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6846U - 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6846U
CN212956846U CN202021269074.2U CN202021269074U CN212956846U CN 212956846 U CN212956846 U CN 212956846U CN 202021269074 U CN202021269074 U CN 202021269074U CN 212956846 U CN212956846 U CN 212956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sewage treatment
pipe
way pip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90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超
李习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engyu Smar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90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6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6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6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该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区域和第一通断机构,污水处理区域通过第一通断机构与排污管道相连通,第一通断机构设置在排污管道的A位置;污水调蓄区域和第二通断机构,污水调蓄区域通过第二通断机构与污水处理区域相连通;排空机构,设置在污水调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处理区域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管网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用于对单元区域内的污水(如生活污水)进行排放,现有的排放过程中,其单元区域内的污水首先经污水支管输送至化粪池进行汇集并化学处理(如在化粪池中进行化学分解),使得处理后的上层液经排污管道流入市政管道中进行后续处理。
然而,该种排放方式使得在进行污水排放时,由化粪池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而在雨天时如果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由化粪池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于由化粪池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污水处理区域和第一通断机构,所述污水处理区域通过所述第一通断机构与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通断机构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的A位置;
污水调蓄区域和第二通断机构,所述污水调蓄区域通过所述第二通断机构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相连通;
排空机构,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内,
其中,在污水调蓄区域进水时,所述第二通断机构处于导通状态,所述污水处理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第二通断机构流入所述污水调蓄区域中;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排水时,所述第一通断机构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通断机构处于断开状态,所述污水处理区域中的污水在驱动力作用下流入所述排污管道的B位置,所述B位置在所述排污管道中为所述A位置的下游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断机构包括:
三通管X,所述三通管X包括三个连通方向,所述三通管X的第一个连通方向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所述三通管X的第二个连通方向通向所述排污管道;
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设置在所述三通管X的节点部位处,并通过在所述三通管X的第三个连通方向上连接第一气管,以通过所述第一气管外接气源。
可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污水处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所述三通管Y设置在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相邻的所述子区域中;每一个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水孔;
所述污水处理区域的进水位置与所述排污管道的进水位置齐平;且所述过水孔的进水位置低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的进水位置。
可选的,所述排空机构包括:
泵,所述泵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内;
排空管,所述排空管上设置有一排空进水口和一排空出水口,所述排空进水口与所述泵相连通,所述排空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的所述B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断机构包括:
三通管Y,所述三通管Y包括三个连通方向,所述三通管Y的第一个连通方向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所述三通管Y的第二个连通方向通向所述污水调蓄区域,所述三通管Y的第三个连通方向与所述第一连通方向反向分布;
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所述三通管Y的节点部位处,并通过在所述三通管Y的第三个连通方向上连接第二气管,以通过所述第二气管外接气源;
所述第一连通方向的进水位置低于所述过水孔的进水位置,所述第三个连通方向的开口位置高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的进水位置。
可选的,所述排空机构包括:
第三气管,所述第三气管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相连通,并外接气源;
排空管,所述排空管上设置有一排空进水口和一排空出水口,所述排空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的所述B位置,所述排空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断机构包括:
弯管,所述弯管包括纵向进水口和横向出水口,所述纵向进水口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所述横向出水口通向所述污水调蓄区域;
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所述弯管内,第二气囊通过所述第二气管外接气源;
所述纵向进水口的进水位置低于所述过水孔的进水位置。
