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7841U -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7841U
CN213097841U CN202020834959.6U CN202020834959U CN213097841U CN 213097841 U CN213097841 U CN 213097841U CN 202020834959 U CN202020834959 U CN 202020834959U CN 213097841 U CN213097841 U CN 213097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ensing
shell
wearab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349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火军
方进
喻文景
叶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kai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kai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kai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kai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349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7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7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7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所述密闭容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下壳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可根据环境温度对用户体温进行补偿。

Description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为实时了解病人或普通人群的体温情况,穿戴式的智能设备愈来愈多出现在普通人群中,用户可佩戴穿戴设备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一个健康的体温范围。但现有的穿戴设备仅仅在测量用户的体表温度后直接将该温度显示在屏幕上,不再计算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的影响。由于皮肤表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不够精确的。
因此,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急需解决上述问题以更精确地测量用户的体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所述密闭容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下壳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的顶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的侧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固定地安装有PCB板,该PCB板将密闭容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且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下腔室中,第二传感器设置在上腔室中。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的底壁具有第一感温部,该第一感温部为固定于底壁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底壁上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一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一感温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温部的厚度不大于0.8mm。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具有第二感温部,该第二感温部为固定于上壳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上壳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二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二感温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所述密闭容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下壳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下壳的侧壁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的底壁具有第一感温部,该第一感温部为固定于底壁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底壁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一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一感温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的侧壁具有第二感温部,该第二感温部为固定于侧壁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侧壁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二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二感温部上。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设的了对环境温度测量的第二传感器、对根据环境温度对实测用户体温进行补偿计算的控制装置,使得显示于用户的温度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测温式穿戴设备更接近于用户的实际体温,有效的避免了用户误判自己的体温状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实施例一中智能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壳体及其内部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壳体及其内部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三中壳体及其内部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带;11.安装槽;2.壳体;21.下壳;211第一感温部;212.第一开孔;22.上壳;221.第二感温部;222.第二开孔;2A.密闭容腔;3.第一传感器;4.PCB板;5.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除非另作定义,本专利文件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2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2包括上壳22和下壳21,所述上壳22和下壳21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2A;所述密闭容腔2A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5;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3与下壳21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感知人体的腕部肌肤温度;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5与上壳22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5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用于将壳体2固定在用户身上的连接带 1。
连接带1结构:
如图3所示,该连接带1为具有搭接扣的柔性结构,所述搭接扣位于该连接带1的端部,且该连接带1的两端部具有相适配的搭接扣以相互扣合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上,以施力于壳体 2使第一感温部211可与用户的皮肤接触。该连接带1的中部具有供壳体2嵌入的安装槽11,壳体2可活动的嵌入在该安装槽11内或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带1材质为一体注塑成型硅胶,该材料的表带可有效减小因热传递而被带走的皮肤表面温度,从而增加了检测准确率。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选择传热性能较差的材质作为连接带1的材料,例如皮质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壳体2嵌入到安装槽11时,应注意下壳21安装至靠近皮肤的一侧,以使人体的体温可传递至第一感温部211。
壳体2的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2包括上壳22和下壳21,所述上壳22和下壳21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2A;所述上壳22和下壳21通过卡合设置,且在卡合过后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两者焊接,以防止液体进入到密闭容腔2A内造成控制装置短路。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超声波焊接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通过硅胶将两者胶结。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壳2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感温部211,该第一感温部211 为形成于底壁上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该第一感温部211为与下壳21一体注塑成型设置,通过连接带1将壳体2施力于人体,使第一感温部211可与人体的皮肤贴合设置,以使人体的皮肤温度通过该第一感温部211传递至第一传感器3中。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感温部211的厚度为0.5mm,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感温部211的厚度应在保证该处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做薄,以使第一传感器3探测到的皮肤表温更为精确。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壳22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感温部221,该第二感温部221 为形成于顶壁上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该第二感温部221为与上壳22一体注塑成型设置。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感温部221的厚度为0.5mm,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感温部221的厚度应在保证该处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做薄,以使第二传感器5探测到环境温度更为精确。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感温部221设于顶壁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二感温部221也可设置在上壳22的侧壁上,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感温部211和第二感温部221的厚度最好不大于0.8mm,但对于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薄片来说,其厚度可以不受该厚度尺寸的限制。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壳21具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凸部,所述第一感温部211设于该凸部上,以在连接带1的作用下使第一感温部211与人体皮肤可贴合设置。
