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1557U - 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71557U CN213171557U CN202021282583.9U CN202021282583U CN213171557U CN 213171557 U CN213171557 U CN 213171557U CN 202021282583 U CN202021282583 U CN 202021282583U CN 213171557 U CN213171557 U CN 2131715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wage
- air
- sewage treatment
- elbow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所述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气源、污水处理区域、气提机构,污水处理区域通过气提机构与排污管道相连通;污水调蓄区域,污水调蓄区域与第一气源相连通,并通过排空管与污水处理区域相连通,气提机构与第一气源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处理区域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管网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用于对单元区域内的污水(如生活污水)进行排放,现有的排放过程中,其单元区域内的污水首先经污水支管输送至化粪池进行汇集并化学处理(如在化粪池中进行化学分解),使得处理后的上层液经排污管道流入市政管道中进行后续处理。
然而,该种排放方式使得在进行污水排放时,由化粪池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而在雨天时如果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由化粪池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于由化粪池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气源;
污水处理区域;
污水调蓄区域,所述污水调蓄区域与所述第一气源相连通;
气提机构,所述气提机构与所述第一气源相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区域通过所述气提机构与排污管道相连通;
排空管,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内,并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相连通;
其中,所述排空管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相连通部位处的高度,高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和所述排污管道相连通部位处的高度;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进水时,所述气提机构处于断开状态,所述污水处理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排空管流入所述污水调蓄区域中;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排水时,所述气提机构处于导通状态,所述污水调蓄区域中的污水在所述第一气源充入的压缩空气作用下挤压所述污水经所述排空管流入所述污水处理区域中。
可选的,所述气提机构包括:
弯管,所述弯管的第一个连通方向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所述弯管的第二个连通方向通向所述排污管道;
气囊,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弯管内;
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在所述弯管的第一个连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气囊置于所述弯管在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的管口处,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气囊相互独立;
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一端在所述弯管的第三个连通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气提机构包括:
弯管,所述弯管的第一个连通方向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所述弯管的第二个连通方向通向所述排污管道;
闸门,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弯管内;
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在所述弯管的第一个连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弯管在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的管口处。
可选的,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呈弯头结构,所述弯头结构的开口方向朝向与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可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污水处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所述弯管设置在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相邻的所述子区域中;每一个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水孔。
可选的,所述排空管包括:
第一排空口和第二排空口,所述排空管通过所述第一排空口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相连通,所述第一排空口的开口高度,高于所述排污管道的底标高;所述第二排空口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二排空口呈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U型开口端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的底部持平。
可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区域在与所述弯管的第一个连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设置有检修孔,所述第一气管设置在所述检修孔内。
可选的,在所述污水处理区域中,所述过水孔的标高高于所述弯管在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上的管口标高。
可选的,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呈弯头结构,所述弯头结构的开口方向朝向与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可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区域和所述污水调蓄区域为一个罐状池体的两个独立区域。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排水系统,
包括上述所述的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在雨天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气提机构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污水处理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排空管流入污水调蓄区域中;而在降雨结束需要将污水调蓄区域中的污水排出时,此时气提机构处于导通状态,污水调蓄区域中的污水在第一气源充入的压缩空气作用下挤压污水经排空管流入污水处理区域中,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处理区域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又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 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说明书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清楚、明白的理解本说明书,进而支持本说明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应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特在介绍本说明书之前,针对其所涉及的术语名词作出如下解释:
