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3364U - 一种自净型培养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净型培养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3364U
CN213113364U CN202021820013.0U CN202021820013U CN213113364U CN 213113364 U CN213113364 U CN 213113364U CN 202021820013 U CN202021820013 U CN 202021820013U CN 213113364 U CN213113364 U CN 213113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b
chamber
air outle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00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灿华
梁凤菊
赵自锋
苏文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Weiy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Weiy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Weiy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Weiy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200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3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3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3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净型培养箱,包括箱体和空气循环装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箱体的中上部设置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排布且空间相互独立的子室,所述子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子室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子室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有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至第一出风口,所有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至第一进风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独立的作为培养腔室的子室,使得不同时期的培养物可集中在一个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节省了培养成本,且两个子室之间不会由于不同阶段的生长状态的不同而相互污染,有效的解决污染或者交叉污染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自净型培养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恒温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净型培养箱。
背景技术
恒温培养箱是一类恒温腔体的统称,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医药工业、生物化学、工业生产及农业科学等科研部门,主要作用为培养各种微生物或者组织、细胞等生物体。目前的恒温培养箱多为立式箱体,通过设置在底部的空气压缩机、风机、电加热管、控制器等实现恒温培养箱的温度控制,通常恒温培养箱中仅具有一个用于培养的内室,恒温培养箱的内室放置有用于承托培养物的置物板,但置物板可以调整高度但是多为镂空板,内室中的培养物实际上还是处于同一个培养环境中,为了节省恒温培养箱的使用数量,节省生产成本,在实际应用时,经常会在同一个培养箱中培养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种类的样品,但由于市售的恒温培养箱送风和压缩系统均属于内循环且仅具有一个大内室,因此,一旦一个样品受到污染,势必污染所有其他的样品,从而造成样品污染或样品间交叉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相互独立培养腔的自净型培养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净型培养箱,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上的箱门和控制面板,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装置室,所述装置室内设置有用于净化气体和实现气体加热或冷却的空气循环装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箱体的中上部设置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排布且空间相互独立的子室,所述子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控制面板,所述子室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子室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有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至第一出风口,所有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至第一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电控百叶窗,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电控百叶窗受控于控制面板。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子室的第二进风口单独连接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高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连接在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臭氧发生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出气口连通至所述高效过滤器的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与子室的室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内通过挡板围成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有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至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所有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至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与第一进风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箱门上设置有与所述子室出入口外围适配的环形密封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于市面上普通仅具有一个大空间的隔板式的恒温培养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独立的作为培养腔室的子室,使得不同时期的培养物可集中在一个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节省了培养成本,且两个子室之间不会由于不同阶段的生长状态的不同而相互污染,有效的解决污染或者交叉污染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箱体的正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中,箱体1、连接管2、第二进风口3、电控百叶窗4、室壳5、第三进风口7、装置室8、电控风阀9、第一风管10、第二风管11、第三风管12、第二空腔13、高效过滤器14、第三出风口15、子室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净型培养箱,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上的箱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的恒温培养箱的控制面板相同,具体包括微控器和与所述微控器连接的显示屏、操作按键,所述微控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单片机如STM32单片机、ATmega16单片机即可,显示屏采用常规双色LED屏即可,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装置室8,所述装置室8内设置有用于净化气体和实现气体加热或冷却的空气循环装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为现有恒温培养箱中使用的升温和降温装置如空气压缩机、冷凝器、风机和蒸发器等,装置室8的侧壁上还开设用于空气流通的通气孔,以上空气循环装置内各设备的连接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专利的主要发明点在于相互独立的子室16以及与各子室16配套的气体循环通道的设置,具体的,所述箱体1的中上部设置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排布且空间相互独立的子室16,所述子室16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优选设置在子室16后侧中部的位置,温度传感器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热电偶或PT100热电阻,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微控器,所述子室16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3,所述子室16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有所述第二进风口3连通至第一出风口,所有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至第一进风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内具有一个与现有技术中大空间的培养空间类似的培养室,所述培养室内水平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培养室内的空间分隔从而形成子室16,所述分隔板密封焊焊接在培养室的内壁上,或分隔板通过滑槽固定在培养室的内壁上、并通过密封胶进行封边避免漏气。
