量腋下温度,测量到的温度信号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递到设备主体310。额头温度和腋下温度与人体核心温度接近,可以用来推算出人体核心温度,所以可以利用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监测人体核心温度的绝对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测量组件100通过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和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的配合使用可实时监测人体相对温度变化,也能在额头或者腋下准确测量人体绝对温度,实现人体温度的全面监测。同时,温度测量组件100设置于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上,远离设备主体310,不会受到设备主体310自身发热的影响,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温度测量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带体210,可以将温度测量组件100从带体210上拆卸下来夹在腋下等其它更有利于准确测量体温的身体部位进行温度测量,使用方便。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可以包括感温元件121和信号转换电路(未示出),感温元件121可以是铂电阻、铜电阻等,感温元件121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至少部分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位于第一检测孔113内可以是指感温元件121位于第一检测孔113内,感温元件121通过第一检测孔113直接接触被测物表面。信号转换电路与感温元件121电性连接,可以将感温元件121的阻值变化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可以获得被测物的温度,进而实现接触式的温度检测。
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可以与第一表面111平齐或者凸出于第一表面111外,以使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与待测物表面充分接触,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其中,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与第一表面111平齐或者凸出于第一表面111外,可以是指感温元件121与第一表面111平齐或者凸出于第一表面111外。
示例性的,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可以包括金属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或者半导体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金属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均设有感温元件121和信号转换电路。金属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可以适用于-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且其测量准确、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可以充分满足温度测量组件100的日常使用需求。半导体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可以适用于-50℃-3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且其温度系数更大,常温下的电阻值更高(通常在数千欧以上),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
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可以包括物镜131、受热板132、热电阻133和信号处理电路(未示出),至少部分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位于第二检测孔114内可以是指物镜131、受热板132和热电阻133设置于第二检测孔114内,该物镜131可以与第二表面112平齐,或者是凸出于第二表面112外,或者是相对第二表面112朝向第一表面111的一侧下凹。受热板132和物镜131间隔设置,且物镜131的正投影落在受热板132的范围内,被测物的辐射线通过物镜131聚焦在受热板132上。受热板132可以是人造黑体,通常为涂黑的铂片,其吸收辐射能后温度升高。热电阻133连接于受热板132,并和信号处理电路电性连接,通过热电阻133和信号处理电路可以测定受热板132的温度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再经换算转变为被测物的温度,进而实现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
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可以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设有物镜131、受热板132、热电阻133和信号处理电路,可以利用辐射热效应实现温度检测。实际测量时,待测物表面会向外辐射出红外线,红外温度传感器能够吸收红外线能量并输出一个与温度成正比例关系的电压信号,实现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
本实施例中,本体部110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第一收容部115包括第一表面111,第二收容部116包括第二表面112,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设置于第一收容部115,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设置于第二收容部116。由此,可以使得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和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之间间隔设置,避免检测单元自身发热造成的相互干扰,影响温度检测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体210包括用于与待测物表面接触的第一带体面211以及与第一带体面211相背的第二带体面212。第一收容部115可以设置于第一带体面211,第二收容部116可以设置于第二带体面212,以实现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的间隔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可以分别粘接于第一带体面211和第二带体面212,以避免掉落。
请参阅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体面211可以设置有第一凹槽215,第二带体面212可以设置有第二凹槽216,第一收容部115收容于第一凹槽215内,第二收容部116收容于第二凹槽216内,同样可以实现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的间隔设置。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可以分别与第一凹槽215和第二凹槽216过盈配合,实现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与带体210的可拆卸连接。
参见图3和图5所示,本体部110还可以包括连接带装配部117,连接带装配部117连接于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之间。连接带装配部117用于与带体210连接,以将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固定在带体210上。同时,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通过连接带装配部117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方便同时安装和拆卸,节省装配时间。
带体210可以设有装配孔213,装配孔213贯穿第一带体面211和第二带体面212,连接带装配部117可拆卸地安装于装配孔213内,实现温度测量组件100与带体210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带装配部117可以是软胶材料制成软胶柱,例如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和软质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等软胶材料,软胶材料质地较软,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将连接带装配部117挤压收缩后安装在装配孔213内,在外力消失后,连接带装配部117利用自身的回弹力卡紧在装配孔213内,实现连接带装配部117和带体210的可拆卸连接。
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可以是采用硬胶材料制成的硬胶体,例如PS(Polystyrene,聚苯乙烯系塑料)、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和硬质PVC等硬胶材料,硬胶材料相对软胶材料质地较硬,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性,可以保证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和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的结构稳定性。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可以通过粘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于连接带装配部11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收容部115、第二收容部116和连接带装配部117的外径相等,第一收容部115、第二收容部116和连接带装配部117可以采用硬胶、金属等硬质材料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一个完整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外表面可以设有外螺纹,带体210在装配孔213内可以设有内螺纹,使得本体部11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带体210。
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可以凸出于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外,即第一收容部115凸出于第一带体面211外,第二收容部116凸出于第二带体面212外,此时连接带装配部117的厚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带体210的厚度,从而可以利用带体210外的空间装配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避免带体210为了收容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而导致厚度太厚,且保证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温度测量组件100也可以完全收容在带体210内,例如第一收容部115位于带体210内并与第一带体面211平齐,第二收容部116位于带体210内并与第二收容部116,本实施例在此并不具体限定。
