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6966U -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6966U
CN213096966U CN202020725590.5U CN202020725590U CN213096966U CN 213096966 U CN213096966 U CN 213096966U CN 202020725590 U CN202020725590 U CN 202020725590U CN 213096966 U CN213096966 U CN 213096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liding
pushing
sliding shaft
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255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TC Hardwar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TC Hardwar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TC Hardwar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TC Hardwar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255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6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6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6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包括反弹支架、推移元件、按压元件,反弹支架上设有回形槽,推移元件上设有滑轴部,按压元件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和/或反弹支架上、且在滑动时作用并驱动滑轴部朝一顺序方向沿回形槽的轨迹定位和/或滑动,还包括杠杆组件,杠杆组件上设有杠杆作用部,推移元件上设有推移作用部,回形槽上至少设有上限位滑动区域、转换区域和前停留区域;滑轴部在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时作用并驱动按压元件和推移元件滑动伸出反弹支架外,滑轴部在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按压元件相互脱离,推移元件在滑轴部、按压元件脱离时通过推移作用部与杠杆作用部相互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7411385A于2017年4月14日公开了一种家具自动复位式按压反弹机构,它包括家具可动件、家具不动件、连接元件和固定支架,家具可动件活动开闭在家具不动件上,固定支架上设有按压反弹装置、伸缩复位装置和至少二个转动轮,按压反弹装置至少包括推移元件,伸缩复位装置至少包括相互弹性配合的伸缩元件和第一弹性元件,推移元件和伸缩元件分别滑动在固定支架上,至少二个转动轮相对独立设置、且分别转动在固定支架上,至少二个转动轮在转动一定位置时相互联动配合,其中一转动轮与伸缩元件驱动连接,另一个转动轮与推移元驱动连接;推移元件上设有摆动元件,固定支架上设有心形滑槽,摆动元件摆动在推移元件上、且其一端在推移元件滑动时朝一方向顺序沿心形滑槽的轨迹滑动。该结构在按压打开时必须克服第三弹性元件的弹性,才能使推移元件沿心形滑槽的轨迹滑动打开,由于第三弹性元件的弹性大,用户在按压时需要实施相同的力才可以,导致用户必须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按压打开家具,同时由于按压反弹机构内各构件间连接紧凑性较低,在打开或关闭时各构件间总会出现碰撞,导致家具在开闭过程中出现各种异响,降低产品使用寿命的同时,影响用户使用的体验,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性能可靠,各构件间连接紧凑,开闭过程静音、无异响,灵活性高且使用寿命长的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包括反弹支架、推移元件、按压元件,反弹支架上设置有回形槽,推移元件上设置有滑轴部,按压元件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和/或反弹支架上、且在滑动时作用并驱动滑轴部朝一顺序方向沿回形槽的轨迹定位和/或滑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杠杆组件,杠杆组件分别与反弹支架、按压元件配合连接,其上还设置有杠杆作用部,推移元件上设置有推移作用部,回形槽上至少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上限位滑动区域、转换区域和前停留区域。
所述的滑轴部在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时作用并驱动按压元件和推移元件滑动伸出反弹支架外,滑轴部在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按压元件相互脱离,推移元件在滑轴部、按压元件脱离时通过推移作用部与杠杆作用部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上、且驱动按压元件和推移元件继续滑动伸出反弹支架外,推移元件在反弹支架上继续滑动伸出时驱动滑轴部从上限位滑动区域缓冲滑动至转换区域并停留在前停留区域内;其中,推移元件和按压元件在滑轴部停留在前停留区域内时伸出定位在反弹支架外。
所述转换区域至少由一曲折段构成、且其两端分别与上限位滑动区域和前停留区域相互连通,转换区域与上限位滑动区域和/或前停留区域之间形成一定的第一夹角。
所述回形槽上设置有下限位滑动区域,下限位滑动区域与前停留区域相互连通、且与转换区域之间形成一定的第二夹角。
所述的推移元件滑入反弹支架时通过推移作用部与杠杆作用部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上、且驱动按压元件和推移元件滑入反弹支架内,推移元件滑入反弹支架时驱动滑轴部从前停留区域滑动至下限位滑动区域,滑轴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按压元件相互作用并驱动按压元件和推移元件继续滑入反弹支架内,推移作用部在滑轴部、按压元件作用时与杠杆作用部相互脱离。