可选的,所述排空进水口呈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U型开口端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的底部持平。
可选的,所述污水调蓄区域在所述三通管Y的第三个连通方向上设置有检修井,所述第二气管设置在所述检修井内;
和/或,
所述污水处理区域在所述三通管X的第三个连通方向上设置有检修孔,所述第一气管设置在所述检修孔内。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排水系统,
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在雨天或者即将要下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第二通断机构处于导通状态,使得污水处理区域中的污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污水调蓄区域中进行存储,而在降雨结束后需要将存储的污水输出时,此时第一通断机构和第二通断机构均处于断开状态,污水调蓄区域中的污水在驱动力作用下流入排污管道的B位置,而由于B位置在排污管道中为A位置的下游位置,也即第一通断机构的下游方位,这样使得在排污管道B位置排出的污水由排污管道顺利排出,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处理区域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的又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 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说明书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清楚、明白的理解本说明书,进而支持本说明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应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特在介绍本说明书之前,针对其所涉及的术语名词作出如下解释:
“单元区域”,是指存在污水的区域,如小区、学校、写字楼、商场等;“排污管道”,是在单元区域管道中用于输送雨水、污水或者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的管道;“污水处理区域”,是指用于对单元区域内污水支管所传输的污水进行汇集并化学处理,可以是类似于化粪池等具有处理功能的池体结构。
实施例一
具体的,请参阅附图1-3,在该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污水处理区域1、第一通断机构2、污水调蓄区域3、第二通断机构4和排空机构20。其中,污水处理区域1通过第一通断机构2与排污管道10相连通,第一通断机构2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10的A位置;污水调蓄区域3通过第二通断机构 4与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排空机构20设置在污水调蓄区域3 内。
具体来说,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通常是通过污水支管流入污水处理区域1中,而在雨天或者即将要下雨需要对污水处理区域1 中的污水进行调蓄时,此时可控制第二通断机构4处于导通状态,而对于第一通断机构2而言其可以是导通状态也可以是断开状态,当然为了更好的调蓄效果,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此时可控制第一通断机构2处于断开状态。这样使得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支管流入污水处理区域1后,其在污水处理区域1的液位不断上升,并在到达第二通断机构4的液位高度时,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经处于导通状态的第二通断机构4流入污水调蓄区域3中进行存储,而在降雨结束后需要将存储的污水由污水调蓄区域3输出时,此时可控制第一通断机构2和第二通断机构4均处于断开状态,而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在驱动力作用下流入排污管道的B位置,而由于B位置在排污管道10中为A位置的下游位置,也即第一通断机构2的下游方位,这样使得在排污管道10的B位置排出的污水可以由排污管道10顺利排出,不会因排污管道10中设置的第一通断机构2对其流通造成阻断,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处理区域1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10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作为第一通断机构2的一种实施方式来说,其可以包括:三通管X21和第一气囊23。其中,三通管X21包括三个连通方向,三通管X第一个连通方向211通向污水处理区域1,三通管X第二个连通方向212通向排污管道10;第一气囊23设置在三通管X的节点部位处,并通过在三通管X第三个连通方向213上连接第一气管 22,以通过第一气管22外接气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三通管X21 其可以是三个方向互通的弯折管道,也即三通管X21通过三通管X 第一个连通方向211的管口与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使得污水处理区域1中的污水可从三通管X第一个连通方向211的管口流入三通管X中;三通管X通过三通管X第二个连通方向212的管口与排污管道10相连通,使得由污水处理区域1流入三通管X中的污水可继续由三通管X第二个连通方向212的管口流入排污管道10中;而第一气囊23设置在三通管X的节点部位处,在三通管X第三个连通方向213上连接第一气管22,以通过第一气管22外接气源,三通管X第三个连通方向213上的开口高度,要高于排污管道10的顶标高。
这样当需要控制第一通断机构2处于断开状态时,此时外接的气源通过第一气管22向第一气囊23中充入空气,使得第一气囊23 不断膨胀直至堵塞整个三通管X21,也即实现三通管X第一个连通方向211和三通管X第二个连通方向212方向上的阻断,也即实现管路断开。而当需要控制第一通断机构2处于导通状态时,此时通过第一气管22对第一气囊23进行泄气,使得第一气囊23不断缩小,实现三通管X第一个连通方向211和三通管X第二个连通方向 212方向上的导通,也即实现管路导通。
作为第二通断机构4的一种实施方式来说,其可以包括:三通管Y41和第二气囊43。其中,所述三通管Y41包括三个连通方向,所述三通管Y第一个连通方向411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所述三通管Y第二个连通方向412通向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所述第二气囊43设置在所述三通管Y41的节点部位处,并通过在所述三通管 Y第三个连通方向413上连接第二气管42,以通过所述第二气管42 外接气源,三通管Y第三个连通方向413的管口高度,要高于排污管道10的顶标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三通管Y41 其也可以是三个方向互通的弯折管道,也即三通管Y41通过三通管 Y第一个连通方向411的管口与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使得污水处理区域1中的污水可从三通管Y第一个连通方向411的管口流入三通管Y中;三通管Y通过三通管Y第二个连通方向412的管口与污水调蓄区域3相连通,使得由污水处理区域1流入三通管Y中的污水可继续由三通管Y的第二个连通方向412的管口流入污水调蓄区域3中;而第二气囊43设置在三通管Y的节点部位处,在三通管 Y的第三个连通方向413上连接第二气管42,以通过第二气管42外接气源。
