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38268U - 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38268U
CN213138268U CN202021674826.3U CN202021674826U CN213138268U CN 213138268 U CN213138268 U CN 213138268U CN 202021674826 U CN202021674826 U CN 202021674826U CN 213138268 U CN213138268 U CN 213138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late
ink box
smart tag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48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yun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yu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yun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yu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748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38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38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38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包括墨盒和固定座,墨盒与固定座卡扣连接,固定座包括弹簧、挤压板、底板、固定板和限位板,弹簧两端分别与挤压板和底板固定连接,限位板位于底板上侧的两边,固定板位于底板的上侧,并与墨盒卡扣连接,挤压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墨盒紧密贴合,底板具有限位槽,限位槽沿底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并与墨盒相契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油墨盒结构,利用弹簧、挤压板、限位板和固定板的相互配合,使得油墨盒能被牢固的固定在固定座上,并能紧密的与固定座完成贴合,又利用限位槽和限位板的相互配合,使得油墨盒的位置保持固定,从而避免出现油墨盒长期使用后发生泄漏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
背景技术
墨水和溶剂是喷码机用量最多的消耗品,墨盒装置作为两者的存储容器和固定装置,安装固定于壳体的底座。其中底座固定在机箱上,墨盒固定在底座上,现有的喷码机墨盒通常利用进气口和出墨口与底座卡接,从而实现固定,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底座磨损,导致更换的墨盒的进气口与出墨口无法保持与底座紧密的贴合,会有漏墨的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喷码机长时间使用后,底座无法与墨盒紧密贴合,有漏墨情况发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
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包括墨盒和固定座,所述墨盒与所述固定座卡扣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上侧,所述固定座包括弹簧、挤压板、底板、固定板和限位板,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底板的上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挤压板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底板上侧的两边,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侧,并与所述墨盒卡扣连接,所述挤压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墨盒紧密贴合,所述底板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底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墨盒相契合。
其中,所述固定板包括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和插针件,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固定连接,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插针件位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的下侧。
其中,所述插针件包括泄流针和圆环套,所述圆环套位于所述泄流针的外周侧,并与所述墨盒相契合。
其中,所述墨盒包括出墨嘴、进气口和RFID智能标签,所述出墨嘴位于所述墨盒的下侧,并与所述圆环套相互契合,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墨盒的上侧,所述RFID智能标签位于所述墨盒的前侧,并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
其中,所述进气口包括空气交换口、格栅和圆形硅胶阀,所述圆形硅胶阀与所述空气交换口相配合,所述格栅位于所述空气交换口的内部,并与所述圆形硅胶阀卡扣固定。
其中,所述圆形硅胶阀包括单向瓣膜、连接柱和底端接头,所述底端接头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单向瓣膜固定连接,所述底端接头位于所述格栅的上侧,所述单向瓣膜位于所述格栅的下侧。
其中,所述墨盒还包括底部滑条,所述底部滑条与所述限位槽相契合,并位于所述墨盒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油墨盒结构,利用弹簧、挤压板、限位板和固定板的相互配合,使得油墨盒能被牢固的固定在固定座上,并能紧密的与固定座完成贴合,又利用限位槽和限位板的相互配合,使得油墨盒的位置保持固定,从而避免出现油墨盒长期使用后发生泄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的固定座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的墨盒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的进气口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0-墨盒、20-固定座、11-出墨嘴、12-进气口、13-RFID智能标签、14-底部滑条、21-弹簧、22-挤压板、23-底板、24-固定板、25-限位板、121-空气交换口、122-格栅、123-圆形硅胶阀、124-单向瓣膜、125-连接柱、126-底端接头、231-限位槽、241-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2-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243-插针件、244-泄流针、245-圆环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包括墨盒10和固定座20,所述墨盒10与所述固定座20卡扣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座20的上侧,所述固定座20包括弹簧21、挤压板22、底板23、固定板24和限位板25,所述弹簧21位于所述底板23的上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挤压板22和所述底板2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25位于所述底板23上侧的两边,所述固定板24位于所述底板23的上侧,并与所述墨盒10卡扣连接,所述挤压板22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墨盒10紧密贴合,所述底板23具有限位槽231,所述限位槽231沿所述底板23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墨盒10相契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墨盒10用以出墨,并与所述固定座20相互配合,以实现对喷码机的进料,而所述固定座20用以固定所述墨盒10,使得所述墨盒10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0上,当需要安装所述墨盒10时,推动所述挤压板22,并挤压所述弹簧21,使得所述弹簧21压缩,将所述墨盒10放入所述限位板25的内部,并与所述底板23的所述限位槽231相互契合,安装完成后,让所述弹簧21自然伸长,推动所述墨盒10沿预设路线与所述固定板24相互契合,从而使得所述墨盒10与所述固定板24能紧密贴合,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墨盒10手动卡接,会因磨损等因素,导致卡接不充分,而发生漏墨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24包括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1、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1对接板和插针件243,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1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242固定连接,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242与所述固定板24固定连接,所述插针件243位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242的下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1用以读取RFID智能标签13上的信息,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242用以将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1固定,以避免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1发生位移,影响后续的信息读取,所述插针件243用以与油墨盒10配合,便于将油墨盒10内部的油墨送至喷码机中。
