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8162U - 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78162U
CN213178162U CN202022624210.1U CN202022624210U CN213178162U CN 213178162 U CN213178162 U CN 213178162U CN 202022624210 U CN202022624210 U CN 202022624210U CN 213178162 U CN213178162 U CN 213178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emitting
coating surface
reflection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242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直佑
林士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Torch Auto Lam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Torch Auto Lam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Torch Auto Lam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Torch Auto Lam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242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78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78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78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承载件、一透镜单元、一透明基材以及两个发光单元,所述透镜单元与光源承载件之间形成反射区域,所述透镜单元用以收集通过反射区域的光线,并将光线射向远离光源承载件的一端;所述透明基材具有厚度,且透明基材的一端电镀形成反射镀膜面,所述反射镀膜面位于反射区域内;所述发光单元安装在光源承载件上远离透镜单元的一端,且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分别位于光源承载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结构和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用以收集发光结构所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反射镀膜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以减少两个光源光型之间的暗带。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在LED车灯近灯与远灯合一的双光模块发展中,其中一种电控式的架构,相较于机械式具有较高可靠度的优点,因此备受发展。如图7-8所示,使用时光线通过遮光薄板7反射到透镜单元上,但是由于遮光薄板具有一个厚度t,因而会使得远光灯与近光灯光型之间形成暗带8,暗带的大小与遮光薄板的厚度有关。因此发展电控式架构最大关键在于用金属薄片塑造近远灯光型的遮光薄板。因金属薄片在制造上有极大的困难度,受限于机械强度与工艺问题,要实现非常薄的金属薄片,往往会大幅增加制造成本。因此需要寻找其他的结构以减少远光灯与近光灯光型之间的暗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以减少两个光源光型之间的暗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包括:
一光源承载件;
一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与光源承载件之间形成反射区域,所述透镜单元用以收集通过反射区域的光线,并将光线射向远离光源承载件的一端。
一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具有厚度,且透明基材的一端电镀形成反射镀膜面,所述反射镀膜面位于反射区域内;
以及两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安装在光源承载件上远离透镜单元的一端,且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分别位于光源承载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结构和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用以收集发光结构所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反射镀膜面上;
其中,所述透明基材远离反射镀膜面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透明块材,所述透明块材的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设置有抗反射镀膜。
可选地,所述发光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发光体。
可选地,两个所述发光结构分别为近灯光源和远灯光源。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承载件、一透镜单元、一透明基材以及两个发光单元,所述透镜单元与光源承载件之间形成反射区域,所述透镜单元用以收集通过反射区域的光线,并将光线射向远离光源承载件的一端;所述透明基材具有厚度,且透明基材的一端电镀形成反射镀膜面,所述反射镀膜面位于反射区域内;所述发光单元安装在光源承载件上远离透镜单元的一端,且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分别位于光源承载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结构和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用以收集发光结构所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反射镀膜面上;其中,所述透明基材远离反射镀膜面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透明块材,所述透明块材的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设置有抗反射镀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以减少两个光源光型之间的暗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线发生菲涅耳反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镀抗反射镀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暗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光源承载件、2-透镜单元、3-透明基材、4-反射结构、5-近灯光源、6-远灯光源、7-遮光薄板、8-暗带、9-镀膜滚轮、11-散热结构、12-锁固孔、21-反射区域、31-反射镀膜面、32-透明块材、321-抗反射镀膜、322-结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源承载件1;
一透镜单元2,所述透镜单元与光源承载件之间形成反射区域21,所述透镜单元用以收集通过反射区域的光线,并将光线射向远离光源承载件的一端;
一透明基材3,所述透明基材具有厚度,且透明基材的一端电镀形成反射镀膜面31,所述反射镀膜面位于反射区域内;所述反射镀膜面用以使光线发生反射。
以及两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安装在光源承载件上远离透镜单元的一端,且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分别位于光源承载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结构和反射结构4,所述反射结构用以收集发光结构所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反射镀膜面上;所述发光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发光体。
