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5197U - 一种反提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提门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75197U CN213175197U CN202020946358.4U CN202020946358U CN213175197U CN 213175197 U CN213175197 U CN 213175197U CN 202020946358 U CN202020946358 U CN 202020946358U CN 213175197 U CN213175197 U CN 2131751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age
- housing
- door lock
- casing
-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反提门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联动件,以及可与第一联动件相配合,并伸出壳体外的斜舌,壳体内还设于可与第一联动件配合转动的第二联动件,第二联动件上形成有第一联动槽,第一联动件上形成有朝向第一联动槽的推动部,第二联动件上还连接可随第二联动件转动进行平移,并伸出壳体外的方舌,方舌上形成有可与第二联动件相配合的连接件。通过该门锁,用户只需要反向转动执手,即可实现锁门,该门锁操作简便,且内部结构稳定且简单,能够更好地节约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提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是一种用于把门锁住的工具,能够起到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作用。在人们外出时,人们往往会用钥匙将门锁上,但若每次出门都需要钥匙来进行锁门,则很容易使得用户在使用门锁时感到不便,因此门锁中最好设有能够便于用户快速锁门的结构,如反提结构,用户只需要将反向转动执手,即可快速地将门锁上,即不需要再通过钥匙来锁门。然而目前市场上能够实现反提的门锁大多结构复杂,存在生产成本高,容易损坏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且易于操作的反提门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问题,提供了一反提门锁,用户只需要将该门锁的执手进行反向转动,即可对门进行上锁,该门锁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前提下简化了内部零件,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具备更长久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反提门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联动件,以及可与所述第一联动件相配合,并伸出所述壳体外的斜舌,所述壳体内还设于可与第一联动件配合转动的第二联动件,第二联动件上形成有第一联动槽,所述第一联动件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联动槽的推动部,所述第二联动件上还连接可随所述第二联动件转动进行平移,并伸出所述壳体外的方舌,方舌上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相配合的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后端形成有第一凸体,所述第二联动件上形成有可供所述第一凸体伸入的第一导向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二导向孔,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向前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的第一定位柱,所述连接件前端形成有第二凸体,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同时套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凸体上的三角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以及连接件后端的升降板,升降板内形成可供所述第一定位柱穿过的第四导向孔,升降板上分别形成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以及第三凸块,所述第一联动件上形成有可供所述第一凸块嵌入的第二联动槽,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上套有形成有两端钢丝的第一复位扭簧,第一复位扭簧的一端钢丝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抵,另一端钢丝与所述第二凸块的上端面相抵,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凸块侧端面相抵的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锁芯的锁芯孔,锁芯孔位于所述升降板下端,所述升降板下端向前弯折延长,并形成有可与锁芯相配合的联动部,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可与锁芯相配合的第三联动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件上形成有第一锁舌推动部,所述斜舌上形成有伸入所述壳体内部,并从所述第一锁舌推动部前端穿过的连接杆,连接杆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锁舌推动部右端相抵的联动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三定位柱,第三定位柱上套有形成有两端钢丝的第二复位扭簧,第二复位扭簧的一端钢丝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抵,另一端钢丝与所述联动板的右端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板前后两端均形成有滑动块,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可供所述滑动块嵌入的第三导向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件内形成有用连接执手的方芯。
