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46679U - 扒板结构和炉具 - Google Patents

扒板结构和炉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46679U
CN213146679U CN202021664558.7U CN202021664558U CN213146679U CN 213146679 U CN213146679 U CN 213146679U CN 202021664558 U CN202021664558 U CN 202021664558U CN 213146679 U CN213146679 U CN 213146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tove
board
bottom plate
r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645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俊杰
朱文伟
李曲叠
李根虎
张杭达
谢新疆
葛忠伟
余刚
刘跃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du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du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du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du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645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46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46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46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扒板结构和炉具,涉及厨具技术领域。该扒板结构包括能够导热的底板,底板能够放置在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的炉架上方,以用于烹饪食物。本实用新型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既固定有煲仔炉或烧烤炉等炉具的炉架又固定有扒板结构的混合型炉具使用并不灵活,如不能在不需要使用扒炉功能时,为烹饪食物提供更多的灶眼或者空间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扒板结构和炉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扒板结构和炉具。
背景技术
由于烹饪食物的方式多种多样,因而用于烹饪食物的炉具也多种多样,如煲仔炉、烧烤炉、扒炉等。其中,煲仔炉是一种能够支撑多个锅具同时使用的炉具,煲仔炉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多个锅具的炉架;烧烤炉上则设置有用于支撑食物的网格状炉架;扒炉又称铁板烧,其上设置有用于煎扒食物的扒板结构。
目前,煲仔炉、烧烤炉等炉具功能单一,不能直接转为扒炉来使用。而同时采购煲仔炉或烧烤炉等炉具和扒炉不仅成本高,且占地面积大。为了能够同时具有煲仔炉或烧烤炉等炉具的功能和扒炉的功能,现有的一种混合型炉具上既固定有煲仔炉或烧烤炉等炉具的炉架,也固定有扒炉的扒板结构。
然而该混合型炉具使用并不灵活,如不能在不需要使用扒炉功能时,为烹饪食物提供更多的灶眼或者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扒板结构和炉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既固定有煲仔炉或烧烤炉等炉具的炉架又固定有扒板结构的混合型炉具使用并不灵活,如不能在不需要使用扒炉功能时,为烹饪食物提供更多的灶眼或者空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扒板结构包括能够导热的底板;
所述底板能够放置在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的炉架上方,以用于烹饪食物。
进一步的,所述扒板结构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
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间隔设置,且所述底板连接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以使所述扒板结构形成有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槽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与所述左侧板连接的侧边位于所述左侧板的顶边和底边之间,所述底板的与所述右侧板连接的侧边位于所述右侧板的顶边和底边之间,以使所述扒板结构还形成有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第二槽体;
