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0152U -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0152U
CN212610152U CN202021257423.9U CN202021257423U CN212610152U CN 212610152 U CN212610152 U CN 212610152U CN 202021257423 U CN202021257423 U CN 202021257423U CN 212610152 U CN212610152 U CN 212610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facultative
submersible pump
aerobic
overflow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74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梅清
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Keli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Keli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Keli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Keli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74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0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0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0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用于液相混合垃圾或固液混合垃圾的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兼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第一潜水泵和第二潜水泵;其中,调节池顶部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混合垃圾,第一潜水泵固定设置在调节池中部,兼氧池内设置有第一传输管且第一传输管的下端延伸至兼氧池下部,第一传输管的上端与第一潜水泵管路连接且由第一潜水泵将调节池中部的水体抽送至兼氧池下部输入,好氧池、兼氧池、沉淀池之间均设有逐级溢流的溢流管,沉淀池外侧也连接有溢流管,第二潜水泵设置在沉淀池中部且其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兼氧池内,由第二潜水泵将沉淀池底部的微生物抽回至兼氧池内,该方案实施可靠,净化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液相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处理作为废弃物处理领域的重大难题,其处理的效果好坏,不仅影响到是否会有二次污染,也影响到环境保护,而城市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更是困扰城市废弃物处理部门的难题,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的种类也越加丰富,而城市垃圾的处理,通常需要就近在城市周边进行处理,随之带来的处理污水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致力于攻克的课题。
传统处理方法中,采用化学药剂进行中和、沉淀和转化的方式是非常普通的,但是随之带来的高额成本和二次污染问题也是不得不需要重视的,尤其是处理后的水体需要进行外排,若是没有可靠的处理方案,甚至会造成沿河的生态危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处理灵活且对环境友好的垃圾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用于液相混合垃圾或固液混合垃圾的处理,其包括调节池、兼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第一潜水泵和第二潜水泵;其中,所述的调节池为上端面敞开结构,其顶部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混合垃圾,所述的第一潜水泵固定设置在调节池中部,所述的兼氧池内设置有第一传输管且第一传输管的下端延伸至兼氧池下部,第一传输管的上端与第一潜水泵管路连接且由第一潜水泵将调节池中部的水体抽送至兼氧池下部输入,所述的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溢流管,该第一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好氧池中部,其上端与兼氧池上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二溢流管,该第二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沉淀池中部,其上端与好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外侧连接有第三溢流管,第三溢流管的上端与沉淀池上部连通,且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管和第三溢流管的上端高度在水平方向逐级降低;所述的第二潜水泵设置在沉淀池底部且其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兼氧池内,由第二潜水泵将沉淀池底部的菌体抽回至兼氧池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鼓风机,所述的兼氧池和好氧池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管,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输气管路且该输气管路形成有与曝气管一一对应的输气支路并通过输气支路与兼氧池和好氧池底部设置的曝气管连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水质监测仪,所述的水质监测仪连接有两支水质检测探头且该两支水质监测探头与兼氧池和好氧池一一对应并分别延伸至兼氧池和好氧池的中部或下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格栅池和第三潜水泵,所述的格栅池上部设有用于过滤混合垃圾中大体积物质的格栅网,所述的第三潜水泵设置在格栅池下部,其输出端通过管路与调节池上部连接且用于将过滤后的混合垃圾输入到调节池中。
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的第三潜水泵与调节池之间还设有固液分离机,所述第三潜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固液分离机的输入端连接,固液分离机的液相出口与调节池连接。
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格栅池的一侧还连接有传输机构,所述的传输机构为传送带。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混合垃圾过滤后,取液相垃圾输入到调节池内,然后调节pH至预设值,继而再取无沉淀水体输入到兼氧池中;
