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39114U - 强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强化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39114U CN213139114U CN202021079143.3U CN202021079143U CN213139114U CN 213139114 U CN213139114 U CN 213139114U CN 202021079143 U CN202021079143 U CN 202021079143U CN 213139114 U CN213139114 U CN 2131391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plate
- opening
- side wall
- reinforced structure
- reinforc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强化结构,所述强化结构系用于一轻型飞机,所述轻型飞机具有一驾驶舱,所述轻型飞机包含相面对的一前侧壁及一后侧壁,所述驾驶舱位于所述前侧壁及所述后侧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结构设置于所述前侧壁及所述后侧壁之间,且所述强化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前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后侧壁,其中所述强化结构具有一中空通道、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所述前开口及所述后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强化结构之相对的两端,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前开口及所述后开口,借此,所述强化结构能在机身承受强力撞击时吸收和转移撞击能量,以降低机身的变形程度,进而保护所述驾驶舱内乘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与飞机构造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轻型飞机的强化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一般轻型飞机具有轻便、易于操作、价格低廉、体积小及构造简单等特点,相较于陆上交通工具,轻型飞机具有速度上的优势,在安全性能方面,虽然轻型飞机借由多重安全设施之设置,一般而言是安全且可靠的,但当遭受到强力的撞击时,不免导致飞机的机身变形,进而影响到座舱人员的生命安全。
一般是通过改善机身材料以提升机身承受撞击的能力,通过采用不同的材料,来提升机身强度或是吸收撞击力以避免机身变形,然而用于轻型飞机之材料除了考虑安全性外,还必须考虑材料的重量以及成本,因此通过改变材料的方式提升机身承受撞击的能力时,往往会受到材料性质及成本的限制。因此,现有的轻型飞机之强化结构仍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结构,当承受强力撞击时,通过所述强化结构能吸收和转移撞击能量,以降低机身的变形程度,进而保护乘员的安全。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强化结构,所述强化结构系用于一轻型飞机,所述轻型飞机具有一驾驶舱,所述轻型飞机包含相面对的一前侧壁及一后侧壁,所述驾驶舱位于所述前侧壁及所述后侧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结构设置于所述前侧壁及所述后侧壁之间,且所述强化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前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后侧壁,其中所述强化结构具有一中空通道、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所述前开口及所述后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强化结构之相对的两端,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前开口及所述后开口。
依据上述构思,所述强化结构之所述前开口之外周缘具有一第一连结部,所述后开口之外周缘具有一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供连接所述前侧壁,所述第二连结部供连接所述后侧壁。
依据上述构思,所述强化结构之所述中空通道具有沿所述前侧壁往所述后侧壁的方向延伸的一长轴,所述长轴通过所述前开口与所述后开口。
依据上述构思,所述前开口之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后开口之开口面积。
依据上述构思,所述轻型飞机包含两个驾驶座底板;所述强化结构设置于所述两个驾驶座底板之间,并与所述两个驾驶座底板连接。
依据上述构思,所述轻型飞机包含一底侧壁,所述强化结构包含一上侧板、一左侧板及一右侧板,所述上侧板分别连接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侧壁,所述底侧壁与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共同围设形成所述中空通道,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底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前开口,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之另一端与所述底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后开口。
依据上述构思,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分别在远离所述上侧板的一端缘具有一第三连结部供连接所述底侧壁。
依据上述构思,所述上侧板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至少一个安装孔连通所述中空通道。
依据上述构思,所述中空通道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之纵向截面积自所述前开口往远离所述前开口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第二段连通所述后开口。
