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1962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1962U
CN211241962U CN201922494607.0U CN201922494607U CN211241962U CN 211241962 U CN211241962 U CN 211241962U CN 201922494607 U CN201922494607 U CN 201922494607U CN 211241962 U CN211241962 U CN 211241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ensing module
wrist strap
wearable devi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46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强
陈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46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1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1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1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处理器和感应模组;所述腕带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感应模组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感应模组与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体;所述感应模组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感应模组包括压感模组和温敏模组中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压感模组受力的情况,或者温敏模组的温度变化情况准确检测到佩戴者是否佩戴,从而可有效解决现有可穿戴设备佩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由于其便携性与智能化,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等。以智能手表为例,它可为用户提供显示时间、打电话、听音乐、记录运动数据等功能,用户要求智能手表的功能多样化的同时,还往往要求智能手表有较强的续航能力。
目前的智能手表通常会通过检测到佩戴者未佩戴时使智能手表息屏或关闭部分监测功能,以减少智能手表的功耗,从而延长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常用的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智能手表中内置红外传感器来检测智能手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来判断佩戴者是否佩戴。但此检测方式的判断不准确,尤其是当佩戴者取下手表平展放置于桌面时,极易产生误判,无法保证智能手表佩戴检测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现有可穿戴设备佩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处理器和感应模组;
所述腕带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感应模组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感应模组与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体;
所述感应模组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感应模组包括压感模组和温敏模组中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感模组受外力会产生形变,进而产生电阻变化,处理器可根据压感模组变化的电阻判断佩戴者的佩戴状态,从而执行相应的功能。佩戴者的皮肤与腕带表面的温敏模组接触,温敏模组会升温或降温至佩戴者的体表温度,此时,温敏模组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处理器可根据温敏模组变化的电阻判断佩戴者的佩戴状态,从而执行相应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可准确判断佩戴者的佩戴状态,从而解决现有可穿戴设备佩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感应模组嵌设于腕带表面的凹槽内,无需占据其他空间,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可穿戴设备的轻薄化。感应模组与凹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弹性体受力产生形变,既可以使感应模组与佩戴者紧密接触,提高佩戴检测的准确性,还可以提升佩戴者的佩戴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腕带内表面设置感应模组的示意图;
图2B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腕带外表面设置压感模组的示意图;
图2C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腕带内外表面均设置感应模组的示意图;
图3A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腕带内表面设置感应模组时腕带的受力示意图;
图3B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腕带外表面设置压感模组时腕带的受力示意图;
图3C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腕带内外表面均设置感应模组时腕带的受力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腕带的剖视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腕带的剖视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腕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如下结构:
腕带10、处理器和感应模组20;
所述腕带10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01,所述感应模组20嵌设于所述凹槽101内,所述感应模组20与所述凹槽10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体30;
所述感应模组20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感应模组20包括压感模组201和温敏模组中至少一种。