当所述底板放置在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的炉架上方时,所述第二槽体覆盖在所述炉架上的多个锅具脚架中至少一个锅具脚架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扒板结构还包括后板,所述后板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方,用于作为所述第一槽体的后侧壁,且所述后板连接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扒板结构还包括后外板,所述后外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后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后外板连接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
所述后外板和所述后板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二槽体连通,用于作为所述扒板结构的排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扒板结构还包括接油盒;
所述底板包括位置相对的前侧边和后侧边,所述后板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后侧边处;在所述底板所在的平面上,所述接油盒的投影位于所述底板的前侧边的远离后侧边的一侧;
在与所述底板垂直的平面上,所述接油盒的投影位于所述底板的投影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前侧边的远离后侧边的一侧平行设置有前板,所述前板上设置有排油孔;
在与所述底板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前板位于所述接油盒的上方,且不高于所述底板;
所述前板连接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扒板结构还包括槽状的承托件;
在与所述底板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承托件连接在所述前板的下方;
所述接油盒位于所述承托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的和所述右侧板的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具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扒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扒板结构和炉具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扒板结构包括能够导热的底板,底板能够放置在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的炉架上方,以用于烹饪食物。其中,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可以为不具备扒炉功能的炉具,如煲仔炉、烧烤炉等。当需要在上述炉具上使用扒炉功能时,可以将该扒板结构中的底板直接放置在炉具中的炉架上方,此时底板上可以盛放食物。由于底板为能够导热的底板,因而炉具的炉架处的热量可以传递给底板,进而可以对底板上的食物进行加热以烹饪食物。因此,将底板放置在炉具上后,该炉具具备铁板烧的功能,可转为扒炉使用。需要说明的是,若需要使该炉具同时发挥其本身的功能和扒炉的功能,可以将底板放置在炉具的部分炉架上,此时其余部分的炉架可以发挥其本身的功能。而当不需要在上述炉具上使用扒炉功能时,可以将底板从炉具上的炉架上撤下,此时炉具上的炉架具有足够的灶眼或者空间,炉具可以利用其本身的烹饪方式烹饪更多的食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扒板结构,能够灵活的与炉具配合,不仅可以使得炉具能够直接转化为扒炉使用,还可以在扒板结构中的底板仅占用炉具中的部分炉架时,使得炉具能够同时发挥其本身的功能和扒炉的功能。此外,在炉具不需要使用扒炉功能时,该扒板结构可以灵活的从炉具上的炉架上撤下,为炉具可以利用其本身的烹饪方式烹饪更多的食物,而在炉架上释放更多的灶眼或者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扒板结构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具包括上述扒板结构,该炉具为不具有扒炉功能的炉具,如煲仔炉、烧烤炉等炉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具利用能够放置在炉具的炉架上的扒板结构,可以使得该炉具能够直接转化为扒炉使用,在扒板结构中的底板仅占用炉具中的部分炉架时,该炉具还可以同时发挥炉具的功能和扒炉的功能。当不需要使用扒炉功能时,可以直接将炉具的炉架上的扒板结构取下,此时炉具的炉架上具有充足的灶眼,炉具能够利用炉具本身的功能烹饪更多的食物。
