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7973U - 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7973U
CN213167973U CN202022161818.5U CN202022161818U CN213167973U CN 213167973 U CN213167973 U CN 213167973U CN 202022161818 U CN202022161818 U CN 202022161818U CN 213167973 U CN213167973 U CN 213167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plate body
panel
sensor
crash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18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18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7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7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7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该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本体,第一加强板本体的一端弯曲形成第二加强板本体,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加强板本体上,第一加强板本体上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二加强板本体上设有第二连接板。该B柱内板包括内板本体和上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车辆包括上述B柱内板。本申请的加强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板本体和第二加强板本体,两者之间呈一定角度,增加了加强板的强度,第一加强板本体和第二加强板本体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B柱内板和门槛加强板连接,能够将安装点激励分散到B柱内板和门槛加强板上,进而提高安装点位置动刚度,满足传感器安装需求。

Description

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具有高速、机动、舒适、使用方便、适应性广等优点,所以备受大家青睐,汽车也极大的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和出行,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见,汽车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而随着科技的逐渐进步,人类对于速度的体验感越来越高,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严格;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提高,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交通事故更是频繁发生;由此看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汽车碰撞传感器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碰撞发生时能够采集有效的碰撞数据以便行车电脑能够对汽车安全气囊做出快速、准确的指令显得尤为重要。侧碰传感器是安全气囊系统中控制信号输入装置,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传感器能够检测碰撞强度并反馈给ECU来判定是否需要引爆气囊。侧碰传感器对于安装区域动刚度及共振性有较高要求。倘若不达标则会造成侧碰传感器无法正常标定,存在安全气囊误点爆或受到碰撞无法点爆等危害乘客安全的隐患。
汽车侧碰传感器通常安装在汽车B柱内板的下部,此位置受门洞止口位置限制,B柱宽度通常无法调整,且此处存在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过孔,钣金刚性差,结构空间有限,无法通过结构特征加强,导致侧碰传感器安装点动刚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本体,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的一端弯曲形成第二加强板本体,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背离所述第二加强板本体的一侧形成用于安装传感器的空间,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上设有用于与B柱内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加强板本体上设有用于与门槛加强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与所述第二加强板本体相邻的两个侧边连接有第三加强板本体。
可选的,所述第三加强板本体的边缘外周设有围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第二加强板本体、第三加强板本体、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传感器的安装凸起。
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强板本体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弯曲。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板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的一侧。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车辆的B柱内板包括内板本体以及上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所述内板本体上设有:
安装孔,用于容纳所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
连接位,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靠近门槛加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与门槛加强板连接。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B柱内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板本体和第二加强板本体,两者之间呈一定角度,进而增加了加强板的强度,第一加强板本体和第二加强板本体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B柱内板和门槛加强板连接,能够将安装点激励分散到B柱内板和门槛加强板上,进而提高安装点位置动刚度,满足传感器安装需求。
本申请的B柱内板采用内板本体与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分体式的设置方式,相对于一体式的设置方式可增加结构强度,同时,碰撞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分离,使得碰撞传感器加强板上的安装点激励分散,可有效提高安装点的动刚度。
本申请的车辆采用侧碰传感器加强板及B柱内板分离的设置方式,可有效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区域的动刚度,使其达到设定标准,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侧碰传感器能够即使检测碰撞强度并反馈给ECU来判定是否需要引爆气囊,减少安全气囊误点爆或受到碰撞无法点爆等危害乘客安全的隐患,确保乘客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和门槛加强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和门槛加强板连接的放大图。
其中,10、第一加强板本体;11、第一连接板;12、安装凸起;20、第二加强板本体;21、第二连接板;30、第三加强板本体;31、围板;40、B柱内板;41、内板本体;50、门槛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本体10,第一加强板本体10的一端弯曲形成第二加强板本体20,第一加强板本体10背离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一侧形成用于安装传感器的空间。其中,第二加强板本体20与第一加强板本体10之间的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钝角,其具体弯曲角度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进行设定。为了增加加强板的结构强度,第二加强板本体20与第一加强板本体10之间的夹角优选为钝角或直角,且第二加强板本体20与第一加强板本体10之间采用弧状连接。