其中,所述透明基材3远离反射镀膜面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透明块材3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安装在一壳体上,该壳体上设置有散热结构11,所述透明基材3沿水平方向延伸有结合部322,结合部322与散热结构通过锁固孔12连接,位于光源承载件上侧的发光结构为近灯光源5,位于光源承载件下侧的发光结构为远灯光源6;反射镀膜面31位于透明基材3的上端,透明基材3远离反射镀膜面31的一侧向下延伸;
使用时,位于上侧的反射结构收集近灯光源5所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反射区域内的反射镀膜面上;位于下侧的反射结构收集远灯光源6所发出的光线,将光线反射到透明块材32的左侧边缘,光线进入透明块材32内通过反射镀膜面31反射后,从透明块材32的右侧边缘射出,所述透镜单元收集通过反射区域的光线,并将光线射出。这个过程中由于反射镀膜面是电镀的薄膜其厚度较薄为0.05mm,因而远光灯与近光灯光型之间的暗带较小或者没有暗带。从而实现了减少两个光源光型之间暗带的目的。
但是当光线通过透明块材32的左侧和右侧时,会发生菲涅耳反射(FresnelReflection),如图2所示,第一次发生在光线从空气进入透明块材,第二次发生在光线从透明块材进入到空气,使得部分能量无法穿透透明块材进而从透镜单元投射出去,达到远光光型,造成部分能量损耗。从而使得远光变暗。
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这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块材的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设置有抗反射镀膜321,优选地两侧均设置有抗反射镀膜321。所述抗反射镀膜用以减少光线的反射。从而减少了光线进出透明块材时的反射,解决了能量损耗的问题。如图4所示,该抗反射镀膜321采用镀膜滚轮9滚轮式镀膜工艺生产,便于降低成本,滚轮式镀膜工艺均为现有成熟工艺。
如图5所示,本案还有另一实施例,与前述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反射镀膜面31位于透明基材3的下端,透明基材3远离反射镀膜面的一侧向上延伸。使用时,位于上侧的反射结构收集近灯光源5所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透明块材32的左侧边缘,光线进入透明块材32内通过反射镀膜面31反射后,从透明块材32的右侧边缘射出;位于下侧的反射结构收集远灯光源6所发出的光线,将光线反射到反射区域内的反射镀膜面上。
如图6所示,这是本案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基材紧贴光源承载件设置。优选地所述透明基材3通过射出成形的方式而和光源承载件1形成一体成形的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源承载件(1);
一透镜单元(2),所述透镜单元与光源承载件之间形成反射区域(21),所述透镜单元用以收集通过反射区域的光线,并将光线射向远离光源承载件的一端;
一透明基材(3),所述透明基材具有厚度,且透明基材的一端电镀形成反射镀膜面(31),所述反射镀膜面位于反射区域内;
以及两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安装在光源承载件上远离透镜单元的一端,且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分别位于光源承载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结构和反射结构(4),所述反射结构用以收集发光结构所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反射镀膜面上;
其中,所述透明基材(3)远离反射镀膜面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透明块材(32),所述透明块材的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设置有抗反射镀膜(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发光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发光结构分别为近灯光源(5)和远灯光源(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紧贴光源承载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3)沿水平方向延伸有结合部(322),结合部(322)与散热结构(11)通过锁固孔(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3)上的反射镀膜面(31)位于透明基材(3)的上端,透明基材(3)远离反射镀膜面(31)的一侧向下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3)上的反射镀膜面(31)位于透明基材(3)的下端,透明基材(3)远离反射镀膜面的一侧向上延伸。
CN202022624210.1U 2020-11-13 2020-11-13 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 Active CN213178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4210.1U CN213178162U (zh) 2020-11-13 2020-11-13 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4210.1U CN213178162U (zh) 2020-11-13 2020-11-13 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78162U true CN213178162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81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24210.1U Active CN213178162U (zh) 2020-11-13 2020-11-13 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781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8074A (zh) * 2021-09-24 2021-10-29 深圳汝原科技有限公司 颜色镀膜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辐射源组件和干燥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8074A (zh) * 2021-09-24 2021-10-29 深圳汝原科技有限公司 颜色镀膜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辐射源组件和干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78162U (zh) 发光二极体双光模块
CN205065529U (zh) 车灯模块
CN101900579A (zh) 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的照明装置
US11047536B2 (en) Tubular LED fixture
CN105222086A (zh) 二次光学元件及光源模块
CN211502647U (zh) 配光装置及配光器
CN211203911U (zh) 一种近光灯的光学结构
CN214956941U (zh) 一种发光模组结构
CN102042520A (zh) 光源模组
CN209960238U (zh) 灯具
CN216591551U (zh) 导光板及灯具
CN205118865U (zh) 远近灯的多重反射面tir透镜光学结构
CN216743897U (zh) 一种具有双透镜的照明组件
CN219201980U (zh) 一种具有导光均匀结构的导光板
CN221763355U (zh) 车灯装置
CN211826595U (zh) 一种改善亮边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8379026U (zh) 一种高收光效率的led模组结构
CN218762759U (zh) 一种新型的高效面发光阅读灯
CN218763007U (zh) 一种条状小角度光学透镜
EP3726126B1 (en) Tubular led light fixture
CN221171934U (zh) 一种能增加匀光效果的多反射面透镜
CN218972498U (zh) 透镜、透镜模组及灯具
CN221780558U (zh) 一种车灯厚壁零件大视角补光的光学结构
CN216313192U (zh)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CN220584878U (zh) 一种无边框的超薄灯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