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85705U - 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85705U
CN213085705U CN202021882730.6U CN202021882730U CN213085705U CN 213085705 U CN213085705 U CN 213085705U CN 202021882730 U CN202021882730 U CN 202021882730U CN 213085705 U CN213085705 U CN 213085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communicated
filter
water outle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827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8827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85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85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85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属污水处理领域,包括污水池、过滤器,过滤器内竖向设有至少一个格栅,过滤器的出水口Ⅰ通过泵机Ⅱ连通有混凝罐,混凝罐设有搅拌电机,混凝罐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有混凝剂罐;混凝罐通有净化罐,净化罐的罐体内设有柱状且上端开口的收集腔,连接管穿过罐体与收集腔的侧壁切向连接,收集腔的底部设有排污口Ⅱ,罐体的底部设有储存腔,罐体的顶端设有出水口Ⅱ;出水口Ⅱ通过管道连通有酸碱调节罐底部的进水端,酸碱调节罐内依次水平设置有酸性中和填料层、碱性中和填料层,酸碱调节罐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有净水池;该方案的净化装置净化效果好、效率高且能耗低。

Description

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行业是一个对环境污染较重的行业,制浆造纸生产工艺耗水量大,造纸污水主要来自造纸工业生产中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造纸污水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悬浮物、毒性物质及酸碱毒物,其中,悬浮物包括可沉降悬浮物和不可沉降悬浮物,主要为纤维和纤维细料等;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方法多通过物理方法进行,例如离心法、沉淀法、反渗透过滤法等,但离心处理工艺对废水流速要求较高,流速过低会造成杂质聚集进而堵塞过滤器,且能耗较高,沉淀法处理工艺存在处理及净化效果差,费时费力的缺陷,而反渗透过滤法对于杂质含量较高的高浊度污水处理能力低,滤孔易堵塞,影响污水处理效率;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净化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的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效率高且能耗低的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污水池,污水池设有泵机Ⅰ,泵机Ⅰ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过滤器,过滤器内竖向设有至少一个格栅,过滤器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Ⅰ,过滤器的底部设有排污口Ⅰ和排污池Ⅰ;出水口Ⅰ通过泵机Ⅱ连通有混凝罐,混凝罐设有搅拌电机,混凝罐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有混凝剂罐;混凝罐的出料端设有泵机Ⅲ,泵机Ⅲ通过连接管连通有净化罐,净化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设有柱状且上端开口的收集腔,连接管穿过罐体与收集腔的侧壁切向连接,收集腔的底部设有排污口Ⅱ,罐体的底部设有储存腔,储存腔的底部设有排污口Ⅲ和排污池Ⅱ,罐体的顶端设有出水口Ⅱ;出水口Ⅱ通过管道连通有酸碱调节罐底部的进水端,酸碱调节罐内依次水平设置有酸性中和填料层、碱性中和填料层,酸碱调节罐顶部设有出水口Ⅲ,出水口Ⅲ通过管道连通有净水池。
本申请的造纸污水净化装置,污水首先通过过滤器,对体积较大的纤维的杂质进行过滤,经过滤器过滤的杂质通过位于过滤器底部的排污口Ⅰ排入排污池Ⅰ,过滤器出水端的污水在泵机作用下进入混凝罐,混凝罐的作用是通过添加混凝剂并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体积较小的纤维及其他杂质进行聚集混凝,形成大颗粒絮凝状物质,以便于净化处理;经混凝后的污水由连接管切向进入净化罐内的收集腔,在泵机作用下,具有一定流速的废水在收集腔内做低速的旋转流动,其中的絮凝物及悬浮颗粒在旋转液流作用下慢慢上升,上升至一定位置后停止并聚集在收集腔顶端口附近,之后在重力作用下,沿收集腔与罐体之间的空隙沉降至储存腔并由排污口Ⅲ排出;同时絮凝物及悬浮颗粒聚集在收集腔顶端开口处,形成一层过滤层,也可有效组织大颗粒物质上升;污水经净化罐净化后,已有效过滤了污水中的悬浮物,之后进入酸碱调节罐,依次经酸性中和填料层、碱性中和填料层后,进而对净化后的污水pH进行调节,之后进入净水池完成污水净化过程;与现有技术的净化设备相比,本申请的净化装置净化效率更高、流程简单且净化效率高,能耗更低。
为提高净化罐的净化效果,防止未沉淀的絮凝状悬浮物上升至净化罐顶部的出水口Ⅱ,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净化罐的罐体内侧顶部设有水平设置的滤网,滤网的周边与罐体内壁贴合,滤网可有效阻止悬浮物上升,被阻止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储存腔。