因此,相较于现有的既固定有煲仔炉或烧烤炉等炉具的炉架又固定有扒板结构的混合型炉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具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扒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扒板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的扒板结构和煲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扒板结构和煲仔炉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标:1-底板;10-前侧边;11-后侧边;2-煲仔炉;20-炉架;21-前台;22-背板;3-左侧板;4-右侧板;5-后板;6-后外板;60-排气通道;7-接油盒;70-承托件;8-前板;80-排油孔;81-延展板;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包括能够导热的底板1,如图3所示,底板1能够放置在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的炉架20上方,以用于烹饪食物。
其中,能够导热的底板1的材质可以为铁、不锈钢等能够导热的材质。为防止底板1过快受热而导致食物易被煎糊,本实施例优选底板1具有一定的厚度。
在实际应用中,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可以为不具备扒炉功能的炉具,如煲仔炉2、烧烤炉等。
当需要在上述炉具上使用扒炉功能时,如图3所示,可以将该扒板结构中的底板1直接放置在炉具中的炉架20上方,此时底板1上可以盛放食物。由于底板1为能够导热的底板1,因而炉具的炉架20处的热量可以传递给底板1,进而可以对底板1上的食物进行加热以煎扒食物。因此,将底板1放置在炉具上后,该炉具具备铁板烧的功能,可转为扒炉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若需要使该炉具同时发挥其本身的功能和扒炉的功能,可以将底板1放置在炉具的部分炉架20上,如图3所示,此时其余部分的炉架20可以发挥其本身的功能。
而当不需要在上述炉具上使用扒炉功能时,可以将底板1从炉具上的炉架20上撤下,如图4所示,此时炉具上的炉架20具有足够的灶眼或者空间,炉具可以利用其本身的烹饪方式烹饪更多的食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能够灵活的与炉具配合,不仅可以使得炉具能够直接转化为扒炉使用,还可以在扒板结构中的底板1仅占用炉具中的部分炉架20时,使得炉具能够同时发挥其本身的功能和扒炉的功能,不需同时采购扒炉和不具有扒炉功能的炉具,可以降低炉具采购成本以及可以防止多个炉具占用过多的空间。此外,在炉具不需要使用扒炉功能时,该扒板结构可以灵活的从炉具上的炉架20上撤下,为炉具可以利用其本身的烹饪方式烹饪更多的食物,而在炉架20上释放更多的灶眼或者空间。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炉具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既固定有煲仔炉2或烧烤炉等炉具的炉架20又固定有扒板结构的混合型炉具使用并不灵活,如不能在不需要使用扒炉功能时,为烹饪食物提供更多的灶眼或者空间的技术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包括左侧板3和右侧板4。左侧板3和右侧板4间隔设置,且底板1连接在左侧板3和右侧板4之间,以使扒板结构形成有位于底板1上方的第一槽体。
左侧板3和右侧板4用于与底板1配合形成第一槽体,第一槽体用于盛放食物,使得食物不易于从底板1上脱落。
如图1所示,底板1的与左侧板3连接的侧边位于左侧板3的顶边和底边之间,底板1的与右侧板4连接的侧边位于右侧板4的顶边和底边之间,以使扒板结构还形成有位于底板1下方的第二槽体。如图3所示,当底板1放置在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的炉架20上方时,第二槽体覆盖在炉架20上的多个锅具脚架中至少一个锅具脚架的上方。
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可以为煲仔炉2、烧烤炉等炉具,以下以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为煲仔炉2为例对煲仔炉2的结构和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煲仔炉2的炉架20上通常设置有多个朝上凸出的锅具脚架,锅具脚架用于支撑锅具。如图3所示,当该扒板结构中的底板1放置在煲仔炉2上时,第二槽体覆盖在煲仔炉2的炉架20上的多个锅具脚架中至少一个锅具脚架的上方,此时第二槽体的两个内侧壁均与锅具脚架相互抵接,锅具脚架可以利用其与第二槽体的内侧壁之间的抵接关系,限制第二槽体的位置,从而可以提升放置在煲仔炉2上的扒板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煲仔炉2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前台21和背板22,炉架20安装在前台21和背板22之间。当扒板结构中的底板1放置在煲仔炉2上时,左侧板3和右侧板4均可以抵接在前台21和背板22之间。此时前台21和背板22用于限制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位置,进一步的提升放置在煲仔炉2上的扒板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前台21可以为长方体结构,前台21和背板22平行设置,且前台21的顶部和背板22的顶部均高于炉架20。左侧板3的长度和右侧板4的长度均可以大于前台21和背板22之间的间距,此时左侧板3的其中一端和右侧板4均的其中一端均位于前台21的台面上,左侧板3的另一端和右侧板4的另一端均抵接在背板22的靠近前台21的一侧上。