本实用新型之效果在于,所述强化结构能提供所述驾驶舱一支撑效果,且所述强化结构之所述前开口、所述后开口及所述中空通道,能在机身承受强力撞击时吸收和转移撞击能量,以降低机身的变形程度,进而保护所述驾驶舱内乘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强化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强化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强化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强化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轻型飞机
10:强化结构
10a:第一连结部
10b:第二连结部
10c:第三连结部
12:上侧板
12a:安装孔
14:左侧板
16:右侧板
20:前侧壁
30:后侧壁
40:底侧壁
50:驾驶座底板
60:发动机架
A:长轴
A1:开口面积
A2:开口面积
A3:截面积
O1:前开口
O2:后开口
R:驾驶舱
T:中空通道
T1:第一段
T2:第二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一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强化结构10,所述强化结构10系用于一轻型飞机1,所述轻型飞机1具有一驾驶舱R,所述轻型飞机1包含相面对的一前侧壁20、一后侧壁30以及一底侧壁40及两个驾驶座底板50,所述驾驶舱R位于所述前侧壁20及所述后侧壁30之间,所述两个驾驶座底板50分别与所述底侧壁40连结,其中所述前侧壁20的一端面如图4所示,系供连接一发动机架60。
请配合图1及图2,所述强化结构10是设置于所述前侧壁20及所述后侧壁30之间,且所述强化结构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前侧壁2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后侧壁30,通过所述强化结构10连接所述前侧壁20及所述后侧壁30之设计,能在所述轻型飞机1之机身受到强力撞击时提供所述驾驶舱R一良好的支撑效果,以避免所述驾驶舱R严重变形,而使所述驾驶舱R中乘员之生命受到威胁,除此之外,所述强化结构10是设置于所述两个驾驶座底板50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两个驾驶座底板50连接,借此,以提供更佳的支撑效果。
请配合图2及图3,再说明的是,所述强化结构10具有一中空通道T、一前开口O1及一后开口O2,所述中空通道T连通所述前开口O1及所述后开口O2,所述强化结构10之所述中空通道T具有沿所述前侧壁20往所述后侧壁30的方向延伸的一长轴A,所述前开口O1与所述后开口O2是沿所述长轴A设置,且所述前开口O1及所述后开口O2分别设置于所述强化结构10之相对的两端,通过所述前开口O1、所述后开口O2及所述中空通道T之设计,能在所述轻型飞机1之机身承受强力撞击时吸收和转移撞击能量,以降低机身的变形程度,进而保护所述驾驶舱R内乘员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请配合图2及图3,所述强化结构10之所述前开口O1之开口面积A1大于所述后开口O2之开口面积A2,且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中空通道T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段T1及一第二段T2,所述第一T1之纵向截面积A3自所述前开口O1往远离所述前开口O1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第二段T2连通所述后开口O2。
除此之外,请配合图2及图3,所述强化结构10包含一上侧板12、一左侧板14及一右侧板16,所述上侧板12分别连接所述左侧板14及所述右侧板16,所述左侧板14及所述右侧板16分别连接于所述底侧壁40,所述底侧壁40与所述上侧板12、所述左侧板14及所述右侧板16共同围设形成所述中空通道T,且所述上侧板12、所述左侧板14及所述右侧板16的一端与所述底侧壁40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前开口O1,所述上侧板12、所述左侧板14及所述右侧板16之另一端与所述底侧壁40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后开口O2,所述强化结构10之所述前开口O1之外周缘具有一第一连结部10a,所述后开口O2之外周缘具有一第二连结部10b,所述第一连结部10a供连接所述前侧壁20,所述第二连结部10b供连接所述后侧壁30,所述左侧板14及所述右侧板16分别于远离所述上侧板12的一端缘具有一第三连结部10c供连接所述底侧壁40,借此,所述强化结构10能稳固的设置于所述驾驶舱R中。
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侧板12具有一个安装孔12a,且所述安装孔12a连通所述中空通道T,如此一来,所述多个安装孔12a能安装例如操纵杆等构件供使用者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之数量也可以是大于一个,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一个为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效果在于,所述强化结构10能提供所述驾驶舱R支撑效果,且所述强化结构10之所述前开口O1、所述后开口O2及所述中空通道T,能于机身承受强力撞击时吸收和转移撞击能量,以降低机身的变形程度,进而保护所述驾驶舱R内乘员的安全,此外,通过所述第一连结部10a、所述第二连结部10b及所述第三连结部10c之设计,所述强化结构10能稳固的设置于所述驾驶舱R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强化结构,所述强化结构系用于一轻型飞机,所述轻型飞机具有一驾驶舱,所述轻型飞机包含相面对的一前侧壁及一后侧壁,所述驾驶舱位于所述前侧壁及所述后侧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结构设置于所述前侧壁及所述后侧壁之间,且所述强化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前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后侧壁,其中所述强化结构具有一中空通道、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所述前开口及所述后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强化结构之相对的两端,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前开口及所述后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结构,其中,所述强化结构之所述前开口之外周缘具有一第一连结部,所述后开口之外周缘具有一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