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0229U - 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0229U
CN213090229U CN202021689746.5U CN202021689746U CN213090229U CN 213090229 U CN213090229 U CN 213090229U CN 202021689746 U CN202021689746 U CN 202021689746U CN 213090229 U CN213090229 U CN 213090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orkshop
cooling
pipeline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897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强
唐文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Milesto Energy Saving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Milesto Energy Saving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Milesto Energy Saving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Milesto Energy Saving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897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0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0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0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冷水池、车间供水系统以及密封管道,冷却装置连接冷水池,冷水池通过水泵将冷却水输送至车间供水系统进水口,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通过密封管道连接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车间产生的热水具有余压或是车间较高具有势能入手,将车间产生的热水通过密闭保压的密封管道直接输送到冷却装置中,还辅助设置了自动增压泵以及水位传感器,以保证热水顺利进入冷却装置,由于车间热水直接通过密闭保压的密封管道直接进入冷却装置,从而可以节省热水池和输送泵,节水节电从而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间节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间冷却水系统一般是车间产生的热水通过管道传输至热水池,再由热水池传输至冷却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水输送至冷水池,再由冷水池输送至车间供水系统进行工作,车间使用完后的热水又重新进入热水池参加下一次循环,整个环境为开放式的,但是此过程中,车间利用完的热水具有余压,或是因车间位置较高具有势能,而传统的冷却水系统无法利用到这部分余压或势能,而且热水处于热水池中时,水分蒸发,导致循环过程中需要加水以满足用水需求,增加了工作步骤,增加了冷却水系统的工作成本。当车间采用粗放式生产的时候,这些浪费的能源不算太大的浪费,对整个生产流程的耗能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车间采用精细化管理,对车间如何节能进行重新思考,在这个环节上对能源进行节约和再利用,经过日积月累也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
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冷水池、车间供水系统以及密封管道,所述冷却装置出水口连接所述冷水池入水口,所述冷水池出水口连接所述车间供水系统,所述冷水池通过设置于所述冷水池内的水泵将冷却水输送至所述车间供水系统,所述车间供水系统通过多路管道为车间各设备供应冷却水,冷却完设备后的热水通过设备上的出水管汇集至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通过所述密封管道直接连接所述冷却装置入水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与所述密封管道入水口之间设置有硅胶密封垫圈,所述密封管道出水口与所述冷却装置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硅胶密封垫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处还设置有自动增压泵。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管道内设置有数组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密封管道内靠近所述冷却装置一端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水位传感器信号输出端端连接所述自动增压泵信号输入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却塔外接补水管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却装置为换热器。
为了完成对水温水压等参数的检测,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控制,所述密封管道包括普通管道部分和检测管道部分,所述检测管道部分和普通管道部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检测管道部分为中通金属管筒,内部设置有一侧固定在管壁上另一个悬置于管道中的检测座,所述检测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台上安装有水温传感器、水压传感器、流速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台为沿检测管道部分内壁布置的环状安装台,所述环状安装台上布置有多个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开口朝向所述检测管道部分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车间产生的热水具有余压或因车间位置较高具有势能,将车间产生的热水通过密闭保压的密封管道直接输送到冷却塔中,从而可以节省热水池和输送泵,节水节电以降低成本,进一步改进点,可将冷却塔换成换热器,换热器具有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从而还可起到余热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其中:1 水泵;2 密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冷水池、车间供水系统以及密封管道2,所述冷却装置出水口连接所述冷水池入水口,所述冷水池出水口连接所述车间供水系统,所述冷水池通过设置于所述冷水池内的水泵1将冷却水输送至所述车间供水系统,所述车间供水系统通过多路管道为车间各设备供应冷却水,冷却完设备后的热水通过设备上的出水管汇集至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通过所述密封管道2直接连接所述冷却装置入水口,由于车间产生的热水还具有余压,或是因车间位置较高具有势能,因此,热水可直接通过所述密封管道2流向所述冷却装置,从而减少了热水池与输送泵等设施,节省了成本。
进一步,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与所述密封管道2入水口之间以及所述密封管道2出水口与所述冷却装置进水口之间分别设置有高颈法兰,且所述高颈法兰两端均搭配设置有硅胶密封垫圈。所述高颈法兰搭配所述硅胶密封圈后,可使所述密封管道2的密封性得到充足的保证,从而减少从车间供水系统出来的热水余压或势能的散失,保证热水的余压或势能可使热水顺利流入所述冷却装置。