具体而言,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10、处理器和感应模组20。如图4所示,腕带10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01,感应模组20嵌设于凹槽101内,感应模组20用于感应佩戴者的佩戴状态。感应模组20设置于腕带10与佩戴者皮肤接触的表面时,感应模组20嵌设于凹槽101内,可以避免感应模组20直接设置于腕带10的表面而降低佩戴者的体验感。而且,感应模组20嵌设于凹槽101内,还有利于实现感应模组20与腕带10的一体化设计。可以理解的是,感应模组20可以是多个,多个感应模组20可阵列设置于腕带10的表面。如图4所示,感应模组20与凹槽10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体30,弹性体受力产生形变,既可以使感应模组与佩戴者紧密接触,提高佩戴检测的准确性,还可以提升佩戴者的佩戴体验。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弹性体30的数量与类型不做限定。
佩戴者佩戴可穿戴设备时,佩戴者的皮肤接触腕带,感应模组20会受到力的作用,或产生温度的变化,从而感应模组20的电阻产生变化,感应模组20与处理器(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处理器可根据感应模组20变化的电阻信息判断佩戴者的佩戴状态。处理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时,自动开启相关的功能,比如,检测到处于佩戴状态时,可开启时间显示功能等;在处理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时,自动关闭相关的功能,比如,息屏功能,可以节省可穿戴设备的能耗,增加可穿戴设备电池的续航时间。而且,在预设时间内,处理器未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处于佩戴时,可自动开启相关功能,比如,闹钟提醒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应模组20包括压感模组201和温敏模组中至少一种。其中,压感模组201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微小的形变也能够引起压感模组201电阻的明显变化,当然,受到的外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压力。因此,压感模组201可设置于腕带10的内表面,也可设置于腕带10的外表面,还可同时设置于腕带1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内表面为腕带10靠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外表面为腕带10远离佩戴者皮肤的表面。图2A至图2C展示了压感模组201设置于腕带10不同表面的情形,其中,压力F指佩戴者对腕带内表面所施加的压力。可以理解的是,佩戴者对压感模组201施加的压力可以来源于佩戴者的脉搏跳动和佩戴者腕部的活动(包括静脉舒张以及腕部晃动等)。而温敏模组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时,温敏模组的温度会变化至接近人体的温度,从而产生电阻的变化,因此,温敏模组需要设置在腕带10的内表面。
压感模组201位于腕带10的内表面时,腕带10内表面与压感模组201均受到佩戴者施加的压力,从而压感模组201受压产生形变,进而产生电阻变化,如图3A所示。压感模组201位于腕带10的外表面时,腕带10的内表面受到佩戴者施加的压力产生形变,进而腕带10的外表面与压感模组201受到腕带10的形变产生的拉力,从而压感模组201受拉产生形变,进而产生电阻变化,如图3B所示。当然,压感模组201同时设置于腕带10的内表面与外表面时,如图3C所示。腕带10外表面的压感模组201被拉伸,同时腕带10内表面的压感模组201被压缩,压感模组201的电阻相对变化量更大,可提升压感模组201的佩戴检测灵敏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同时设置压感模组201与温敏模组,处理器可同时检测到腕带表面的压力与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可提升可穿戴设备佩戴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佩戴者脉搏的规律性跳动可以使压感模组201产生特定频率的形变,可穿戴设备可收集佩戴者脉搏跳动的数据并进行学习,可以更准确地检测是否佩戴,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佩戴者未佩戴时,压感模组201处于未受力状态,不会产生电阻变化,在特定时间段内,若处理器未检测到压感模组201的电阻变化,则可判定可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而且,当可穿戴设备自然放置时,压感模组不会受到力的作用,温敏模组的温度接近环境温度,不会快速发生温度变化,因此可以准确判断未佩戴状态,相比传统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佩戴检测准确性更高。当然,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可穿戴设备的具体类型不做具体限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感模组受外力会产生形变,进而产生电阻变化,处理器可根据压感模组变化的电阻判断佩戴者的佩戴状态,从而执行相应的功能。佩戴者的皮肤与腕带表面的温敏模组接触,温敏模组会升温或降温至佩戴者的体表温度,此时,温敏模组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处理器可根据温敏模组变化的电阻判断佩戴者的佩戴状态,从而执行相应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可准确判断佩戴者的佩戴状态,从而解决现有可穿戴设备佩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感应模组嵌设于腕带表面的凹槽内,无需占据其他空间,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可穿戴设备的轻薄化。感应模组与凹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弹性体受力产生形变,既可以使感应模组与佩戴者紧密接触,提高佩戴检测的准确性,还可以提升佩戴者的佩戴体验。
可选地,参照图4,所述弹性体30的一端与所述感应模组20抵压接触,所述弹性体30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101抵压接触,所述感应模组20与所述凹槽101之间形成伸缩空间;