如图3所示,为能够使得左侧板3和右侧板4均可以抵接在前台21和背板22之间,左侧板3的底边上和右侧板4的底边上均设置有弯折处,左侧板3的底边上的弯折处用于使左侧板3的位于前台21上的底边,高于左侧板3的位于炉架20上的底边,左侧板3上的弯折处能够抵接在前台21的两个顶角中靠近背板22的顶角处,以将左侧板3限制在前台21和背板22之间;右侧板4的底边上的弯折处用于使右侧板4的位于前台21上的底边,高于右侧板4的位于炉架20上的底边,右侧板4上的弯折处能够抵接在前台21的两个顶角中靠近背板22的顶角处,以将右侧板4限制在前台21和背板22之间。
可以看出,左侧板3的底边上的弯折处和右侧板4的底边上的弯折处,分别可以利用其与前台21的顶角之间的抵接关系,将该扒板结构限制在前台21和背板22之间,提升放置在煲仔炉2上的扒板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槽体、左侧板3的底边上的弯折处和右侧板4的底边上的弯折处可以相互配合,将放置煲仔炉2上的扒板结构稳定的限定在煲仔炉2上,有效防止烹饪过程中,扒板结构因烹饪动作而从煲仔炉2上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将该板结构从煲仔炉2上取下时,可以直接向上提起扒板结构,第二槽体、左侧板3的底边上的弯折处和右侧板4的底边上的弯折处均不会妨碍提起扒板结构的过程,从而可以轻松的将该扒板结构从煲仔炉2上取下。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放置在煲仔炉2上时,扒板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而将扒板结构从煲仔炉2上取下时,该扒板结构也易于与煲仔炉2分离,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使用稳定性较好且使用较便捷。
进一步的,第二槽体覆盖在煲仔炉2的炉架20上的多个锅具脚架中至少一个锅具脚架的上方时,第二槽体的槽底与锅具脚架之间可以具有一定间隔,该间隔用于防止底板1与锅具脚架处的火焰直接接触,进而使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煲仔炉2的炉架20上的锅具脚架的个数可以为偶数且锅具脚架至少为四个,个数为偶数的锅具脚架按照多行多列的方式排布在炉架20上。将前台21和背板22之间的多个锅具脚架视为一列锅具脚架,则当该扒板结构中的底板1放置在煲仔炉2的炉架20上方时,第二槽体可以覆盖在一列锅具脚架上。此时扒板结构中的底板1的面积可以得到保证,扒板结构可以充分发挥铁板烧的功能,且煲仔炉2的锅具脚架的个数也可以得到保证,由于一个锅具脚架对应一个灶眼,因而此时煲仔炉2仍旧具有多个灶眼,煲仔炉2能够同时充分发挥煲仔炉2的功能和铁板烧的功能。
当该扒板结构中的底板1放置在煲仔炉2的炉架20上方,第二槽体可以覆盖在一列锅具脚架上时,为了能够使得底板1受热均匀,在利用扒板结构煎扒食物前,可以将该列全部锅具脚架处的燃气点燃,待底板1表面达到一定温度后,厨师可以进行煎扒食物。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还包括后板5,后板5安装在底板1的上方,用于作为第一槽体的后侧壁,且后板5连接在左侧板3和右侧板4之间。
后板5用于与左侧板3和右侧板4配合,共同形成第一槽体。作为第一槽体的后侧壁的后板5,可以防止底板1上的食用油、液体调料等液体从第一槽体的后侧掉落到炉架20上,从而可以降低污染炉架20甚至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由左侧板3、右侧板4和底板1构成的扒板结构可以由不锈钢板一体成型制成,或者,左侧板3、右侧板4和底板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还包括后外板6,后外板6间隔设置在后板5的远离底板1的一侧,且后外板6连接在左侧板3和右侧板4之间。如图4所示,后外板6和后板5之间的间隔与第二槽体连通,用于作为扒板结构的排气通道60。
其中,从左侧板3的远离后板5的一端至另一端,左侧板3的靠近后板5的一端越过后板5后位于后板5的远离第一槽体的一侧;从右侧板4的远离后板5的一端至另一端,右侧板4的靠近后板5的一端越过后板5后位于后板5的远离第一槽体的一侧。此时后外板6连接在左侧板3的靠近后板5的一端和右侧板4的靠近后板5的一端之间,以使后外板6与后板5之间具有间隔。
后外板6和后板5之间的排气通道60可以保证该扒板结构应用于煲仔炉2上煎扒食物时,燃气燃烧后的尾气排放畅通。
当该扒板结构放置在煲仔炉2上时,后外板6抵接在背板22的一侧,此时后外板6、左侧板3的底边处的弯折处和右侧板4的底边的弯折处相互配合,可以将扒板结构限定在煲仔炉2的前台21和后板5之间。
进一步的,该扒板结构中的左侧板3和右侧板4可以平行设置,底板1垂直安装在左侧板3和右侧板4之间。后板5垂直安装在底板1上且后板5的底边与底板1的侧边连接,后外板6的定边与底边之间的位置处与底板1的侧边连接,此时后外板6具有位于底板1下方的部分,且后外板6的该部分用于作为第二槽体的后侧壁,可以与左侧板3的位于底板1下方的部分以及右侧板4的位于底板1下方的部分共同形成第二槽体。后外板6的位于底板1下方的部分可以提升该扒板结构的使用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还包括接油盒7。底板1包括位置相对的前侧边10和后侧边11,后板5安装在底板1的后侧边11处。在底板1所在的平面上,接油盒7的投影位于底板1的前侧边10的远离后侧边11的一侧。在与底板1垂直的平面上,接油盒7的投影位于底板1的投影的下方。