“单元区域”,是指存在污水的区域,如小区、学校、写字楼、商场等;“排污管道”,是在单元区域管道中用于输送雨水、污水或者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的管道;“污水处理区域”是指用于对单元区域内污水支管所传输的污水进行汇集并化学处理,可以是类似于化粪池等具有处理功能的池体结构。
实施例一
具体的,请参阅附图1-3,在该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气源3、污水处理区域1、污水调蓄区域2、气提机构4及排空管6。其中,污水调蓄区域2与第一气源3相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通过所述气提机构4与排污管道5 相连通;排空管6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内,并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所述排空管6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部位处的高度,高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和所述排污管道5相连通部位处的高度;
具体来说,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通常是通过污水支管流入污水处理区域1中,而在雨天需要对污水处理区域1中的污水进行调蓄时,此时可控制气提机构4处于断开状态,这样使得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支管流入污水处理区域1后,其在污水处理区域 1的液位不断上升,并在到达排空管6与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部位处的液位高度时,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经排空管6流入污水调蓄区域2中进行存储,而在降雨结束后需要将存储的污水由污水调蓄区域2输出时,此时可控制气提机构4处于导通状态,而污水调蓄区域2中的污水在第一气源3充入的压缩空气作用下挤压污水经排空管6流入污水处理区域1中,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处理区域1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5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作为气提机构4的一种实施方式来说,其可以包括:弯管9、气囊41、第一气管42和第二气管43。其中,弯管9包括三个连通方向,弯管9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通向污水处理区域1,弯管9的第二个连通方向92通向排污管道5;气囊41设置在弯管9的内部 (如节点部位处),并通过在弯管9的第三个连通方向93上连接第一气管42,以通过第一气管42连接第一气源3,具体的,该第一气管42的一端在弯管9的第三个连通方向93上与第一气源3相连通,第一气管42的另一端穿过气囊41置于弯管9在第一个连通方向91的管口处,第一气管42和气囊41相互独立;第二气管43的一端在弯管9的第三个连通方向93上与第一气源3相连通,第二气管43的另一端与气囊41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种气提机构4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气管42 和气囊41相互独立,相当于第一气管42穿过气囊41,但对气囊41 气密封并不造成破坏,而气囊41相当于包络在第一气管42的外围部位,此种设计能够合理的对气囊41的内部空间进行利用,减少第一气管42占用弯管9内有限的空间。当通过第一气源3向第一气管 42充气时,第一气管42中的气体穿过气囊41由第一气管42的另一端排出。
更进一步的,第一气管42的另一端呈弯头结构421,该弯头结构421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三个连通方向93,对于弯头结构421此处暂不做描述,下文将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做进一步详细介绍。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弯管9其可以是三个方向互通的弯折管道,也即弯管9通过其第一个连通方向 91的管口与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使得污水处理区域1中的污水可从弯管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的管口流入弯管9中;弯管9通过其第二个连通方向92的管口与排污管道5相连通,使得由污水处理区域1流入弯管中的污水可继续由弯管9的第二个连通方向92的管口流入排污管道5中;而气囊41设置在弯管9的节点部位处,在弯管 9的第三个连通方向93上连接第一气管42和第二气管43,以通过第一气管42和第二气管43外接第一气源3,弯管9的第三个连通方向93上的开口高度,要高于排污管道5的顶标高。
这样当需要控制气提机构4处于断开状态时,此时外接的第一气源3通过第二气管43向气囊41中充入空气,使得气囊41不断膨胀直至堵塞整个弯管9,也即实现弯管9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和其第二个连通方向92方向上的阻断,也即实现管路断开。而当需要控制气提机构4处于导通状态时,此时通过第二气管43对气囊41进行泄气,使得气囊41不断缩小,实现弯管9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 和其第二个连通方向92方向上的导通,也即实现管路导通。
当然,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弯管9也可以是两个方向互通的弯折管道,也即弯管9通过其第一个连通方向91的管口与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使得污水处理区域1中的污水可从弯管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的管口流入弯管9中;弯管9通过其第二个连通方向92 的管口与排污管道5相连通,使得由污水处理区域1流入弯管中的污水可继续由弯管9的第二个连通方向92的管口流入排污管道5 中;而气囊41设置在弯管9的节点部位处,在弯管9与第一个连通方向91相反的第三方向(可以是与上述第三个连通方向93相同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气管42和第二气管43,以通过第一气管42和第二气管43外接第一气源3,弯管9与第一个连通方向91相反的第三方向上的开口高度,要高于排污管道5的顶标高。
作为气提机构4的又一种实施方式来说,可继续参阅图3,其可以包括:弯管9、闸门44、第一气管42。其中,弯管9包括三个连通方向,弯管9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通向污水处理区域1,弯管9的第二个连通方向92通向排污管道5;闸门44可以设置在弯管9 的内部,也可以如图3所示的设置在排污管道和弯管的连接部位处。并通过在弯管9的第三个连通方向93上连接第一气管42,以通过第一气管42连接第一气源3,具体的,该第一气管42的一端在弯管9的第三个连通方向93上与第一气源3相连通,第一气管 42的另一端置于弯管9在第一个连通方向91的管口处。同样的,此处弯管9也可以是两个方向互通的弯折管道,与上述气提机构4 包括气囊41的这一具体方式中的结构相通,此处不再赘述。
而对于污水处理区域1而言,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所述弯管9设置在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相邻的所述子区域中;每一个所述隔板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水孔12。
其中,对于污水处理区域1内的隔板11的数量,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可以是1个或2个,也可以是3个,当为2个时,即如图1 所示的可将污水处理区域1划分为3个子区域。同时,每一个隔板 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水孔12,这样使得3个子区域之间可以互通,且过水孔12的开设位置在隔板11的中上部位,这样就使得生活污水中的粪渣沉淀在子区域的底部,粪皮漂浮在上面,而中间的粪水刚好就由上一个子区域通过隔板11上的过水孔12流至下一个子区域,此时弯管9设置在与污水调蓄区域2相邻的子区域中,可以理解该相邻的子区域为图1所示的从左至右的最后一个子区域。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排空管6上设置有第一排空口61和第二排空口62,所述第一排空口61设置在所述排空管6和所述污水处理区域相连通部位处,所述第二排空口62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的底部。