进一步,为保证热水顺利进入所述冷却装置,于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处加装有自动增压泵,并于所述密封管道2内设置数组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管道2内靠近所述冷却装置一端的不同高度位置,以监测由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来的热水所具有的余压或势能可使热水达到什么高度位置,是否可依靠热水自身所带余压或势能直接进入所述冷却装置,如无法到达,可达到什么高度位置,从而相对应的加装合适的自动增压泵增压,使热水可顺利达到冷却装置,最大程度的利用热水余压或势能。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外接补水管道,虽然通过常压密封管道2可使车间产生的热水直接输送至冷却装置,但是还是会存在水分散失等情况,因此冷却塔外接补水管道以补偿水分蒸发散失的这部分水量或是其它情况所散失的水量。
为了完成对水温水压等参数的检测,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控制,所述密封管道包括普通管道部分和检测管道部分,所述检测管道部分和普通管道部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检测管道部分尽量靠近所述冷却装置,从而避开检测管道部分的能量损失造成的参数失真,所述检测管道部分为中通金属管筒,其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内部设置有一侧固定在管壁上另一个悬置于管道中的检测座,所述检测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台。所述检测管道部分的外部设置有无线数据输出盒或者有线数据盒,通过该无线数据输出盒或者有线数据盒传输数据到对应控制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台上安装有水温传感器、水压传感器、流速传感器、水质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台为沿检测管道部分内壁布置的环状安装台,所述环状安装台上布置有多个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开口朝向所述检测管道部分的中心。从而使得传感器可以准确检测到管道内液体的参数。提高检测精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装置为换热器,换热器具有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从而可起到余热利用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无线数据输出盒或者有线数据盒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冷却装置即换热器、自动增压泵的信号输入端,从而控制冷却装置进行加快或减慢换热操作,控制增压泵的工作实现控制输送液体的快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冷水池、车间供水系统以及密封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出水口连接所述冷水池入水口,所述冷水池出水口连接所述车间供水系统,所述冷水池通过设置于所述冷水池内的水泵(1)将冷却水输送至所述车间供水系统,所述车间供水系统通过多路管道为车间各设备供应冷却水,冷却完设备后的热水通过设备上的出水管汇集至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通过所述密封管道(2)直接连接所述冷却装置入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与所述密封管道(2)入水口之间设置有硅胶密封垫圈,所述密封管道(2)出水口与所述冷却装置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硅胶密封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供水系统出水口处还设置有自动增压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道(2)内设置有数组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密封管道(2)内靠近所述冷却装置一端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水位传感器信号输出端端连接所述自动增压泵信号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外接补水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道包括普通管道部分和检测管道部分,所述检测管道部分和普通管道部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检测管道部分为中通金属管筒,内部设置有一侧固定在管壁上另一个悬置于管道中的检测座,所述检测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上安装有水温传感器、水压传感器、流速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为沿检测管道部分内壁布置的环状安装台,所述环状安装台上布置有多个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开口朝向所述检测管道部分的中心。
CN202021689746.5U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 Active CN213090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9746.5U CN213090229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9746.5U CN213090229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0229U true CN213090229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30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89746.5U Active CN213090229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0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5919B (zh) 余热回收系统
CN201809467U (zh) 铝加工中的槽液冷却系统
CN213090229U (zh) 一种冷却循环水余压利用系统
CN206862141U (zh) 一种窑炉循环水系统能效控制设备
CN208222967U (zh) 一种高精度数控加工机床的恒温冷却系统
CN103453582A (zh) 汽-水换热机组自动控温方法及其装置
CN202145040U (zh) 采用水传递方式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
CN112796983A (zh) 一种柴油机试车冷却系统及其多个热水泵联动控制装置
CN206042637U (zh) 一种带防尘功能的逆变器散热装置
CN210195757U (zh) 一种盾构机集成式水冷系统
CN210141799U (zh) 一种气管式换热装置
CN204006901U (zh) 一种一体式冷冻站系统
CN105222468A (zh) 一种具有水力平衡机构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方法
CN206889309U (zh) 一种风机、水泵变速节能控制系统
CN213741328U (zh) 节能型车间供水系统
CN215863974U (zh) 中央空调冷热源站的实时监控装置
CN204854393U (zh) 一种制氧循环水冷却系统
CN214501630U (zh) 一种生态板加工用养护房
CN219656275U (zh) 一种空调冷热源站用监控机构
CN211012537U (zh) 一种冷却塔节能装置
CN204178226U (zh) 工业循环水集散控制节能节水装置
CN110081509A (zh) 一种热水供热空调双温防冻调控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20206442U (zh) 一种塔尾气管道节能器
CN209371576U (zh) 一种冷凝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CN211261131U (zh) 一种液氮冷量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