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9034U - 一种组装式盘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装式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9034U
CN213169034U CN202021679175.7U CN202021679175U CN213169034U CN 213169034 U CN213169034 U CN 213169034U CN 202021679175 U CN202021679175 U CN 202021679175U CN 213169034 U CN213169034 U CN 213169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holes
tray
tray body
hole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91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文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36th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36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36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36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791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9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9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9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式盘结构,包括:两个盘体,盘体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和若干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间隔设置,且一个盘体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与另一个盘体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应;扣芯,设于两个盘体之间,包括扣芯主体和卡爪,卡爪位于扣芯的两端朝向盘体设置;其中,卡爪包括限位部和折弯部,折弯部位于限位部和所述扣芯主体之间,所述限位部至少一处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径向尺寸,所述限位部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径向尺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解决了传统纸盘容易散盘、不便于运输以及组装式盘结构安装或拆卸困难的问题,便于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组装式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盘状类的结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组装式盘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塑料软管、线材、片材以及编织带/管等行业的产品包装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有:缠绕膜打包、塑料盘、采用胶接或打钉方式制造的纸盘等几种形式。
对于缠绕膜包装的方式,由于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外力作用下,极易造成外包装破损,从而降低了产品防护效果,产生损伤产品的风险,并且,在客户端使用过程中产品容易散乱造成不便;对于塑料盘包装的方式,由于塑料盘生产工艺的特点决定了该包装物成本相对非常高;对于采用传统纸盘包装的方式,行业内普遍应用较多的是采用盘芯(硬纸管或保利龙泡沫片)与盘面用胶粘剂胶接或打钉方式制造的纸盘,该包装物在盘芯与盘面接合面处极容易散脱,造成产品防护失效风险较高,同时,由于胶接工艺干燥时间较长和打钉工艺对设备和制造要求较高等因素影响,使得传统方式生产的纸盘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和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且不利于安装和拆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装式盘结构,通过将扣芯的两端设置卡爪与第一连接孔卡接,结构简单,解决了组装式盘结构安装或拆卸困难的问题,便于用户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装式盘结构,包括:
两个盘体,所述盘体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和若干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间隔设置,且一个所述盘体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另一个所述盘体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
扣芯,设于两个所述盘体之间,包括扣芯主体和卡爪,所述卡爪位于所述扣芯的两端朝向所述盘体设置;其中,
所述卡爪包括限位部和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扣芯主体之间,所述限位部至少一处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径向尺寸,所述限位部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径向尺寸;
组装完成时,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所述限位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完成扣接。
本技术方案,扣芯两端设置的卡爪穿过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卡接,组装式盘结构连接方式简单,加工方便,大大提高了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一端和与所述折弯部连接一端的两侧边均为向内收缩的斜边;和/或,
所述折弯部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径向尺寸,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盘体贴合。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限位部远离折弯部的一端和限位部与折弯部连接一端的两侧边均为向内收缩的斜边,便于实现卡接。并且折弯部和盘体贴合,增加了连接的贴合面积,使连接更加牢固。
优选地,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和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孔呈环形设置在所述盘体;
所述扣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数量对应的所述卡爪。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环形设置在盘体上,从而增加了两个盘体连接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结构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盘体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设于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呈环形的中心位置。
本技术方案,将盘体上开设通孔,用于组装式盘结构的装夹定位。
优选地,所述扣芯为长条形,所述扣芯的两端沿其宽度方向分别设有开口朝向相反且相互配合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本技术方案,扣芯为长条形,且通过其两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互扣合呈环形,从而保障了组装式盘结构的完整性,且拆卸后,便于运输,占用空间少。