这样当需要控制第二通断机构4处于断开状态时,此时外接的气源通过第二气管42向第二气囊43中充入空气,使得第二气囊43 不断膨胀直至堵塞整个三通管Y41,也即实现三通管Y第一个连通方向411和三通管Y第二个连通方向412方向上的阻断,也即实现管路断开。而当需要控制第二通断机构4处于导通状态时,此时通过第二气管42对第二气囊43进行泄气,使得第二气囊43不断缩小,实现三通管Y第一个连通方向411和三通管Y第二个连通方向 412方向上的导通,也即实现管路导通。
而对于污水处理区域1而言,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所述三通管Y41设置在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相邻的所述子区域中;每一个所述隔板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水孔12。
其中,对于污水处理区域1内的隔板11的数量,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可以是1个或2个,也可以是3个,当为2个时,即如图1 所示的可将污水处理区域1划分为3个子区域。同时,每一个隔板 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水孔12,这样使得3个子区域之间可以互通,且过水孔12的开设位置在隔板11的中上部位,这样就使得生活污水中的粪渣沉淀在子区域的底部,粪皮漂浮在上面,而中间的粪水刚好就由上一个子区域通过隔板11上的过水孔12流至下一个子区域,此时三通管Y41设置在与污水调蓄区域3相邻的子区域中,可以理解该相邻的子区域为图1所示的从左至右的最后一个子区域。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降雨结束后需要将存储的污水由污水调蓄区域3输出时,此时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在驱动力作用下流入排污管道的B位置,对于该驱动力而言,其可以是泵排驱动,也可以是气排驱动,具体为: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当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在泵排驱动力作用下流入排污管道的B位置时,所述装置还包括:泵6及排空管7。其中,泵6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内;排空管7上设置有一排空进水口71和一排空出水口72,所述排空进水口71与所述泵6相连通,所述排空出水口72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10的所述B位置。所述三通管Y第一个连通方向朝向污水处理区域1的底部方向。
可以理解,在需要排出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时,启动该泵 6使得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由排空进水口71进入,并泵提至排空出水口72处进行排出,而在污水调蓄区域3进水时,而由于三通管Y第三个连通方向413的管口高度,要高于排污管道10的顶标高,这就使得污水处理区域1中的污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污水调蓄区域3时,第二污水调蓄区域3通过三通管Y第三个连通方向413与外界大气相通。当然,为了能够使得污水处理区域1中的污水能够顺利的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污水调蓄区域3,此时还可以在污水调蓄区域3上设置第三气管5,通过第三气管5与外界大气压相通,以保证污水调蓄区域3内的大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当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在气排驱动力作用下流入排污管道的B位置时,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气管5和排空管7。其中,所述第三气管5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相连通,并外接气源;所述排空管7上设置有一排空进水口71和一排空出水口72,所述排空出水口71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10的所述B位置,所述排空进水口71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的底部。
可以理解,在需要排出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时,整个污水调蓄区域3处于一个完全密封的状态,此时外接气源通过第三气管 5向该污水调蓄区域3内充入压缩空气,并在该压缩空气在污水调蓄区域3形成的气压作用下,挤压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由排空进水口71进入,并由排空出水口72处进行排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该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空进水口71呈 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U型开口端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的底部持平。通过将排空进水口71设置呈U型结构,使得该U型结构的 U型开口端与污水调蓄区域3的底部平面持平,而U型结构的U型凹槽至于污水调蓄区域3底部的下方,这样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即可实现在重力或者气压挤压作用下流入U型结构的U型凹槽内及时排除,避免长时间在第二池体2的底部停留并沉降结壳,有效的避免了因第二池体2的底部污水沉降结壳而导致的排空进水口71 堵塞无法正常出水的技术缺陷。
以及,在该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通断机构4可以采用上述的三通管 Y41的结构,当然也可以使用如图3所示的呈L型结构的弯管44来代替三通管Y41,此时L型结构的弯管44一端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 3相连通,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气囊43,且另一端的开口方向向上。也即弯管包括纵向进水口441和横向出水口442,纵向进水口441通向污水处理区域1,横向出水口442通向污水调蓄区域3,第二气囊43 设置在弯管44内,并通过第二气管42外接气源。
更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维修,污水调蓄区域3在三通管Y第三个连通方向413上设置有检修井8,第二气管42设置在所述检修井 8内;以及,污水处理区域1在三通管X第三个连通方向213上设置有检修孔9,第一气管22设置在检修孔9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将检修井8设置在三通管Y第三个连通方向上,第二气管 42设置在所述检修井8,以及将检修孔9设置在三通管X第三个连通方向213上,第一气管22设置在检修孔9,可以方便实现对第一气囊23以及第二气囊43的更替或者维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污水处理区域1和污水调蓄区域2可以是同一个池体结构中的2个独立区域,也可以是分别对应两个池体结构,即污水处理区域1为一个池体结构,污水调蓄区域2为一个池体结构,而当污水处理区域1和污水调蓄区域2 是两个池体结构时,虽然能够解决生活污水的调蓄问题,但两个污水处理区域分开设计,成本较高,占地面积也较大,很多老城区没有地方施工。