可以理解,在需要排出污水调蓄区域2中的污水时,整个污水调蓄区域2处于一个完全密封的状态,此时外接的第一气源3通过气管向该污水调蓄区域2内充入压缩空气,并在该压缩空气在污水调蓄区域2形成的气压作用下,挤压污水调蓄区域2中的污水由第二排空口62进入,并由第一排空口61处排出至污水处理区域1 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该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排空口62呈 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U型开口端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的底部持平。通过将第二排空口62设置呈U型结构,使得该U型结构的 U型开口端与污水调蓄区域2的底部平面持平,而U型结构的U型凹槽至于污水调蓄区域2底部的下方,这样污水调蓄区域2中的污水即可实现在重力或者气压挤压作用下流入U型结构的U型凹槽内及时排除,避免长时间在污水调蓄区域2的底部停留并沉降结壳,有效的避免了因污水调蓄区域2的底部污水沉降结壳而导致的第二排空口62堵塞无法正常出水的技术缺陷。
更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维修,污水调蓄区域2上设置有检修井,并通过在该检修井上设置气管,以使得污水调蓄区域2通过该气管与第一气源3相连通。以及,污水处理区域1在弯管9的第三个连通方向93上设置有检修孔10,第一气管42和第二气管43设置在检修孔9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将检修孔10设置在弯管9的第三个连通方向93上,第一气管42和第二气管43设置在检修孔10内,可以方便实现对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气囊41的更替或者维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污水处理区域1和污水调蓄区域2可以是同一个池体结构中的2个独立区域,也可以是分别对应两个池体结构,即污水处理区域1为一个池体结构,污水调蓄区域2为一个池体结构,而当污水处理区域1和污水调蓄区域2 是两个池体结构时,虽然能够解决生活污水的调蓄问题,但两个污水调蓄区域分开设计,成本较高,占地面积也较大,很多老城区没有地方施工。
因此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将污水处理区域1 和污水调蓄区域2设计成同一个池体结构中的2个独立区域,在解决生活污水的调蓄问题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占地空间的问题,同时成本上也会有所降低,另外由于所有结构集成在一个池体里面,使得现场的安装调试也很方便。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少污水缓冲池的空间,进一步减少占地面积,采用了化粪部在降雨前进行预排空,从而可以间接减少污水缓冲池的容积。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需要调蓄的污水而言,可以是根据有降雨、即将降雨及降雨结束的情况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
在即将降雨时(还未开始降雨),此时可对污水处理区域1进行预排空操作,也即气囊41通过第二气管43进行泄气,使得弯管9 处于导通状态,然后通过第一气源3向第一气管42中充入空气,使得大量的气体从第一气管42的另一端呈弯头结构421的出气口排出,此时在弯管9内气体和液体形成气液混合物,而由于气体的混入,导致弯管9内的液体密度比污水小很多,在污水处理区域1顶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污水处理区域1内的污水被压至弯管9,进而通过弯管9流入排污管道5,并由排污管道5排至下游管道,在污水处理区域1的污水液面快漏出弯管9在第一个连通方向91的管口时,第一气源3停止向第一气管42充气,以此实现在降雨前对污水处理区域1进行预排空,给污水处理区域1腾出更多的容量空间来容纳污水。而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为了预排更多的污水,此时在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中,所述过水孔12的标高高于所述弯管9在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91上的管口标高。
而在降雨时,控制第二气提机构4处于断开状态,使得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支管流入污水处理区域1后,其在污水处理区域1的液位不断上升,并在到达排空管6的第一排空口61的液位高度时,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经第一排空口61流入污水调蓄区域2中进行存储。
而在降雨结束后,此时可控制气提机构4为导通状态,而污水调蓄区域2中的污水在由第一气源3充入的压缩空气挤压作用下依次经第二排空口62、第一排空口61排至污水处理区域1中,并在污水处理区域1经气提机构4排至排污管道5中,最终排至下游管道,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处理区域1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5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实施例二
与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相对应,本说明书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排水系统,包含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可以理解,该排水系统可以是管网系统中任意一种排水的系统,如包含有截流井等池体的排水系统,而当该排水系统包含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时,针对如化粪池、截流井或其他池体结构需要进行污水调蓄时,均可应用该排水系统中的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来取代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处理区域1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5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2)
1.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气源(3);
污水处理区域(1);
污水调蓄区域(2),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与所述第一气源(3)相连通;
气提机构(4),所述气提机构(4)与所述第一气源(3)相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通过所述气提机构(4)与排污管道(5)相连通;
排空管(6),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内,并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
其中,所述排空管(6)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部位处的高度,高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和所述排污管道(5)相连通部位处的高度;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进水时,所述气提机构(4)处于断开状态,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排空管(6)流入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中;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排水时,所述气提机构(4)处于导通状态,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中的污水在所述第一气源(3)充入的压缩空气作用下挤压所述污水经所述排空管(6)流入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机构(4)包括:
弯管(9),所述弯管(9)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所述弯管(9)的第二个连通方向(92)通向所述排污管道(5);
气囊(41),所述气囊(41)设置在所述弯管(9)内;
