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5259U - 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及其开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及其开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75259U CN213175259U CN202021222633.4U CN202021222633U CN213175259U CN 213175259 U CN213175259 U CN 213175259U CN 202021222633 U CN202021222633 U CN 202021222633U CN 213175259 U CN213175259 U CN 2131752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wire
- fixed pulley
- wire section
- wheel
- aerial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及其开门装置,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包括线性模组、环形钢线、定滑轮组和联动块组,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和第六定滑轮,所述联动块组包括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第三联动块和第四联动块;本实用新型属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应用于全自动无人机机舱上时,可以实现采用单一个线性模组控制两块门板沿相面对或者相背向的方向移动,实现两块门板之间的开启或者关闭,对门板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更加平稳,并且减少了线性模组的使用,当其应用在全自动无人机机舱上时,可以有效降低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整体重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及其开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测绘、消防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应用的巨大前景下,无人机需要起降条件的限制以及存储收纳等问题。其中,全自动无人机机舱是一种能够容纳并保护无人机的装置,通过其还能够使无人机的使用更加方便。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一般是采用顶部双门开合设计,使用两个电机装置分别在左右两侧控制两个门向左右方向移动而实现关闭或者打开,然而,采用两个电机装置的设计必然会施加在两个门上的力存在不同,门的运行存在不稳定性;其次,增加了机舱整体的重量,成本也升高;另外,由于受到两个电机装置安装位置的限制,还造成门板的厚度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及其开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采用两个电机装置驱动双门开合,导致门存在运动不稳定以及全自动无人机机舱整体重量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包括线性模组、环形钢线、定滑轮组和联动块组,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和第六定滑轮,所述联动块组包括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第三联动块和第四联动块;
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分别位于左侧的上方和下方布置,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分别位于右侧的上方和下方布置,所述第五定滑轮和所述第六定滑轮分别靠近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的内侧设置;
所述环形钢线环绕连接于所述第一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四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且所述环形钢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第三定滑轮之间的第一钢线段、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第五定滑轮之间的第二钢线段、位于所述第五定滑轮与所述第六定滑轮之间的第三钢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第六定滑轮之间的第四钢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第四定滑轮之间的第五钢线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定滑轮与所述第四定滑轮之间的第六钢线段;
所述第一钢线段、所述第二钢线段、所述第四钢线段和所述第五钢线段相互平行,所述第三钢线段和所述第六钢线段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钢线段、所述第二钢线段、所述第四钢线段和所述第五钢线段均与所述第三钢线段垂直,所述第一联动块与所述第一钢线段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与所述第四钢线段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联动块形成上下正对应,所述第三联动块与所述第二钢线段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联动块的右侧,所述第四联动块与所述第五钢线段连接并与所述第四联动块形成上下正对应,所述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三钢线段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环形钢线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钢线段与所述第二钢线段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线间隔件,所述第四钢线段与所述第五钢线段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线间隔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钢线间隔件包括第一底隔板、第一顶隔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底隔板与所述第一顶隔板之间的第一间隔柱,所述第一底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钢线段和所述第二钢线段的下方,所述第一顶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钢线段和所述第二钢线段的上方,所述第一间隔柱位于所述第一钢线段与所述第二钢线段之间;
所述第二钢线间隔件包括第二底隔板、第二顶隔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底隔板与所述第二顶隔板之间的第二间隔柱,所述第二底隔板位于所述第四钢线段和所述第五钢线段的下方,所述第二顶隔板位于所述第四钢线段和所述第五钢线段的上方,所述第二间隔柱位于所述第四钢线段与所述第五钢线段之间。