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可以呈圆柱体或者长方体等规则外形,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外观一致性。第一收容部115和第二收容部116的外径可以大于装配孔213,以使得第一收容部115可以卡合在第一带体面211,第二收容部116可以卡合在第二带体面212,形成限位,提高温度测量组件100和带体210的组装稳定性。
装配孔213可以设置于带体210靠近设备主体310(参见图4)的一端。具体地,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包括用于与设备主体310连接的连接端214,装配孔213与连接端214之间的间距小于或者等于3cm,以利用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和设备主体310由于厚度差形成的收容空间来收容第一收容部115,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可以避免硌手,提高佩戴舒适性。其中,装配孔213与连接端214之间的间距可以是指装配孔213的中心与连接端214之间的间距。
仍请参阅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包括带体210以及温度测量组件100,温度测量组件100设置于带体210。
带体210用于与设备主体310连接,实现设备主体310在人体上的佩戴。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通过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和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的配合使用可实时监测人体相对温度变化,也能在额头或者腋下准确测量人体绝对温度,实现人体温度的全面监测。同时,温度测量组件100远离设备主体310,不会受到设备主体310自身发热的影响,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关于温度测量组件100和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的详细结构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由于可穿戴设备连接带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温度测量组件100,因而具有温度测量组件100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300,可穿戴设备300包括设备主体310、带体210和温度测量组件100,带体210连接于设备主体310,温度测量组件100设置于带体210。
当可穿戴设备300为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时,可穿戴设备300可以包括两段带体210,两段带体210各有一端连接设备主体310,两段带体210背离设备主体310的一端可以相扣合,以将可穿戴设备300佩戴在用户手腕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带体210也可以为一整段式的结构,带体2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设备主体310,带体210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调整自身的长度,以方便用户佩戴。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300通过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20和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130的配合使用可实时监测人体相对温度变化,也能在额头或者腋下准确测量人体绝对温度,实现人体温度的全面监测。同时,温度测量组件100远离设备主体310,不会受到设备主体310自身发热的影响,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关于温度测量组件100和带体210的详细结构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由于可穿戴设备3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温度测量组件100和带体210,因而具有温度测量组件100和带体210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设备连接带的温度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组件包括:
本体部,包括用于与待测表面接触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检测孔,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检测孔;
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至少部分所述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孔内;
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至少部分所述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检测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包括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收容部包括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还包括连接带装配部,所述连接带装配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凸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连接带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或者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包括金属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或者半导体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
8.一种可穿戴设备连接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测量组件,所述温度测量组件设置于所述带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设有装配孔,所述本体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装配孔内。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测量组件,所述带体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温度测量组件设置于所述带体。
CN202022017333.9U 2020-09-15 2020-09-15 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3180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7333.9U CN213180420U (zh) 2020-09-15 2020-09-15 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7333.9U CN213180420U (zh) 2020-09-15 2020-09-15 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0420U true CN213180420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73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17333.9U Active CN213180420U (zh) 2020-09-15 2020-09-15 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0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99874A1 (en) Smart menstrual cup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menstrual blood using smart menstrual cup
US20090137892A1 (en) Skin sensor device
CN111973174B (zh)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CN107951471A (zh) 腋下体温测量装置及使用其的体温测量方法
CN211855633U (zh) 一种温度检测装置、生物特征检测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1241962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1022665U (zh) 体脂检测智能指环
CN213180420U (zh) 温度测量组件、可穿戴设备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3785752U (zh) 智能表带及电子设备
CN110631726A (zh) 一种肚脐测温装置
CN21733855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0019300U (zh) 一种无线无源脉搏测试装置及其应用的手机壳和穿戴装置
CN215811315U (zh) 一种蓝牙双系统测温手环
CN112504110B (zh) 一种高灵敏度的可穿戴弹性物质形变量的测量装置
JP6509751B2 (ja) 脈拍測定装置
CN204363966U (zh) 无线监控体温计
CN211270774U (zh) 血氧探测器
CN218955958U (zh) 一种智能体温贴
CN212307039U (zh)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CN209376871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12462592A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佩戴检测方法
CN113465753A (zh) 一种蓝牙双系统手环测温方法
CN220089466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额温贴
WO2022016540A1 (zh) 一种温度检测装置、生物特征检测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09826724U (zh) 带体组件及测量体脂的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