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2973U - 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2973U
CN213112973U CN202021893923.1U CN202021893923U CN213112973U CN 213112973 U CN213112973 U CN 213112973U CN 202021893923 U CN202021893923 U CN 202021893923U CN 213112973 U CN213112973 U CN 213112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facultative
aerobic
overflow pipe
submersibl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939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梅清
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Keli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Keli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Keli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Keli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939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2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2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2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收容架、集水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中转池、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和过滤机构,所述收容架为圆柱状,收容架上通过竖向隔板形成多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腔体,腔体朝向收容架外侧的一端以及顶部均为敞口;所述集水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中转池和过滤机构分别沿轴向依序设置在不同的腔体内。本实用新型将污水处理装置形成模块化,集成于一收容架上,这样可以将污水装置整体移动至不同场地使用,尤其可以针对污水量较小的地方进行轮番处理,大大提高了使用灵活性;此外圆柱状的收容架,可以让污水处理装置整体体积更加紧凑,便于小空间使用。

Description

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处理作为废弃物处理领域的重大难题,其处理的效果好坏,不仅影响到是否会有二次污染,也影响到环境保护,而城市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更是困扰城市废弃物处理部门的难题,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的种类也越加丰富,而城市垃圾的处理,通常需要就近在城市周边进行处理,随之带来的处理污水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致力于攻克的课题。
传统污水处理方法中,采用化学药剂进行中和、沉淀和转化的方式是非常普通的,但是随之带来的高额成本和二次污染问题也是不得不需要重视的,尤其是处理后的水体需要进行外排,若是没有可靠的处理方案,甚至会造成沿河的生态危机。
此外,现有的污水处理都是在污水处理厂进行,然而修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建设费用高,场地又固定不变,对于污水量较小的地方,单独修建一个污水厂成本就非常高昂,使用性价比极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灵活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收容架、集水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中转池、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和过滤机构,
所述收容架为圆柱状,收容架上通过竖向隔板形成多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腔体,腔体朝向收容架外侧的一端以及顶部均为敞口;所述集水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中转池和过滤机构分别沿轴向依序设置在不同的腔体内,各腔体的底面上分别固定有导轨,各腔体内的导轨分别与对应的集水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中转池和过滤机构的底部滑动连接;
所述集水池为上端面敞开结构,其顶部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污水,所述第一潜水泵固定设置在集水池中部,所述第一兼氧池内设置有第一传输管且第一传输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兼氧池下部,第一传输管的上端与第一潜水泵管路连接且由第一潜水泵将集水池中部的水体抽送至第一兼氧池下部输入,所述第二兼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溢流管,该第一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兼氧池中部,其上端与第一兼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二溢流管,该第二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好氧池中部,其上端与第二兼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二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三溢流管,该第三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好氧池中部,其上端与第一好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第四溢流管,该第四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沉淀池中部,其上端与第二好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中转池内设置有第五溢流管,该第五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中转池中部,其上端与沉淀池的上部连通,且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管、第三溢流管、第四溢流管和第五溢流管的上端高度在水平方向逐级降低;所述中转池的下部与过滤机构的进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潜水泵设置在第二好氧池下部且其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兼氧池内,由第二潜水泵将第二好氧池底部的水体抽回至第一兼氧池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腔体朝向收容架外侧的一端敞口上连接有可启闭的侧门,侧门上具有观察窗。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腔体相对侧门的内侧一端上固定有缓冲垫。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收容架的底部中心通过回转支撑转动连接于一底盘上。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水质监测仪,所述水质监测仪连接有三支水质检测探头且该三支水质监测探头与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一一对应并分别延伸至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中部或下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鼓风机,所述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管,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输气管路分别与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底部设置的曝气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污水处理装置形成模块化,集成于一收容架上,这样可以将污水装置整体移动至不同场地使用,尤其可以针对污水量较小的地方进行轮番处理,大大提高了使用灵活性;此外圆柱状的收容架,可以让污水处理装置整体体积更加紧凑,便于小空间使用;
2、此外,本实用新型妙性利用集水池、兼氧池和好氧池进行对污水进行处理,配合对环境友好的微生物进行辅助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水体处理情况来进行逐级输送前一级处理后的水体,令污水能够得到方便、灵活和无后续污染风险的处理,提高了环境友好度和降低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
图2为收容架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方法的简要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收容架11、集水池1、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第一好氧池4、第二好氧池5、沉淀池6、中转池7、第一潜水泵101、第二潜水泵502和过滤机构8,