可选地,所述定滑轮组还包括所述第一轮支撑件、第二轮支撑件、第三轮支撑件和第四轮支撑件,所述第一定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轮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定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轮支撑件上,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五定滑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轮支撑件上,所述第四定滑轮和所述第六定滑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四轮支撑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轮支撑件包括第一轮底板、第一轮顶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轮底板与所述第一轮顶板之间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定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轮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轮顶板的下方;
所述第二轮支撑件包括第二轮底板、第二轮顶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轮底板与所述第二轮顶板之间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定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轮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轮顶板的下方;
所述第三轮支撑件包括第三轮底板、第三轮顶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三轮底板与所述第三轮顶板之间的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五定滑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轮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三轮顶板的下方;
所述第四轮支撑件包括第四轮底板、第四轮顶板和连接于所述第四轮底板与所述第四轮顶板之间的第四支撑柱,所述第四定滑轮和所述第六定滑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四轮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四轮顶板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联动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一钢线段的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一条形连接孔,所述第二联动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四钢线段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二条形连接孔,所述第三联动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二钢线段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三条形连接孔,所述第四联动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五钢线段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四条形连接孔。
可选地,所述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联动块连接,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联动块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轨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三联动块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轨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四滑轨与所述第四联动块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滑轨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线性模组包括外壳、电机、丝杆、螺母、连接块、导轨和滑块,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第三钢线段的一侧,所述电机、所述丝杆和所述导轨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上,所述丝杆与所述电机的主轴连接并平行于所述第三钢线段,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三钢线段之间,所述导轨与所述丝杆平行,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滑块上。
可选地,所述线性模组包括所述第三钢线段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螺母的侧部安装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开关感应连接的感应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工作时,线性模组的驱动端驱动第三钢线段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在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和第六定滑轮的共同作用下,第一钢线段和第四钢线段沿着同一方向移动,那么分别与第一钢线段和第四钢线段连接的第一联动块和第二联动块沿着同一方向移动;同理,第二线段和第五钢线段沿着另一反方向移动,那么分别与第二钢线段和第五钢线段连接的第三联动块和第四联动块沿着另一反方向移;这样,可以将一块门板同时与第一联动块和第二联动块连接,将另一块门板同时与第三联动块和第四联动块连接,如此就可以实现采用单一个线性模组控制两块门板沿相面对或者相背向的方向移动,实现两块门板之间的开启或者关闭,对门板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更加平稳,并且减少了线性模组的使用,当其应用在全自动无人机机舱上时,可以有效降低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整体重量。