所述推移作用部与杠杆作用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曲折段,推移作用部与杠杆作用部之间通过至少一曲折段相互作用。
所述杠杆组件包括第一杠杆、第二杠杆;其中,第一杠杆一端转动设置在反弹支架上,另一端设置有杠杆作用部与推移作用部相互作用或脱离,第二杠杆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杠杆上,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按压元件上。
所述回形槽上设置有后停留区域;所述的上限位滑动区域、转换区域和前停留区域、下限位滑动区域、后停留区域首尾相互连通,并共同构成回形槽。
所述的按压元件继续滑入反弹支架时作用并驱动滑轴部从下限位滑动区域滑动并停留在后停留区域内;其中,推移元件和按压元件在滑轴部停留在后停留区域内时伸入定位在反弹支架内。
所述后停留区域呈心形、且左右侧壁分别设置有倾斜部;所述的按压元件上设置有后区域滑入引导部、且通过后区域滑入引导部与滑轴部相互作用或脱离。
所述的推移元件滑入反弹支架时通过推移作用部与杠杆作用部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上、且驱动按压元件和推移元件滑入反弹支架内,推移元件滑入反弹支架时驱动滑轴部从前停留区域滑动至下限位滑动区域,滑轴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后区域滑入引导部相互作用并驱动按压元件和推移元件继续滑入反弹支架内,推移作用部在滑轴部、后区域滑入引导部作用时与杠杆作用部相互脱离。
所述的按压元件继续滑入反弹支架时通过后区域滑入引导部作用并驱动滑轴部从下限位滑动区域倾斜引导滑动并停留在后停留区域内;其中,滑轴部停留在后停留区域内时与后区域滑入引导部相互脱离,推移元件和按压元件在滑轴部停留在后停留区域内时伸入定位在反弹支架内。
所述推移元件与反弹支架之间设置有按压弹性件,按压弹性件一端与推移元件弹性连接,另一端与反弹支架弹性连接;所述的按压元件上还设置有后区域滑出引导部、且通过后区域滑出引导部与滑轴部相互作用或脱离。
所述的滑轴部停留在后停留区域内、且按压元件相对反弹支架按压滑动时,按压元件通过后区域滑出引导部作用并驱动滑轴部从后停留区域倾斜引导滑出至上限位滑动区域上。
所述的滑轴部在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时作用在后区域滑出引导部上,按压元件和推移元件通过滑轴部的作用滑动伸出反弹支架外,滑轴部在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后区域滑出引导部相互脱离,推移元件在滑轴部、后区域滑出引导部脱离时通过推移作用部与杠杆作用部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上、且驱动按压元件和推移元件继续滑动伸出反弹支架外,推移元件在反弹支架上继续滑动伸出时驱动滑轴部从上限位滑动区域缓冲滑动至转换区域并停留在前停留区域内;其中,推移元件和按压元件在滑轴部停留在前停留区域内时伸出定位在反弹支架外。
所述按压元件上设置限位部,推移元件上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按压元件与推移元件之间还设置有滑动弹性件,滑动弹性件一端与按压元件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推移元件弹性连接;所述的按压元件通过限位部、滑动弹性件的配合始终朝后停留区域的方向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的限位配合部上;所述的按压弹性件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大于滑动弹性件产生的弹性作用力。
本装置还包括相对反弹支架活动的活动部件,其中,活动部件朝反弹支架的方向活动时驱动杠杆组件转动在反弹支架上,活动部件朝反弹支架的反方向活动时与杠杆组件避空脱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滑轴部进入转换区域之前与按压元件相互脱离,只依靠杠杆作用部、推移作用部之间的配合实现推移元件和按压元件伸出定位在反弹支架外,因此能减少滑轴部停留在前停留区域时所产生的撞碰、异响,能使滑轴部无撞碰、无异响、静音地滑入并停留在前停留区域内,从而避免反弹支架、推移元件、按压元件因生产尺寸、装配位置不准确,导致各构件间装配松散,滑轴部滑入停留在前停留区域内时出现撞碰、异响等问题,从而提高各构件间的连接紧凑性及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减少滑轴部与按压元件之间的无谓接触,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2、转换区域至少由一曲折段构成,不但能引导滑轴部无撞碰、无异响、静音地滑入并停留在前停留区域内,同时由于转换区域与上限位滑动区域、下限位滑动区域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因此滑轴部在工作时只能朝一顺序方向沿回形槽的轨迹滑动,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滑轴部在推移元件上无法定位,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容易在推移元件上随意位移,导致滑轴部卡死在推移元件上,无法沿回形槽的轨迹定位及滑动的问题,使产品的使用稳定性更高。
3、滑轴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一定位置时与按压元件相互作用,此时的杠杆作用部则与推移作用部相互脱离,不但能减少杠杆作用部与推移作用部之间的无谓接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改善滑轴部与按压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使滑轴部与按压元件之间可以做到无撞碰、无异响、静音地的相互作用,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产品的开闭静音效果,以进一步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滑轴部通过后区域滑入引导部的作用从下限位滑动区域倾斜引导滑动并停留在后停留区域内,又通过后区域滑出引导部的作用从后停留区域倾斜引导滑出至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轴部在这滑动过程能实现倾斜引导滑动效果,从而避免滑轴部因装配位置关系卡死在回形槽上,用户强行驱动按压元件滑入反弹支架时造成滑轴部损坏的问题,同时还能改善滑轴部在后停留区域上滑入、滑出的效果,能使滑轴部无撞碰、无异响、静音地在后停留区域上滑入、滑出。
