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7039U -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7039U
CN212307039U CN202020834314.2U CN202020834314U CN212307039U CN 212307039 U CN212307039 U CN 212307039U CN 202020834314 U CN202020834314 U CN 202020834314U CN 212307039 U CN212307039 U CN 212307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ing
temperature
thin wall
shel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343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火军
方进
喻文景
叶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kai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kai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kai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kai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343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7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7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7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式体温测量设备领域,其具体公开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连接带和壳体,所述壳体配置在连接带上;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以接触生物体肌肤的感温薄壁;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与感温薄壁接触并获取由所述感温薄壁传导的生物体肌肤温度,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温度传感器发热灼伤人体肌肤。

Description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式体温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为及时了解病人或普通人群的身体状况,以防止发烧的情况,对人健康造成影响;并随着智能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佩戴穿戴设备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一个健康的体温范围。现有的穿戴设备已经可以实时地检测人的温度,对发烧时进行报警提示。但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普遍是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直接与皮肤技术,进而检测用户的体温,该种结构的测温时候防水性能较弱,洗手时甚至人体的汗液极易进入穿戴设备内部导致其短路,进而产生高温而灼伤人体。
因此,在穿戴式体温测量设备领域急需解决上述问题以延长穿戴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连接带和壳体,所述壳体配置在连接带上;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以接触生物体皮肤的感温薄壁;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与感温薄壁接触并获取由所述感温薄壁传导的生物体皮肤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薄壁的厚度小于0.8mm。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薄壁的厚度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薄壁一体式形成在壳体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形成有一向外侧凹进的凹槽,所述感温薄壁形成为凹槽的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形成有向内侧生长的两个筋板,该两个筋板和凹槽构造成一用于填充导热剂的容腔,且在该容腔处还覆盖有一隔热膜。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一PCB板,所述PCB板相邻于所述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该蓄电池为板条状,且其与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隔热泡棉。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薄壁为固定结合在壳体上的金属薄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开孔,所述金属薄片遮蔽该开孔,并与该开孔的孔周壁之间被设置为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薄壁的厚度不大于壳体的底壁厚度或侧壁厚度的二分之一。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通过在用户皮肤和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导热但封闭的感温薄壁,有效的防止液体进入穿戴设备内部导致其短路而灼伤人体皮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高温薄壁为外凸设置在壳体上,其通过连接带可有效地贴合在人体皮肤上,有效地保证了测温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实施例一中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壳体及其内部部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壳体及其内部部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9是图8“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带;11.安装槽;2.壳体;21.下壳;211.感温薄壁;212.筋板;213.开孔;21A.容腔;22.上壳;2A.容置槽;3.温度传感器;4.隔热膜;5.蓄电池;6.隔热泡棉;7.PCB板;8.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除非另作定义,本专利文件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3、连接带1和壳体2,所述壳体2配置在连接带1上;所述壳体2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以接触生物体皮肤的感温薄壁211;所述温度传感器3的感温部与感温薄壁211接触并获取由所述感温薄壁211传导的生物体皮肤温度。在通常情况下,温度传感器3的感温部设置在其顶部。
连接带1结构:
如图6所示,该连接带1为具有搭接扣的柔性结构,通常采用柔性硅胶制作而成。所述搭接扣位于该连接带1的端部,且该连接带1的两端部相适配的搭接扣结构以相互扣合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上,以施力于壳体2使感温薄壁211可与用户的皮肤接触。该连接带1的中部具有供壳体2嵌入的安装槽11,壳体2可活动的嵌入在该安装槽11内或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带1材质为一体注塑成型硅胶,该材料的表带可有效减小因热传递而被带走的皮肤表面温度,从而增加了检测准确率。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选择传热性能较差的材质作为连接带1的材料,例如皮质材料。
壳体2结构:
如图3至5所示,该壳体2被配置于连接带1的中部的安装槽11中,其包括互相卡合的上壳22和下壳21,且上壳22和下壳2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温度传感器3的容置腔2A;所述上壳22和下壳21卡合后通过超声波焊接,以防止液体从两者之间的间隙进入温度传感器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粘接或者卡扣连接,采用卡扣连接时,为了保证密封,通常需要设置密封件或者密封剂。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壳21设置在靠近于用户皮肤一侧,且该下壳21处的容置腔2A底壁上形成有一向外侧凹进的凹槽,所述感温薄壁211形成为凹槽的槽底。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感温薄壁211为和下壳21为一体式注塑成型的塑料,以防止形成供液体进入容置腔内的间隙;此外,所述凹槽的槽壁凸出于下壳21体2的外表面设置,以在连接带1的施力下挤压皮肤并使感温薄壁211与皮肤贴合设置。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感温薄壁211的厚度为0.5mm,该厚度的薄壁可有效的感应人体皮肤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传递至容置腔内;且同时,若厚度进一步减小,将造成由于该感温薄壁的厚度过低而导致强度低,从而影响该穿戴设备的寿命。