进一步的,所述插针件243包括泄流针244和圆环套245,所述圆环套245位于所述泄流针244的外周侧,并与所述墨盒10相契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墨盒10与所述圆环套245相互契合,通过所述圆环套245将所述墨盒10限制,从而使得所述泄流针244能进入到所述墨盒10中,以实现对所述墨盒10内部的油墨的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墨盒10包括出墨嘴11、进气口12和RFID智能标签13,所述出墨嘴11位于所述墨盒10的下侧,并与所述圆环套245相互契合,所述进气口12位于所述墨盒10的上侧,所述RFID智能标签13位于所述墨盒10的前侧,并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1对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墨嘴11与所述泄流针244相互配合,而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出墨嘴11进行出墨时,用以吸收外界空气,平衡所述墨盒10的内外部压强,所述RFID智能标签13用以标识所述墨盒10的信息,所述RFID智能标签13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1对接,以便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1进行识别,然后将信息传递给喷码机,以进行适应性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12包括空气交换口121、格栅122和圆形硅胶阀123,所述圆形硅胶阀123与所述空气交换口121相配合,所述格栅122位于所述空气交换口121的内部,并与所述圆形硅胶阀123卡扣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交换口121用以进行空气的交换,而所述格栅122与所述圆形硅胶阀123相互配合,所述圆形硅胶阀123常态下与所述格栅122相互贴合,在所述墨盒10出墨时,所述圆形硅胶阀123在压力的作用下主动打开,让空气进入,当所述墨盒10的内外部压力平衡时,所述圆形硅胶阀123回复与所述格栅122的贴合状态,从而可以避免外界灰尘的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硅胶阀123包括单向瓣膜124、连接柱125和底端接头126,所述底端接头126通过所述连接柱125与所述单向瓣膜124固定连接,所述底端接头126位于所述格栅122的上侧,所述单向瓣膜124位于所述格栅122的下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瓣膜124采用硅胶制成,且所述单向瓣膜124紧贴所述格栅122,并通过所述连接柱125和所述底端接头126,固定在所述格栅122上,当所述墨盒10进行排墨时,内部压强变大,使得所述单向瓣膜124打开,并吸入空气,当内外压强平衡时,所述单向瓣膜124又重新与所述格栅122配合,将所述墨盒10进行封闭,从而使得所述墨盒10能避免外界杂质的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墨盒10还包括底部滑条14,所述底部滑条14与所述限位槽231相契合,并位于所述墨盒10的下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滑条14用以确定所述墨盒10在所述固定座20的所述底板23上的位移路径,避免所述墨盒10在被所述挤压板22推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置,而无法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241和所述插针件243对接。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墨盒10的结构,增设弹簧21、挤压板22、底板23、固定板24和限位板25,并利用各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墨盒10能长久的保持与所述固定座20的相对稳定,从而避免所述墨盒10出现漏墨的情况,又对所述墨盒1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增设与出气口配合的圆形硅胶阀123和格栅122,使得墨盒10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内外压强的平衡,且尽可能的避免外界杂质的进入,有效提升喷码机的质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墨盒和固定座,所述墨盒与所述固定座卡扣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上侧,所述固定座包括弹簧、挤压板、底板、固定板和限位板,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底板的上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挤压板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底板上侧的两边,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侧,并与所述墨盒卡扣连接,所述挤压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墨盒紧密贴合,所述底板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底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墨盒相契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和插针件,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固定连接,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插针件位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板的下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件包括泄流针和圆环套,所述圆环套位于所述泄流针的外周侧,并与所述墨盒相契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包括出墨嘴、进气口和RFID智能标签,所述出墨嘴位于所述墨盒的下侧,并与所述圆环套相互契合,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墨盒的上侧,所述RFID智能标签位于所述墨盒的前侧,并与所述RFID智能标签读卡器对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包括空气交换口、格栅和圆形硅胶阀,所述圆形硅胶阀与所述空气交换口相配合,所述格栅位于所述空气交换口的内部,并与所述圆形硅胶阀卡扣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硅胶阀包括单向瓣膜、连接柱和底端接头,所述底端接头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单向瓣膜固定连接,所述底端接头位于所述格栅的上侧,所述单向瓣膜位于所述格栅的下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还包括底部滑条,所述底部滑条与所述限位槽相契合,并位于所述墨盒的下侧。
CN202021674826.3U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 Active CN213138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4826.3U CN213138268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4826.3U CN213138268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38268U true CN213138268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37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4826.3U Active CN213138268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38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43144T3 (es) Un cartucho de tinta para uso con un aparato de registro de inyeccion de tinta.
KR0136739B1 (ko) 잉크용기
JP4268683B2 (ja) 構造が効率的な高性能インク容器
CN110239224B (zh) 液体容器
CN100562433C (zh) 墨容器和喷墨记录设备
CN201856451U (zh) 墨盒
CN209521406U (zh) 油墨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AU6533999A (en) Ink tan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CN213138268U (zh) 一种喷码机的油墨盒结构
CN107020825B (zh) 墨盒
US8182082B2 (en) Printer accessory module for high capacity printing
CN212022025U (zh) 一种墨盒
CN213734215U (zh) 一种易装配的热敏打印机壳体
CN213056437U (zh) 墨盒和打印设备
CN201030687Y (zh) 可分离的锁紧墨盒的头架
JP6413442B2 (ja) 記録装置
CN220904441U (zh) 打印耗材
CN101190607A (zh) 具有定位识别结构的打印机构
CN218917206U (zh) 自填式便携色卡
CN210896918U (zh) 用于变压器波纹箱的保护卡扣
CN110239225A (zh) 一种墨水容器
CN212846358U (zh) 一种新型打印机粉盒芯片安装机构
CN211641490U (zh) 一种内置芯片的标签色带盒
CN212569422U (zh) 一种简易的隔离结构
CN220883798U (zh) 一种带头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