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9344U - 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79344U
CN213179344U CN202021862781.2U CN202021862781U CN213179344U CN 213179344 U CN213179344 U CN 213179344U CN 202021862781 U CN202021862781 U CN 202021862781U CN 213179344 U CN213179344 U CN 213179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oisture
heat exchanger
fan assembly
reco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27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若平
刘君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Yueqi Energy Sav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Yueqi Energy Sav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Yueqi Energy Sav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Yueqi Energy Sav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27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79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79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79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包括:机架和热交换器;机架包括立柱以及设置于立柱上的上框体和下框体,机架还包括设置在立柱中部的一对防护梁;上框体与防护梁之间设置一对第一搁杆,第一搁杆之间设置有上承托杆;下框体与防护梁之间设置一对第二搁杆,第二搁杆上设置有与上承托杆平行的下承托杆;热交换器为长方体状,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分别固定在上承托杆和下承托杆内,热交换器设置在上承托杆、下承托杆和防护梁围合形成的长方体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目前热回收装置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不便于工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
背景技术
烘房是目前对物料进行烘干最常使用的机器。烘房是在风机的抽力作用下,外面新鲜冷空气直接通过进风口与加热器热交换后变成干燥的热空气,然后与待烘干的物料进行热交换后排出机体。直接对产生的热量进行室外排放,造成了极大的热量浪费。目前,烘干房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与热回收装置配合使用。但是,目前与烘房配合使用的热回收装置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不便于工业生产。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旨在解决目前热回收装置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不便于工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包括: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包括:
机架和热交换器;
所述机架包括四根立柱以及设置于立柱上的四边形的上框体和四边形的下框体,所述机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中部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且相对地设置的一对防护梁;所述上框体与所述防护梁之间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搁杆,所述一对第一搁杆在所述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搁杆之间设置有与所述防护梁平行的上承托杆;所述下框体与所述防护梁之间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搁杆,所述一对第二搁杆在所述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搁杆上设置有与所述上承托杆平行的下承托杆;
所述热交换器为长方体状,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承托杆和所述下承托杆内,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上承托杆、所述下承托杆和所述防护梁围合形成的长方体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下承托杆的截面均呈V型,所述上承托杆的截面呈倒V型,所述防护梁均呈V型,用于固定所述热交换器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边。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立方体外壳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气流分隔板,所述气流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立方体外壳内,间隔设置的所述气流分隔板之间形成了湿气通道和新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立方体外壳嵌合在所述长方体空间内。
优选地,所有所述气流分隔板均与所述防护梁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上框体上设置有顶板,所述下框体上还设置有底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烘房的换气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还包括所述的排湿热回收装置,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的湿气通道对应设置,以将烘房内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排出;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的新风通道对应设置,以将外部空气通过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引入到所述烘房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的底板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放置在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的一外侧。
本申请的方案中,排湿热回收装置包括机架和多个热交换器。其中,机架上设置有上承托杆、下承托杆和一对防护梁,防护梁前后间隔地固定于所述立柱上,且上承托杆与防护梁平行,下承托杆与上承托杆平行,则上承托杆、下承托杆和防护梁共同围合形成了一个长方体的矩形空间,上承托杆、下承托杆和防护梁分别为长方体的相互平行的四条边。多个热交换器设置在上承托杆、下承托杆和防护梁围合形成的长方体空间内,可以对烘房内的热空气和外界的冷空气进行交换,同时热交换器可以将热空气的热量传递给冷空气,充分利用热空气的余热,减少热量的损耗,实现热量的再利用。另外,换气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和排湿热回收装置。其中,第一风机组件设置在排湿热回收装置的底板上,第二风机组件放置在排湿热回收装置的外侧。设置在排湿热回收装置的底板上的第一风机组件可以对进入烘房的冷空气进行引导,并加速气体的流动,同时,放置在排湿热回收装置外侧的第二风机组件可以对烘房排出的热空气进行吸引,并加快气体的流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烘房内的冷热空气的流通和热量的再利用,同时,结构简单,原理清楚,制作成本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换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湿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热交换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100-排湿热回收装置、110-机架、120-热交换器、130-底板;