第一加强板本体10的一端弯曲形成第二加强板本体20,其并非指生产工艺上,第二加强板本体20由第一加强板本体10的一端弯折形成,而是指第一加强板本体10和第二加强板本体20之间无焊缝,即第一加强板本体10和第二加强板本体20一体成型,以此增加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结构强度。并且第一加强板本体10和第二加强板本体20在同一平面内组成的形状可为不规则形状,即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形状与第一加强板本体10的形状本身没有关系,其形状是根据具体设计需求进行设定的。
第一加强板本体10可为矩形板、圆形板或椭圆形板等规则形状,也可为带有凸边、凹槽等结构的不规则形状,其具体形状根据其安装位的开口形状进行设计,且其形状设计应满足强度要求。
结合图1至图3所示,第一加强板本体10上设有用于与B柱内板40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1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板11间隔设置,可有效增加连接强度。其中,当第一连接板11的数量较多时,容易增加设计难度,当第一连接板11的数量为一个时,又不能起到足够的连接强度,因此,本申请的第一连接板11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且两个第一连接板11设置在第一加强板本体10的端部两侧,加工简单,同时,又能够确保连接强度。
第二加强板本体20上设有用于与门槛加强板50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1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板21间隔设置,可有效增加连接强度。其中,当第二连接板21的数量较多时,容易增加设计难度,当第二连接板21的数量为一个时,又不能起到足够的连接强度,因此,本申请的第二连接板21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且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板21设置在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边部,另一个第二连接板21设置在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中部,加工简单,同时,又能够确保连接强度。值得注意的是,该处的中部并非单指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中间位置,也可指靠近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中间位置处。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板11由第一加强板本体10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板21设置在第二加强板本体20远离第一加强板本体10的一侧,即第二连接板21与第二加强板本体20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其具体角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且第二连接板21与第二加强板本体20之间弧状连接,确保结构强度。
本申请的加强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板本体10和第二加强板本体20,两者之间呈一定角度,进而增加了加强板的强度,第一加强板本体10和第二加强板本体20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21与B柱内板40和门槛加强板50连接,能够将安装点激励分散到B柱内板40和门槛加强板50上,进而提高安装点位置动刚度,满足传感器安装需求。
汽车侧碰传感器通常安装在汽车B柱内板40的下部或者安装在门槛加强板50上。相应地,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安装在B柱内板40上时,汽车B柱内板40的下部应设有与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形状相匹配的开孔,碰撞传感器加强板设置在开孔内,并通过第一连接板11与B柱内板40焊接,再将第二连接板21与门槛加强板50焊接,完成门槛加强板50的固定。
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安装在门槛加强板50上时,汽车门槛加强板50应设有与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形状相匹配的开孔,碰撞传感器加强板设置在开孔内,并通过第二连接板21与门槛加强板50焊接,再将第一连接板11与B柱内板40焊接,完成门槛加强板50的固定。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可安装在B柱内板40或门槛加强板50上,其可根据不同车型的不同结构进行选择。
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板本体10与第二加强板本体20相邻的两个侧边连接有第三加强板本体30,通过设置第三加强板本体30增加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强度。进一步优化地,第三加强板本体30的中部朝向远离第一加强板本体10的方向弯曲,相应地,第一加强板本体10上设有凸起结构,使得第一加强板本体10与第三加强板本体30完全贴合,该种设计方式进一步增加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优化地,第三加强板本体30的边缘外周设有围板31,围板31能够提高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结构刚性,具体地,围板31设置在第三加强板本体30远离第一加强板本体10的一侧。相应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安装结构上设有与围板31相匹配的卡槽,当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安装到位后,围板31搭放在卡槽内,起到定位效果,同时,围板31可与卡槽的连接处焊接,进一步增加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牢固效果。并且,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21和围板31三者共同使传感器安装点的周边形成环状包围结构,使该安装点激励能够较好的分散到B柱内板40和门槛加强板50上,从而提升传感器安装点动刚度。
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板本体10上设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凸起12,即第一加强板本体10朝向背离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方向突出,进而形成安装凸起12,通过设置安装凸起12能够提升传感器安装点的局部刚性。
为了增加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结构强度,第一加强板本体10、第二加强板本体20、第三加强板本体30、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21一体成型,且该种设计方式增加生产加工的便利性,同时,避免焊缝的产生。
如图1所示,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中部朝向第一加强板本体10弯曲,相应地,第一加强板本体10和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连接处为弧状结构,相对于直线连接方式,可有效增加结构刚度,同时,弧形板的设计方式可形成避让口,减少空间的占用,便于其他部件的安装。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B柱内板40包括内板本体41以及上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其中,该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具有上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全部特征,且该部分特征以被上述内容公开,因此,在此未作过多的描述。
内板本体41上设有安装孔和连接位,安装孔用于容纳碰撞传感器加强板,连接位用于与第一连接板11连接,该处的连接优选为焊接。具体地,安装孔的形状应与第一安装板本体的形状相匹配,而当第一安装板本体上连接有第三安装板本体时,安装孔的形状与第一安装板本体和第三安装板本体的外围结构相匹配,使得第一安装板本体能够安装在安装孔内。连接位的形状与第一连接板11的形状相匹配,且连接位与第一连接板11一一对应。当第一安装板本体安装在安装孔内时,第一连接板11处于连接位内,并将第一连接板11焊接在连接位上。
安装孔设置在内板本体41靠近门槛加强板50的一侧,当第一连接板11焊接在连接位后,第二连接板21插入到门槛加强板50的焊接位,将第二连接板21焊接在焊接位上,完成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安装,该种设计方式能够将安装点激励分散到B柱内板40和门槛加强板50上,进而提高安装点位置动刚度,满足传感器安装需求。
