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8075U - 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8075U
CN213168075U CN202021686528.6U CN202021686528U CN213168075U CN 213168075 U CN213168075 U CN 213168075U CN 202021686528 U CN202021686528 U CN 202021686528U CN 213168075 U CN213168075 U CN 213168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vehicle
railway vehicle
vehicle car
carriag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865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东镇
刘志勇
邹艳波
王冰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865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8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8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8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门的至少一个车门安装开口,其中,形成所述车门安装开口的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的边缘上,设置有供人员从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外部登入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内部的登车扣手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登车扶手影响车辆限界设计的问题,实现在不影响人员正常登车的前提下优化轨道车辆限界的效果。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轨道车辆中,通常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侧面设置登车扶手,以用于辅助人员从车下登入车厢内部。然而,登车扶手通常会由轨道车辆车厢的侧面向外突出,这可能会出现登车扶手影响轨道车辆限界设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登车扶手影响车辆限界设计的问题,实现在不影响人员正常登车的前提下优化轨道车辆限界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厢,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门的至少一个车门安装开口,其中,形成所述车门安装开口的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的边缘上,设置有供人员从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外部登入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内部的登车扣手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车门安装开口由彼此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的边缘、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顶边、以及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底板围成,其中,每个所述侧壁的边缘上均设置有所述登车扣手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侧壁的边缘上覆盖有门罩板,其中,所述登车扣手槽临近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底板设置在所述门罩板的下部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登车扣手槽由把手杆和扣手开口构成,其中,所述把手杆安装在所述侧壁的边缘上且沿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扣手开口覆盖所述把手杆且能够供人员经由所述扣手开口抓握所述把手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内部设置有多段行李架,其中,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上还形成有用于安装车窗的至少一个车窗安装开口,沿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纵向方向,每个所述车窗安装开口的两侧均安装有一段所述行李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行李架安装在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的内表面上,位于所述轨道车辆车厢中座椅的上方,且向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内部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内部还设置有多段扶手杆,其中,多段所述扶手杆沿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相邻所述扶手杆之间的间隔区域与所述行李架的所在区域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扶手杆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内部顶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扶手杆包括与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内部顶面连接的竖杆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竖杆段之间的横杆段,其中,所述竖杆段沿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高度方向布置,且所述横杆段沿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纵向方向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车厢中,在形成车门安装开口的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的边缘上,设置有供人员从轨道车辆车厢外部登入轨道车辆车厢内部的登车扣手槽。通过这种方式,将通常情况下外露于轨道车辆车厢之外的登车扶手替换为了基本上隐藏的登车扣手槽。由于登车扣手槽隐藏在侧壁的边缘上,因此不会影响轨道车辆的限界设计。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车厢既实现登车功能,同时避免了扶手设置在车体外部导致的影响限界设计的问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中,由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因此该轨道车辆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轨道车辆车厢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局部截面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轨道车辆车厢;102:车门安装开口;104:登车扣手槽;106:门罩板;108:把手杆;110:扣手开口;112:行李架;114:车窗安装开口;116:扶手杆;118:竖杆段;120:横杆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现参见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特殊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厢100。具体来说,轨道车辆车厢100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门的至少一个车门安装开口102。并且,在形成车门安装开口102的轨道车辆车厢100的侧壁的边缘上,设置有供人员从轨道车辆车厢100的外部登入轨道车辆车厢100的内部的登车扣手槽104。
通过如上实施例所述的这种方式,将通常情况下外露于轨道车辆车厢之外的登车扶手,替换为了基本上隐藏的登车扣手槽104。由于登车扣手槽104隐藏在侧壁的边缘上,因此不会影响轨道车辆的限界设计。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车厢100既能够实现登车功能,同时避免了扶手设置在车体外部导致的影响限界设计的问题。
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车门安装开口102由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的边缘、连接两个侧壁的顶边、以及轨道车辆车厢100的底板围成,其中,每个侧壁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登车扣手槽104。此处应当理解的是,登车扣手槽104的位置位于侧壁的边缘上即可,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登车扣手槽104的数量,而并非在每个侧壁的边缘上均设置登车扣手槽104。例如,由于每节轨道车辆车厢100均可以包括多个车门安装开口102,因为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在需要的其中一个或几个车门安装开口102的边缘设置登车扣手槽104。换句话说,这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侧壁的边缘上可以覆盖有门罩板106。具体地,登车扣手槽104可以临近轨道车辆车厢100的底板设置在门罩板106的下部处。换句话说,登车扣手槽104的位置设置应当能够满足登车人员的抓握需要,从而位于恰当的位置。
参见图3同时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登车扣手槽104可以由把手杆108和扣手开口110构成。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把手杆108可以安装在侧壁的边缘上且沿轨道车辆车厢100的高度方向延伸,而扣手开口110可以覆盖把手杆108设置,并且能够供人员经由扣手开口110抓握到把手杆108。
具体来说,在实际应用中,登车扣手槽104设置在门罩板106的下部,由扣手开口110和把手杆108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扣手开口110为方形结构,尺寸适合登车人员一只手插入。把手杆108安装在车体上,以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登车的需求。如图3所示,登车扣手槽104适用于登车人员从车外登车作为抓手使用,其高度设置满足成人在车外站立时能触及。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例,这种结构既可以实现辅助登车的功能,同时解决了通常的设计因扶手设置在车体外部导致的影响限界设计的问题。