优选地,所述盘体开设有若干检视孔,所述检视孔为长条孔,且位于所述扣芯和所述盘体的边界之间。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检视孔,在组装式盘结构用于捆装软管或线材后,可查看软管或线材的特征和产品质量。
优选地,所述盘体为圆盘,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所述盘体的中心环形设置,所述通孔设于所述盘体的中心。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盘体设置成圆盘,便于组装式盘结构组合成完整产品时的运输,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将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圆盘的中心为点环形设置且通孔设置在圆盘的中心,从而使组装式盘结构可用的区域最大化。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六组,且相邻每组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相邻每组的所述第二连接孔角度相同。
本技术方案,使两个盘体的受力均匀,进一步增加了组装式盘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盘体和所述扣芯均采用双瓦楞或单瓦楞或单瓦楞和双瓦楞结合的牛皮纸制作。
本技术方案,采用双瓦楞或单瓦楞或单瓦楞和双瓦楞结合的牛皮纸制作结构简单,结构牢固,成本较低,且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优选地,所述盘体表面印刷图片或文字。
本技术方案,可在盘体表面印设图片或文字,增加识别记号或生产标识或产品信息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组装式盘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扣芯的两端设置的卡爪与第一连接孔卡接,组装式盘结构连接方式简单,加工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设置第二连接孔,通过卡爪穿过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连接,增加了卡爪与盘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组装式盘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3、通过设置检视孔,在组装式盘结构用于捆装软管或线材后,可查看软管或线材的特征和产品质量。
4、扣芯为长条形,且通过其两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互扣合呈环形,从而保障了组装式盘结构的完整性,且拆卸后,便于携带,占用空间少。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组装式盘结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盘结构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扣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盘体100、第一连接孔101、第二连接孔102、通孔103、检视孔104、扣芯200、扣芯主体201、卡爪202、前端203、限位端204、后端2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参考附图1所示,一种组装式盘结构,包括两个盘体100和扣芯200,扣芯200和盘体100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运输。
具体的,盘体100上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01和若干第二连接孔102,第二连接孔102和第一连接孔101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孔102的数量和第一连接孔101的数量相同,并且两个盘体100上的第一连接孔101和第二连接孔102均相互对应。扣芯200设于两个盘体100之间,其包括扣芯主体201和卡爪202,卡爪202设于扣芯200的两端朝向盘体100,其中,扣芯主体201两端的卡爪202分别对应两个盘体100的第二连接孔102。其中,卡爪202包括限位部和折弯部205,且折弯部205位于限位部和扣芯主体201之间,限位部至少一处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连接孔101的径向尺寸,限位部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连接孔102的径向尺寸。
组装完成时,折弯部205位于第一连接孔101和第二连接孔102之间,且限位部插入第一连接孔101,完成扣接。
进一步的,限位部远离折弯部205的一端为前端203,限位部与折弯部205连接的一端为限位端204,需要说明的是,前端203为向内收缩的斜边,限位部和折弯部205朝向限位端204的侧边均为向内收缩的斜边,折弯部205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连接孔102的径向尺寸,且折弯部205与盘体100贴合。通过设置向内收缩的斜边便于实现盘结构的卡接,并且折弯部205和盘体100贴合,增加了连接的贴合面积,使连接更加牢固。
安装时,扣芯主体201两端的卡爪202分别对应两个盘体100的第二连接孔102,先将卡爪202的前端203插入第二连接孔102,然后推动卡爪202使限位端204发生形变穿过第一连接孔101完成卡接,需要说明的是,当卡爪202的限位端204穿过第一连接孔101后,其形体又恢复成原来状态,从而实现了对盘体100的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附图2所示,优选地,第一连接孔101设于远离盘体100的边界,第二连接孔102设于第一连接孔101和盘体100的边界之间,且第一连接孔101和第二连接孔102间隔设置。从而组装盘结构时,卡爪202穿过第二连接孔102向盘内侧折弯与第一连接孔101卡接。
上述实施例通过该连接方式卡爪202向盘体100的内侧折弯,保障了盘结构的完整性,避免了盘结构捆装软管或线材时,软管或线材与卡爪202干涉。大大提高了盘结构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干第一连接孔101和若干第二连接孔102呈环形设置在盘体100,扣芯200设有与第二连接孔102数量相同的卡爪202。通过将第一连接孔101和第二连接孔102环形设置在盘体100上,从而增加了两个盘体100连接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结构的可靠性。当然在实际生产中,若干第一连接孔101和若干第二连接孔102排布形式并不一定限制为环形,也可是多边形结构。
优选地,盘体100具有通孔103,且该通孔103设于若干第一连接孔101呈环形的中心位置。通过设置该通孔103,用于组装式盘结构的装夹定位。将通孔103套设在转轴上,可实现盘结构的旋转,便于捆装软管或线材。
进一步优选地,扣芯200为长条形,且扣芯200的两端沿其宽度方向分别开设有开口朝向相反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实现配合连接。通过将扣芯200设为长条形,且通过其两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互扣合呈环形,从而保障了组装式盘结构的完整性,且拆卸后,便于携带,占用空间少。
更优的,盘体100上开设有若干检视孔104,值得说明的是,该检视孔104为长条孔,且检视孔104位于扣芯200和盘体100的外侧边界之间,通过设置检视孔104,在组装式盘结构用于捆装软管或线材后,可查看软管或线材的特征和产品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附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盘体100为圆盘,且若干第一连接孔101和若干第二连接孔102以盘体100的中心环形设置,其中,通孔103设于盘体100的中心。
通过将盘体100设置成圆盘,便于组装式盘结构组合成完整产品时的运输,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将第一连接孔101和第二连接孔102以圆盘的中心为点环形设置且通孔103设置在圆盘的中心,从而使组装式盘结构可用的区域最大化。当然,将盘体100设置为圆盘是本实施例的最优方案,但不限制于将盘体100设置成其他形状。
具体的,第一连接孔101和第二连接孔102均为六组,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中,第一连接孔101和第二连接孔102会存在更多组的情况。且相邻每组的第一连接孔101和相邻每组的第二连接孔102角度相同。通过该设置方法使两个盘体100的受力均匀,进一步增加了组装式盘结构的稳定性。