第一传感器3的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传感器3设于上壳22和下壳21之间的密闭容腔2A内,更具体的,其设置下PCB板4下方的下腔室中。并且该第一传感器3通过导热硅脂固定设置在第一感温部211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该第一传感器3时,其感温面与第一感温部211的内侧面应接触设置,以使第一感温部211上的温度可良好地传递至第一传感器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传感器3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该穿戴设备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传感器3会将第一感温部211上所感知的温度数据传递给控制装置。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感器3与第一感温部211的接触并不限定于两者之间直接接触,而是指两者之间为无空隙固定连接。即在其它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传感器3固定设置在第一感温部211的同时,两者之间还可设置有导热硅脂。
第二传感器5的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传感器5设于上壳22和下壳21之间的密闭空间内,更具体的,其设置在PCB板4上方的上腔室中。并且该第二传感器5通过硅胶固定设置在第二感温部221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该第二传感器5时,其感温面与第二感温部221的内侧面应接触设置,以使第二感温部221上的温度可良好地传递至第二传感器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传感器5设置在上壳22体2的顶壁仅为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当中,仅需满足该第二传感器5与第二薄壁部紧密设置即可,同时,该第二薄壁部可自由选择设置在上壳22的顶壁或侧壁。第二薄壁部的厚度不大于0.8mm,在本实施例中为0.5mm。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传感器5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该穿戴设备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传感器5会将第二感温部221上所测量的温度不断地传递给控制装置。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传感器5与第二感温部221的接触并不限定于两者之间直接接触,而是指两者之间为无空隙固定连接。即在其它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二传感器5固定设置在第二感温部221的同时,两者之间还可设置有导热硅脂。
PCB板4的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PCB板4固定设置在密闭容腔2A内,该PCB板4将密闭容腔2A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且所述第一传感器3设置在下腔室中,第二传感器5设置在上腔室中。由于密闭容腔2A内的空气无法流动,热量仅能通过辐射传播,辐射传播的效率比较低,因此,上下两个腔室之间由于受到PCB板4的阻隔,相互之间影响较小,这样可以保证两个温度传感器之间产生的干涉极小,从而保证测温的精度。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PCB板4上,该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5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5将所测量到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第二传感器5测得的环境温度对第一传感器3的体表温度进行补偿计算,并将补偿计算后的体表温度输出至显示装置上以提醒用户。该控制装置是由微处理MCU及其周边电路组成,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照其所实现的功能和效果即可完成设计,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下壳 21底壁处设置有第一开孔212,上壳22顶壁处设置有第二开孔222,所述第一开孔212和第二开孔222外侧设有封闭该开孔的金属薄片,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感温部211和第二感温部 221皆为金属薄片,该金属薄片先用防水双面胶固定在壳体2上,再由硅胶进行加固,以防止金属薄片脱落并进一步增加了其防水性能。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热硅脂固定在金属薄片上,人体皮肤的热量通过金属薄片和导热硅脂传递至温度传感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金属薄片还可以一体式注塑在下壳21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金属薄片的材料为铍铜,在其它实施例中,该金属薄片的材料也可为导热塑料件、玻璃件或其它金属材料。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二传感器5与下壳21的侧壁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感温部211和第二感温部221皆在于下腔室中,所述第一传感器3将下壳21底壁处测得的体表温度传递至控制装置、所述第二传感器5将在下壳21侧壁处测得的环境温度传递至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第二传感器5的环境温度对第一传感器3的体表温度进行补偿计算,并将补偿计算后的体表温度输出至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或原理如下:
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的穿戴设备配置在用户的手腕上,由连接带1施力于壳体2使第一感温部211的外侧面可接触于人体的皮肤,使人体皮肤的热量可通过第一感温部211传递至第一传感器3,该体表温度通过第一传感器3传递至控制装置;同时所述环境温度通过第二感温部221传递至第二传感器5,该环境温度通过第二传感器5传递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第二传感器5的环境温度对第一传感器3的体表温度进行补偿计算,并将补偿计算后的体表温度输出至显示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环境温度补偿体表温度的补偿算法是可以通过有限次实验得到的经验公式,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闭容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下壳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
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的顶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的侧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固定地安装有PCB板,该PCB板将密闭容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且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下腔室中,第二传感器设置在上腔室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底壁具有第一感温部,该第一感温部为固定于底壁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底壁上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一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一感温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温部的厚度不大于0.8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具有第二感温部,该第二感温部为固定于上壳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上壳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二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二感温部上。
8.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闭容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下壳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
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下壳的侧壁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底壁具有第一感温部,该第一感温部为固定于底壁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底壁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一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一感温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侧壁具有第二感温部,该第二感温部为固定于侧壁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侧壁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二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二感温部上。
CN202020834959.6U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3097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4959.6U CN213097841U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4959.6U CN213097841U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7841U true CN213097841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70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34959.6U Active CN213097841U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7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826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emperature sensor module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8043279U (zh) 一种测温标签
CN107951471A (zh) 腋下体温测量装置及使用其的体温测量方法
CN213874717U (zh) 一种温度检测装置、生物特征检测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3097841U (zh)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2307039U (zh)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EP4233692A1 (en) Electronic finger ring for monitoring health and fitness in real time
CN215414054U (zh)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2435326A (zh) 一种温度计
CN204863127U (zh) 快速测温仪
CN214284936U (zh) 一种生物信息检测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0019300U (zh) 一种无线无源脉搏测试装置及其应用的手机壳和穿戴装置
CN220916743U (zh) 智能戒指
CN103251390B (zh) 婴儿冷热射频无线智能监测系统
CN218955958U (zh) 一种智能体温贴
CN207423404U (zh)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智能温度计
CN214621535U (zh) 智能测温贴
CN216978180U (zh) 一种双色注塑结构的柔性测温装置
CN213336507U (zh) 测温装置
CN205359438U (zh) 一种磁性吸附式智能体温计及其本体
CN210664822U (zh) 一种具有硬体测温头的人体红外耳温计
CN211355414U (zh) 一种便于测量的柔性体温测试装置
CN219813373U (zh) 一种智能穿戴戒指
CN105030211B (zh) 快速测温仪及其测温控制方法
CN216746501U (zh) 一种快速测温电子体温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Jinhua Qianqi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HEJIANG JINKAI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33000046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with precis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802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