为防止过滤器的格栅因杂质阻塞而影响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过滤器的顶部设有开口朝向格栅的喷淋头,喷淋头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泵机Ⅱ的出水端连通,泵机Ⅱ的出水端一部分进入混凝罐,另一部分回流至喷淋头,喷淋头通过喷洒作用对格栅表面积存的杂质进行冲洗,进而避免格栅孔阻塞。
更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造纸污水的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酸碱调节罐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消毒罐的进水端,消毒罐内设有至少一层活性炭滤芯,活性炭滤芯有助于吸附水中的细微悬浮物杂质,同时,造纸污水中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等有毒物质,为了进一步提升净水效果,消毒罐的底部联通有消毒剂储存罐,可对消毒罐中的净化水进行消毒,消毒罐的顶部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净水池连通。
作为优选,为提高酸碱调节罐的调解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酸性中和填料层和碱性中和填料层内均设有固体填料,固体填料通过筛网固定,酸性中和填料层和碱性中和填料层内均设有折线状的过滤通道,有助于填料与水充分接触,提高pH值调解效率。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过滤器内竖向间隔设有两个格栅,格栅的孔径0.5-6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且能耗低的造纸污水净化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首先,本申请的净化装置设有过滤器、净化罐、酸碱调节罐三级净化,过滤器可有效过滤造纸污水的体积较大的纤维等悬浮物,净化罐可有效过滤污水中体积较小的悬浮物等细微颗粒杂质,而酸碱调节罐可进一步调节pH值,净化水质,进而实现较优的净化效果;
其次,本申请通过过滤器及净化罐完成颗粒状悬浮物的净化,净化罐通过连接管与收集腔的切向设置,在水流作用下旋转流动,其中的絮凝物及悬浮颗粒在旋转液流作用下慢慢上升,上升至一定位置后停止并聚集在收集腔顶端口附近且形成过滤层,絮凝状悬浮物自沉淀进入储存腔,整个净化过程能耗较低;
最后,与传统净化过程相比,本申请的净化流程简单,可有效净化造纸污水中的各级悬浮杂质及有毒物质,净化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造纸污水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收集腔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酸碱调节罐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污水池,2为泵机Ⅰ,3为过滤器,4为格栅,5为出水口Ⅰ,6为喷淋头,7为泵机Ⅱ,8为排污口Ⅰ,9为排污池Ⅰ,10为混凝罐,11为搅拌电机,12为混凝剂罐,13为泵机Ⅲ,14为连接管,15为净化罐,16为罐体,17为收集腔,18为排污口Ⅱ,19为储存腔,20为排污口Ⅲ,21为排污池Ⅱ,22为滤网,23为出水口Ⅱ,24为酸碱调节罐,25为酸性中和填料层,26为碱性中和填料层,27为固体填料,28为筛网,29为出水口Ⅲ,30为消毒罐,31为活性炭滤芯,32为消毒剂储存罐,33为净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由附图可以看出,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污水池1,污水池1设有泵机Ⅰ2,泵机Ⅰ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过滤器3,过滤器3内竖向设有两个格栅4,格栅4孔径为2.5cm,过滤器3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Ⅰ5,过滤器3的顶部设有开口朝向格栅4的喷淋头6,喷淋头6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泵机Ⅱ7的出水端连通,过滤器3的底部设有排污口Ⅰ8和排污池Ⅰ9;
出水口Ⅰ5通过泵机Ⅱ7连通有混凝罐10,混凝罐10设有搅拌电机11,混凝罐10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有混凝剂罐12;混凝罐10的出料端设有泵机Ⅲ13,泵机Ⅲ13通过连接管14连通有净化罐15;
净化罐15包括罐体16,罐体16内设有柱状且上端开口的收集腔17,连接管14穿过罐体16与收集腔17的侧壁切向连接,收集腔17的底部设有排污口Ⅱ18,罐体15的底部设有储存腔19,储存腔19的底部设有排污口Ⅲ20和排污池Ⅱ21,罐体16内侧顶部设有水平设置的滤网22,滤网22的周边与罐体16内壁贴合,罐体16的顶端设有出水口Ⅱ23;
出水口Ⅱ23通过管道连通有酸碱调节罐24底部的进水端,酸碱调节罐24内依次水平设置有酸性中和填料层25、碱性中和填料层26,酸性中和填料层25和碱性中和填料层26内均设有固体填料27,固体填料27通过筛网28固定,酸性中和填料层25和碱性中和填料层26内均设有折线状的过滤通道,酸碱调节罐24顶部设有出水口Ⅲ29;
酸碱调节罐24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消毒罐30的进水端,消毒罐30内设有两层活性炭滤芯31,消毒罐30的底部联通有消毒剂储存罐32,消毒罐30的顶部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净水池33连通。