(2)在兼氧池中培养化能异养菌,通过化能异养菌对输入兼氧池中的水体进行处理至预设周期时长后,通过管路往兼氧池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兼氧池上部的水体溢流至好氧池中;
(3)在好氧池中培养光能自养微生物,通过光能自养微生物对输入好氧池中的水体进行处理至预设周期时长后,通过管路往好氧池中部或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好氧池上部的水体溢流至沉淀池中;
(4)对输入沉淀池中的水体进行分离微生物絮团,将沉淀池底部的小部分微生物絮团回流至兼氧池中,沉淀池上部的水体通过溢流管路溢流外排,沉淀池底部的大部分沉淀物经脱水后,作为肥料。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的化能异养菌至少包括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步骤(3)中所述的光能自养微生物至少包括小球藻、栅藻和螺旋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步骤(2)还包括对兼氧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当其pH、氨氮值、溶氧值和COD值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管路往兼氧池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兼氧池上部的水体溢流至好氧池中;步骤(3)还包括对好氧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当其pH、氨氮值、溶氧值和COD值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管路往好氧池中部或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好氧池上部的水体溢流至沉淀池中。
根据上述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的应用,将其用于厨余垃圾处理或垃圾渗滤液处理。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巧妙性利用生物处理法,对液相垃圾进行处理,在兼氧池中通过化能异养菌对输入兼氧池中的水体进行处理,使得其在达到预设指标内时,输送到好氧池中处理,而好氧池通过光能自养微生物对输入好氧池中的水体进行处理,而兼氧池和好氧池内的水体可以通过水质监测仪进行监控,使得经处理后的水体符合水处理要求后,再进行溢流输送到沉淀池中进行分离微生物絮团,且最后是将上层清液进行外排,有效保证了水处理的环境友好性,且沉淀池底部的水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可以部分回流到兼氧池内回用,大大降低了处理的成本和微生物重复利用性,节省了人工往兼氧池内添加微生物的人力成本和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简要实施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系统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简要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简要实施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系统在厨余垃圾处理中的简要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的垃圾处理系统,用于液相混合垃圾的处理,其包括调节池1、兼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4、第一潜水泵11和第二潜水泵41;其中,所述的调节池1为上端面敞开结构,其顶部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混合垃圾,所述的第一潜水泵11固定设置在调节池1中部,所述的兼氧池2内设置有第一传输管12且第一传输管12的下端延伸至兼氧池2下部,第一传输管12的上端与第一潜水泵11管路连接且由第一潜水泵11将调节池1中部的水体抽送至兼氧池2下部输入,所述的好氧池3内设置有第一溢流管21,该第一溢流管21的下端延伸至好氧池3中部,其上端与兼氧池2上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4内设置有第二溢流管31,该第二溢流管31的下端延伸至沉淀池4中部,其上端与好氧池3的上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4外侧连接有第三溢流管42,第三溢流管42的上端与沉淀池4上部连通,且第一溢流管21、第二溢流管31和第三溢流管42的上端高度在水平方向逐级降低;所述的第二潜水泵41设置在沉淀池4中部且其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兼氧池2内,由第二潜水泵41将沉淀池4底部的菌体抽回至兼氧池2内。
其中,为了便于对兼氧池2和好氧池3内的水体进行混合和控制其溶氧量,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鼓风机5,所述的兼氧池2和好氧池3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管51、52,所述鼓风机5的出风端连接有输气管路,且该输气管路形成有与曝气管51、52一一对应的输气支路,并通过输气支路与兼氧池2和好氧池3底部设置的曝气管51、52连通,另外,输气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止回阀53,另外,第一传输管12与第一潜水泵11连接的管路上还连接有第二止回阀13。
为了便于对水质进行检测,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水质监测仪6,所述的水质监测仪6连接有两支水质检测探头61、62且该两支水质监测探头61、62与兼氧池2和好氧池3一一对应并分别延伸至兼氧池2和好氧池3的中部或下部。
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上述提出设备方案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将该实施方案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案中;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混合垃圾过滤后,取液相垃圾(垃圾渗滤液)输入到调节池1内,然后调节pH至预设值,继而再取无沉淀水体输入到兼氧池2中;
(2)在兼氧池2中培养化能异养菌,通过化能异养菌对输入兼氧池2中的水体进行处理至预设周期时长后,通过管路往兼氧池2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兼氧池2上部的水体溢流至好氧池3中;
(3)在好氧池3中培养光能自养微生物,通过光能自养微生物对输入好氧池3中的水体进行处理至预设周期时长后,通过管路往好氧池3中部或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好氧池3上部的水体溢流至沉淀池4中;
(4)对输入沉淀池4中的水体进行分离微生物絮团,将沉淀池4底部的部分微生物菌体回流至兼氧池2中,沉淀池4上部的水体通过溢流管路(即第三溢流管42)溢流外排,沉淀池4底部的大部分沉淀物经脱水后,作为肥料。