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所述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包括机架、左向移动门、右向移动门和上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所述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五定滑轮和所述第六定滑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左向移动门和所述右向移动门均设置于所述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的上方,且所述左向移动门与所述第一联动块和所述第二联动块的顶部连接,所述右向移动门与所述第三联动块和所述第四联动块的顶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由于其使用有上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作为左向移动门和右向移动门开启和关闭的控制装置,如此可以实现采用单一个线性模组控制两块门板沿相面对或者相背向的方向移动,实现两块门板之间的开启或者关闭,对门板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更加平稳,并且减少了线性模组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控制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控制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的线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线性模组 11—外壳 12—电机
13—丝杆 14—螺母 15—连接块
16—导轨 17—滑块 18—限位开关
19—感应片 20—环形钢线 21—第一钢线段
22—第二钢线段 23—第三钢线段 24—第四钢线段
25—第五钢线段 26—第六钢线段 30—定滑轮组
40—联动块组 41—第一联动块 42—第二联动块
43—第三联动块 44—第四联动块 45—第一滑轨
46—第二滑轨 47—第三滑轨 48—第四滑轨
50—第一钢线间隔件 51—第一底隔板 52—第一顶隔板
53—第一间隔柱 60—第二钢线间隔件 61—第二底隔板
62—第二顶隔板 63—第二间隔柱 100—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
200—机架 300—左向移动门 301—第一定滑轮
302—第二定滑轮 303—第三定滑轮 304—第四定滑轮
305—第五定滑轮 306—第六定滑轮 307—第一轮支撑件
308—第二轮支撑件 309—第三轮支撑件 310—第四轮支撑件
400—右向移动门 411—第一条形连接孔 421—第二条形连接孔
431—第三条形连接孔 441—第四条形连接孔 3071—第一轮底板
3072—第一轮顶板 3073—第一支撑柱 3081—第二轮底板
3082—第二轮顶板 3083—第二支撑柱 3091—第三轮底板
3092—第三轮顶板 3093—第三支撑柱 3101—第四轮底板
3102—第四轮顶板 3103—第四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100,包括线性模组10、环形钢线20、定滑轮组30和联动块组40,所述定滑轮组30包括第一定滑轮301、第二定滑轮302、第三定滑轮303、第四定滑轮304、第五定滑轮305和第六定滑轮306,第一定滑轮301、第二定滑轮 302、第三定滑轮303、第四定滑轮304、第五定滑轮305和第六定滑轮306六个定滑轮结构相同,直径优选为一致。所述联动块组40包括第一联动块41、第二联动块42、第三联动块43和第四联动块44,第一联动块41、第二联动块42、第三联动块43和第四联动块44四块联动块的结构形状类似,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其中,环形钢线20是指一条封闭的环形的钢线。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定滑轮301和所述第二定滑轮302分别位于左侧的上方和下方布置,即在实际应用时,面对组装的工作人员而言,第一定滑轮301和第二定滑轮302分别在左手侧的上方和下方正对应设置;同样,所述第三定滑轮303和所述第四定滑轮304分别位于右侧的上方和下方布置;另外,所述第五定滑轮305和所述第六定滑轮306分别靠近所述第三定滑轮303 和所述第四定滑轮304的内侧设置。其中,所述的内侧具体例如是第五定滑轮 305靠近第三定滑轮303的左下侧设置,第六定滑轮306靠近第四定滑轮304的左上侧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环形钢线20环绕连接于所述第一定滑轮301、第五定滑轮305、第六定滑轮306、第二定滑轮302、第四定滑轮304和第三定滑轮303,即环形钢线20随着位置如上述分布好的第一定滑轮301、第五定滑轮305、第六定滑轮306、第二定滑轮302、第四定滑轮304和第三定滑轮303 绕设连接,通过第一定滑轮301、第五定滑轮305、第六定滑轮306、第二定滑轮302、第四定滑轮304和第三定滑轮303对环形钢线20的绕设方向的导向,最后使得环形钢线20形成横向布置的第一钢线段21、第二钢线段22、第四钢线段24和第五钢线段25,以及形成纵向的第三钢线段23和第六钢线段26。具体地,所述环形钢线2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301与所述第三定滑轮303之间的第一钢线段21、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301与所述第五定滑轮305之间的第二钢线段22、位于所述第五定滑轮305与所述第六定滑轮306之间的第三钢线段23、位于所述第二定滑轮302与所述第六定滑轮306之间的第四钢线段24、位于所述第二定滑轮302与所述第四定滑轮304之间的第五钢线段25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定滑轮303与所述第四定滑轮304之间的第六钢线段26。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钢线段21、所述第二钢线段22、所述第四钢线段24和所述第五钢线段25相互平行,所述第三钢线段23和所述第六钢线段26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钢线段21、所述第二钢线段22、所述第四钢线段24和所述第五钢线段25均与所述第三钢线段23垂直,所述第一联动块41 与所述第一钢线段21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42与所述第四钢线段24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联动块41形成上下正对应,所述第三联动块43与所述第二钢线段22 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联动块41的右侧,所述第四联动块44与所述第五钢线段 25连接并与所述第四联动块44形成上下正对应,所述线性模组10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三钢线段23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环形钢线20转动。四个联动块分别与四根钢线段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可以采用夹紧件夹持锁紧,这样方便对联动块的位置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100工作时,线性模组10的驱动端驱动第三钢线段23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在第一定滑轮301、第二定滑轮302、第三定滑轮303、第四定滑轮304、第五定滑轮305和第六定滑轮 306的共同作用下,第一钢线段21和第四钢线段24沿着同一方向移动,那么分别与第一钢线段21和第四钢线段24连接的第一联动块41和第二联动块42沿着同一方向移动;同理,第二线段和第五钢线段25沿着另一反方向移动,那么分别与第二钢线段22和第五钢线段25连接的第三联动块43和第四联动块44沿着另一反方向移;这样,可以将一块门板同时与第一联动块41和第二联动块 42连接,将另一块门板同时与第三联动块43和第四联动块44连接,如此就可以实现采用单一个线性模组10控制两块门板沿相面对或者相背向的方向移动,实现两块门板之间的开启或者关闭,对门板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更加平稳,并且减少了线性模组10的使用,当其应用在全自动无人机机舱上时,可以有效降低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整体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钢线段21与所述第二钢线段22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线间隔件50,所述第四钢线段24与所述第五钢线段25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线间隔件60。