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8529U -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8529U
CN213168529U CN202020954843.6U CN202020954843U CN213168529U CN 213168529 U CN213168529 U CN 213168529U CN 202020954843 U CN202020954843 U CN 202020954843U CN 213168529 U CN213168529 U CN 213168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cover plat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548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冶廷忠
马秀芳
冶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oct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oct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oct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oct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548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8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8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85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该技术方案围绕无人机的自身构造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在无人机中心位置下端设置了两组电机,二者依托于支架设置,可为摄像头提供两自由度的角度调整能力,从而实现拍摄方向的灵活调整和拍摄范围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将无人机的长臂设置为镂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装置自重,同时,依托于长臂末端的圆板插接外罩,利用杆状的外罩笼罩于桨叶外周,可有效避免旋转的桨叶与外部环境直接碰撞,保证了飞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应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拓展拍摄范围,并充分保证飞行安全,尤其适用于灾难救援等复杂环境的图像采集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影视拍摄等领域,大大拓展了图像资料的获取角度,也使部分极端环境下的危险作业成为可能。
随着无人机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和进入门槛降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无人机在飞行、控制、图像获取等环节已经较为成熟,但受制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问题,目前常规无人机的结构仍较为复杂,自重较大,不利于无人机的长时间、远距离工作。此外,目前用于获取图像的无人机普遍搭载了视频采集设备,由于设备本身与无人机机体的契合性不佳,因此难以灵活的调整视频采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频采集效率。另外,现有技术的无人机旋翼呈裸露状态,当应用于灾难救援等复杂环境中时,旋翼可能与周围基础结构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无人机损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其安全飞行,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无人机自身结构过于复杂、不适于在救援环境中应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无人机上视频采集模块的灵活转向。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常规无人机旋翼容易与岩壁等基础结构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包括上盖板,突出部,下盖板,第一电机,支架,端头,第二电机,摄像头,镂空臂,连接板,圆板,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通孔,第三电机,桨叶,其中,在上盖板的边缘处具有四个突出部,在上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盖板,在下盖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架的上端具有端头,所述端头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转轴上,在支架上连接有第二电机,摄像头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相互垂直;镂空臂的一端为连接板,镂空臂的另一端为圆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突出部上,在连接板的下端和圆板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在所述圆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三电机固定连接在圆板的上端,桨叶连接在第三电机的转轴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半环体,圆杆,外罩杆,其中在半环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插接固定在圆板上的通孔中,在半环体的边缘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外罩杆,所述外罩杆笼罩于桨叶的外部。
作为优选,还包括立柱和地脚,其中在第一底座的下端和第二底座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在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地脚。