5、推移元件、按压元件相对反弹支架关闭时能通过后区域滑入引导部、滑轴部的引导配合抵消按压弹性件作用在推移元件上的打开弹力,使推移元件、按压元件能够通过自身惯性自动滑入并定位在反弹支架内;推移元件、按压元件相对反弹支架滑出打开时则通过后区域滑出引导部、滑轴部的引导配合抵消按压弹性件作用在推移元件上的关闭弹力,使用户可以使用较少的按压力即可驱动推移元件、按压元件自动滑出并定位在反弹支架外,从而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性能可靠,各构件间连接紧凑,开闭过程静音、无异响,灵活性高且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回形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压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5-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推移元件、按压元件相对反弹支架滑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13,本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包括反弹支架 1、推移元件2、按压元件3、杠杆组件,反弹支架1上设置有回形槽4,推移元件2上设置有滑轴部5,按压元件3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2 和/或反弹支架1上、且在滑动时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朝一顺序方向沿回形槽4的轨迹定位和/或滑动。
杠杆组件分别与反弹支架1、按压元件3配合连接,其上还设置有杠杆作用部6,推移元件2上设置有推移作用部7,回形槽4上至少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上限位滑动区域8、转换区域9和前停留区域10。
滑轴部5在上限位滑动区域8上滑动时作用并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外,滑轴部5在上限位滑动区域8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按压元件3相互脱离,推移元件2在滑轴部5、按压元件3脱离时通过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2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1上、且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继续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外,推移元件2在反弹支架1上继续滑动伸出时驱动滑轴部5 从上限位滑动区域8缓冲滑动至转换区域9并停留在前停留区域10内;其中,推移元件2和按压元件3在滑轴部5停留在前停留区域10内时伸出定位在反弹支架1外。
转换区域9至少由一曲折段构成、且其两端分别与上限位滑动区域8 和前停留区域10相互连通,转换区域9与上限位滑动区域8和/或前停留区域10之间形成一定的第一夹角a。
回形槽4上设置有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与前停留区域10相互连通、且与转换区域9之间形成一定的第二夹角b。
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时通过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2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1上、且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内,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时驱动滑轴部5从前停留区域10滑动至下限位滑动区域11,滑轴部5在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按压元件3相互作用并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继续滑入反弹支架1内,推移作用部7在滑轴部5、按压元件3 作用时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脱离。
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曲折段,推移作用部 7与杠杆作用部6之间通过至少一曲折段相互作用。
杠杆组件包括第一杠杆12、第二杠杆13;其中,第一杠杆12一端转动设置在反弹支架1上,另一端设置有杠杆作用部6与推移作用部7相互作用或脱离,第二杠杆13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杠杆12上,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按压元件3上。
回形槽4上设置有后停留区域14;所述的上限位滑动区域8、转换区域9和前停留区域10、下限位滑动区域11、后停留区域14首尾相互连通,并共同构成回形槽4。
按压元件3继续滑入反弹支架1时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从下限位滑动区域11滑动并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其中,推移元件2和按压元件3 在滑轴部5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时伸入定位在反弹支架1内。
后停留区域14呈心形、且左右侧壁分别设置有倾斜部;所述的按压元件3上设置有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且通过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与滑轴部5相互作用或脱离。