具体地,第一钢线间隔件5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第一钢线段21和第二钢线段22起到间隔而避免触碰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第一钢线段21和第二钢线段22起到保护而防止外物对其触碰的作用;同理,第二钢线间隔件6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第四钢线段24和第五钢线段25起到间隔而避免触碰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第四钢线段24和第五钢线段25起到保护而防止外物对其触碰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钢线间隔件 50和第二钢线间隔件60均可以是组件结构,也可以是单一的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钢线间隔件50包括第一底隔板51、第一顶隔板5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底隔板51与所述第一顶隔板52之间的第一间隔柱53,所述第一底隔板51位于所述第一钢线段21和所述第二钢线段22的下方,所述第一顶隔板52位于所述第一钢线段21和所述第二钢线段22的上方,所述第一间隔柱53位于所述第一钢线段21与所述第二钢线段22之间;即,第一底隔板51和第一顶隔板52通过第一间隔柱53连接而形成一个组件,第一底隔板51与第一顶隔板52之间的间隔可以供第一钢线段21 和第二钢线段22穿设,并对第一钢线段21和第二钢线段22起到保护而防止外物触碰的作用,第一间隔柱53的作用则是间隔分离第一钢线段21和第二钢线段22,避免第一钢线段21和第二钢线段22接触。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一钢线间隔件50设置在第一钢线段21和第二钢线段22需要保护的位置上。
同理,所述第二钢线间隔件60包括第二底隔板61、第二顶隔板62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底隔板61与所述第二顶隔板62之间的第二间隔柱63,所述第二底隔板61位于所述第四钢线段24和所述第五钢线段25的下方,所述第二顶隔板 62位于所述第四钢线段24和所述第五钢线段25的上方,所述第二间隔柱63位于所述第四钢线段24与所述第五钢线段25之间。即,第二底隔板61和第二顶隔板62通过第二间隔柱63连接而形成一个组件,第二底隔板61与第二顶隔板 62之间的间隔可以供第四钢线段24和第五钢线段25穿设,并对第四钢线段24 和第五钢线段25起到保护而防止外物触碰的作用,第二间隔柱63的作用则是间隔分离第四钢线段24和第五钢线段25,避免第四钢线段24和第五钢线段25 接触。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二钢线间隔件60设置在第四钢线段24 和第五钢线段25需要保护的位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定滑轮组30还包括所述第一轮支撑件307、第二轮支撑件308、第三轮支撑件309和第四轮支撑件310,所述第一定滑轮301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轮支撑件307上,所述第二定滑轮30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轮支撑件308上,所述第三定滑轮303和所述第五定滑轮305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轮支撑件309上,所述第四定滑轮 304和所述第六定滑轮306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四轮支撑件310上。具体地,第一轮支撑件307、第二轮支撑件308、第三轮支撑件309和第四轮支撑件310 分别供各个定滑轮安装,这样,可以通过轮支撑件可以更好地适配安装在例如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其他部件上,对定滑轮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各定滑轮安装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各轮支撑件可以是一体成型件或者是组件,根据实际需求而选定最佳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轮支撑件307包括第一轮底板3071、第一轮顶板307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轮底板3071与所述第一轮顶板3072之间的第一支撑柱3073,所述第一定滑轮301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轮底板307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轮顶板3072的下方;第一轮底板3071与第一轮顶板3072通过第一支撑柱3073连接,第一轮底板3071与第一轮顶板3072 之间形成间隔,该间隔可以对安装在第一轮底板3071上的第一定滑轮301的运动提供空间以及对其起到防止外物触碰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轮支撑件308包括第二轮底板3081、第二轮顶板3082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轮底板3081与所述第二轮顶板3082之间的第二支撑柱3083,所述第二定滑轮30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轮底板3081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轮顶板3082的下方;第二轮底板3081与第二轮顶板3082通过第二支撑柱3083连接,第二轮底板3081与第二轮顶板3082之间形成间隔,该间隔可以对安装在第二轮底板3081上的第二定滑轮302的运动提供空间以及对其起到防止外物触碰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轮支撑件309包括第三轮底板3091、第三轮顶板3092和连接于所述第三轮底板3091与所述第三轮顶板3092之间的第三支撑柱3093,所述第三定滑轮303和所述第五定滑轮305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轮底板3091上并位于所述第三轮顶板3092的下方;第三轮底板3091 与第三轮顶板3092通过第三支撑柱3093连接,第三轮底板3091与第三轮顶板 3092之间形成间隔,该间隔可以对安装在第三轮低底板上的第三定滑轮303和第五定滑轮305的运动提供空间以及对其起到防止外物触碰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四轮支撑件310包括第四轮底板3101、第四轮顶板3102和连接于所述第四轮底板3101与所述第四轮顶板3102之间的第四支撑柱3103,所述第四定滑轮304和所述第六定滑轮306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四轮底板3101上并位于所述第四轮顶板3102的下方。