作为优选,上盖板的面积大于下盖板的面积,上盖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摄像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作为优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各自均为步进电机。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上盖板用于承载镂空臂并连接下盖板;突出部为上盖板上外凸的部分,用于同镂空臂上的连接板相连接;下盖板用于承载第一电机,进而承载支架及摄像头等结构;第一电机与端头相连接,用于为摄像头提供水平面内的旋转作用;支架用于承载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用于为摄像头提供竖直平面内的旋转作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相配合,从而实现摄像头拍摄方向的灵活调整;镂空臂近端的连接板与上盖板相连接,镂空臂的远端的圆板用于设置第三电机,镂空臂表面的镂空用于减轻自重;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用于在降落后与地面之间接触;圆板表面的通孔用于连接护罩,护罩笼罩在桨叶外部,从而对旋转的桨叶起到保护作用;第三电机用于驱动桨叶旋转,旋转的桨叶用于提供升力。半环体、圆杆、外罩杆为护罩的组成部分,其中半环体用于连接圆杆和外罩杆,圆杆用于插接固定在通孔中,从而将外罩杆保持在桨叶外部位置,外罩杆起到物理性的保护作用,避免旋转的桨叶直接碰撞岩壁等基础结构。立柱和地脚用于连接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下端,从而可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该技术方案围绕无人机的自身构造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在无人机中心位置下端设置了两组电机,二者依托于支架设置,可为摄像头提供两自由度的角度调整能力,从而实现拍摄方向的灵活调整和拍摄范围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将无人机的长臂设置为镂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装置自重,同时,依托于长臂末端的圆板插接外罩,利用杆状的外罩笼罩于桨叶外周,可有效避免旋转的桨叶与外部环境直接碰撞,保证了飞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应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拓展拍摄范围,并充分保证飞行安全,尤其适用于灾难救援等复杂环境的图像采集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从再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板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下盖板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镂空臂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头与第一电机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桨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电机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护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地脚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盖板 2、突出部 3、下盖板 4、第一电机
5、支架 6、端头 7、第二电机 8、摄像头
9、镂空臂 10、连接板 11、圆板 12、第一底座
13、第二底座 14、通孔 15、第三电机 16、桨叶
17、半环体 18、圆杆 19、外罩杆 20、立柱
21、地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如图1~12所示,包括上盖板1,突出部2,下盖板3,第一电机4,支架5,端头6,第二电机7,摄像头8,镂空臂9,连接板10,圆板11,第一底座12,第二底座13,通孔14,第三电机15,桨叶16,其中,在上盖板1的边缘处具有四个突出部2,在上盖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盖板3,在下盖板3的下端连接有第一电机4;支架5的上端具有端头6,所述端头6连接在第一电机4的转轴上,在支架5上连接有第二电机7,摄像头8连接在第二电机7的转轴上,所述第一电机4的转轴与所述第二电机7的转轴相互垂直;镂空臂9的一端为连接板10,镂空臂9的另一端为圆板11,所述连接板10固定连接在突出部2上,在连接板10的下端和圆板11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在所述圆板1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4,第三电机15固定连接在圆板11的上端,桨叶16连接在第三电机15的转轴上。其中,还包括半环体17,圆杆18,外罩杆19,其中在半环体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杆18,所述圆杆18插接固定在圆板11上的通孔14中,在半环体17的边缘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外罩杆19,所述外罩杆19笼罩于桨叶16的外部。还包括立柱20和地脚21,其中在第一底座12的下端和第二底座13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20,在所述立柱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地脚21。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上盖板1用于承载镂空臂9并连接下盖板3;突出部2为上盖板1上外凸的部分,用于同镂空臂9上的连接板10相连接;下盖板3用于承载第一电机4,进而承载支架5及摄像头8等结构;第一电机4与端头6相连接,用于为摄像头8提供水平面内的旋转作用;支架5用于承载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用于为摄像头8提供竖直平面内的旋转作用,第一电机4与第二电机7相配合,从而实现摄像头8拍摄方向的灵活调整;镂空臂9近端的连接板10与上盖板1相连接,镂空臂9的远端的圆板11用于设置第三电机15,镂空臂9表面的镂空用于减轻自重;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用于在降落后与地面之间接触;圆板11表面的通孔14用于连接护罩,护罩笼罩在桨叶16外部,从而对旋转的桨叶16起到保护作用;第三电机15用于驱动桨叶16旋转,旋转的桨叶16用于提供升力。半环体17、圆杆18、外罩杆19为护罩的组成部分,其中半环体17用于连接圆杆18和外罩杆19,圆杆18用于插接固定在通孔14中,从而将外罩杆19保持在桨叶16外部位置,外罩杆16起到物理性的保护作用,避免旋转的桨叶16直接碰撞岩壁等基础结构。立柱20和地脚21用于连接在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下端,从而可起到支撑作用。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突出部2,下盖板3,第一电机4,支架5,端头6,第二电机7,摄像头8,镂空臂9,连接板10,圆板11,第一底座12,第二底座13,通孔14,第三电机15,桨叶16,其中,在上盖板1的边缘处具有四个突出部2,在上盖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盖板3,在下盖板3的下端连接有第一电机4;支架5的上端具有端头6,所述端头6连接在第一电机4的转轴上,在支架5上连接有第二电机7,摄像头8连接在第二电机7的转轴上,所述第一电机4的转轴与所述第二电机7的转轴相互垂直;镂空臂9的一端为连接板10,镂空臂9的另一端为圆板11,所述连接板10固定连接在突出部2上,在连接板10的下端和圆板11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在所述圆板1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4,第三电机15固定连接在圆板11的上端,桨叶16连接在第三电机15的转轴上。