底板1上的油汁或者残渣等杂物可以越过底板1的前侧边10后从底板1上脱离,而接油盒7用于接收上述油汁或者残渣等杂物,防止其掉落到煲仔炉2上或者地上而污染环境。
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1的前侧边10的远离后侧边11的一侧平行设置有前板8,前板8上设置有排油孔80。在与底板1垂直的方向上,前板8位于接油盒7的上方,且不高于底板1。前板8连接在左侧板3和右侧板4之间。
不高于底板1的前板8用于使得底板1上的油汁或者残渣等杂物能够被顺利过渡到前板8上,前板8上的接油孔用于使得过渡到前板8上的油汁或者残渣等杂物能够掉落到前板8下方的接油盒7中。
在实际应用中,前板8可以平行固定在底板1的前侧边10处。进一步的,前板8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板1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还包括槽状的承托件70。在与底板1垂直的方向上,承托件70连接在前板8的下方。接油盒7位于承托件70上。
承托件7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前板8的下方,承托件70用于支撑接油盒7。而承托件70为槽状可以更稳定的容纳接油盒7,提升接油盒7的使用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当该扒板结构放置在煲仔炉2上时,该承托件70的底面位于前台21的顶部上。
为便于取放接油盒7,承托件70的远离后板5的一侧和前板8的远离后板5的一侧之间具有高度大于接油盒7高度的间隔。
进一步的,前板8的与底板1的前侧边10连接的侧边处,垂直连接有延展板81,该延展板81位于前板8下方,且与承托件70连接。延展板81用于增加前板8和承托件70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为取放接油盒7提供更开阔的空间。
如图2所示,左侧板3的和右侧板4的位于底板1下方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平行于底板1的加强筋9,且加强筋9与底板1连接。
左侧板3上的加强筋9可以对左侧板3起到拉伸作用,防止左侧板3因高温而扭曲变形,延长左侧板3的使用寿命。
右侧板4上的加强筋9可以对右侧板4起到拉伸作用,防止右侧板4因高温而扭曲变形,延长右侧板4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扒板结构相较于现有的扒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该扒炉结构使用过程方便且安全可靠。该扒板结构可以直接放置在煲仔炉2上用于煎扒食物,厨师可以灵活使用该扒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炉具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扒板结构,该炉具为不具有扒炉功能的炉具,如煲仔炉、烧烤炉等炉具。本实施例提供的炉具利用能够放置在炉具的炉架上的扒板结构,可以使得该炉具能够直接转化为扒炉使用,在扒板结构中的底板仅占用炉具中的部分炉架时,该炉具还可以同时发挥炉具的功能和扒炉的功能。当不需要使用扒炉功能时,可以直接将炉具的炉架上的扒板结构取下,此时炉具的炉架上具有充足的灶眼,炉具能够利用炉具本身的功能烹饪更多的食物。
因此,相较于现有的既固定有煲仔炉或烧烤炉等炉具的炉架又固定有扒板结构的混合型炉具,本实施例提供的炉具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炉具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既固定有煲仔炉或烧烤炉等炉具的炉架又固定有扒板结构的混合型炉具使用并不灵活,如不能在不需要使用扒炉功能时,为烹饪食物提供更多的灶眼或者空间的技术问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板结构包括能够导热的底板(1);
所述底板(1)能够放置在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的炉架(20)上方,以用于烹饪食物;
所述扒板结构包括左侧板(3)和右侧板(4);
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间隔设置,且所述底板(1)连接在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之间,以使所述扒板结构形成有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第一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与所述左侧板(3)连接的侧边位于所述左侧板(3)的顶边和底边之间,所述底板(1)的与所述右侧板(4)连接的侧边位于所述右侧板(4)的顶边和底边之间,以使所述扒板结构还形成有位于所述底板(1)下方的第二槽体;
当所述底板(1)放置在待使用扒炉功能的炉具的炉架(20)上方时,所述第二槽体覆盖在所述炉架(20)上的多个锅具脚架中至少一个锅具脚架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板结构还包括后板(5),所述后板(5)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上方,用于作为所述第一槽体的后侧壁,且所述后板(5)连接在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板结构还包括后外板(6),所述后外板(6)间隔设置在所述后板(5)的远离所述底板(1)的一侧,且所述后外板(6)连接在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之间;