当第一安装板本体上连接有第三安装板本体,且第三安装板本体的端部外周设有围板31时,B柱内板40的相应位置设有卡槽,当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安装就位后,围板31搭放在卡槽上,用于对碰撞传感器加强板进行定位,再将围板31焊接在卡槽内,增加焊点,进而增加连接的牢固性。
碰撞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40采用分体式的设置方式,相对于一体式的设置方式可增加结构强度,同时,碰撞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40分离,使得碰撞传感器加强板上的安装点激励分散,可有效提高安装点的动刚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B柱内板40,该B柱内板40包括上述B柱内板40的全部技术特征,并且,上述B柱内板40包括有内板本体41与碰撞传感器加强板,且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包括上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而该车辆包括上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全部技术特征,且碰撞传感器加强板的特征部分已被上述内容公开,因此,在此未作过多的描述。
采用该侧碰传感器加强板及B柱内板40的车辆可有效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区域的动刚度,使其达到设定标准,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侧碰传感器能够即使检测碰撞强度并反馈给ECU来判定是否需要引爆气囊,减少安全气囊误点爆或受到碰撞无法点爆等危害乘客安全的隐患,确保乘客安全。其中,ECU是指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是车辆的大脑,高技术在现有技术中已经较为成熟,因此,在此并未做过多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强板本体(10),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10)的一端弯曲形成第二加强板本体(20),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10)背离所述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一侧形成用于安装传感器的空间,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10)上设有用于与B柱内板(40)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1),所述第二加强板本体(20)上设有用于与门槛加强板(50)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10)与所述第二加强板本体(20)相邻的两个侧边连接有第三加强板本体(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板本体(30)的边缘外周设有围板(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10)、第二加强板本体(20)、第三加强板本体(30)、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1)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10)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传感器的安装凸起(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本体(20)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10)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1)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板本体(20)远离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10)的一侧。
8.一种车辆的B柱内板(40),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本体(41)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碰撞传感器加强板,所述内板本体(41)上设有:
安装孔,用于容纳所述碰撞传感器加强板;
连接位,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车辆的B柱内板(4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41)靠近门槛加强板(50)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21)与门槛加强板(50)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B柱内板(40)。
CN202022161818.5U 2020-09-27 2020-09-27 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 Active CN213167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1818.5U CN213167973U (zh) 2020-09-27 2020-09-27 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1818.5U CN213167973U (zh) 2020-09-27 2020-09-27 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7973U true CN213167973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7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1818.5U Active CN213167973U (zh) 2020-09-27 2020-09-27 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7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3391B2 (en) Fender structure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EP1992526B1 (en) Tether mounting method for airbag device, and airbag device
CN109204531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01253072B (zh)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CN102463961A (zh) 外上中柱增强件和座椅安全带支架的结合结构
CN104709357B (zh) 车身增强结构
US9725121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3386947B (zh) 用于车辆的正面中心帘式安全气囊
KR20150016609A (ko) 펜더 지지부 구조
JP2007283941A (ja) 自動車のフェンダパネル支持構造
US7815216B2 (en) Bracket for use in curtain airbag and curtain airbag apparatus
CN213167973U (zh) 碰撞传感器加强板、b柱内板及车辆
US7722075B2 (en) Airbag apparatus
JP3487181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
JP2005161888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03107103A (ja) 電子式衝撃検知センサ
CN114056435A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US8540274B2 (en) Vehicle airbag support assembly
CN112141222A (zh) 前围板总成
CN211844339U (zh) 车用碰撞传感器支架、传感器组件及车辆
EP4253200B1 (en) Vehicle and cowl top assembly thereof
CN219172525U (zh) A柱护板组件和具有其的侧气帘子系统及车辆
CN217623780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N108674494B (zh) 一种门槛加强结构
CN216915774U (zh) 一种轻量化的通用乘员安全气囊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