本申请的造纸污水净化装置,具有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且能耗低的有益效果。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设有泵机Ⅰ,泵机Ⅰ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过滤器,过滤器内竖向设有至少一个格栅,所述过滤器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Ⅰ,过滤器的底部设有排污口Ⅰ和排污池Ⅰ;所述出水口Ⅰ通过泵机Ⅱ连通有混凝罐,所述混凝罐设有搅拌电机,混凝罐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有混凝剂罐;所述混凝罐的出料端设有泵机Ⅲ,泵机Ⅲ通过连接管连通有净化罐,所述净化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设有柱状且上端开口的收集腔,所述连接管穿过罐体与收集腔的侧壁切向连接,收集腔的底部设有排污口Ⅱ,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储存腔,储存腔的底部设有排污口Ⅲ和排污池Ⅱ,罐体的顶端设有出水口Ⅱ;所述出水口Ⅱ通过管道连通有酸碱调节罐底部的进水端,所述酸碱调节罐内依次水平设置有酸性中和填料层、碱性中和填料层,所述酸碱调节罐顶部设有出水口Ⅲ,出水口Ⅲ通过管道连通有净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的罐体内侧顶部设有水平设置的滤网,所述滤网的周边与罐体内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顶部设有开口朝向格栅的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泵机Ⅱ的出水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调节罐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消毒罐的进水端,所述消毒罐内设有至少一层活性炭滤芯,所述消毒罐的底部联通有消毒剂储存罐,消毒罐的顶部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净水池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中和填料层和碱性中和填料层内均设有固体填料,所述固体填料通过筛网固定,所述酸性中和填料层和碱性中和填料层内均设有折线状的过滤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内竖向间隔设有两个格栅,所述格栅的孔径0.5-6cm。
CN202021882730.6U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Active CN213085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2730.6U CN213085705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2730.6U CN213085705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85705U true CN213085705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33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82730.6U Active CN213085705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85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73194U (zh) 一种循环流砂冲洗过滤器
CN110776171A (zh) 一种多级净化铝塑加工污水过滤池
CN209210544U (zh) 高氨氮、高硫化物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207792879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4874123U (zh) 一种水质净化系统
CN109078389A (zh) 一种污水过滤除杂处理装置
CN108483712A (zh) 一种模块化水处理设备
CN111285505A (zh) 一种水库水的处理工艺
CN210764434U (zh) 一种溶气气浮装置
CN213085705U (zh) 一种造纸污水净化装置
CN209123408U (zh) 一种水污染治理沉淀池
CN115043528A (zh) 一体化预处理净化设备
CN205088040U (zh) 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改造深度过滤系统
CN204779223U (zh) 高效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CN210176661U (zh) 一种生活饮用水净化装置
CN209974483U (zh) 水处理系统
CN210974230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210048574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过滤设备
CN206814593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浓缩液处理装置
CN205635252U (zh) 一种雨水净化系统
CN217025610U (zh) 一种带自净功能的重力式净水设备
CN214693624U (zh) 一种基于Eco-iGDM技术的防积泥膜池结构
CN114906952B (zh) 河流水质提质增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2712991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4571225U (zh) 一种垃圾场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