所述后外板(6)和所述后板(5)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二槽体连通,用于作为所述扒板结构的排气通道(6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板结构还包括接油盒(7);
所述底板(1)包括位置相对的前侧边(10)和后侧边(11),所述后板(5)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后侧边(11)处;在所述底板(1)所在的平面上,所述接油盒(7)的投影位于所述底板(1)的前侧边(10)的远离后侧边(11)的一侧;
在与所述底板(1)垂直的平面上,所述接油盒(7)的投影位于所述底板(1)的投影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前侧边(10)的远离后侧边(11)的一侧平行设置有前板(8),所述前板(8)上设置有排油孔(80);
在与所述底板(1)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前板(8)位于所述接油盒(7)的上方,且不高于所述底板(1);
所述前板(8)连接在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板结构还包括槽状的承托件(70);
在与所述底板(1)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承托件(70)连接在所述前板(8)的下方;
所述接油盒(7)位于所述承托件(70)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3)的和所述右侧板(4)的位于所述底板(1)下方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底板(1)的加强筋(9)。
9.一种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具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扒板结构。
CN202021664558.7U 2020-08-11 2020-08-11 扒板结构和炉具 Active CN213146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4558.7U CN213146679U (zh) 2020-08-11 2020-08-11 扒板结构和炉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4558.7U CN213146679U (zh) 2020-08-11 2020-08-11 扒板结构和炉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46679U true CN213146679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37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64558.7U Active CN213146679U (zh) 2020-08-11 2020-08-11 扒板结构和炉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46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50548U (zh) 多功能烧烤炉
CN211582729U (zh) 一种烧烤电器的烤架组件及其烧烤电器
CN213146679U (zh) 扒板结构和炉具
US4144870A (en) Adjustable broiler convection oven
KR101218026B1 (ko) 구이전골판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구이전골기
CN210989811U (zh) 一种多功能烧烤炉
CN211933714U (zh) 一种智能烧烤炉
CN210185367U (zh) 电磁炉烧烤架
KR100940370B1 (ko) 탄화방지 기능을 갖는 구이용 불판
CN218832566U (zh) 一种野营炉的煎烧盘及其野营炉
CN219048120U (zh) 一种烤盘以及内焰式边炉
CN215001747U (zh) 一种多功能灶具
CN219229660U (zh) 一种简易烤炉
CN215738513U (zh) 一种带有披萨板的陶瓷烧烤炉
CN219699685U (zh) 一种多功能煎烤盘
JP3222716U (ja) 加熱調理用器具
CN213524877U (zh) 一种用于煤气卡式炉的烧烤器具
CN212755353U (zh) 一种便携可拆卸炉具
CN216393864U (zh) 一种带牛扒炉功能的燃气烤炉
CN217390523U (zh) 一种双面多用途煎盘结构
CN215016368U (zh) 一种导油结构及烧烤炉
CN210114358U (zh) 早餐机
CN220608155U (zh) 一种大功率炉烤排
CN219680405U (zh) 一种手提式多功能无烟碳烤炉
CN217423348U (zh) 灶具锅架及应用其的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