供连接所述前侧壁,所述第二连结部供连接所述后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结构,其中,所述强化结构之所述中空通道具有沿所述前侧壁往所述后侧壁的方向延伸的一长轴,所述长轴通过所述前开口与所述后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结构,其中,所述前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后开口的开口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结构,其中,所述轻型飞机包含两个驾驶座底板;所述强化结构设置于所述两个驾驶座底板之间,并与所述两个驾驶座底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结构,其中,所述轻型飞机包含一底侧壁,所述强化结构包含一上侧板、一左侧板及一右侧板,所述上侧板分别连接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侧壁,所述底侧壁与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共同围设形成所述中空通道,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底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前开口,所述上侧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之另一端与所述底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后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化结构,其中,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分别在远离所述上侧板的一端缘具有一第三连结部供连接所述底侧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化结构,其中,所述上侧板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至少一个安装孔连通所述中空通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结构,其中,所述中空通道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之纵向截面积自所述前开口往远离所述前开口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第二段连通所述后开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79143.3U CN213139114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强化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79143.3U CN213139114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强化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39114U true CN213139114U (zh) | 2021-05-07 |
Family
ID=75724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79143.3U Active CN213139114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强化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39114U (zh) |
-
2020
- 2020-06-11 CN CN202021079143.3U patent/CN2131391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790530B1 (ko) | 기수측 보조 착륙장치, 힘 전달 구조체, 및 회전익 항공기 | |
EP1555191B1 (en) |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frame member | |
CN101952166B (zh) | 具有肋及横置部单元的结构组件 | |
US8047465B2 (en) | Composite anti-crash structure with lateral retention, for an aircraft | |
WO2019001492A1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04670341B (zh) | 汽车加强地板结构和汽车 | |
KR20180002007A (ko) | 동체와 집어넣을 수 없는 스키드 타입 랜딩 기어를 갖는 회전익기 | |
CN213139114U (zh) | 强化结构 | |
CN112389542B (zh) | 一种适应小偏置碰的前纵梁前部结构 | |
CN111376983A (zh) | 用于加强电动汽车车身正面碰撞性能的加强结构 | |
CN209126810U (zh) | 汽车前纵梁结构以及包括其的汽车 | |
CN102556333A (zh) | 一种民用飞机机身底部波纹梁结构吸能方案 | |
AU2022424063A1 (en) | Vehicle engine cabin structure and vehicle | |
CN107600182A (zh) | 有利于汽车前部碰撞的纵梁加强结构 | |
CN112572614B (zh) | 车辆的梁结构组件以及具有该梁结构组件的车辆 | |
CN209521652U (zh) | 汽车保险杠防撞梁总成 | |
CN218368315U (zh) | 抗冲击靠背结构及飞行器 | |
CN101445129A (zh) | 一种轿车门槛断面结构 | |
CN209426539U (zh) | 车门防撞梁组件 | |
CN220785689U (zh) | 一种轻量化汽车下防护装置 | |
CN219192125U (zh) | 防撞梁、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 |
CN212447056U (zh) | 带有防撞梁连接支架的车门结构及车辆 | |
CN218536868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和车辆 | |
EP4385860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 |
CN213501935U (zh) | 一种前座椅安装梁总成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