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子室16由单独的室壳5围成,室壳5经钣金制成。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出风口气流流量的电控百叶窗4,电控百叶窗4采用现有技术中通过电推杆实现启闭的电控百叶窗4即可,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微控器,所述电控百叶窗4受控于微控器,所述风速传感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HF8105杆式微风速变送器或HSTL-MIFS01的杯式迷你风速传感器;当升温或者降温过程中,电控百叶窗4打开,微控器根据风速传感器的反馈控制空气循环装置的风机和电控百叶窗4的开合度,电控百叶窗4的开合程度影响子室16的进风量,从而保证进入子室16的气流不超过限定的风速,避免影响培养结果。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高效过滤器14,所述高效过滤器14连接在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3之间,高效过滤器14用于对进入培养室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优选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拆卸式的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以便于对高效过滤器14中的滤芯耗材进行更换,该过滤器可以捕获0.5微米以上的颗粒及悬浮物。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每一个所述子室16的第二进风口3通过管路单独连接至所述第一出风口,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子室16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管路包括分别单独与三个子室16中的一个子室16连通的第一风管10、第二风管11和第三风管12,所述第一风管10、第二风管11和第三风管12的下端均连通至高效过滤器14;优选的,所述第一风管10、第二风管11和第三风管12上安装有电控风阀9,电控风阀9用于调整进入子室16的气流大小,同时,在一个子室16不使用时,可以闭合电控风阀9使气流不进入这个子室16,可减少单位时间的整体气体循环量,节省成本;电控风阀9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蝶阀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臭氧发生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出气口连通至所述高效过滤器14的进气口,必要的时候,可将子室16中的培养物全部取出,开启臭氧发生器对各个子室16进行循环消毒。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1与子室16的室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内通过挡板围成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13,所有所述第二进风口3连通至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所有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至所述第二空腔13,所述第二空腔13的底部与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三空腔通过开设在底部的第三出风口15与第一进风口连通;或,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与子室16的室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内设置有连接管2和通风管,所述连接管2连通第二进风口3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通风管连通第二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连接管2通过开设在底部的第三进风口7与第一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箱门上设置有与所述子室16出入口外围适配的环形密封条,环形密封条的设置使得在箱门闭合后将各个子室16的进出口外周封闭,使得各子室16之间相互独立,避免子室16间空气流通。
本实用新型是空气净化及空气消毒的一体化恒温培养箱,空气经加热或者冷却后,经高效过滤器14净化后入子室16中,每个子室16单独配置温度传感器,子室16背部设置有电控百叶窗4,当升温或者降温过程中,电控百叶窗4的推杆电机控制打开;当子室16温度到达设定温度后,由推杆电机控制百叶窗关闭,保证子室16内部气流及温度的稳定,当所有培养室到达设定温度后,空气循环装置的风机停止运行;与传统的大空间隔板式培养空间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各自独立的子室16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感染,同时,各自独立的子室16由于空间较小降低了对空气循环装置的风机的风速要求,避免了现有的培养箱在近送风口附近,由于风速较大,培养物中水分升华较快,而在远离送风口附近,由于风速降低,水分升华较慢,造成一批样品状态不统一,误差较大,此外,多个子室16充分利用了箱体1的空间,减少使用空间的浪费。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自净型培养箱,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上的箱门和控制面板,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装置室,所述装置室内设置有用于净化气体和实现气体加热或冷却的空气循环装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中上部设置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排布且空间相互独立的子室,所述子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控制面板,所述子室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子室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有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至第一出风口,所有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至第一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净型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电控百叶窗,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电控百叶窗受控于控制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净型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子室的第二进风口单独连接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净型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高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连接在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净型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臭氧发生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出气口连通至所述高效过滤器的进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净型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与子室的室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内通过挡板围成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有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至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所有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至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与第一进风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净型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上设置有与所述子室出入口外围适配的环形密封条。
CN202021820013.0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自净型培养箱 Active CN213113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0013.0U CN21311336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自净型培养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0013.0U CN21311336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自净型培养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3364U true CN213113364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5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0013.0U Active CN21311336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自净型培养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3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2780A (zh) 食用菌栽培用空调房
CN203474812U (zh) 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13113364U (zh) 一种自净型培养箱
CN219752317U (zh) 一种快速降温发酵均匀的发酵箱
CN212128117U (zh) 一种用于生物工程的微生物培养箱
CN213662848U (zh) 一种食用菌种培育装置
CN213012884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211999729U (zh) 一种智能化程度高的实验室用生化培养箱
CN215975740U (zh) 一种微生物菌群调整设备
CN110317727A (zh) 一种农业技术研发用的恒温培养箱
CN214612458U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检验的培养装置
CN202364602U (zh) 食用菌栽培用空调房
CN214781807U (zh) 一种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CN213142035U (zh) 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箱
CN203794900U (zh) 自动控制固体菌种发酵房
CN221071540U (zh) 一种分区控温培养箱
CN106594951A (zh) 微生物固体发酵培养车间
KR101040278B1 (ko) 멀티 인큐베이터
CN213739486U (zh) 空气灌流培养箱
CN218491755U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加热器
CN206219597U (zh) 细胞培养箱及工作站
CN218478763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一体化设备
CN213476008U (zh) 一种用于生物工程的细胞培养箱
CN218302872U (zh) 一种孵化设备气体循环回收供暖系统
CN209508233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