进一步的,所述方舌与连接件之间限定有限位端面,所述方芯上套有第三联动件,第三联动件包括与所述限位端面相抵的联动杆,以及与所述联动板左端相抵的第二锁舌推动部,所述第三联动件上设有同时贯穿所述联动杆与第二锁舌推动部的中心轴,所述联动杆与第二锁舌推动部均围绕所述中心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当用户需锁门时,只需要反向转动执手,所述方舌即可从所述壳体中伸出将门锁上,其操作十分便捷,并且该门锁在保持内部结构稳定的前提下简化了内部零件及其连接结构,从而有效地节约了该门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斜舌伸出壳体时该门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斜舌伸出壳体时该门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斜舌与方舌均伸出壳体时该门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斜舌与方舌均伸出壳体时该门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斜舌与方舌均缩回壳体时的该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联动件的主视图。
图7为锁舌与连接件相连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升降块的主视图。
1-壳体,11-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21-第一复位扭簧-121,13-第三定位柱,131-第二复位扭簧,14-第三导向孔, 2-第一联动件,21-推动部,22-第二联动槽,23-第一锁舌推动部,24-方芯,3-斜舌,31-连接杆,32-联动板,321-滑动块, 4-第二联动件,41-第一联动槽,42-第一导向孔,5-方舌,51- 连接件,511-第一凸体,512-第二导向孔,513-第二凸体,514- 三角扭簧,515-定位块,52-限位端面,6-升降板,61-第四导向孔,62-第一凸块,63-第二凸块,64-第三凸块,65-联动部,7- 第三联动件,71-联动杆,72-第二锁舌推动部,73-中心轴,8- 锁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反提门锁,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联动件2,以及可与所述第一联动件2相配合,并伸出所述壳体1外的斜舌3,所述壳体1内还设于可与第一联动件2配合转动的第二联动件4,第二联动件4上形成有第一联动槽41,所述第一联动件2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联动槽41的推动部21,所述第二联动件4上还连接可随所述第二联动件4转动进行平移,并伸出所述壳体 1外的方舌5,方舌5上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4相配合的连接件51。具体的,当用户反提执手时,所述第一联动件2逆时针转动,即所述推动部21朝向所述第一联动槽41靠近,使得所述第一联动件 2在逆时针转动时推动所述第二联动件4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联动件4在顺时针转动时即可带动所述连接件51平移,进而将所述方舌 5从所述壳体1外推出,最终实现锁门。
如图5-6所示,所述连接件51后端形成有第一凸体511,所述第二联动件4上形成有可供所述第一凸体511伸入的第一导向孔42。具体的,当所述第二联动件4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一导向孔42随之朝向所述第二联动件4转动的方向发生倾斜,进而通过所述第一凸体511推动所述连接件51平移,使得所述方舌5被顺利地推出所述所述壳体1外。
如图1-6所示,所述连接件51上形成有第二导向孔512,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向前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512的第一定位柱11,所述连接件51前端形成有第二凸体513,所述连接件51上连接有同时套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1与第二凸体513上的三角扭簧514。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柱11通过所述连接件51的第二导向孔512起到了对所述连接件51的限位作用,限定了所述连接件51可带动所述方舌5所平移的距离范围。所述三角扭簧514能够起到稳定该门锁工作状态的作用,当该门锁不受外力影响时,无论所述方舌5是伸出所述壳体1 外,还是缩回所述壳体1内,所述三角扭簧514都能通过固定所述连接件51来起到稳定所述方舌5所处位置的作用,从而保证该门锁的工作状态始终保持稳定。
如图1-5所示,所述壳体1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件2、第二联动件4以及连接件51后端的升降板6,升降板6内形成可供所述第一定位柱11穿过的第四导向孔61,升降板6上分别形成第一凸块 62,第二凸块63,以及第三凸块64,所述第一联动件2上形成有可供所述第一凸块62嵌入的第二联动槽22,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第二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2上套有形成有两端钢丝的第一复位扭簧 121,第一复位扭簧121的一端钢丝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相抵,另一端钢丝与所述第二凸块63的上端面相抵,所述连接件5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凸块64侧端面相抵的定位块515。具体的,所述升降板6 起到了对所述方舌5进行固定,稳定门锁内部结构的作用。当所述方舌5缩回所述壳体1内部时,所述升降板6的第三凸块64位于所述连接件51的定位块515的左端,从而起到了阻挡所述方舌5从所述壳体1外伸出的作用。当所述第一联动件2逆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一联动件2通过所述第二联动槽22推动所述第一凸块62,使得所述升降板6上升,在所述升降板6上升后,所述第三凸块64不再挡住所述定位块515,所述连接件51将能够顺利地带动所述方舌5伸出所述壳体1外。此时所述第二凸块63随所述升降板6上升,并对所述第一复位扭簧121进行压缩,当所述方舌5伸出所述壳体1外后,用户松开执手后所述第一联动件51复位,所述升降板6不再受到向上推动的力,即所述第二凸块63不再对所述第一复位扭簧121施加推力,所述第一复位扭簧121开始复位,并通过所述第二凸块63推动所述升降板6下降,所述升降板6在下降后所述第三凸块64位于所述连接件51的定位块515右端,从而起到阻挡所述方舌5缩回所述壳体1内的作用。在所述升降板6的升降过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 11通过所述第四导向孔61起到对所述升降板的导向与限位作用。