其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的化能异养菌至少包括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且各菌种按照1∶1∶1的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混合菌液,所述的化能异养菌混合前,使用LB培养液基进行培养;步骤(3)中所述的光能自养微生物至少包括小球藻、栅藻和螺旋藻,且各藻群按照1∶1∶1的体积比例进行混合,而最终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异养菌按照3∶1~2的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混合菌液用于各池体的循环净化处理,其中,所述的小球藻和栅藻采用BG11培养基进行培养,所述的螺旋藻使用Zarrouk氏培养基培养,兼氧池2、好氧池3中可以挂若干串生物填料7进行辅助净化水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步骤(2)还包括对兼氧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当其pH、氨氮值、溶氧值和COD值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管路往兼氧池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兼氧池上部的水体溢流至好氧池中;步骤(3)还包括对好氧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当其pH、氨氮值、溶氧值和COD值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管路往好氧池中部或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好氧池上部的水体溢流至沉淀池中。
本实施例方案的实施方法的总体思路为通过将垃圾渗滤液调节pH后进入兼氧处理系统,通过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化能异养菌处理营养物质,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期间停留8~10日,随后进入好氧处理系统。好氧处理系统中由小球藻、栅藻、螺旋藻等光能自养微生物组成,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光能作为能量,有效的将污染物分解吸收,并转化为氮气,氨气等气体释放,剩余部分转化为微生物自身成分,将污染物中的氨氮、cod等指标浓度降低。好氧系统通过增氧机等设备提供溶氧,控制溶氧量在1~2mg/L;河水在好氧处理系统的停面时间为5~6日。
经过好氧处理系统出来的河水通过长时间的沉定分开,收集沉淀中的微生物絮团。用于重复利用,可重新加入前道工序中的兼氧处理系统和好氧处理系统,避免菌体的浪费。上清液已达到排放标准, 直接由出水口对外接放。
作为一种具体的应用实例,本方案的具体实施工艺流程可以为(包括相关设备、主要指标及操作):
1、垃圾渗滤液正常排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容量为日处理水量,加入石灰将配合调节至7~8左右后静置沉淀,将不溶物与上层清液分离开来;
2、使用第一潜水泵泵将上层清液输送至兼氧池,污水在兼氧池的停留时间为10~12天,随后进入好氧池,停留时间为5~6天,兼氧池和好氧池中分别有专门用于降解污水的兼氧菌和好氧菌,流动过程中污水的指标、依次降低,直至达标;
3、沉淀池中预先设有台回流泵(即第二潜水泵)用于将后端的微生物菌种回流至前端重复使用;
4、兼氧池、好氧池中,都装有曝气管道,用于通氧,同时对水体起到搅拌作用,空气由鼓风机产生,顺着曝气管道进入各个池体,兼氧池的通气量要比好氧池小;
5、兼氧池、好氧池中,都装有pH、COD、 氨氨和溶氧探头,每日分不同时段监测三次,通过PLC液晶屏显示各项指标;
6、兼氧池、好氧池中,都连接有输水管道,下进上出,各个池体间的落差为5~6cm;
7、好氧池后端连接的是沉淀池,将微生物絮团与水体分开,沉淀的固体用于回流使用或直接去水制作肥料。沉淀池的容量为日处理量的2~2.5倍;
8、兼氧池、好氧池中,可以装有若干串生物填料,用于吸附水中悬浮的微生物,避免被水流带走,数量为4~5串/平方米。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垃圾处理系统,用于厨余混合垃圾的处理,其包括传输机构83、格栅池8、调节池1、兼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4、第一潜水泵11和第二潜水泵41;其中,传输机构83与格栅池1的上部连接且用于输入待处理的物料,所述的格栅池1上部设有用于过滤混合厨余垃圾中大体积物质的格栅网81,格栅池1内设置有第三潜水泵82,所述的第三潜水泵82设置在格栅池1下部,其输出端通过管路与调节池1上部连接且用于将过滤后的混合垃圾输入到调节池1中,所述的第三潜水泵82与调节池1之间还设有固液分离机9,所述第三潜水泵82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固液分离机9的输入端连接,固液分离机9的液相出口与调节池1连接;所述的调节池1为上端面敞开结构,其顶部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混合垃圾,所述的第一潜水泵11固定设置在调节池1中部,所述的兼氧池2内设置有第一传输管12且第一传输管12的下端延伸至兼氧池2下部,第一传输管12的上端与第一潜水泵11管路连接且由第一潜水泵11将调节池1中部的水体抽送至兼氧池2下部输入,所述的好氧池3内设置有第一溢流管21,该第一溢流管21的下端延伸至好氧池3中部,其上端与兼氧池2上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4内设置有第二溢流管31,该第二溢流管31的下端延伸至沉淀池4中部,其上端与好氧池3的上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4外侧连接有第三溢流管42,第三溢流管42的上端与沉淀池4上部连通,且第一溢流管21、第二溢流管31和第三溢流管42的上端高度在水平方向逐级降低;所述的第二潜水泵41设置在沉淀池4中部且其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兼氧池2内,由第二潜水泵41将沉淀池4底部的菌体抽回至兼氧池2内。
其中,为了便于对兼氧池2和好氧池3内的水体进行混合和控制其溶氧量,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鼓风机5,所述的兼氧池2和好氧池3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管51、52,所述鼓风机5的出风端连接有输气管路且该输气管路形成有与曝气管51、52一一对应的输气支路并通过输气支路与兼氧池2和好氧池3底部设置的曝气管51、52连通,另外,输气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止回阀53,另外,第一传输管12与第一潜水泵11连接的管路上还连接有第二止回阀13。
为了便于对水质进行检测,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水质监测仪6,所述的水质监测仪6连接有两支水质检测探头61、62且该两支水质监测探头61、62与兼氧池2和好氧池3一一对应并分别延伸至兼氧池2和好氧池3的中部或下部。
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的传输机构83为传送带。