更优的,盘体100和扣芯200均采用双瓦楞或单瓦楞或单瓦楞和双瓦楞结合的牛皮纸制作,采用双瓦楞或单瓦楞或单瓦楞和双瓦楞结合的牛皮纸制作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牛皮纸成本较低且加工简单为最优方案,但在实际生产中,可使用塑料材质或其他材料制作均为该方案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盘体100表面可设有印刷图片或文字,增加识别记号或生产标识或产品信息等。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装式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盘体,所述盘体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和若干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间隔设置,且一个所述盘体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另一个所述盘体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
扣芯,设于两个所述盘体之间,包括扣芯主体和卡爪,所述卡爪位于所述扣芯的两端朝向所述盘体设置;其中,
所述卡爪包括限位部和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扣芯主体之间,所述限位部至少一处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径向尺寸,所述限位部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径向尺寸;
组装完成时,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所述限位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完成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一端和与所述折弯部连接一端的两侧边均为向内收缩的斜边;和/或,
所述折弯部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径向尺寸,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盘体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和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孔呈环形设置在所述盘体;
所述扣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数量对应的所述卡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体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设于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呈环形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芯为长条形,所述扣芯的两端沿其宽度方向分别设有开口朝向相反且相互配合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扣合使所述扣芯形成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组装式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体开设有若干检视孔,所述检视孔为长条孔,且位于所述扣芯和所述盘体的边界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式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体为圆盘,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所述盘体的中心环形设置,所述通孔设于所述盘体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六组,且相邻每组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相邻每组的所述第二连接孔角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式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体和所述扣芯均采用双瓦楞或单瓦楞或单瓦楞和双瓦楞结合的牛皮纸制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组装式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体表面印刷图片或文字。
CN202021679175.7U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组装式盘结构 Active CN213169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9175.7U CN213169034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组装式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9175.7U CN213169034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组装式盘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9034U true CN213169034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80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9175.7U Active CN213169034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组装式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9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1405B1 (ko) 종이제 릴
SE454981B (sv) Forpackning for upplindningsbara produkter samt sett for dess framstellning
CN213169034U (zh) 一种组装式盘结构
US3981400A (en) Textile package
EP1470071B1 (en) Plastic bobb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bobbin
KR101542686B1 (ko) 채소 묶음용 단 끈
US20100200102A1 (en) Two-piece pipe end cap
KR20130095954A (ko) 에어샤프트용 립타입 어댑터
JP4944921B2 (ja) リール
CN205937829U (zh) 一种组合式的金属缠绕密封垫
JP2010149993A (ja) 紙製リール
JPH065943U (ja) 紙管の口金
TWM500340U (zh) 夾鏈電線
CN204999429U (zh) 具备定位装置和尼龙搭扣带的单卷筒结构
JP3157125U (ja) 円筒体用梱包材
JP2014185032A (ja) 紙製リール
CN216335730U (zh) 一种胶带用方便切割固定的卷芯结构
SE469982B (sv) Engångstrumma för t ex kabel och lina
TWM577675U (zh) Sheet-shaped combination storage bag
JPH0561178U (ja) リール
JP4959681B2 (ja) ロールハンドリング装置
JP2019014142A (ja) 付箋及び付箋ケース
JP4112558B2 (ja) 提灯類製作材料
JPH0328052Y2 (zh)
JP2009102151A (ja) 長尺物用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0

Address after: 213300 building 22, No. 618, wharf West Street, Kunlun Street,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36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1700 521-79, 18 Fuyuan Road,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36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