所述壳体1内还形成有同时贯穿所述第二联动件4与升降板6的中心轴,中心轴起到对所述第二联动件4的固定作用,使得所述升降板6 在升降时不影响所述第二联动件4,同时可使得所述第二联动件4围绕中心轴转动,同时所述升降板6内还形成有可容纳中心轴的形成通孔,以保证所述升降板6的升降运动不受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安装锁芯的锁芯孔8,锁芯孔 8位于所述升降板6下端,所述升降板6下端向前弯折延伸,并形成有可与锁芯相配合的联动部65,所述连接件51上形成有可与锁芯相配合的第三联动槽516。具体的,插入所述锁芯孔8内的锁芯上会设有拨动件,用户将钥匙插入锁芯转动,或直接在门内转动锁芯上的开关,即可带动拨动件转动,拨动件在转动时会推动会先通过所述联动部65推动所述升降板6上升,使得所述升降板6的第三凸块64不再抵住所述连接件51的定位块515,拨动件继续转动,并转动至伸入所述连接件51的第三联动槽516内,从而推动所述连接件51进行平移,使得所述方舌5能够伸出或缩回所述壳体1内,从而实现该门锁的开合。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联动件2上形成有第一锁舌推动部 23,所述斜舌3上形成有伸入所述壳体1内部,并从所述第一锁舌推动部23前端穿过的连接杆31,连接杆31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锁舌推动部23右端相抵的联动板32。具体的,当用户正常转动执手,使得所述第一联动件2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一联动件2将通过所述第一锁舌推动部23来推动联动部32向右平移,所述联动部32将通过所述连接杆31带动所述斜舌3缩回所述壳体1内,在所述方舌5没有伸出所述壳体1外的情况下,所述斜舌3缩回所述壳体1内后安装该门锁的门板将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第三定位柱13,第三定位柱13 上套有形成有两端钢丝的第二复位扭簧131,第二复位扭簧131的一端钢丝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相抵,另一端钢丝与所述联动板32的右端相抵。具体的,所述第二复位扭簧131将所述联动部32抵住后,可使得该门锁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保持所述斜舌3伸出所述壳体1外的状态,从而实现门板在正常情况下能够保持闭合。当门需要打开时,用户转动执手,通过所述第一联动件2使得所述斜舌3缩回所述壳体1内,此时所述联动板32将右平移并对所述第二复位扭簧 131进行压缩,当用户松开执手后,所述第一联动件2不再受力,所述联动板32不再对所述第二复位扭簧131施加推力,所述第二复位扭簧131复位,并通过所述联动板32推动所述斜舌3重新伸出所述壳体1外。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联动板32前后两端均形成有滑动块32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可供所述滑动块321嵌入的第三导向孔14。具体的,所述第三孔14通过所述滑动块321起到了对所述联动板32在平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使得所述斜舌3在伸缩过程能够保持平稳,起到了稳定门锁工作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件2内形成有用连接执手的方芯24。具体的,通过将连接于执手上的方钢插入所述方芯24,即可实现执手与该门锁的连接,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转动执手来控制该门锁。
进一步的,所述方舌5与连接件51之间限定有限位端面52,所述方芯24上套有第三联动件7,第三联动件7包括与所述限位端面 52相抵的联动杆71,以及与所述联动板32左端相抵的第二锁舌推动部72,所述第三联动件7上设有同时贯穿所述联动杆71与第二锁舌推动部72的中心轴73,所述联动杆71与第二锁舌推动部72均围绕所述中心轴73转动。具体的,当所述方舌5伸出所述壳体1外部,用户将钥匙插入锁芯或直接转动锁芯上的开关,使得所述方舌5重新缩回所述壳体1内时,所述方舌5将推动所述联动杆71位移,所述联动杆71在位移的过程中将通过所述中心轴73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锁舌推动部72以所述方芯24为中心进行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锁舌推动部72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推动所述联动板32向右平移,所述联动板32在平移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斜舌3缩回所述壳体1内,最终实现完整的开锁。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反提门锁,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联动件(2),以及可与所述第一联动件(2)相配合,并伸出所述壳体(1)外的斜舌(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设于可与第一联动件(2)配合转动的第二联动件(4),第二联动件(4)上形成有第一联动槽(41),所述第一联动件(2)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联动槽(41)的推动部(21),所述第二联动件(4)上还连接可随所述第二联动件(4)转动进行平移,并伸出所述壳体(1)外的方舌(5),方舌(5)上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4)相配合的连接件(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提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1)后端形成有第一凸体(511),所述第二联动件(4)上形成有可供所述第一凸体(511)伸入的第一导向孔(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提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1)上形成有第二导向孔(512),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向前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512)的第一定位柱(11),所述连接件(51)前端形成有第二凸体(513),所述连接件(51)上连接有同时套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1)与第二凸体(513)上的三角扭簧(5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提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件(2)、第二联动件(4)以及连接件(51)后端的升降板(6),升降板(6)内形成可供所述第一定位柱(11)穿过的第四导向孔(61