在所述弹性体30处于自由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感应模组20凸出于所述腕带10的内表面,其中,所述内表面为所述腕带10朝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弹性体30的一端与感应模组20抵压接触,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体30与感应模组20的抵压接触可以是固定连接(比如,粘接),以防止感应模组20脱落,也可以是非连接性的接触(比如,感应模组20的表面与弹性体30一端的表面接触),以实现感应模组20与腕带10的可拆卸连接。弹性体30的另一端与凹槽101抵压接触,当然,弹性体30与凹槽101之间为固定连接。感应模组20与凹槽101之间形成伸缩空间,在弹性体30处于自由状态的情况下,感应模组20凸出于腕带10的内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内表面为腕带10朝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当佩戴者挤压腕带10的内表面时,可使得感应模组20与佩戴者紧密接触,感应模组20的形变或温度变化会更明显,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检测准确率。当然,考虑到佩戴者使用的体验感,感应模组20可为略凸出于腕带10的内表面。
可选地,所述弹性体30为导电弹性体。
具体而言,弹性体30为导电弹性体,导电弹性体的一端与感应模组20抵压接触,导电弹性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凹槽101固定,且导电弹性体与处理器可通过导线电连接,从而可实现感应模组20与处理器电连接。当佩戴者挤压感应模组20时,感应模组20中变化的电阻信息可直接由导电弹性体传递至处理器。因此,可以提升可穿戴设备的检测灵敏度,还无需其他电连接件,可以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
可选地,参照图5,所述感应模组20设置有凸点202,所述腕带10为弹性腕带,所述感应模组20通过所述凸点202嵌设于所述凹槽101内。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感应模组20设置有凸点202,腕带10为弹性腕带,比如,硅胶腕带。可通过拉伸或弯曲腕带10,将感应模组20嵌入到凹槽101内,可以实现感应模组20与腕带10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损坏的感应模组20。可选地,参照图6,所述凹槽101的侧壁设置有卡槽102,所述感应模组20设置有卡扣203,所述卡槽102与所述卡扣203卡接。
可选地,参照图6,所述凹槽101的侧壁设置有卡槽102,所述感应模组20设置有卡扣203,所述卡槽102与所述卡扣203卡接。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凹槽101的侧壁设置有卡槽102,感应模组20设置有卡扣203,卡槽102与卡扣203卡接,也可实现感应模组20与腕带10的可拆卸连接。当然,卡槽102的尺寸可大于卡扣203的尺寸,感应模组20与凹槽101之间也可设置弹性体30,感应模组20相对于腕带10伸缩时,卡扣203也可相对卡槽102滑动。
可选地,参照图5与图6,所述凹槽101内设置有连接触点1011;
所述感应模组20与所述连接触点1011接触电连接,所述连接触点1011通过导线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凹槽101内设置有连接触点1011,感应模组20与连接触点1011接触电连接,连接触点1011通过导线与处理器电连接。连接触点1011可将感应模组20变化的电阻信息传导至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压感模组201为高分子材料模组、金属应变片模组、记忆金属模组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而言,压感模组201为高分子材料模组、金属应变片模组、记忆金属模组中的任意一种。高分子材料模组、金属应变片模组以及记忆金属模组的稳定性较好,长时间测量,其测量结果也较为稳定,可保证感应模组的测量结果与使用寿命,进而可保证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检测的准确性。
可选地,参照图2A至图3C,所述腕带10上朝向或背向佩戴者皮肤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所述压感模组201。
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腕带10朝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设置有压感模组201,如图3A所示,压感模组201受压力产生形变,进而产生电阻变化。压感模组201接触佩戴者皮肤,可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如图2B所示,腕带10背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设置有压感模组201,如图3B所示,压感模组201受拉力产生形变,进而产生电阻变化。压感模组201设置于背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可保证腕带10内表面的平整性,从而提升佩戴者的体验感。如图2C所示,腕带10的两个表面均设置有压感模组201,如图3C所示,朝向佩戴者皮肤表面的压感模组201受压力产生形变,进而产生电阻变化,背向佩戴者皮肤表面的压感模组201同时会受拉力产生形变,进而产生电阻变化。此时,压感模组201的电阻相对变化量更大,可提升压感模组201的佩戴检测灵敏度。
可选地,所述腕带10上朝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设置有所述温敏模组。
具体而言,腕带10朝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设置有温敏模组。温敏模组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时,温敏模组的温度会变化至接近人体的温度,从而产生电阻的变化,因此,温敏模组需要设置在腕带10的朝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感应模组20凸出于所述腕带10的表面,或者,所述感应模组20与所述腕带10的表面齐平。
具体而言,感应模组20凸出于腕带10的表面,可以使得感应模组20与佩戴者的皮肤紧密接触,可提升佩戴检测的灵敏度。感应模组20与腕带10的表面齐平,有利于保证腕带10表面的平整性与一体化,可保证用户的体验感,也可避免用户有意识地挤压感应模组20而导致误触的情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10)、处理器和感应模组(20);
所述腕带(10)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01),所述感应模组(20)嵌设于所述凹槽(101)内,所述感应模组(20)与所述凹槽(10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体(30);
所述感应模组(20)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感应模组(20)包括压感模组(201)和温敏模组中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30)的一端与所述感应模组(20)抵压接触,所述弹性体(30)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101)抵压接触,所述感应模组(20)与所述凹槽(101)之间形成伸缩空间;