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上述提出设备方案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将该实施方案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方案中;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混合垃圾过滤后,取液相垃圾(垃圾渗滤液)输入到调节池1内,然后调节pH至预设值,继而再取无沉淀水体输入到兼氧池2中;
(2)在兼氧池2中培养化能异养菌,通过化能异养菌对输入兼氧池2中的水体进行处理至预设周期时长后,通过管路往兼氧池2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兼氧池2上部的水体溢流至好氧池3中;
(3)在好氧池3中培养光能自养微生物,通过光能自养微生物对输入好氧池3中的水体进行处理至预设周期时长后,通过管路往好氧池3中部或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好氧池3上部的水体溢流至沉淀池4中;
(4)对输入沉淀池4中的水体进行分离微生物絮团,将沉淀池4底部的小部分微生物菌体回流至兼氧池2中,沉淀池4上部的水体通过溢流管路(即第三溢流管42)溢流外排,沉淀池4底部的大部分沉淀物经脱水后,作为肥料。
其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的化能异养菌至少包括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且各菌种按照1∶1∶1的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混合菌液,所述的化能异养菌混合前,使用LB培养液基进行培养;步骤(3)中所述的光能自养微生物至少包括小球藻、栅藻和螺旋藻,且各藻群按照2~1∶1∶1的体积比例进行混合,而最终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异养菌按照2∶1~1.5的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混合菌液用于各池体的循环净化处理,其中,所述的小球藻和栅藻采用BG11培养基进行培养,所述的螺旋藻使用Zarrouk氏培养基培养,兼氧池2、好氧池3中可以挂若干串生物填料7进行辅助净化水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步骤(2)还包括对兼氧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当其pH、氨氮值、溶氧值和COD值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管路往兼氧池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兼氧池上部的水体溢流至好氧池中;步骤(3)还包括对好氧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当其pH、氨氮值、溶氧值和COD值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管路往好氧池中部或下部继续输入水体,令好氧池上部的水体溢流至沉淀池中。
本实施例方案的实施方法的总体思路为通过将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后,固体进行填埋处理,残留河水调节pH后进入兼氧处理系统。通过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化能异养菌处理营养物质,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期间停留7~9日,随后进入好氧处理系统。
好氧处理系统中由小球菜、栅藻、螺旋藻等光能自养微生物组成。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光能作为能量,有效的将污染物分解吸收,并转化为氮气,氨气等气体释放,剩余部分转化为微生物自身成分,将污染物中的氨氮、cod等指标浓度降低。好氧系统通过增氧机等设备提供溶氧,控制常氧量在1.7-2mg/L,污水在好氧处理系统的停留时间为5~7日。
经过好氧处理系统出来的河水通过长时间的沉淀分开,收集沉淀中的微生物絮团。用于重复利用,可重新加入前道工序中的兼氧处理系统和好氧处理系统,避免菌体的浪费。上清液已达到排放标准,直接由出水口对外排放。
作为一种具体的应用实例,本方案的具体实施工艺流程可以为(包括相关设备、主要指标及操作):
1、厨余垃圾收集后通过传送带进入格栅池,将大分子固体垃圾和液体污水分离,固体垃圾后续用于垃圾场填埋;
2、格栅池出来的污水仍含有大量固体残渣,通过固液分离机进一步进行去渣,固体可以做成固体肥料或直接进行填埋;
3、固液分离机出水正常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容量为日处理水量,加入石灰将pH调节至7~8左右后静置沉淀,将不溶物与上层清液分离开来;
4、使用第一潜水泵将调节池上层清液输送至兼氧池,污水在兼氧池的停留时间为7~8天,随后经过好氧池,停留时间为4~5天;兼氧池和好氧池中分别有专门用于降解污水的兼氧菌和好氧菌,流动过程中污水的指标依次降低,直至达标;
5、沉淀池中预先设有第二潜水泵,用于将沉淀的微生物菌种回流至前端重复使用;
6、兼氧池、好氧池中,都装有曝气管道,用于通氧,同时对水体起到搅拌作用,空气由鼓风机产生,顺着曝气管道进入各个池体,兼氧池的通气量要比好氧池小;
7、兼氧池、好氧池中,都装有pH、COD、氨氮和溶氧探头,每日分不同时段监测两次,通过PLC液晶屏显示各项指标;
8、兼氧池、好氧池中,都装有生物填料,用于吸附水中悬浮的微生物,避免被水流带走,数量为3~4串/平方米;
9、兼氧池、好氧池中,都连接有输水管道,下进上出,各个箱体间的落差为3~5cm;
10、好氧池后端连接的是沉淀池,将微生物絮团与水体分开,沉淀的固体用于回流使用或直接去水制作肥料。沉淀池的容量为日处理量的三倍;
11、沉淀池上层清液已经达到排放标准,直接由排水口将处理过的厨余废水对外排放。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6)

1.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用于液相混合垃圾或固液混合垃圾的处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调节池、兼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第一潜水泵和第二潜水泵;其中,所述的调节池为上端面敞开结构,其顶部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混合垃圾,所述的第一潜水泵固定设置在调节池中部,所述的兼氧池内设置有第一传输管且第一传输管的下端延伸至兼氧池下部,第一传输管的上端与第一潜水泵管路连接且由第一潜水泵将调节池中部的水体抽送至兼氧池下部输入,所述的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溢流管,该第一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好氧池中部,其上端与兼氧池上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二溢流管,该第二溢流管的下端延伸至沉淀池中部,其上端与好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外侧连接有第三溢流管,第三溢流管的上端与沉淀池上部连通,且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