第四轮底板3101 与第四轮顶板3102通过第四支撑柱3103连接,第四轮底板3101与第四轮顶板 3102之间形成间隔,该间隔可以对安装在第四轮低底板上的第四定滑轮304和第六定滑轮306的运动提供空间以及对其起到防止外物触碰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联动块4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一钢线段21的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一条形连接孔411,第一条形连接孔411的数量优选为三条且平行设置,另外,三条第一条形连接孔411均与第一钢线段21垂直设置。同样,所述第二联动块42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四钢线段24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二条形连接孔521,第二条形连接孔521的数量优选为三条且平行设置,另外,三条第二条形连接孔521 均与第四钢线段24垂直设置。同样,所述第三联动块43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二钢线段22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二条形连接孔521,第二条形连接孔521的数量优选为三条且平行设置,另外,三条第三条形连接孔431均与第二钢线段22垂直设置。同样,所述第四联动块44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五钢线段25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四条形连接孔441,第四条形连接孔441 的数量优选为三条且平行设置,另外,三条第四条形连接孔441均与第五钢线段25垂直设置。这样,即使调整各个联动块与各钢线段之间的间隔,各个条形连接孔依然可以提供连接位配合其他部件将联动块和钢线段锁紧连接,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所述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滑轨45、第二滑轨46、第三滑轨47和第四滑轨48,所述第一滑轨45与所述第一联动块41连接,所述第二滑轨46与所述第二联动块4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轨45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滑轨47与所述第三联动块 4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轨45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四滑轨48与所述第四联动块44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滑轨47平行设置。具体地,第一滑轨45和第二滑轨 46分别用于与一块门板连接,对该门板起到导向作用,减少第一联动块41和第二联动块42的受力强度;同理,第三滑轨47和第四滑轨48分别用于与另一块门板连接,对该另一门板起到导向作用,减少第三联动块43和第四联动块44 的受力强度。实际应用时,第一滑轨45和第二滑轨46均与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左向移动门300连接,而第三滑轨47和第四滑轨48均与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右向移动门40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线性模组10包括外壳 11、电机12、丝杆13、螺母14、连接块15、导轨16和滑块17,所述外壳11 设置于所述第三钢线段23的一侧,所述电机12、所述丝杆13和所述导轨16均安装于所述外壳11上,所述丝杆13与所述电机12的主轴连接并平行于所述第三钢线段23,所述螺母14与所述丝杆1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15连接于所述螺母14与所述第三钢线段23之间,所述导轨16与所述丝杆13平行,所述滑块17与所述导轨16滑动配合,所述螺母14安装于所述滑块17上。具体地,电机12启动,带动与其主轴连接的丝杆13转动,由于该丝杆13与第三钢线段 23平行设置,那么在丝杆13上移动的螺母14的形成路线则与第三钢线段23平行,又由于第三钢线段23通过连接块15与螺母14连接,这样即可通过该螺母 14驱动第三钢线段23移动,进而实现驱动环形钢线20转动。另外,螺母14在滑块17与导轨16的滑动配合下,可以始终沿着一条直线移动而不偏移方向,提高环形钢线20转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线性模组10包括所述第三钢线段23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开关18,所述限位开关18与所述电机12电性连接,所述螺母14的侧部安装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开关18感应连接的感应片19。即当螺母14移动到预定的位置时,感应片19与限位开关18实现感应,这样,感应开关会给到电机12一个停止或者反方向的驱动信号(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即可),这样可以避免线性模组10驱动的两个门的开启或者关闭出现超出移动行程的问题。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所述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包括机架200、左向移动门300、右向移动门400和上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100,所述第一定滑轮301、所述第二定滑轮302、所述第三定滑轮303、所述第四定滑轮304、所述第五定滑轮305和所述第六定滑轮306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200的顶部,所述左向移动门300和所述右向移动门400均设置于所述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100的上方,且所述左向移动门300与所述第一联动块41和所述第二联动块42的顶部连接,所述右向移动门400与所述第三联动块43和所述第四联动块44的顶部连接。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由于其使用有上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100作为左向移动门300和右向移动门400开启和关闭的控制装置,如此可以实现采用单一个线性模组10控制两块门板沿相面对或者相背向的方向移动,实现两块门板之间的开启或者关闭,对门板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更加平稳,并且减少了线性模组10的使用,当其应用在全自动无人机机舱上时,可以有效降低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地,第一滑轨45和第三滑轨47的外侧可以设置位于左向移动门300 和右向移动门400上侧的下方的第一保护折板(图未示),同理,第三滑轨47 和第四滑轨48的外侧可以设置位于左向移动门300和右向移动门400下侧的下方的第二保护折板(图未示)。通过该第一保护折板和第二保护板可以对第一滑轨45和第三滑轨47以及第三滑轨47和第四滑轨48起到保护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全自动无人机机舱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减少驱动源的设置,相较于传统技术中左右开门机构需要两台驱动源单独驱动的设计,本实施例可以使用单一个线性模组10即可实现控制左向移动门300和右向移动门400开启和关闭;