111-立柱、112-上框体、113-下框体、114-防护梁、115-第一搁杆、116- 上承托杆、117-第二搁杆、118-下承托杆;
121-气流分隔板、122-湿气通道、123-新风通道、124-外壳;
200-换气组件、210-第一风机组件、220-第二风机组件;
310-上挡风板、320-下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附图3至附图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包括:
机架110和热交换器120;
机架110包括四根立柱111以及设置于立柱111上的四边形的上框体112和四边形的下框体113,机架11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立柱111的中部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且相对地设置的一对防护梁114;上框体112与防护梁114之间沿机架1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一对第一搁杆115,一对第一搁杆115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地,第一搁杆115之间设置有与防护梁114平行的上承托杆116;下框体113 与防护梁114之间沿机架1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搁杆117,一对第二搁杆117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地,第二搁杆117上设置有与上承托杆116平行的下承托杆118;
热交换器120为长方体状,热交换器120的长度方向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分别固定在上承托杆116和下承托杆118内,热交换器120设置在上承托杆 116、下承托杆118和防护梁114围合形成的长方体空间内。
其中,防护梁114设置在上框体112与下框体113的上下对称的中间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机架110的材质均为型材,其零部件的连接方式均采用焊接。多个热交换器120呈水平直线排列于上承托杆116、下承托杆118和防护梁114围合形成的长方体空间内,其排列方向与防护梁114的方向一致。
本申请的方案中,排湿热回收装置100包括机架110和多个热交换器120。其中,机架110上设置有上承托杆116、下承托杆118和一对防护梁114,防护梁 114前后间隔地固定于立柱111上,且上承托杆116与防护梁114平行,下承托杆 118与上承托杆116平行,则上承托杆116、下承托杆118和防护梁114共同围合形成了一个长方体的矩形空间,上承托杆116、下承托杆118和防护梁114分别为长方体的相互平行的四条边。多个热交换器120设置在上承托杆116、下承托杆118和防护梁114围合形成的长方体空间内,可以对烘房内的热空气和外界的冷空气进行交换,同时热交换器120可以将热空气的热量传递给冷空气,充分利用热空气的余热,减少热量的损耗,实现热量的再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烘房内的冷热空气的流通和热量的再利用,同时,结构简单,原理清楚,制作成本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请继续参考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下承托杆118的截面均呈V型,上承托杆116的截面呈倒V型四边形的上框体112为矩形框体,四边形的下框体113为矩形框体,且矩形的上框体112和矩形的下框体113的大小一致。进一步地,上框体11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立柱111,下框体113所在的平面平行于上框体112所在的平面。上框体112和下框体113以及两对立柱111共同形成了一个长方体外形的机架110,机架110具有稳定的结构,且制作简单方便,直接采用型材焊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防护梁114也呈V型,用于固定热交换器120的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边,且防护梁114与上框体112的长边平行。进一步地,第一搁杆115与上框体112的短边平行;第二搁杆117与下框体113的短边平行。第一搁杆115与防护梁114相互垂直,则设置在搁杆上与防护梁114平行的上承托杆116垂直固定于第一搁杆115上。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热交换器120包括立方体外壳124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气流分隔板121,气流分隔板121 设置于立方体外壳124内,间隔设置的气流分隔板121之间形成了湿气通道122 和新风通道123。气流分隔板121为铝箔且交错分布,形成了两个相互垂直的通道,其中一个通道用于烘房内的热空气的排出,则此通道为湿气通道122,另一个通道用于外界新空气的进入,则此通道为新风通道123。冷热空气通过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铝制气流分隔板121进行热传导,实现热量的再利用。
进一步地,立方体外壳124嵌合在长方体空间内。热交换器120的立方体外壳124与长方体空间大小一致,上承托杆116、下承托杆118和防护梁114位置的设置以其围合形成的长方体空间的刚好容下立方体外壳124为准。
优选地,气流分隔板121均与防护梁114相互垂直。气流分隔板121与防护梁114相互垂直,则由气流分隔板121交错形成湿气通道122和新风通道123均垂直于防护梁114,亦即呈直线排列的热交换器120水平放置。水平放置的热交换器120可以使得湿气通道122和新风通道123对冷热空气进行疏导和流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式,上框体上设置有顶板(图中未示出),下框体113上还设置有底板130。底板130用来放置风机,用来引导外界冷空气的进入。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烘房的换气组件200,包括第一风机组件210、第二风机组件220和排湿热回收装置100,第一风机组件210与排湿热回收装置的湿气通道122对应设置,以将烘房内的气体通过排湿热回收装置100排出;第二风机组件220与排湿热回收装置的新风通道123对应设置,以将外部空气通过排湿热回收装置100引入到烘房内。
第一风机组件210设置在排湿热回收装置100的底板130上,第二风机组件 220放置在排湿热回收装置100的一外侧。
其中,第一风机组件210由多个水平直线排列的风机组成,其风机的进风口均朝向热交换器120一侧,第二风机组件220由多个水平直线排列的风机组成,其风机的进风口均朝向热交换器120一侧。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烘房的换气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在机架 110的上框体112、第一搁杆115和立柱111围合形成的长方体的四个面上设置有上挡风板310。同时,在机架110的下框体113、第二搁杆117和立柱111围合形成的长方体的四个面上设置有下挡风板320,下挡风板320在第二风机组件220 与新风通道123之间开设有进风口(图中未标示),具体地,在第二搁杆117 处,以下承托杆118为界限,下承托杆118与放置第二风机组件220一侧的立柱 111之间设置进风口(图中未标示)。上挡风板310和下挡风板320的设置,可以防止烘房内部的气流与外界气流的串流,使得热交换器120内的湿气通道 122和新风通道123成为烘房内部的气流与外界气流流动的唯一通道,从而提高换气组件的工作效率,增强物料的烘干效果。