其中,还包括半环体17,圆杆18,外罩杆19,其中在半环体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杆18,所述圆杆18插接固定在圆板11上的通孔14中,在半环体17的边缘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外罩杆19,所述外罩杆19笼罩于桨叶16的外部。还包括立柱20和地脚21,其中在第一底座12的下端和第二底座13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20,在所述立柱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地脚21。上盖板1的面积大于下盖板3的面积,上盖板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摄像头8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7各自均为步进电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突出部(2),下盖板(3),第一电机(4),支架(5),端头(6),第二电机(7),摄像头(8),镂空臂(9),连接板(10),圆板(11),第一底座(12),第二底座(13),通孔(14),第三电机(15),桨叶(16),其中,在上盖板(1)的边缘处具有四个突出部(2),在上盖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盖板(3),在下盖板(3)的下端连接有第一电机(4);支架(5)的上端具有端头(6),所述端头(6)连接在第一电机(4)的转轴上,在支架(5)上连接有第二电机(7),摄像头(8)连接在第二电机(7)的转轴上,所述第一电机(4)的转轴与所述第二电机(7)的转轴相互垂直;镂空臂(9)的一端为连接板(10),镂空臂(9)的另一端为圆板(11),所述连接板(10)固定连接在突出部(2)上,在连接板(10)的下端和圆板(11)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在所述圆板(1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4),第三电机(15)固定连接在圆板(11)的上端,桨叶(16)连接在第三电机(15)的转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半环体(17),圆杆(18),外罩杆(19),其中在半环体(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杆(18),所述圆杆(18)插接固定在圆板(11)上的通孔(14)中,在半环体(17)的边缘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外罩杆(19),所述外罩杆(19)笼罩于桨叶(16)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柱(20)和地脚(21),其中在第一底座(12)的下端和第二底座(13)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20),在所述立柱(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地脚(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上盖板(1)的面积大于下盖板(3)的面积,上盖板(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摄像头(8)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7)各自均为步进电机。
CN202020954843.6U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68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4843.6U CN213168529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4843.6U CN213168529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8529U true CN213168529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86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5484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68529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8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8789C (zh) 测试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性能的试验平台
US6634593B2 (en) Remote controlled aircraft, in particular for surveillance or inspection
JP6473244B1 (ja) 回転翼機
CN106347654B (zh) 一种球形无人机
EP2772429A1 (en) Four-rotor aircraft
CN106414237A (zh) 飞行设备和图像捕获设备
CN107856840B (zh) 起飞降落稳定性高的飞行器
CN209454976U (zh) 可折叠遥控无人机
JP6332706B2 (ja) 空撮用回転翼機
CN213168529U (zh)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
CN205854525U (zh) 旋转镜头和无人机
KR101937669B1 (ko) 상방 카메라를 구비한 무인기
CN113148129B (zh) 一种抛射式旋翼可自主展开型无人机
CN211969733U (zh) 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
JP6694624B2 (ja) 回転翼機
CN109278981B (zh) 一种微型可折叠三维实景建模无人机
CN207328807U (zh) 一种仿生球形结构无人机
CN205971881U (zh) 一种空中全景拍摄设备
JPWO2020016979A1 (ja) 長尺に延びる本体部を備えた飛行体
CN210101970U (zh) 一种无人机平衡装置
CN213292698U (zh) 一种用于地形信息采集的遥感无人机
Shah Development of UAV octocopter based on pesticides spraying system
CN216674445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高续航驱鸟无人机
CN219008162U (zh)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无人机设备
CN217778978U (zh) 一种无人机防撞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