因此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将污水处理区域1 和污水调蓄区域2设计成同一个池体结构中的2个独立区域,在解决生活污水的调蓄问题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占地空间的问题,同时成本上也会有所降低,另外由于所有结构集成在一个池体里面,使得现场的安装调试也很方便。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少污水缓冲池的空间,进一步减少占地面积,采用了化粪部在降雨前进行预排空,从而可以间接减少污水缓冲池的容积。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需要调蓄的污水而言,可以是根据有降雨、即将降雨及降雨结束的情况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
在即将降雨时(还未开始降雨),此时可控制第二通断机构4处于导通状态,而对于第一通断机构2而言其可以是导通状态也可以是断开状态,当然为了更好的调蓄效果,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此时可控制第一通断机构2处于断开状态。这样使得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支管流入污水处理区域1后,其在污水处理区域1的液位不断上升,并在到达第二通断机构4的液位高度时,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经处于导通状态的第二通断机构4流入污水调蓄区域3中进行存储,然后控制第一通断机构2和第二通断机构4均处于断开状态,而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在驱动力作用下流入排污管道的B位置,而由于B位置在排污管道10中为A位置的下游位置,也即第一通断机构2的下游方位,这样使得在排污管道10的B位置排出的污水可以由排污管道10顺利排出,以此实现在降雨前进行预排空,给污水处理区域1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污水。而为了对污水处理区域1进行更多的污水的预排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纵向进水口441的进水位置低于过水孔12的进水位置,以使得更多体积的污水经过过水孔1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纵向进水口441中。
在降雨时,同样控制第二通断机构4处于导通状态,而对于第一通断机构2而言其可以是导通状态也可以是断开状态,当然为了更好的调蓄效果,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此时可控制第一通断机构2 处于断开状态。这样使得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支管流入污水处理区域1后,其在污水处理区域1的液位不断上升,并在到达第二通断机构4的液位高度时,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经处于导通状态的第二通断机构4流入污水调蓄区域3中进行存储。
而在降雨结束后,此时可控制第一通断机构2和第二通断机构 4均处于断开状态,而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在驱动力作用下流入排污管道的B位置,而由于B位置在排污管道10中为A位置的下游位置,也即第一通断机构2的下游方位,这样使得在排污管道10 的B位置排出的污水可以由排污管道10顺利排出,不会因排污管道 10中设置的第一通断机构2对其流通造成阻断,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处理区域1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10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实施例二
与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相对应,本说明书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排水系统,包含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可以理解,该排水系统可以是管网系统中任意一种排水的系统,如包含有截流井等池体的排水系统,而当该排水系统包含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时,针对如化粪池、截流井或其他池体结构需要进行污水调蓄时,均可应用该排水系统中的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来取代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处理区域1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10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污水处理区域(1)和第一通断机构(2),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通过所述第一通断机构(2)与排污管道(10)相连通,所述第一通断机构(2)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10)的A位置;
污水调蓄区域(3)和第二通断机构(4),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通过所述第二通断机构(4)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相连通;
排空机构(20),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内,
其中,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进水时,所述第二通断机构(4)处于导通状态,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第二通断机构(4)流入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中;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排水时,所述第一通断机构(2)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通断机构(4)处于断开状态,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中的污水在驱动力作用下流入所述排污管道(10)的B位置,所述B位置在所述排污管道(10)中为所述A位置的下游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机构(2)包括:
三通管X(21),所述三通管X(21)包括三个连通方向,三通管X第一个连通方向(211)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三通管X第二个连通方向(212)通向所述排污管道(10);
第一气囊(23),所述第一气囊(23)设置在所述三通管X(21)的节点部位处,并通过在三通管X第三个连通方向(213)上连接第一气管(22),以通过所述第一气管(22)外接气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每一个所述隔板(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水孔(12);
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的进水位置与所述排污管道(10)的进水位置齐平;且所述过水孔(12)的进水位置低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的进水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机构(20)包括:
泵(6),所述泵(6)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内;
排空管(7),所述排空管(7)上设置有一排空进水口(71)和一排空出水口(72),所述排空进水口(71)与所述泵(6)相连通,所述排空出水口(72)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10)的所述B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断机构(4)包括:
三通管Y(41),所述三通管Y(41)包括三个连通方向,三通管Y第一个连通方向(411)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三通管Y第二个连通方向(412)通向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三通管Y第三个连通方向(413)与所述三通管Y第一个连通方向(411)反向分布;
第二气囊(43),所述第二气囊(43)设置在所述三通管Y(41)的节点部位处,并通过在所述三通管Y第三个连通方向(413)上连接第二气管(42),以通过所述第二气管(42)外接气源;
所述三通管Y第一个连通方向(411)的进水位置低于所述过水孔(12)的进水位置,所述三通管Y第三个连通方向(413)的开口位置高于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的进水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机构(20)包括:
第三气管(5),所述第三气管(5)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相连通,并外接气源;
排空管(7),所述排空管(7)上设置有一排空进水口(71)和一排空出水口(72),所述排空出水口(71)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10)的所述B位置,所述排空进水口(71)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断机构(4)包括:
弯管(44),所述弯管(44)包括纵向进水口(441)和横向出水口(442),所述纵向进水口(441)通向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所述横向出水口(442)通向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
第二气囊(43),所述第二气囊(43)设置在所述弯管(44)内,第二气囊(43)通过第二气管(42)外接气源;
所述纵向进水口(441)的进水位置低于所述过水孔(12)的进水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空进水口(71)呈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U型开口端与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的底部持平。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调蓄区域(3)在三通管Y第三个连通方向(413)上设置有检修井(8),第二气管(42)设置在所述检修井(8)内;
和/或,
所述污水处理区域(1)在三通管X第三个连通方向(213)上设置有检修孔(9),第一气管(22)设置在所述检修孔(9)内。
10.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
CN202021269074.2U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Active CN212956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9074.2U CN212956846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9074.2U CN212956846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6846U true CN212956846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89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9074.2U Active CN212956846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68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7830B (zh)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CN212956846U (zh) 一种多区域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CN110761381A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CN102747775A (zh) 一种初期雨水源头截流井
CN205975261U (zh) 一种多用途地下管道
CN212896701U (zh) 一种多区域气排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CN213171557U (zh) 一种多区域气提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排水系统
CN114351819A (zh) 一种多区域气排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215802087U (zh) 一种污水缓冲罐及排水系统
CN208201983U (zh)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4245985U (zh)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
CN216142159U (zh) 一种基于现有化粪池改造的缓存池及排水系统
CN212559905U (zh) 一种基于化粪池一体多用的调蓄装置
CN215483334U (zh) 一种分流缓冲装置及排水系统
CN215483390U (zh) 一种新型污水渠及排水系统
CN214245986U (zh) 一体化污水调蓄设备及排水系统
CN111350253A (zh) 一种基于市政道路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CN212715224U (zh) 一种单向动力出水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3233171U (zh) 一种截污装置及排水系统
CN212612882U (zh) 一种用于箱涵的排水系统
CN215483387U (zh) 一种基于管涵缓冲调蓄的装置及排水系统
CN216142131U (zh) 一种基于管道缓冲调蓄的装置及排水系统
CN212612876U (zh) 一种挤压排污式污水调蓄机构
CN213233704U (zh) 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509 Weihu Road, Shamao Street, Hann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90

Patentee after: Wuhan Shengyu Smar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56 3rd floor, workshop 1, No. 189, North Qianli Road,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