在所述弹性体(30)处于自由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感应模组(20)凸出于所述腕带(10)的内表面,其中,所述内表面为所述腕带(10)朝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导电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组(20)设置有凸点(202),所述腕带(10)为弹性腕带,所述感应模组(20)通过所述凸点(202)嵌设于所述凹槽(1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1)的侧壁设置有卡槽(102),所述感应模组(20)设置有卡扣(203),所述卡槽(102)与所述卡扣(203)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1)内设置有连接触点(1011);
所述感应模组(20)与所述连接触点(1011)接触电连接,所述连接触点(1011)通过导线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模组(201)为高分子材料模组、金属应变片模组、记忆金属模组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腕带(10)上朝向或背向佩戴者皮肤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所述压感模组(2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腕带(10)上朝向佩戴者皮肤的表面设置有所述温敏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组(20)凸出于所述腕带(10)的表面,或者,所述感应模组(20)与所述腕带(10)的表面齐平。
CN201922494607.0U 2019-12-30 2019-12-30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1241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4607.0U CN211241962U (zh) 2019-12-30 2019-12-30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4607.0U CN211241962U (zh) 2019-12-30 2019-12-30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1962U true CN211241962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63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4607.0U Active CN211241962U (zh) 2019-12-30 2019-12-30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196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2592A (zh) * 2020-11-24 2021-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佩戴检测方法
CN115067638A (zh) * 2022-05-09 2022-09-20 北京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
WO2024088113A1 (zh) * 2022-10-29 2024-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2592A (zh) * 2020-11-24 2021-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佩戴检测方法
CN115067638A (zh) * 2022-05-09 2022-09-20 北京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
WO2024088113A1 (zh) * 2022-10-29 2024-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41962U (zh) 可穿戴设备
EP146864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heart rate, respective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device and measuring with said device,
JP3192698U (ja) 心拍数探知ブレスレット
EP2734109B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901721B (zh) 智能腕戴设备和智能腕戴设备心电测量方法
CN101272728A (zh) 电子装置
US20140081160A1 (en) Flexible Multi-point Pulse Sensor
CN109905505B (zh) 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8667478A (zh) 一种移动终端和环带
CN210986143U (zh) 移动终端
CN111528843A (zh) 生理信息测量方法、生理信息测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0405432U (zh) 一种应变感应结构、电子设备
US10849556B2 (en) Solution for form-fitting strap
US10463301B2 (en) Wearable device band
CN217066356U (zh) 智能眼镜腿及智能眼镜架
CN210019300U (zh) 一种无线无源脉搏测试装置及其应用的手机壳和穿戴装置
CN212694262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0835630U (zh) 一种智能手表按键结构
CN111374649B (zh) 生理感测装置、生理感测方法以及生理信息服务系统
CN118078243A (zh) 生理信息测量方法、生理信息测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6309302U (zh) 压力检测装置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8955958U (zh) 一种智能体温贴
CN216701855U (zh) 带体温检测功能的表带及智能手表
CN21641715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12462592A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佩戴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