本申请的方案中,换气组件200包括第一风机组件210、第二风机组件220 和排湿热回收装置100。其中,第一风机组件210设置在排湿热回收装置100的底板130上,第二风机组件220放置在排湿热回收装置100的外侧。设置在排湿热回收装置100的底板130上的第一风机组件210可以对进入烘房的冷空气进行引导,并加速气体的流动,同时,放置在排湿热回收装置100外侧的第二风机组件220可以对烘房排出的热空气进行吸引,并加快气体的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风机组件210的风口与排湿热回收装置100的湿气通道122对应设置,第二风机组件220的风口与排湿热回收装置 100的新风通道123对应设置。具体地,第一风机组件210的进风口朝向排湿热回收装置100的湿气通道122,对湿气通道122内的湿润的热空气进行吸出。第二风机组件220的进风口朝向排湿热回收装置100的新风通道123,对新风通道123内的干燥的冷空气进行吸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包括:
机架和热交换器;
所述机架包括四根立柱以及设置于立柱上的四边形的上框体和四边形的下框体,所述机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中部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且相对地设置的一对防护梁;所述上框体与所述防护梁之间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搁杆,所述一对第一搁杆在所述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搁杆之间设置有与所述防护梁平行的上承托杆;所述下框体与所述防护梁之间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搁杆,所述一对第二搁杆在所述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搁杆上设置有与所述上承托杆平行的下承托杆;
所述热交换器为长方体状,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承托杆和所述下承托杆内,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上承托杆、所述下承托杆和所述防护梁围合形成的长方体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托杆的截面均呈V型,所述上承托杆的截面呈倒V型,所述防护梁均呈V型,用于固定所述热交换器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立方体外壳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气流分隔板,所述气流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立方体外壳内,间隔设置的所述气流分隔板之间形成了湿气通道和新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外壳嵌合在所述长方体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分隔板均与所述防护梁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体上设置有顶板,所述下框体上还设置有底板。
7.一种用于烘房的换气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湿热回收装置,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的湿气通道对应设置,以将烘房内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排出;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的新风通道对应设置,以将外部空气通过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引入到所述烘房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的底板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放置在所述排湿热回收装置的一外侧。
CN202021862781.2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 Active CN213179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2781.2U CN213179344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2781.2U CN213179344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79344U true CN213179344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6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2781.2U Active CN213179344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793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2040A (zh) * 2021-05-26 2021-10-22 长沙跃奇节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烘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2040A (zh) * 2021-05-26 2021-10-22 长沙跃奇节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烘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79344U (zh) 一种用于烘房的排湿热回收装置及换气组件
CN209783149U (zh) 一种带有除湿风道的空气热泵烘干机
CN109708440B (zh) 一种带有回风槽和除湿通道的空气热泵烘干机
CN210107889U (zh) 一种带有回风槽和除湿通道的空气热泵烘干机
JP3612740B2 (ja) 衣類乾燥機
CN206037611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式药材干燥机
CN111854338B (zh) 一种真空烤箱
CN211655337U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除湿装置
JP2009139071A (ja) コンデンサ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除湿装置
CN109883159B (zh) 一种对流加压风式热泵除湿烘干一体机
CN215724653U (zh) 鼓风式干燥器
CN209893835U (zh) 一种空气热泵烘干箱主机
JPH033877Y2 (zh)
CN114293354A (zh) 一种直排式的新风洗衣装置
CN221041428U (zh) 一种储能电池机架
CN215638432U (zh) 一种金属材料快速烘干装置
CN209982999U (zh) 一种防潮网络机柜
CN113587571A (zh) 鼓风式干燥器
JP2019086263A (ja) 除湿装置
CN214481977U (zh) 一种高速公路机电用辅助散热装置
GB2033569A (en) Heat exchanger
JP2007098262A (ja) 除湿機
CN213896421U (zh) 一种直排式的新风洗衣装置
CN216557984U (zh) 一种烘干房一体机
CN214314009U (zh) 电力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unan Qijun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HANGSHA YUEQI ENERGY-SAV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416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moisture removal and heat recovery device and air exchange component for drying room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023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