管和第三溢流管的上端高度在水平方向逐级降低;所述的第二潜水泵设置在沉淀池底部且其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兼氧池内,由第二潜水泵将沉淀池底部的菌体抽回至兼氧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鼓风机,所述的兼氧池和好氧池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管,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输气管路且该输气管路形成有与曝气管一一对应的输气支路并通过输气支路与兼氧池和好氧池底部设置的曝气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水质监测仪,所述的水质监测仪连接有两支水质检测探头且该两支水质监测探头与兼氧池和好氧池一一对应并分别延伸至兼氧池和好氧池的中部或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格栅池和第三潜水泵,所述的格栅池上部设有用于过滤混合垃圾中大体积物质的格栅网,所述的第三潜水泵设置在格栅池下部,其输出端通过管路与调节池上部连接且用于将过滤后的混合垃圾输入到调节池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潜水泵与调节池之间还设有固液分离机,所述第三潜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固液分离机的输入端连接,固液分离机的液相出口与调节池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的一侧还连接有传输机构,所述的传输机构为传送带。
CN202021257423.9U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Active CN212610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7423.9U CN212610152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7423.9U CN212610152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0152U true CN212610152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5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7423.9U Active CN212610152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01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5082A (zh) * 2020-06-30 2020-09-08 福州科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
CN112979097A (zh) * 2021-03-29 2021-06-18 福州科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合微生物的醇类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5082A (zh) * 2020-06-30 2020-09-08 福州科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
CN112979097A (zh) * 2021-03-29 2021-06-18 福州科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合微生物的醇类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5802A (zh) 一种奶牛养殖场的粪污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7010788A (zh) 一种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6486407U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CN103274571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法
CN205398371U (zh) 一种农村小型化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1606517A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工艺
CN212610152U (zh)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CN110357350A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
CN110117134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CN103288302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资源利用和处理装置
CN111635080A (zh)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在养殖污水、黑臭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CN213012459U (zh) 一种混合垃圾处理系统
JP2024147654A (ja) 廃水処理施設で生じる汚泥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7601781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5502802A (zh) 一种快速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废水的方法
CN212610151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111635082A (zh)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
CN208104180U (zh) 一种白酒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的系统
CN114804510B (zh) 一种猪场养殖废水厌氧膜生物处理工艺及系统
CN203333441U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资源利用和处理装置
CN111635081A (zh) 一种混合垃圾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7540160A (zh)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211644987U (zh) 新农村山丘区民居生活污水净化回用系统
CN201224703Y (zh) 无动力高效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CN210127163U (zh) 一种三效融合农村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