),升降板(6)上分别形成第一凸块(62),第二凸块(63),以及第三凸块(64),所述第一联动件(2)上形成有可供所述第一凸块(62)嵌入的第二联动槽(22),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第二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2)上套有形成有两端钢丝的第一复位扭簧(121),第一复位扭簧(121)的一端钢丝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相抵,另一端钢丝与所述第二凸块(63)的上端面相抵,所述连接件(5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凸块(64)侧端面相抵的定位块(5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提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安装锁芯的锁芯孔(8),锁芯孔(8)位于所述升降板(6)下端,所述升降板(6)下端向前弯折延伸,并形成有可与锁芯相配合的联动部(65),所述连接件(51)上形成有可与锁芯相配合的第三联动槽(5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提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2)上形成有第一锁舌推动部(23),所述斜舌(3)上形成有伸入所述壳体(1)内部,并从所述第一锁舌推动部(23)前端穿过的连接杆(31),连接杆(31)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锁舌推动部(23)右端相抵的联动板(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提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第三定位柱(13),第三定位柱(13)上套有形成有两端钢丝的第二复位扭簧(131),第二复位扭簧(131)的一端钢丝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相抵,另一端钢丝与所述联动板(32)的右端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提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32)前后两端均形成有滑动块(32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可供所述滑动块(321)嵌入的第三导向孔(1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提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2)内形成有用连接执手的方芯(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提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舌(5)与连接件(51)之间限定有限位端面(52),所述方芯(24)上套有第三联动件(7),第三联动件(7)包括与所述限位端面(52)相抵的联动杆(71),以及与所述联动板(32)左端相抵的第二锁舌推动部(72),所述第三联动件(7)上设有同时贯穿所述联动杆(71)与第二锁舌推动部(72)的中心轴(73),所述联动杆(71)与第二锁舌推动部(72)均可围绕所述中心轴(73)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46358.4U CN213175197U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反提门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46358.4U CN213175197U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反提门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75197U true CN213175197U (zh) | 2021-05-11 |
Family
ID=7578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4635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75197U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一种反提门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75197U (zh) |
-
2020
- 2020-05-29 CN CN202020946358.4U patent/CN21317519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799718A (en) | Sabotage-proof lock device with elbow-shaped latches | |
CN213175197U (zh) | 一种反提门锁 | |
CN213898449U (zh) | 柜门拉手组件 | |
CN209228217U (zh) | 一种锁体结构 | |
CN212614186U (zh) | 天地门锁 | |
CN211622937U (zh) | 一种锁具的斜舌翻转机构 | |
CN209908156U (zh) | 一种具有互锁功能的安全锁具 | |
CN211736753U (zh) | 一种双向联动解锁的锁体 | |
CN209761075U (zh) | 一种带有逃生功能的电子锁 | |
CN209799610U (zh) | 一种电子锁 | |
KR102668126B1 (ko) | 푸쉬풀 도어락 | |
CN211666473U (zh) | 一种同步上锁和解锁的锁体 | |
CN218206227U (zh) | 一种自动转向推拉箱柜微型锁 | |
CN221373216U (zh) | 一种双舌磁吸锁体结构 | |
CN114508269B (zh) | 一种平开玻璃门锁 | |
CN216380921U (zh) | 一种电插锁应急开锁结构 | |
CN211736745U (zh) | 一种电控门锁 | |
KR101417841B1 (ko) | 도어락용 푸쉬-풀 구조의 완충구조체 | |
CN218293160U (zh) | 一种带有拉手的锁扣盒 | |
CN213807041U (zh) | 一种安全门锁 | |
CN220184843U (zh) | 一种新型平面门锁 | |
CN220667227U (zh) | 一种杠杆结构多点锁锁体结构 | |
CN215443560U (zh) | 一种新型单锁舌锁体结构 | |
CN212614180U (zh) | 一种内螺旋可调闭锁 | |
CN214740561U (zh) | 锁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