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时通过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2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1上、且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内,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时驱动滑轴部5从前停留区域10滑动至下限位滑动区域11,滑轴部5在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相互作用并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继续滑入反弹支架1内,推移作用部7在滑轴部5、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作用时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脱离。
按压元件3继续滑入反弹支架1时通过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从下限位滑动区域11倾斜引导滑动并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其中,滑轴部5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时与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相互脱离,推移元件2和按压元件3在滑轴部5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时伸入定位在反弹支架1内。
推移元件2与反弹支架1之间设置有按压弹性件16,按压弹性件16 一端与推移元件2弹性连接,另一端与反弹支架1弹性连接;所述的按压元件3上还设置有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且通过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与滑轴部5相互作用或脱离。
滑轴部5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且按压元件3相对反弹支架1按压滑动时,按压元件3通过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从后停留区域14倾斜引导滑出至上限位滑动区域8上。
滑轴部5在上限位滑动区域8上滑动时作用在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 上,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通过滑轴部5的作用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外,滑轴部5在上限位滑动区域8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相互脱离,推移元件2在滑轴部5、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脱离时通过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2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1上、且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继续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 外,推移元件2在反弹支架1上继续滑动伸出时驱动滑轴部5从上限位滑动区域8缓冲滑动至转换区域9并停留在前停留区域10内;其中,推移元件2和按压元件3在滑轴部5停留在前停留区域10内时伸出定位在反弹支架1外。
按压元件3上设置限位部18,推移元件2上设置有限位配合部19,按压元件3与推移元件2之间还设置有滑动弹性件20,滑动弹性件20一端与按压元件3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推移元件2弹性连接;所述的按压元件3 通过限位部18、滑动弹性件20的配合始终朝后停留区域14的方向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2的限位配合部19上;所述的按压弹性件16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大于滑动弹性件20产生的弹性作用力。
本装置还包括相对反弹支架1活动的活动部件21,其中,活动部件21 朝反弹支架1的方向活动时驱动杠杆组件转动在反弹支架1上,活动部件 21朝反弹支架1的反方向活动时与杠杆组件避空脱离。
活动部件21的工作原理与本申请人文献号为CN110074570A在2019 年8月2日公开的一种用于家具按压反弹的调节结构类似,现不再赘述。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横向”、“纵向”、“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包括反弹支架(1)、推移元件(2)、按压元件(3),反弹支架(1)上设置有回形槽(4),推移元件(2)上设置有滑轴部(5),按压元件(3)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2)和/或反弹支架(1)上、且在滑动时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朝一顺序方向沿回形槽(4)的轨迹定位和/或滑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杠杆组件,杠杆组件分别与反弹支架(1)、按压元件(3)配合连接,其上还设置有杠杆作用部(6),推移元件(2)上设置有推移作用部(7),回形槽(4)上至少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上限位滑动区域(8)、转换区域(9)和前停留区域(10);