所述收容架11为圆柱状,收容架11上通过竖向隔板形成多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腔体12,腔体12朝向收容架11外侧的一端以及顶部均为敞口;所述集水池1、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第一好氧池4、第二好氧池5、沉淀池6、中转池7和过滤机构8分别沿轴向依序设置在不同的腔体12内,各腔体12的底面上分别固定有导轨13,各腔体12内的导轨13分别与对应的集水池1、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第一好氧池4、第二好氧池5、沉淀池6、中转池7和过滤机构8的底部滑动连接;各腔体12采用导轨副的方式与其内部的机构连接,这样可以提高各机构装入对应腔体的便利性。
所述集水池1为上端面敞开结构,其顶部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污水,所述第一潜水泵101固定设置在集水池1中部,所述第一兼氧池2内设置有第一传输管201且第一传输管201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兼氧池2下部,第一传输管201的上端与第一潜水泵101管路连接且由第一潜水泵101将集水池1中部的水体抽送至第一兼氧池2下部输入,所述第二兼氧池3内设置有第一溢流管301,该第一溢流管301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兼氧池3中部,其上端与第一兼氧池2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好氧池4内设置有第二溢流管401,该第二溢流管401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好氧池4中部,其上端与第二兼氧池3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二好氧池5内设置有第三溢流管501,该第三溢流管501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好氧池5中部,其上端与第一好氧池4的上部连通,所述沉淀池6内设置有第四溢流管601,该第四溢流管601的下端延伸至沉淀池6中部,其上端与第二好氧池5的上部连通,所述中转池7内设置有第五溢流管701,该第五溢流管701的下端延伸至中转池7中部,其上端与沉淀池6的上部连通,且第一溢流管301、第二溢流管401、第三溢流管501、第四溢流管601和第五溢流管701的上端高度在水平方向逐级降低;所述中转池7的下部与过滤机构8的进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潜水泵502设置在第二好氧池5下部且其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兼氧池2内,由第二潜水泵502将第二好氧池5底部的水体抽回至第一兼氧池2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机构8为纳滤系统,纳滤系统采用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具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腔体12朝向收容架11外侧的一端敞口上连接有可启闭的侧门(图中未示意出),侧门上具有观察窗。通过打开腔体12上的侧门,方便将各机构放入对应的腔体12内(侧门同时还可以起到侧限位作用),此外可以通过观察窗观测各池体内的具体情况。
为了减小在安装过程的冲击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碰撞,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腔体12相对侧门的内侧一端上固定有缓冲垫15。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收容架11的底部中心通过回转支撑转动连接于一底盘14上。通过转动收容架,可以根据需要将所需的腔体12旋转至所需的位置,这样可以方便查看各腔体12内部池体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提高污水处理装置的存放灵活性(即使在一个角落也能存放,同时也能方便看到各腔体12内部情况)。
为了便于对水质进行监控,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水质监测仪9,所述水质监测仪9连接有三支水质检测探头91且该三支水质监测探头与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和第二好氧池5一一对应并分别延伸至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和第二好氧池5的中部或下部。
另外,为了便于对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第一好氧池4和第二好氧池5底部的水体进行混合和提供一定量的空气,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鼓风机10,所述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第一好氧池4和第二好氧池5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管1001,所述鼓风机10的出风端输气管路分别与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第一好氧池4和第二好氧池5底部设置的曝气管1001连通。
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上述提出设备方案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将该实施方案应用于处理垃圾压榨液的处理方案中;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过滤去除大体积杂物的垃圾压榨液输送到集水池1中,然后加入pH调节剂使得集水池1内的污水pH调节至7~8;
(2)将集水池1内的中上层清液输送至第一兼氧池2内,使其在第一兼氧池2内停留预设时长后,再依序输入到第二兼氧池3、第一好氧池4和第二好氧池5中停留至预设时长,其中,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内培育有兼氧微生物,第一好氧池4、第二好氧池5内培育有好氧微生物;
(3)污水在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第一好氧池4和第二好氧池5内停留时,按预设周期进行通入空气鼓泡,使污水得以气流搅拌;
(4)将第二好氧池5底部的水体部分抽送回第一兼氧池2内;
(5)对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和第二好氧池5内的水体进行指标检测,至少包括pH、温度、COD、氨氮、总氮和溶氧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且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和第二好氧池5内的水体指标达到预设值后,对第一兼氧池2内输入污水,同时使得第一兼氧池2、第二兼氧池3、第一好氧池4和第二好氧池5内的污水依序溢流至与其连接的下一池体内,最后溢流至沉淀池6中;
(6)将沉淀池6内的微生物絮团和水体分离并反流回第一兼氧池2,沉淀池6沉淀的固体用于回流或制肥,经处理后的沉淀池6内的水体再输送至中转池7,再由中转池7输送至过滤机构8进行过滤后,再对外排放,其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过滤机构8为纳滤系统。
步骤(2)中所述的兼氧微生物为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按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其中,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为小球藻、栅藻和螺旋藻按比例混合而成,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为红螺菌、绿螺菌按比例混合而成;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的兼氧微生物为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按1∶1∶1的混合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的光能自养微生物为小球藻、栅藻和螺旋藻按1∶1∶1体积比混合而成;所述的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为红螺菌、绿螺菌1∶1.5的比例混合而成,且兼氧微生物、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三者用量体积比为3∶2∶1~1.5。
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的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在混合前均使用LB培养基培养;所述的小球藻、栅藻用BG11培养基培养,所述的螺旋藻使用Zarrouk氏培养基培养;所述的红螺菌和绿螺菌的培养基配方组成为:
NH4C1 1.0 g;
CH3COONa 3.5 g;
MgCl2 0.1 g;
CaCl2 0.1 g;
KH2PO4 0.6 g;
K2HPO4 0.4 g;
酵母膏 0.1 g;
水 1000 ml;
且培养基的pH值为7.2。
本实施例方案的实施方法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将富营养化污水调节pH后进入兼氧处理系统(即,第一兼氧池和第二兼氧池),通过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化能异养菌处理营养物质,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期间停留17~20日,随后进入好氧处理系统(即,海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
好氧处理系统中由小球藻、栅藻、螺旋藻等光能自养微生物组成,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光能作为能量,有效的将污染物分解吸收,并转化为氨气,氨气等气体释放,剩余部分转化为微生物自身成分,将污染物中的氨氮、COD等指标浓度降低。