第二,降低左向移动门300和右向移动门400的厚度,定滑轮和钢线段的总体高度相对线性模组10较小,并且,本实施例中的线性模组10可以与其他结构交错设置,从而降低了左向移动门300和右向移动门400的厚度;
第三,减轻了整个全自动无人机机舱的重量,结构更加简单;
第四,控制左向移动门300和右向移动门400开启或者关闭的运动更加平稳,前后两个施力点同步施力,推动左向移动门300和右向移动门400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性模组、环形钢线、定滑轮组和联动块组,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和第六定滑轮,所述联动块组包括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第三联动块和第四联动块;
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分别位于左侧的上方和下方布置,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分别位于右侧的上方和下方布置,所述第五定滑轮和所述第六定滑轮分别靠近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的内侧设置;
所述环形钢线环绕连接于所述第一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四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且所述环形钢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第三定滑轮之间的第一钢线段、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第五定滑轮之间的第二钢线段、位于所述第五定滑轮与所述第六定滑轮之间的第三钢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第六定滑轮之间的第四钢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第四定滑轮之间的第五钢线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定滑轮与所述第四定滑轮之间的第六钢线段;
所述第一钢线段、所述第二钢线段、所述第四钢线段和所述第五钢线段相互平行,所述第三钢线段和所述第六钢线段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钢线段、所述第二钢线段、所述第四钢线段和所述第五钢线段均与所述第三钢线段垂直,所述第一联动块与所述第一钢线段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与所述第四钢线段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联动块形成上下正对应,所述第三联动块与所述第二钢线段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联动块的右侧,所述第四联动块与所述第五钢线段连接并与所述第四联动块形成上下正对应,所述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三钢线段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环形钢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线段与所述第二钢线段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线间隔件,所述第四钢线段与所述第五钢线段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线间隔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线间隔件包括第一底隔板、第一顶隔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底隔板与所述第一顶隔板之间的第一间隔柱,所述第一底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钢线段和所述第二钢线段的下方,所述第一顶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钢线段和所述第二钢线段的上方,所述第一间隔柱位于所述第一钢线段与所述第二钢线段之间;
所述第二钢线间隔件包括第二底隔板、第二顶隔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底隔板与所述第二顶隔板之间的第二间隔柱,所述第二底隔板位于所述第四钢线段和所述第五钢线段的下方,所述第二顶隔板位于所述第四钢线段和所述第五钢线段的上方,所述第二间隔柱位于所述第四钢线段与所述第五钢线段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组还包括第一轮支撑件、第二轮支撑件、第三轮支撑件和第四轮支撑件,所述第一定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轮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定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轮支撑件上,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五定滑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轮支撑件上,所述第四定滑轮和所述第六定滑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四轮支撑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支撑件包括第一轮底板、第一轮顶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轮底板与所述第一轮顶板之间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定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轮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轮顶板的下方;
所述第二轮支撑件包括第二轮底板、第二轮顶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轮底板与所述第二轮顶板之间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定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轮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轮顶板的下方;
所述第三轮支撑件包括第三轮底板、第三轮顶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三轮底板与所述第三轮顶板之间的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五定滑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轮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三轮顶板的下方;