所述的滑轴部(5)在上限位滑动区域(8)上滑动时作用并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外,滑轴部(5)在上限位滑动区域(8)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按压元件(3)相互脱离,推移元件(2)在滑轴部(5)、按压元件(3)脱离时通过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2)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1)上、且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继续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外,推移元件(2)在反弹支架(1)上继续滑动伸出时驱动滑轴部(5)从上限位滑动区域(8)缓冲滑动至转换区域(9)并停留在前停留区域(10)内;其中,推移元件(2)和按压元件(3)在滑轴部(5)停留在前停留区域(10)内时伸出定位在反弹支架(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区域(9)至少由一曲折段构成、且其两端分别与上限位滑动区域(8)和前停留区域(10)相互连通,转换区域(9)与上限位滑动区域(8)和/或前停留区域(10)之间形成一定的第一夹角(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槽(4)上设置有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与前停留区域(10)相互连通、且与转换区域(9)之间形成一定的第二夹角(b);
所述的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时通过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2)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1)上、且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内,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时驱动滑轴部(5)从前停留区域(10)滑动至下限位滑动区域(11),滑轴部(5)在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按压元件(3)相互作用并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继续滑入反弹支架(1)内,推移作用部(7)在滑轴部(5)、按压元件(3)作用时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曲折段,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之间通过至少一曲折段相互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组件包括第一杠杆(12)、第二杠杆(13);其中,第一杠杆(12)一端转动设置在反弹支架(1)上,另一端设置有杠杆作用部(6)与推移作用部(7)相互作用或脱离,第二杠杆(13)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杠杆(12)上,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按压元件(3)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槽(4)上设置有后停留区域(14);所述的上限位滑动区域(8)、转换区域(9)和前停留区域(10)、下限位滑动区域(11)、后停留区域(14)首尾相互连通,并共同构成回形槽(4);
所述的按压元件(3)继续滑入反弹支架(1)时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从下限位滑动区域(11)滑动并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其中,推移元件(2)和按压元件(3)在滑轴部(5)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时伸入定位在反弹支架(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停留区域(14)呈心形、且左右侧壁分别设置有倾斜部;所述的按压元件(3)上设置有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且通过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与滑轴部(5)相互作用或脱离;
所述的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时通过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2)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1)上、且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内,推移元件(2)滑入反弹支架(1)时驱动滑轴部(5)从前停留区域(10)滑动至下限位滑动区域(11),滑轴部(5)在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相互作用并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继续滑入反弹支架(1)内,推移作用部(7)在滑轴部(5)、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作用时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脱离;
所述的按压元件(3)继续滑入反弹支架(1)时通过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从下限位滑动区域(11)倾斜引导滑动并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其中,滑轴部(5)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时与后区域滑入引导部(15)相互脱离,推移元件(2)和按压元件(3)在滑轴部(5)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时伸入定位在反弹支架(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元件(2)与反弹支架(1)之间设置有按压弹性件(16),按压弹性件(16)一端与推移元件(2)弹性连接,另一端与反弹支架(1)弹性连接;所述的按压元件(3)上还设置有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且通过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与滑轴部(5)相互作用或脱离;