此外,如图5所示,所述壳体2的底壁上形成有向内侧生长的两个筋板212,该筋板212由底板向容置腔内部延伸,以在凹槽上形成一用于填充导热剂的容腔21A,本实施例中,该导热剂为连接感温薄壁211与温度传感器3的导热硅脂,所述导热剂将感温薄壁211的温度传递至感温部,使温度传感器3获取皮肤的温度信号。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容腔21A处还设置有一层隔热膜4,该隔热膜4为一种市面可购买到的隔热胶布,以防止容置腔内与容腔21A之间形成热传递进而影响温度传感器3的测量数据。隔热胶布将导热硅脂和温度传感器3一起封装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小腔室内,以防止电池等电器元件发热影响温度传感器3的测温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温度传感器3电连接于一PCB板7,所述PCB板7相邻于所述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5,该蓄电池5为板条状,且其与温度传感器3之间设置隔热泡棉6;所述隔热膜4胶结在蓄电池5的靠近底壁侧,即该容置腔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PCB板7、隔热泡棉6、蓄电池5和隔热膜4,且相邻部件之间通过胶结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壳22还具有用于定位显示装置8的定位槽,显示装置8卡接在该定位槽上并于PCB板7电连接,显示装置8为显示屏或者数码管。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壳体的厚度为1.5mm。
温度传感器3的构造:
如图3和4所示,所述温度传感器3为接触式测温电极,其通过导热硅脂固定并设置在容腔21A中,其感温部位于靠近感温底壁的一侧。人体的体温通过感温薄壁211和导热硅脂传递至温度传感器3,以判断人体温是否过高。安装时,先在容腔21A内置入导热硅脂,随后将温度传感器3置入容腔21A内固定直至导热硅脂固定将该温度传感器固定在容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温度传感器3与PCB板7通过电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温度传感器3的具体型号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在现有的温度传感器3中选择。
实施例二:
如图7至9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壳体2底壁处设置有开孔213,所述开孔213外侧设有封闭该开孔213的金属薄片,即本实施例中的感温薄壁211为金属薄片,该金属薄片先用防水双面胶固定在壳体2上,再由硅胶进行加固,以防止金属薄片脱落并进一步增加了其防水性能。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3通过导热硅脂固定在金属薄片上,人体皮肤的热量通过金属薄片和导热硅脂传递至温度传感器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金属薄片还可以通过一体式注塑的方式固定在塑胶壳体2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金属薄片的厚度为容置腔侧壁厚度的二分之一,以加快人体体温传递至温度传感器3的灵敏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金属薄片的材料为铍铜,在其它实施例中,该金属薄片的材料也可为不锈钢片或者其它导热性能良好的导热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或原理如下:
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的穿戴设备配置在用户的手腕上,由连接带1施力于壳体2使感温薄壁211可接触于人体的皮肤,使人体皮肤的热量可通过感温薄壁211、导热硅脂传递至温度传感器3。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容置腔与外界为封闭设置的,人体的汗液或其它液体不会进入至容置腔内导致其内部电路短路而灼伤用户肌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连接带和壳体,所述壳体配置在连接带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以接触生物体皮肤的感温薄壁;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与感温薄壁接触并获取由所述感温薄壁传导的生物体皮肤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薄壁的厚度小于0.8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薄壁的厚度为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薄壁一体式形成在壳体的底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形成有一向外侧凹进的凹槽,所述感温薄壁形成为凹槽的槽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形成有向内侧生长的两个筋板,该两个筋板和凹槽构造成一用于填充导热剂的容腔,且在该容腔处还覆盖有一隔热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一PCB板,所述PCB板相邻于所述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该蓄电池为板条状,且其与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隔热泡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薄壁为固定结合在壳体上的金属薄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开孔,所述金属薄片遮蔽该开孔,并与该开孔的孔周壁之间被设置为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薄壁的厚度不大于壳体的底壁厚度或侧壁厚度的二分之一。
CN202020834314.2U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Active CN212307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4314.2U CN212307039U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4314.2U CN212307039U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7039U true CN212307039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34314.2U Active CN212307039U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7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222139A1 (en) Human safety indicator
CN104545828A (zh) 一种体表测量装置及测量系统
CN204394477U (zh) 一种体表测量装置及测量系统
CN107951471A (zh) 腋下体温测量装置及使用其的体温测量方法
CN213874717U (zh) 一种温度检测装置、生物特征检测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2307038U (zh) 一种防灼伤测温手环
CN212307039U (zh)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CN204028584U (zh) 蓝牙智能手表的装配式温度传感器测量结构
CN213097841U (zh)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3189514U (zh) 体温监测手环
CN207545078U (zh) 一种人体多种体征参数监测设备
CN214284936U (zh) 一种生物信息检测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1783956U (zh) 一种医用电子体温计、智能体温检测系统及监控系统
CN112617826A (zh) 血氧体温检测仪及血氧体温检测系统
CN204909406U (zh) 一种节能体温监控系统
CN210019300U (zh) 一种无线无源脉搏测试装置及其应用的手机壳和穿戴装置
CN106618511A (zh) 一种可测量体温的穿戴智能设备
CN218955958U (zh) 一种智能体温贴
CN209107315U (zh) 一种体温贴
CN205359438U (zh) 一种磁性吸附式智能体温计及其本体
CN219676464U (zh) 一种可环境温度检测的手表
CN201488829U (zh) 一种温度计感温头
CN216746501U (zh) 一种快速测温电子体温计
CN220916743U (zh) 智能戒指
CN214474460U (zh) 一种具有测温功能的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Jinhua Qianqi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HEJIANG JINKAI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33000046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anti burn wearable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802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