返回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轨道车辆车厢10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多段行李架112。
具体来说,轨道车辆车厢100的侧壁上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车窗的至少一个车窗安装开口114。并且,沿轨道车辆车厢100的纵向方向(即长度方向),每个车窗安装开口114的两侧均安装有一段行李架112。
在一个实施例中,行李架112可以安装在轨道车辆车厢100的侧壁的内表面上,位于轨道车辆车厢100中座椅的上方,且向轨道车辆车厢100的内部突出。
在实际应用中,多段式的行李架112安装在轨道车辆车厢100内部的侧顶区域,主要分布在座椅上方车窗的两侧。这种多段行李架112适用于放置小型行李箱或其它行李装置,可满足诸如中短途城轨车辆乘坐旅客存放行李的需求,节省了旅客车厢内部的空间。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轨道车辆车厢100的内部还可以设置有多段扶手杆116。具体来说,多段扶手杆116可以沿轨道车辆车厢100的纵向方向(即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相邻的扶手杆116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与行李架112的所在区域相对应。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扶手杆116可以通过安装座安装在轨道车辆车厢100的内部顶面上。而对于扶手杆116的具体结构而言,在一个实施例中,扶手杆116可以包括与轨道车辆车厢100的内部顶面连接的竖杆段118、以及连接在竖杆段118之间的横杆段120。具体地,竖杆段118可以沿轨道车辆车厢100的高度方向布置,且横杆段120可以沿轨道车辆车厢100的纵向方向(即长度方向)布置。
在具体应用中,多段式的扶手杆116可以安装在车内中顶两侧,竖杆段118可以通过安装座与车体直接连接以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由于相邻的扶手杆116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与行李架112的所在区域相对应,因此分段式设置的扶手杆116能够便于乘客从行李架112处取放行李,同时也不会影响站立乘客的支撑需求。换句话说,相邻的扶手杆116之间的间隔区域本质上形成了通向并使用行李架112的开口。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车厢100中,一方面,设置了用于车外登车的登车扣手槽104,其既可以实现登车功能,同时避免扶手设置在车体外部导致的影响限界设计的问题。另一方面,设置了多段式的行李架112,可满足中短途城轨车辆乘坐旅客存放行李的需求,节省了旅客车厢内部的空间。此外,设置了多段式的车内扶手结构,即扶手杆116,其与多段式的行李架112对应设计适用,既方便乘客取放行李,同时不影响站立乘客的支撑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具体来说,该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100。此处应当理解的是,轨道车辆中可以包括多节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100,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中,由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100,因此该轨道车辆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优势。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可以是任何适当类型的车辆,例如地铁、城铁、普速火车、动车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局限于某种或某些特定的轨道车辆类型。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进行选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门的至少一个车门安装开口,
其中,形成所述车门安装开口的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的边缘上,设置有供人员从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外部登入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内部的登车扣手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安装开口由彼此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的边缘、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顶边、以及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底板围成,其中,每个所述侧壁的边缘上均设置有所述登车扣手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边缘上覆盖有门罩板,其中,所述登车扣手槽临近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底板设置在所述门罩板的下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扣手槽由把手杆和扣手开口构成,
其中,所述把手杆安装在所述侧壁的边缘上且沿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扣手开口覆盖所述把手杆且能够供人员经由所述扣手开口抓握所述把手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内部设置有多段行李架,
其中,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上还形成有用于安装车窗的至少一个车窗安装开口,沿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纵向方向,每个所述车窗安装开口的两侧均安装有一段所述行李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安装在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的内表面上,位于所述轨道车辆车厢中座椅的上方,且向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内部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内部还设置有多段扶手杆,
其中,多段所述扶手杆沿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相邻所述扶手杆之间的间隔区域与所述行李架的所在区域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杆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内部顶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杆包括与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内部顶面连接的竖杆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竖杆段之间的横杆段,
其中,所述竖杆段沿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高度方向布置,且所述横杆段沿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纵向方向布置。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车厢。
CN202021686528.6U 2020-08-13 2020-08-13 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13168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6528.6U CN213168075U (zh) 2020-08-13 2020-08-13 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6528.6U CN213168075U (zh) 2020-08-13 2020-08-13 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8075U true CN213168075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80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86528.6U Active CN213168075U (zh) 2020-08-13 2020-08-13 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8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7600B2 (en) Support for an entrance trim panel on a carrying el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CN213168075U (zh) 轨道车辆车厢以及轨道车辆
CN111688732B (zh) 侧顶型材、轨道车辆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16034370U (zh)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12953729U (zh) 一种防水轿厢
CN112389478B (zh) 车厢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09972130U (zh) 一种汽车车门内板
CN209870524U (zh) Mpv汽车侧围总成及mpv汽车
CN209921317U (zh) 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CN219312570U (zh) 座椅安装支架和汽车
CN215097453U (zh) 一种公交车驾驶员防护围栏
PL207563B1 (pl) Siedzenie do pojazdu ze skrzynką na głośniki subniskotonowe
CN215621835U (zh) 侧护板
CN219969415U (zh) 车载电池及车辆
CN215322855U (zh) 一种便于安装悬置的汽车加强板
CN220785746U (zh) 一种驾驶室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CN216734283U (zh) 一种轨道车辆客室内通风及布线结构
CN220548983U (zh) 一种拓展方舱指挥车
CN217074200U (zh) 一种车辆踏板安装支架及车辆踏板
CN210122136U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209921316U (zh) 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CN219098443U (zh) 一种用于别墅电梯的通风结构
CN213831577U (zh) 安装支架、底盘总成及车辆
CN220904890U (zh) 车体及车辆
CN212863714U (zh) 一种无机房客梯用主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