所述的滑轴部(5)停留在后停留区域(14)内、且按压元件(3)相对反弹支架(1)按压滑动时,按压元件(3)通过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从后停留区域(14)倾斜引导滑出至上限位滑动区域(8)上;
所述的滑轴部(5)在上限位滑动区域(8)上滑动时作用在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上,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通过滑轴部(5)的作用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外,滑轴部(5)在上限位滑动区域(8)上滑动至一定位置与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相互脱离,推移元件(2)在滑轴部(5)、后区域滑出引导部(17)脱离时通过推移作用部(7)与杠杆作用部(6)相互作用,杠杆组件通过推移元件(2)的作用活动在反弹支架(1)上、且驱动按压元件(3)和推移元件(2)继续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外,推移元件(2)在反弹支架(1)上继续滑动伸出时驱动滑轴部(5)从上限位滑动区域(8)缓冲滑动至转换区域(9)并停留在前停留区域(10)内;其中,推移元件(2)和按压元件(3)在滑轴部(5)停留在前停留区域(10)内时伸出定位在反弹支架(1)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元件(3)上设置限位部(18),推移元件(2)上设置有限位配合部(19),按压元件(3)与推移元件(2)之间还设置有滑动弹性件(20),滑动弹性件(20)一端与按压元件(3)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推移元件(2)弹性连接;所述的按压元件(3)通过限位部(18)、滑动弹性件(20)的配合始终朝后停留区域(14)的方向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2)的限位配合部(19)上;所述的按压弹性件(16)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大于滑动弹性件(20)产生的弹性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反弹支架(1)活动的活动部件(21),其中,活动部件(21)朝反弹支架(1)的方向活动时驱动杠杆组件转动在反弹支架(1)上,活动部件(21)朝反弹支架(1)的反方向活动时与杠杆组件避空脱离。
CN202020725590.5U 2020-05-02 2020-05-02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Active CN213096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5590.5U CN213096966U (zh) 2020-05-02 2020-05-02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5590.5U CN213096966U (zh) 2020-05-02 2020-05-02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6966U true CN213096966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4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25590.5U Active CN213096966U (zh) 2020-05-02 2020-05-02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69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2918A (zh) * 2020-05-02 2020-09-11 广东东泰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2918A (zh) * 2020-05-02 2020-09-11 广东东泰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9415B (zh) 一种家具静音省力按压反弹开闭结构
CN107981591B (zh) 一种家具用省力按压反弹机构
CN109744767B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按压式反弹滑轨
CN213096966U (zh)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CN108104650B (zh) 一种家具按压反弹结构
CN111642918A (zh) 一种家具用省力静音按压反弹开闭装置
CN210493316U (zh) 一种用于家具按压反弹的调节结构
CN110063596B (zh) 一种用于家具按压反弹的开闭复位结构
CN110710807B (zh) 一种静音按压反弹开闭结构
CN211533447U (zh) 一种静音按压反弹开闭结构
CN210961069U (zh) 一种家具静音省力按压反弹开闭结构
CN210748153U (zh) 一种用于家具的按压反弹静音省力开闭结构
CN212088822U (zh) 一种按压反弹装置的稳定开闭结构
CN210961068U (zh) 一种用于家具按压反弹开闭的集成省力结构
CN110313734B (zh) 一种用于家具按压反弹开闭的集成省力结构
CN211533449U (zh) 一种静音开闭的按压反弹装置
CN210768215U (zh) 一种家具按压反弹开闭的集成省力结构
CN110710808B (zh) 一种静音开闭的按压反弹装置
CN110279240B (zh) 一种用于家具的按压反弹静音省力开闭结构
CN210748151U (zh) 一种用于家具的按压反弹开闭优化结构
CN210748152U (zh) 一种家具按压反弹开闭的省力复位结构
CN213696273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按压式反弹滑轨
CN110313735B (zh) 一种用于家具的按压反弹开闭优化结构
CN210748145U (zh) 一种用于家具按压反弹的开闭复位结构
CN112617482A (zh) 一种缓冲反弹锁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