第一气管(42),所述第一气管(42)的一端在所述弯管(9)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相反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气源(3)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管(4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气囊(41)置于所述弯管(9)在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91)的管口处,所述第一气管(42)和所述气囊(41)相互独立;
第二气管(43),所述第二气管(43)的一端在所述弯管(9)的第三个连通方向(93)上与所述第一气源(3)相连通,所述第二气管(43)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囊(41)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机构(4)包括:
弯管(9),所述弯管(9)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所述弯管(9)的第二个连通方向(92)通向所述排污管道(5);
闸门(44),所述气囊(41)设置在所述弯管(9)内;
第一气管(42),所述第一气管(42)的一端在所述弯管(9)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相反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气源(3)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管(42)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弯管(9)在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91)的管口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管(42)的另一端呈弯头结构(421),所述弯头结构(421)的开口方向朝向与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91)相反的方向上。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所述弯管(9)设置在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相邻的所述子区域中;每一个所述隔板(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水孔(12)。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管(6)包括:
第一排空口(61)和第二排空口(62),所述排空管(6)通过所述第一排空口(61)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所述第一排空口(61)的开口高度,高于所述排污管道(5)的底标高;所述第二排空口(62)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空口(62)呈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U型开口端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的底部持平。
8.如权利要求2或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在与所述弯管(9)的第一个连通方向(91)相反的方向上设置有检修孔(10),所述第一气管(42)设置在所述检修孔(10)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中,所述过水孔(12)的标高高于所述弯管(9)在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91)上的管口标高。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管(42)的另一端呈弯头结构(421),所述弯头结构(421)的开口方向朝向与所述第一个连通方向(91)相反的方向上。
11.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和所述污水调蓄区域(2)为一个罐状池体的两个独立区域。
12.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82583.9U CN213171557U (zh) | 2020-07-02 | 2020-07-02 | 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82583.9U CN213171557U (zh) | 2020-07-02 | 2020-07-02 | 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71557U true CN213171557U (zh) | 2021-05-11 |
Family
ID=75790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82583.9U Active CN213171557U (zh) | 2020-07-02 | 2020-07-02 | 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71557U (zh) |
-
2020
- 2020-07-02 CN CN202021282583.9U patent/CN2131715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171557U (zh) | 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 |
CN212896701U (zh) | 一种多区域气排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 |
CN211973763U (zh) | 一种溢流检查井及海绵城市系统 | |
CN212561795U (zh) | 一种基于市政道路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系统 | |
CN212896712U (zh) | 一种基于市政道路分流制管网的排水系统 | |
CN212956846U (zh) | 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 |
CN114351819A (zh) | 一种多区域气排式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2612876U (zh) | 一种挤压排污式污水调蓄机构 | |
CN212506687U (zh) | 自动调蓄池 | |
CN210857472U (zh) |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 |
CN215483390U (zh) | 一种新型污水渠及排水系统 | |
CN216142159U (zh) | 一种基于现有化粪池改造的缓存池及排水系统 | |
CN214245986U (zh) | 一体化污水调蓄设备及排水系统 | |
CN212559905U (zh) | 一种基于化粪池一体多用的调蓄装置 | |
CN114351826A (zh) | 一种新型污水渠及排水系统 | |
CN212715224U (zh) | 一种单向动力出水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4351850A (zh) | 一种基于现有化粪池改造的方法、缓存池及排水系统 | |
CN213233171U (zh) | 一种截污装置及排水系统 | |
CN215483334U (zh) | 一种分流缓冲装置及排水系统 | |
CN213233707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5483410U (zh) | 一种基于现有合流制管网改造的排水系统 | |
CN212612890U (zh) | 一种气压排空装置及排水系统 | |
CN213233704U (zh) | 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 | |
CN215483387U (zh) | 一种基于管涵缓冲调蓄的装置及排水系统 | |
CN217948958U (zh) | 一种堆石坝筑坝材料自动加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509 Weihu Road, Shamao Street, Hann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90 Patentee after: Wuhan Shengyu Smar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56 3rd floor, workshop 1, No. 189, North Qianli Road,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