好氧系统通过增氧机等设备提供溶氧,控制溶氧量在1.5~2 mg/l,污水在好氧处理系统的停留时间为10~13日。经过好氧处理系统出来的污水通过长时间的沉淀分开,收集沉淀中的微生物絮团,用于重复利用,可重新加入前道工序中的兼氧处理系统和好氧处理系统,避免菌体的浪费。经过沉淀处理后的垃圾压榨液仍需要到纳滤系统,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加以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意性而不是加以局限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收容架、集水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中转池、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和过滤机构,
所述收容架为圆柱状,收容架上通过竖向隔板形成多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腔体,腔体朝向收容架外侧的一端以及顶部均为敞口;所述集水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中转池和过滤机构分别沿轴向依序设置在不同的腔体内,各腔体的底面上分别固定有导轨,各腔体内的导轨分别与对应的集水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中转池和过滤机构的底部滑动连接;
所述集水池为上端面敞开结构,其顶部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污水,所述第一潜水泵固定设置在集水池中部,所述第一兼氧池内设置有第一传输管且第一传输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兼氧池下部,第一传输管的上端与第一潜水泵管路连接且由第一潜水泵将集水池中部的水体抽送至第一兼氧池下部输入,所述第二兼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溢流管,该第一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兼氧池中部,其上端与第一兼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二溢流管,该第二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好氧池中部,其上端与第二兼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二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三溢流管,该第三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好氧池中部,其上端与第一好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第四溢流管,该第四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沉淀池中部,其上端与第二好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中转池内设置有第五溢流管,该第五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中转池中部,其上端与沉淀池的上部连通,且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管、第三溢流管、第四溢流管和第五溢流管的上端高度在水平方向逐级降低;所述中转池的下部与过滤机构的进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潜水泵设置在第二好氧池下部且其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兼氧池内,由第二潜水泵将第二好氧池底部的水体抽回至第一兼氧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为纳滤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朝向收容架外侧的一端敞口上连接有可启闭的侧门,侧门上具有观察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相对侧门的内侧一端上固定有缓冲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架的底部中心通过回转支撑转动连接于一底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水质监测仪,所述水质监测仪连接有三支水质检测探头且该三支水质监测探头与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一一对应并分别延伸至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中部或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鼓风机,所述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管,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输气管路分别与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底部设置的曝气管连通。
CN202021893923.1U 2020-09-02 2020-09-02 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3112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3923.1U CN213112973U (zh) 2020-09-02 2020-09-02 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3923.1U CN213112973U (zh) 2020-09-02 2020-09-02 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2973U true CN213112973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58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93923.1U Active CN213112973U (zh) 2020-09-02 2020-09-02 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2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1961A (zh) 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利用该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
CN106565016A (zh) 旁流除磷实现无剩余污泥排放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装置和方法
CN103241908B (zh) 规模化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法
CN101148302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6767868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7265802A (zh) 一种奶牛养殖场的粪污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5740638U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11635080A (zh)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在养殖污水、黑臭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CN202152309U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模块化成套小试装置
CN213012459U (zh) 一种混合垃圾处理系统
CN212610152U (zh)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CN212610151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12174718U (zh) 分散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2945124U (zh) 一种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3112973U (zh) 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9194742U (zh) 一种低能耗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3112974U (zh) 模块化可移动污水处理装置
CN109231667A (zh) 一种农村高浓度cod、氨氮养殖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114685014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循环系统
CN107540160A (zh)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111635081A (zh) 一种混合垃圾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6751619U (zh) 一种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CN20861763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11635082A (zh)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
CN207330659U (zh)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