所述第四轮支撑件包括第四轮底板、第四轮顶板和连接于所述第四轮底板与所述第四轮顶板之间的第四支撑柱,所述第四定滑轮和所述第六定滑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四轮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四轮顶板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一钢线段的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一条形连接孔,所述第二联动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四钢线段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二条形连接孔,所述第三联动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二钢线段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三条形连接孔,所述第四联动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整与所述第五钢线段之间的连接距离的第四条形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联动块连接,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联动块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轨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三联动块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轨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四滑轨与所述第四联动块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滑轨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模组包括外壳、电机、丝杆、螺母、连接块、导轨和滑块,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第三钢线段的一侧,所述电机、所述丝杆和所述导轨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上,所述丝杆与所述电机的主轴连接并平行于所述第三钢线段,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三钢线段之间,所述导轨与所述丝杆平行,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滑块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模组包括所述第三钢线段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螺母的侧部安装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开关感应连接的感应片。
10.一种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包括机架、左向移动门、右向移动门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所述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五定滑轮和所述第六定滑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左向移动门和所述右向移动门均设置于所述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开门装置的上方,且所述左向移动门与所述第一联动块和所述第二联动块的顶部连接,所述右向移动门与所述第三联动块和所述第四联动块的顶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22633.4U CN213175259U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及其开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22633.4U CN213175259U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及其开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75259U true CN213175259U (zh) | 2021-05-11 |
Family
ID=75789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22633.4U Active CN213175259U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及其开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75259U (zh) |
-
2020
- 2020-06-28 CN CN202021222633.4U patent/CN2131752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98190A (zh) | 直线电机驱动的开关门系统 | |
CN217632049U (zh) | 一种站台门 | |
CN213175259U (zh) | 全自动无人机机舱及其开门装置 | |
CN111122099B (zh) | 一种汽车风洞第一拐角段试验装置 | |
CN108979416B (zh) | 双开塞拉门系统 | |
CN105239711A (zh) | 网球场全移动开合屋盖系统 | |
CN103628798A (zh) | 小体积快速卷帘门 | |
CN209896550U (zh) | 智能型低压开关柜 | |
CN205189600U (zh) | 一种屏蔽门门机系统 | |
CN106480672B (zh) | 一种具有移动功能的悬挂式晾衣架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5324423A (zh) | 一种自动可伸缩的防护装置 | |
CN115217395A (zh) | 一种站台门 | |
CN107934720A (zh) | 轨道箱体及楼道电梯 | |
CN221443803U (zh) | 一种智能监控巡检装置 | |
CN212054361U (zh) | 一种环境试验箱的移门结构 | |
CN112514634A (zh) | 一种护栏机器人 | |
CN220033106U (zh) | 一种用于取晶车夹取晶棒的立柱轨道结构 | |
CN215632558U (zh) | 窗体结构及厂房 | |
CN220218417U (zh) | 一种人防门维修用辅助安装支架 | |
CN109287332A (zh) | 一种外置动力式滑盖温室用钢丝绳预紧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13417989B (zh) | 一种gtf发动机齿轮箱固定装置 | |
CN220382669U (zh) | 一种机电安装电缆架设架 | |
CN219918099U (zh) | 一种吊装式变电开关柜 | |
CN219513797U (zh) | 一种输配电用低压无功补偿柜 | |
CN213807204U (zh) | 液压折叠滑升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